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弥陀要解第十三讲

《弥陀要解》 by 大愿法师

2017-5-12 21:03

痴迷一念入娑婆,长劫沉沦可奈何。

秽土欲翻成净界,全机拨转念弥陀。

一句弥陀,我佛心要。竖彻五时,横该八教。

一句弥陀,成佛标准。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一句弥陀,证三不退。只此一生,便补佛位。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诸位善知识,先请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了自他一切众生都能够速出轮回,同生极乐,所以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解》「初果昧于出胎,菩萨昏于隔阴。者里岂容强作主宰,侥幸颟顸。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

这是昨天讲到的重劝,释迦牟尼佛再一次叫着舍利弗的名字,其实也就是叫我们:我见是利,故说此言。我看到有这样子能够信愿持名,就能够得生极乐,有这样子非常不可思议的利益。若一日乃至于若七日,就能得到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来接引,心不颠倒,往生极乐,这样子殊胜的利益,所以再一次劝我们说:“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若有众生,这个众生当然就是统统都包括了与会的大众,上至等觉位的文殊,下至业重凡夫,乃至于将堕阿鼻地狱的业重众生。都是劝我们。闻是说者,听到有这样殊胜的利益,要发愿生彼国土。

昨天下午那些内容都非常重要,因为都是问答的方式,把我们修净土容易遇到的问题都很透彻地给予了解答。还有比方说有些人认为自己很高明,他要去参禅,去参念佛是谁,这里q益大师非常透彻地给我们辨析了,让我们能心开意解,法喜无量。并且来说就算你是一个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悟得很深,修得也很清净的人,你有证量,怎么样?只要你有一丝一毫的习气没有除,都难免是随强偏坠。所以我们一定要能老老实实念一句阿弥陀佛,信愿持名,这是最殊胜、最圆顿,如来的第一方便。

所以这一句接着给我们讲:

〔初果昧于出胎〕小乘的初果,须陀洹果,虽然已预入圣人之流,但他还要在天上人间受七番生死,并且他再一投生,出胎的时候,对于前生的事情也都迷昧不知了,乃至于菩萨都是有隔阴之谜。

所以〔岂容强作主宰〕,不可以认为自己很有能力,不可以执意靠自力,要以自己的信愿力感通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仗佛力得往生。

〔颟顸〕就是形容一个人做事情马马虎虎,脑子又很糊涂,称这样的人为颟顸。

〔侥幸颟顸〕心里存在一个侥幸心理,这是大师很直接地开示我们,惟有信愿持名,仗佛力,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来慰导我们,来加持我们。

〔故得无倒〕就是心不颠倒。心不颠倒很重要,昨天特地引用了彻悟祖师的开示说,什么时候是心能转业,什么时候是业能缚心,心能转业就能自在往生;业能缚心就难出轮回。关键点在哪里?就是要心不颠倒。我们一直心心念念念阿弥陀佛,这中间不间断、不夹杂,没有其它的妄念掺进来,没有其它的习气念头冒出来,尤其是临终时一念最重要,能净念相继,决定生西方,乃至于十念一念都得往生,所以是特别重要。

《解》「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所以殷勤再劝发愿,以愿能导行故也。」

世间有些修行不是很精进,又正知正见不强的人,认为反正今生修不圆满,来生再修,总有一生可以修圆满。但你要知道,菩萨尚有隔阴之迷,你一转生就不记得了,那你前生往往容易前功尽废,所以唯有念佛信愿持名最为稳当。我们仗自己的信愿持名,净业之力,更仗阿弥陀佛的愿力,能得到弥陀圣众接引,心不颠倒,自在往生。

但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因为已经观摩过二百一十亿佛刹的种种优胜之处,所以他就特别能够知道一切众生最难过的就是生死关,平时看起来很有修行,但临命终时都还有可能做不了主,见到一切众生是临终颠倒迷乱之苦,难出轮回。心被业力所束缚,才有这样的苦。所以阿弥陀佛特别地来以临终接引愿、十念必生愿,这个因地的愿力来加持我们,作为我们的强增上缘,使我们能速出轮回。

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因为看到一切众生临终倒乱之苦,所以特别悲心恳切地说:“我见是利,故说此言。”我释迦牟尼佛以佛眼观见,有这样殊胜的利益,来保任此事,所以能信愿持名,果能念佛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必感佛现。因此殷勤恳切,再一次地来劝我们要发愿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说:“有一众生未得度,我佛终宵有泪痕。”这是释迦牟尼佛彻底悲心的流露,看到就连那些将堕地狱极恶的众生,佛陀都以大悲不舍,想方设法用这个最殊胜、最简捷的法门来开示我们。如来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之中,除了这个信愿持名下手最简易,成就最快速,顿出轮回之外,要再想找第二个这样殊胜的法门都找不到了,所以再再地来劝我们求生彼国,以愿能导行。因为愿之所在,法门之所在,愿力就能真正生起来,就一定能引导我们去实修,持名念佛。

《解》「问: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为胜,何也?答: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

此处回答也是非常妙,眼目就在于“了他即自”这四个字,这个问答是破除众生的我执、法执。有些人说佛是心作心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吗?那为什么不直接就说是修自性佛呢?为什么一定要仗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接引,认为这是最殊胜的呢?这里底下就是回答:

〔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这个念佛法门是圆顿法门,她与华严上所讲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完全圆融不二的,所以说修净土法门,信愿持名关键就在于悟理,悟理以后就能真信切愿,就能成就理一心不乱,就能真正知道“了他即自”。了知他佛,即是自心之佛。了知西方极乐世界说法的教主,就是我自性心中之佛。如果你忌讳说他佛,那其实就是你自己还有分别心,他见未忘,还有人见、我见、众生见、寿者见。

〔他见未忘〕他见就是人见,你还有人我之相存在,未能真正通达,了他即自。若必言自佛,那就是我见坚固,非常颠倒,人我执都还那么顽固,何况是法执呢?人我执,法我执都有,其实就是没有真正明白即心即佛之理,没有真正通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理。如果真能通达,自他之见泯灭,人我之相泯灭,我法双忘。

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净土法门是两重因素:一个是了他即自。就算我们此生此世在娑婆世界,智慧没有开,虽然理论上知道,听经闻法,看书看得多了,圣言量熏习多了,知道我的真性与阿弥陀佛的真如自性无二无别,但我内心之中有没有真正心开意解?没有。没有也不要紧,我只要能信愿持名,仗承弥陀的愿力,能得生极乐,必然能花开见佛悟无生,这是第一重殊胜。

还有是因为其实一切众生都有正因佛性,但在缘因佛性和了因佛性上,阿弥陀佛的法门最巧妙,其他十方诸佛都没有这么巧妙。缘因佛性是阿弥陀佛以他四十八愿的本誓愿力,此愿力超胜于十方诸佛,他成佛了,这个愿力也圆满了。这个愿力是最殊胜的缘起,能帮助众生超出轮回,佛种从缘起。

而了因佛性,能让我们开智慧,能让我们迅速地心开意解,下手最方便的就是信愿持名。信愿持名要具足三慧,要成就三慧是往生净土的真因。我们就可以知道,慧智慧行就是了因佛性。闻法以后真正地具足信愿行,这是闻慧;忆持名号是思慧,有事持和理持;修慧就是修到了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所以这个殊胜是在于本愿力,在于法门的巧妙,就是即念他佛来成我自佛。底下就是讲四悉檀:

《解》「又悉檀四益,后三益事不孤起。傥不从世界深发庆信,则欣厌二益尚不能生,何况悟入理佛。唯即事持达理持,所以弥陀圣众现前,即是本性明显。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这一段是讲四悉檀:世界悉檀得欢喜益,为人悉檀得生善益,对治悉檀得破恶益,第一义悉檀得入理益。此段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庆、欣、厌、悟。

世界悉檀就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依报正报的庄严,我们听了以后都非常庆幸。庆幸什么?庆幸这样殊胜难逢难遇的法门让我听到了,知道去这样庄严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世界的方法了,当然是深深庆幸。无量无量劫以来,我们在六道轮回里面贫穷孤露,现在一旦能听闻到这样的妙法,当然就非常庆幸。

所以〔傥不从世界深发庆幸〕,如果不从世界悉檀,先说极乐世界让我们生欢喜,然后庆幸,生起信心来,〔则欣厌二益尚不能生〕。欣是欣求极乐,欣修净业,这就是生善益。厌就是厌离娑婆,厌弃五浊,这是得破恶益。如果我们没有信心,没有生起庆幸的心,那么生善益,灭恶益,这个欣求极乐,厌离娑婆都不能生起来。

〔何况悟入理佛〕悟就是悟唯心净土,悟自性弥陀,得到入理益,这就是第一义悉檀。所以说如果没有世界悉檀,那为人悉檀、对治悉檀都不可得,都不能生起。何况是要得到第一义悉檀?这其实就是继续前面那个问题来回答,你总是说什么自佛,说要入唯心净土,但如果你没有世界悉檀,后面的三者都生不起来,你连第二、第三悉檀都没有办法成就,何况是第四的第一义悉檀呢?怎么可能成就呢?

〔唯即事持达理持〕先由事持,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这属于有念。再由有念,而至于无念,了知能念之心,自体本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这是无念。但不要执著,同时也不能住在这无念里,所以说同时一句佛号又是历历分明。

一句佛号历历分明,这是不住无;知道能念之心自体本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是非有;所以就能不住两边,就能做到:“恰恰念佛时,恰恰无佛念。无佛恰恰念,常念恰恰无。”这就是由事持而达理持,所以能得到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前接引,也就是我们的本性之佛分明显现。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就是成就自性之中本有的智慧身,不由他悟。这时就已经等同于圆教的初住菩萨,已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能得到清净妙法身,湛然应一切了。

《解》「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

净土法门,尤其是持名念佛一法,是无上圆顿的法门,所以称之为深妙法门。但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蓦直念去,只管老实念佛,一路念下去,不假分别,不落思量,直心直行,就能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

〔破尽一切戏论〕其实是说破掉那些只讲空头理论,只是单纯地研究教理不肯去实修的戏论。

〔斩尽一切意见〕是讲禅宗的有些禅和子,他就执持认为说只要参一句念佛是谁等等,这些种种的计度分别都能斩尽。

〔意见〕这个词从佛教来,就是凡夫用意识分别而产生的种种见解。不同于我们现在说的我对你有意见,有看法,不是这个。而是由意识分别心产生的种种的见解,凡夫之见叫意见。

中国很多词汇都从佛教里面来,尤其是从禅宗里面来。比方说单位,见面说你是哪个单位的,我是水电局的,我是什么单位的等等,单位这个词也是从佛教里,从禅宗里来。禅宗里那个禅和子,以前都是睡广单,住在禅堂里面,两边好像炕一样,每人睡一条,禅床前有凳子,就是打坐的地方,中间用竹棍子给它隔开,竹棍子我们就搭七衣,那个睡觉的地方就叫单,前面的凳子给我们打坐的地方就叫做位。一个人一个单位,不是说你在哪个地方工作。所以中国人离不开佛教的这些词汇。

斩尽一切意见,破尽一切戏论,就可以知道这个法门超过教,超过禅。超过教,破尽一切戏论;超过禅,斩尽一切意见。由凡夫的这种意识分别产生的种种见解,或者说你执著于修明心见性的法门,其实不过是凡夫的妄心、意识心产生的种种见解而已。

而此无上圆顿深妙的法门,唯有大根器的人――像印度的龙树菩萨、马鸣菩萨才能担当;像中国的智者大师、永明延寿大师这些大德、大善知识才能真正直下承当,彻底担荷得去,彻底能了解这个法门的深妙。

马鸣菩萨出生于东天竺婆罗门家庭,出家以后得法于富那夜奢尊者,传佛心印,为印度禅宗十二祖。曾造《大乘起信论》,发起大乘的正信,论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习,毕竟得生,住正定故。

《大乘起信论》,对于修学的人来说,要理路通达,也是很重要的。说一心二门,即心生灭门,心真如门;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

马鸣菩萨很会说法,有一位国王为了考验一下他,看他说法的本领怎么样,就养了很多马,故意七天不给马喂料,七天以后再来请马鸣菩萨说法。让那些马也在旁边一起听,还有很多的大臣眷属都在闻法,又在马面前摆上好的草料、水。很奇怪,马专心听法,不吃草也不喝水,专门去听马鸣菩萨说法。说法圆满以后,马都鸣叫,它们都得到利益,所以号为马鸣菩萨。那些马听了以后都能够流泪,都能够仰天嘶鸣。

龙树菩萨是八宗共祖,性相天贤,禅净律密都以他为祖师,并且在《楞伽经》上有授记。《楞伽经》上说:“有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还有的经典说他是七地菩萨,这里说他是初地菩萨,七地菩萨应该是龙树晚年的时候,他的果位上进了,遇到迦毗摩罗尊者,授以佛心印,也是印度禅宗的祖师。

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祖师,他传记上也说了很多公案。如他母亲怀他时梦到五彩的香烟萦怀,还听到天人说:“宿世因缘,寄托王道,福德自至。”诞生的时候也有很多的瑞相。至七岁时听到一位法师诵一遍普门品,听一遍就立即能背诵、讲解。后来在光州的大苏山得遇慧思禅师,诵《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诵到:“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寂然入定,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后来就常住在天台山,判释东流一代时教,为五时八教,对于中国佛教的贡献非常大,又作《净土十疑论》等等,归心净土。

永明延寿大师是吴越国王时,曾做杭州的税司,就好像现在的工商局,或者国税局、地税局一样,专门收这些税收,管理市场。他大量放生,后来自己的钱用完了,就把国库里的银子也拿出来用掉,那当然就判死刑了。判死刑时很奇怪,一个是他自己面不改色地说:“以吾一命,救无量生命,死何恨焉?”刽子手刀砍下去时,脖子没有受伤,刀就断成三截。吴越王因为也信佛,所以听到这样的奇事就来问他什么情况,知道他都用来做大量的放生,就赦免他,让他官复原职。他自己就辞职发心出家,后来参天台韶国师,发明心要。明心见性,专修净土法门。

他知道这个法门特别殊胜,疾出生死,横超三界。就想看看到底将来(因为他是禅宗的,得到禅宗的法卷已经明心见性)是弘禅还是弘净呢?他就做了两个阄,拿两张小纸条写了:一个是禅,一个是净。把它搓起来放到佛前来拈阄,拈了三次,都拈出来的是净土,所以决志念佛。

他住持当时杭州的净慈寺,自己经常在后山念佛,每天念十万弥陀。他有很多神异的事迹,每一天要接待无数的人,每天做一百零八件善事,做一百零八件佛事,还要念十万阿弥陀佛。得蒙观世音菩萨,授灌顶水,福慧日增,写了很多著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宗镜录》。

现在的人写佛法概论,其实自己都没有通达。你看现在人搞的那些佛法概论,是皮毛都得不到。要真正看佛法概论,在印度来说,看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中国来说,汉传佛教看永明延寿大师的《宗镜录》。整个的圣教统统在其中了,而又能够归心净土回向往生。

他还专门著了一部《万善同归集》,专门讲净土。清朝的雍正皇帝看到这本书大喜过望,马上就给《万善同归集》写了一篇序言,书里对于永明延寿大师极力推崇,说永明延寿大师是中国东土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以下,天下第一大善知识,对他的赞叹无以复加。而且当时下令说在净慈寺供大师的像,并把周围的田地划给寺院作为供奉祭祀大师的用途。

中国人庆祝阿弥陀佛圣诞,就是永明延寿大师的生日作为阿弥陀佛圣诞,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当时的吴越国王有一次来请教永明延寿大师:“大师啊,我看经典上,佛说如果供千僧斋的话,一定会有圣人来应供,是吗”?大师当然说:“是啊”。(佛说的嘛,肯定是了)。吴越王就很欢喜,下令在净慈寺供千僧斋。

供的时候请永明延寿大师上座,他是住持,斋堂的法座他不肯坐上去,说:“应该是还有其他大德来吧。”全国各地其他的大德也互相推让,都不肯上斋堂正中间的法座。突然之间外面有一个穿得破破烂烂,但是耳朵很大的大耳和尚跑进来,大摇大摆地直接就走到法座上坐下来吃饭过堂,吃完以后就走了。

供斋以后国王来请问大师:“师父,刚刚我们已经供了千僧斋,有没有圣人来应供啊?”大师说:“有啊,你看那个坐在中间法座上的就是定光古佛――燃灯佛示现来应供。”国王听了很欢喜,马上就派人去找。

这个人已经走了,派的人就到处找,在后山的山洞找到了,就请他下来。大耳和尚就说:“眼前有善知识你们怎么不知道亲近呢?眼前永明延寿大师就是阿弥陀佛的化现,你们怎么不知道亲近呢?”他说完这个就消失了。

回头来见永明大师的时候,刚好就得到一个奏报,说永明延寿大师已经示现入涅。那时他已经是七十二岁了,因为暴露身份,所以就以永明延寿大师的生日作为阿弥陀佛的圣诞。

另外的记录上是说,当时有寺院的一位法师生重病,重病以后的神识入幽冥,看到阎罗王的宝座旁画了一尊法师的像,每天都至诚向这个法师的像顶礼。他就问阎罗王旁边的部属阎罗王所礼拜的像是哪位法师,部属回答说是永明延寿大师,他已刚刚往生西方上品上生,阎罗王敬重他的德行,所以每天都三时礼拜等等。可见永明延寿大师是宗说兼通,大彻大悟的大德。

《解》「其余世智辩聪,通儒禅客,尽思度量,愈推愈远。又不若愚夫妇老实念佛者,为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我见是利,故说此言,分明以佛眼佛音,印定此事。岂敢违抗,不善顺入也哉!二正宗分竟。」

马鸣、龙树、智者、永明,只有他们才能真正荷担信愿持名,真正通达了解这里面的甚深妙义。其他一般的人只是从自己的世智辩聪,耍一点小聪明,“尽思度量,愈推愈远”,用凡夫的知见来分别,来说这个念佛法门不究竟,是权教等等,越说越背离佛陀的圣意,还比不上那些没有什么文化的人,老老实实念佛反而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能够开智慧,能够得往生,证无生。

〔我见是利〕就是说,我释迦牟尼佛见到这样殊胜的利益,所以印定此事,让我们真正要信愿求生。第三部分就是流通分:

(甲)三流通分。

《解》「信愿持名一法,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既无问自说,谁堪倡募流通。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此经唯佛境界,唯佛佛可与流通耳。」

前面讲到那些世智辩聪,通儒禅客,要想了解净土是很困难的。教下有一些人自己没有通达,他对于净土宗的种种评论,如果不老实念佛,空说玄理,无论怎么说都是不相干的。宗门里面有些禅和子,对于禅宗的参禅法门与净土的念佛法门的种种分别、意见,其实也是了不相干的。

信愿持名念佛法门,圆收圆超一切法门,这是竖论此经。一切法门都有浅深的次第,要先断见思惑,再断尘沙惑、无明惑,这是从法门来说的。从证果来说,有只断见思惑的声闻缘觉,还有进一步断尘沙惑,分断无明的菩萨,以及满证的佛果。圆收一切法门,竖论此经,有浅深次第。本经也有四土三辈九品,又有事持理持,看起来有次第,所以说是圆收一切法门。

而同时信愿持名又是圆超一切法门,同时又是平等法。上至等觉,下至地狱众生,都是平等地念一句阿弥陀佛,都是平等地得生西方、圆证三不退。所以说这个法门妙,是圆超一切法门,这是横论本经。其他法门都要循序渐进,本经则只凭信愿念佛,带业往生,横出三界;并且虽有四土差别,而能一生一切生,超过一切法门;并且本经是佛无问而自说的,是释迦佛彻底悲心的流露,谁能承担流通弘扬的使命呢?

流是流传万古,通是通达十方。本经是无上圆顿法门,说的全体就是佛的境界,所以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唯佛与佛方能肩负起弘扬的使命。所以q益大师把六方诸佛异口同音赞叹此经,判入流通分,这是很有智慧的。

以前的大德给此经作注解,是要将佛说此经已,这最后那一句才判作流通分,或者是六方佛后的经文判为流通分,都比不上q益大师从这里开始把六方佛赞就判作流通分,这是深达佛意,慧眼独具。把六方佛赞判属为流通分的劝信流通,后面还有劝愿流通、劝行流通,流通分里也是信愿行都具足,可以说也与阿弥陀佛因地的愿力若合符节,完全符合佛意。

会集本的《无量寿经》里第十七就是诸佛称赞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康僧铠的译本是:“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这是核心五愿之一,是阿弥陀佛能普度十方佛世界一切众生的重要一环,非常重要的一环。

阿弥陀佛以大愿大行,成就了超胜诸佛国土的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十方众生不闻不知,那么西方净土再庄严胜妙,信愿念佛法门再方便、再究竟,也形同虚设。因此阿弥陀佛在因地就以他的大智慧发了这个愿,我作佛的时候,十方世界无量刹中的诸佛都称叹我名,都说我的功德国土之善,十方诸佛都来弘扬净土法门,使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名播于尽虚空、遍法界,普令十方佛世界的众生都能信愿持名,往生彼国,究竟成佛。

所以这个很重要,任何一个法门再妙,如果众生不闻不知,也形同虚设。现在一般的人他不信佛,看到出家人也知道念阿弥陀佛;他不知道念释迦牟尼佛,但知道阿弥陀佛,知道观音菩萨,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为什么?这就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愿力所感。

这里是讲把六方佛赞判为流通分。接下来就是普劝,流通分就分为普劝和结劝。普劝里又分为劝信流通、劝愿流通和劝行流通。劝信流通里又包括六方佛赞。

唐译十方,鸠摩罗什法师知道中国人喜欢简洁明了,所以就把十方归纳为六方,但同样圆满,东南西北上下六方就跟四方四维上下十方同样圆满,唐译是指玄奘法师,他翻译的是十方佛赞。

文为二:初普劝、二结劝。(乙)初中三:初劝信流通、二劝愿流通、三劝行流通。(丙)初中二:初略引标题、二征释经题。(丁)初中六:初东方、六上方。唐译十方,今略摄故。(戊)今初。

《经》【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z@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解》「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四、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五、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此皆导师大愿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功德之利,我释迦牟尼佛会赞叹。比方说能往生不退、能信愿持名即得往生,这些都是不可思议。东方世界也有恒河沙数诸佛,这里就列举了五尊佛的德号,都在他们的佛土出广长舌相来赞叹阿弥陀佛,赞叹这部《阿弥陀经》、宣说这部《阿弥陀经》,劝他们国土的众生念阿弥陀佛,信愿持名,得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不可思议功德之利很重要,q益大师这部《要解》把它阐述为五种不可思议:

一、念佛功成,就能带业往生,横超三界生死,甚至不需要断见思惑,只是伏住就能得往生。

二、往生极乐,圆证三不退,就是圆具四土,一生同居净土,就是生上三土。不是要渐次增进,这是圆超。

三、但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需要其他的方便,不需要另外去参禅,去修观想,都不需要,自然得心开意解。

四、以一七为期,一日乃至于七日就能得到一心不乱,不需要多劫勤苦,多经年月去苦修。

五、持一句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就是持十方诸佛的名号,就是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护就是维护,让我们没有障碍,在修行道路上消除违缘,得到安稳,得到身安道隆。

念就是愍念,愍念众生,让我们能得到精进,不至于退转。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就等于持一切诸佛的名号,这都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之中以他的大愿大行功德之所成就,归纳起来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有五种:

一、超出轮回的方便不可思议。信愿持名,横超三界,不需要断惑,这是不可思议。

二、不退转不可思议。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一生一切生,不退转直至成佛。

三、修行方法不可思议。但持名号,不需要任何法门来帮助,不必修止观,不必持咒,不必参禅。

四、成就速度不可思议。修行时间短,娑婆世界人命无常,在呼吸间,要很长才能修成功的法门,还没修成就要走了,怎么办呢?这个法门妙,临终十念一念都得往生,平时一日乃至于七日能成就一心不乱,乃至于念佛成片,这修行功夫,解脱的基础就奠定了。能真正成就乃至于事一心不乱,都能遇境不迷,不会再退转。昨天的问答里我们已经讲解了,所以成就的速度不可思议,七日乃至于临终十念都能成功。

五、总持不可思议。念一尊佛就能得到十方一切佛的护念,等于念一切佛,真正是不可思议。

我们深入地思惟一下就可以知道这五种不可思议有多么重要。

阿弥陀佛慈悲济度十方世界苦难众生,他不是给予众生暂时的人天福报,不是将众生暂时度到声闻缘觉的化城,而是惠以众生真实之利,使众生究竟圆满的成佛。而且不是一个佛世界,而是十方的一切佛世界都能让他们一生成佛,这是无上的大事因缘。

再来返观娑婆世界之所以难以成就,是因为凡夫众生如果凭自力修证出轮回有三道难关,即脱离生死轮回难,证入不退转位难,直趋大涅难。

对于一般的业重凡夫来说,脱离生死轮回很难;乃至于有修行的人,你是阿罗汉、是菩萨都还有隔阴之迷,要证入不退转会很难,还是有退转;更进一步要直趋大涅更难。所以阿弥陀佛圆满的大智慧深知业力凡夫的这些障难处,知道修行不能成功的障碍在哪里,难处在哪里。

所以,阿弥陀佛度十方世界凡夫众生往生成佛的过程分三步来进行,就能巧妙地度过这三个难关。用最简捷、最方便、容易做到的方法,让我们能超越这三重难关。所以他度众生成佛的过程分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令十方众生信愿持名,往生西方,无忧恼处,脱离三界六道轮回的险途。这就把脱离生死轮回难超越了,我们但凭信愿持名就能往生西方,就能超出生死苦轮回,这就是五种不可思议里的第三修行方法不可思议。但持名号,不需要任何法门来帮助。第四成就速度不可思议,七日乃至于临终十念,依靠第三和第四就达成了第一种超出轮回的方便不可思议,横超三界不需要断惑。所以你看第三、第四、第一就是帮助我们巧妙地超越第一道难关。

第二步,令往生者得到阿弥陀佛光明愿力的加持,安住于大乘的正定聚,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再有退转堕落的危险,这就是第二,不退转不可思议。生到西方就一生一切生,不退转直到成佛。

第三步,令已经住正定聚的往生者,直趋大乘佛果,避免堕入声闻辟支佛地。这就是第五总持不可思议。你就能总持十方一切佛的法门,你想听十方任何佛说法就可以在极乐世界宝树罗网之中听到、看到,然后能让极乐世界的一切的众生直趋佛果,直趋大涅。

这样一分析就能明白确实阿弥陀佛的功德是不可思议功德,难怪本师释迦牟尼佛殷勤赞叹,一赞叹再赞叹,六方诸佛又都能出广长舌相来赞叹,确实是不可思议。

《解》「又行人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下又曰诸佛不可思议功德,我不可思议功德,是诸佛释迦,皆以阿弥为自也。」

这段话说得更圆满、更妙,就是说我们要知道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也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也是六方诸佛、十方诸佛的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也是我们信愿持名念佛人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我们虽然现在是凡夫,但信愿持名就能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就可以把佛陀果地觉悟上的功德通通成自功德而得大利,佛佛道同。所以底下讲诸佛不可思议功德也好,释迦牟尼佛说我不可思议功德也好,都等于是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解》「阿z@,此云无动。佛有无量德,应有无量名。随机而立,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行愿等。虽举一隅,仍具四悉。随一一名,显所诠德。劫寿说之,不能悉也。」

这里是释迦牟尼佛援引六方佛都在赞叹净土法门,都在证明净土法门不可思议,异口同音所共赞叹,我们要深信不疑,所以这段经文叫劝信流通。先说东方世界的诸佛。

〔阿z@〕阿就是无,z@就是动,阿z@是无动,不为八风所动,不为惑业苦所动,就是华严上所讲的:“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在这些惑业苦之中得解脱,得成佛,所以阿z@佛就是无动佛,或说不动佛。“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底下是讲佛陀立名,佛陀有无量的德,所以如果要安立,其实有无量的名。或随众生的根机而立,或取因,取他因地所修的行,或取他的果,或性、或相、或行愿,这是讲安立佛名的方法。如果要来赞叹每一尊佛的德能,那是叹莫能穷,你就算是寿命有一个大劫,以此来赞叹,也赞叹不尽,所以“劫寿说之,不能悉也”。

《解》「东方虚空不可尽,世界亦不可尽。世界不可尽,住世诸佛亦不可尽。略举恒河沙耳。此等诸佛,各出广长舌劝信此经。而众生犹不生信,顽冥极矣。」

恒河,《药师经》翻译为伽河。伽河译为中文就是天堂来,因为恒河是从喜马拉雅山的雪山上流下来,那是源头。经上说是从雪山的阿耨达池流出(阿耨达是龙王的名字),河里沙非常细、白,所以佛陀要说一个数量很多,就用恒河沙来比喻。恒河里每一粒沙代表一尊佛,恒河沙数诸佛,都能出广长舌相,来劝我们信有受《阿弥陀经》,信受信愿持名的不可思议法门。众生如果还不肯相信,那就是顽冥极矣,顽愚、愚痴,黑暗到了极点。

《解》「常人三世不妄语,舌能至鼻。藏果头佛,三大僧o劫不妄语,舌薄广长可覆面。今证大乘净土妙门,所以遍覆三千。表理诚称真,事实非谬也。」

普通人如果三辈子从来不说一句妄语,就可以感得舌头伸出来能舔到自己的鼻子尖的果报。那化身佛呢?藏果头佛就是三藏教,藏教里应化身佛是三大阿僧o劫不妄语,所以舌头很薄,非常广长,如果不是现神通,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的头发髻,把整个脸都盖覆起来,这是修持不妄语的一个功德成就。现在为了证明大乘净土妙门不可思议,所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佛陀说法为了证明一个小的事情是真实的,就是佛舌覆面,舌头伸出来把整个脸盖住。如果证明大的事情、不可思议的事情是真实可信的,就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舌相能遍满到三千大千世界,能覆满一尊佛教化的国土,表示其理诚,称合真性,事实也决定非谬。

〔理诚称真〕理确实是称合真性的,事也确实是真实不虚的,并且《华严经・离世间品》上讲到:菩萨有十种舌。所谓:开示演说,无尽众生行舌;开示演说,无尽法门舌;赞叹诸佛,无尽功德舌。乃至降伏一切诸魔外道,除灭生死烦恼,令至涅舌。菩萨成就此法,能得到如来遍覆国土的无上舌。可见净土法门不可思议。

事实上诸佛得之,诸佛有这个广长舌相,我们众生理体上也有,而且一切万象,真正开悟的人看起来也是广长舌相,也是正在演说妙法:“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溪水流动的声音就是诸佛出广长舌相在说法。

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者。也就是诸佛都在苦口婆心,说至诚无妄,真实不虚的教化、教言。劝令众生能够生深信心,信这个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是阿弥陀经的原名。此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诸佛都护念,所以我们依教起行来信愿持名,也能得到诸佛的护念。

《解》「标出经题,流通之本。什师顺此方好,略译今题,巧合持名妙行。奘师译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文有详略,义无增减。」

这是交代本来这部经名为《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为什么我们这部经叫做《佛说阿弥陀经》呢?因为鸠摩罗什法师随顺我们此土众生喜欢简洁的喜好把她浓缩了,而且经题非常妙,刚好就能巧合本经的宗旨,就是信愿持名。这个持名妙行就是阿弥陀,与玄奘法师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文章上虽有长短之分,但意义都是圆满的。

接下来可以归纳一下东方的佛,东方的佛列举了五尊佛的名号,合在一起都是表示修学的根本。东方世界是生,发生,表示我们要成就成佛的功德,要修学起步,起步是按照这五方佛的教导,五方佛名号表法的意思去修。

首先是不动佛阿z@佛,我们先要有八风吹不动的定力,再要成就佛的法身、报身、化身三身为目标,之后把修学的方法说出来。

阿z@佛就是不动,八风吹不动,对于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不动心,对于选定修学法门以后不再被其他法门所动。比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华严入法界品》说,善财童子先跟德云比丘修学念佛法门,之后参访了很多善知识,他都只是赞叹,只是听闻教化,但自己修学的法门不改变,一直都是广学专修。对于其他法门都能认识了解,而自己能一门深入念佛,最后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念佛往生极乐,圆满成佛,所以叫阿z@佛。

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这三尊佛表示我们的修学目标。

须弥相佛,须弥指妙高山。相好光明,相是指相好光明,能成就九界瞻仰的殊胜妙好的报身,所以须弥相佛指我们修学目标成就报身。

大须弥佛,大是指心性,心性理体其大无外,也就是指成就我们的法身,大须弥佛是教导我们修习目标是要成就法身,也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

须弥光佛,光是指光明遍照,能普遍利益一切众生,让众生生起智慧,这是化身佛。

妙音佛是表示根本的修学方法,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万德洪名就是无上妙音。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