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弥陀要解第十讲

《弥陀要解》 by 大愿法师

2017-5-12 21:03

释迦设教在娑婆,怎奈众生浊恶何。

欲向涅开秘藏,须从净土指弥陀。

菡萏香从佛国来,琉璃地上绝纤埃。

我心清净超于彼,今日遥知一朵开。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诸位莲友,请大家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今天下午继续来学习《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上午已经把阿弥陀佛化有情声说法讲说圆满,下午继续来说化无情声说法。

(辛)二化无情声

《经》【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这是风吹树动的音声,也是说法之音,让众生听闻都会自然生起念三宝之心。

《解》「情与无情,同宣妙法。四教道品,无量法门,同时演说,随类各解,能令闻者念三宝也。」

微风非常柔和,不徐不疾,吹过极乐世界的七重行树和众宝所成的宝罗网时,铿锵有声,譬如演奏非常美妙的百千种音乐,同时俱作。

音乐之中出微妙音,音中或赞佛,福慧两足尊,能作众生的导师;或赞法宝,犹如妙药,能治众生的种种心病,演说种种无量妙法;或说五根、五力;或说七菩提分、八圣道分;或说四摄六度,以四摄法摄受众生,令归向佛法。以六度法能对治自己的烦恼心病:以布施度悭贪,以持戒度毁犯,以忍辱度_恚,以精进度懈怠,以禅定度散乱,以般若度愚痴。

又宣说佛陀的十力、十八不共法等种种无量的殊胜功德。或称赞僧宝,能信解行证,作人天的福田、作众生的模范,让听闻这些微妙音声、微妙法音的人,自然兴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有人问:“无情声怎么能够说法呢?”其实“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都是一切种智所显现出来的相分,在有情众生分上名为佛性,在无情万物分上就名为法性。迷昧的人当然茫然不觉,悟入的人当下就能契入。

比如宗门底下有位香俨智闲禅师,他参禅开悟的因缘是这样的。

他本来跟沩山灵佑都是在百丈怀海禅师麾下参禅,沩山禅师已经开悟了。香俨禅师虽然很有文化,读了很多经典,但还没有开悟,因为他一直在用知解,没有真正契入。所以后来百丈怀海禅师圆寂以后,他又去依止沩山禅师。

沩山禅师问他:“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是什么呢?”他翻遍三藏十二部找不到答案,他就来请教师兄。他师兄说:“父母所生口,终不为汝说。”这你要自己参,我现在告诉你就等于是害了你。后来他就隐居,自己劳作,一直在参。有一天挖地时,挖起瓦片扔出去,刚好打在竹子上,就豁然大悟――这就是无情说法,因缘契合时,瓦片打在竹子上的声音就能让他开悟。

虚云老和尚坐禅时,开水烫在手上,杯子掉落地上的声音也让他开悟,这也就可以知道是无情说法。所以苏轼有首诗说:“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明日如何举似人。”这也是在说无情说法。

娑婆世界的无情都能说法,能作人开悟的因缘,何况是极乐世界这些胜妙的五尘呢?迷时我们只见外在的色相,悟时能由相而见性,在生灭的相中见不生不灭的真性,当然就可以知道这是无情说法。而极乐世界更加妙的是她本身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所以更能让我们开悟。

《解》「念三宝是从悉檀获益。凡夫创闻,大踊遍身,是欢喜益;与三宝气分交接,必能发菩提心,是生善益;由此伏灭烦恼,是破恶益;证悟一体三宝,是入理益也。初别明竟。」

这是讲念三宝能得到四悉檀的利益。凡圣同居土的凡夫最初听闻到有情与无情都能同宣妙法,所以法喜充满,这是欢喜益。

外与别相三宝,内与一体三宝都能气分交接,必能发菩提心,此为生善益;由此发心起行,或伏烦恼,或断烦恼,这是破恶益。

证悟一体三宝,人人具足,此为入理益。

其实四悉檀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给人欢喜,给人信心。给人欢喜是欢喜益,给人信心是生善益,能给人希望就是破恶益,给人方便就是由方便而悟入真如自性,悟入法性理体。

(庚)二总结

《经》【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解》「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心生心,互为影质,如众灯明,各遍似一。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亦可深长思矣!」

《要解》中讲得非常透彻,这段就告诉我们,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庄严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能够成就化有情声说法,化无情声说法等种种无比殊胜的功德庄严呢?

从佛边来说,是因为阿弥陀佛因地大愿大行之所成就,本愿力之所成就。然后在阿弥陀佛的果地是一切种智所现的相分,所以有如此殊胜的种种功德庄严。

从众生边来说是因为众生信愿持名,清净三业,以净业为能感,以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为所感,所以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就说得非常透彻。

一切庄严其实也就是指四种净土的庄严,都是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弘愿,愿后所修的六度万行之所成就,乃至于果上成佛得到一切种智所显现的相分庄严,这是从佛边来说。

从众生边来说,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净业也就是修持念佛法门,清净三业,以此净业为能感;一切庄严为所感。

极乐国土之所以有如此的庄严。如果从佛边来说要注意的是八个字〔愿行所成,种智所现。〕极乐世界一切的庄严都是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所成就。其所以能有如此伟大的成就,如此殊胜的庄严是由于阿弥陀佛圆满地开显了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由一切种智所显现出来的相分就是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

一切智是知宇宙万法本体的智慧;道种智是知宇宙万有森罗万象(是什么道理发生的,什么过程发展过来的),现象无量无边,统统都能了之的智慧,是道种智;一切种智就是前面的一切智、道种智达到究竟圆满,就叫做一切种智。

从众生边来说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要注意的也是八个字:〔净业所感,唯识所变。〕我们虽然是凡夫,但所修的是清净心,心净则国土净,所以能感生到极乐净土。在禅、教、净来说:禅宗由觉门而入,必须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算是有成就;教下是从正门而入,从树立正知正见入手,依经典的教诲来修正自己对宇宙人生错误的见解和想法;净土宗与密宗都是由净门而入,觉、正、净,刚好就是我们一切法门入门的方法,或以信愿持名来修清净心而往生不退,得生净土;或以三密相应修清净观而成就本尊生圆二次第。

尤其是净土法门,下手易而成功高,可见极乐世界就是念佛人净业之所感。

〔佛心生心,互为影质。〕一切庄严都是弥陀愿行所成,种智所现,所以说是全庄严乃佛心。同时一切庄严都是一切念佛人净业之所感,唯识之所现,所以说全庄严乃众生心;极乐世界的四土庄严是全庄严乃佛心,全庄严乃众生心,所以说全心即境,全境即心。

佛与众生互为影质,互为影像境和本质境。以佛之庄严为本质境时,在众生心之中,为影像境;以众生庄严为本质境时,就在佛心内,为影像境。所以说互为影质,如众灯明,各遍似一。

这其实就是描绘感应道交。阿弥陀佛是一切种智所现,我们是唯识所变。迷的时候叫识,悟了以后识就叫智,佛心是圆满的智慧,我们的心虽然还是识(识境),没有办法达到智境(要圆教初住以上才是开始入智境),但已经开始觉悟了,并非完全是识,对于念佛法门还是能够欢喜信受,就能以信愿行与佛的智慧感应道交。

佛的智慧是本质,我们带了智的识是影,佛的智慧是本质境,我们带智的识是影像境。譬如一间房子里点了很多灯,光光相摄,阿弥陀佛的光明周遍法界,我们这一点萤火之光也周遍法界,光光互摄。

〔全理成事,全事即理。〕理就是心,事就是境。全心成境,全境即心。全理即是心,即是法界本体,就净土宗而言,就是阿弥陀佛称性所发的四十八愿。全事即从事上来说就是依正庄严,就是阿弥陀佛的无上方便这一句万德洪名。所以我们能够明白,举法界体,成六字洪名是全理即事,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度化十方佛世界一切众生的无上方便。

所以说全理即事是侧重于从佛边来说的,就是举法界体,成六字洪名。这一句六字洪名就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接引十方佛世界众生得出轮回的无上方便;从众生边来说是全事即理,我们现在还没有证入理体,但现在有一个方便,能让我们全事即理,那就是称念六字洪名。称六字洪名,合法界体,这是全事即理,也就是众生信愿持名所得的真实利益。

所以《要解》确实是大彻大悟的人所说,说得非常透彻。全理即事,全事即理就能让我们明白此法门的妙处。

〔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此指性修交成,性就是理,修就是行。称理而起行,行不离于理;全行即是理,理不离于行。全性德庄严而起修德庄严――全性德庄严就是全整个法界的本体,而起修得庄严就是起一句佛号。全修德庄严还在心性之中,不在心性之外。全修德庄严就是理体庄严,就是我们念这一句佛号就还归到真如妙心,开显我们的真如妙心。“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全性起修是无不从此法界流,全修在性就是无不还归此法界。可见这个法门的妙处。

全性即是实相般若,就是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全修就是我们信愿持名,信愿持名就是全修在性。

底下是q益大师很感叹,说有些人妄谈般若,根本没有明白,“执理而废事”。q益大师觉得很可怜,也很可惜。

《解》「奈何离此净土,别谈唯心净土,甘堕鼠即鸟空之诮也哉!初依报妙竟。」

〔奈何〕即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有些人是空腹高心,妄谈般若,根本都没明白空性的道理,他要离开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的庄严,去妄谈所谓的唯心净土,结果被人家嘲笑。嘲笑他们说有,却不懂得妙有的道理,就像老鼠唧唧叫一样;说空也是不达真空之理,就像鸟叫说空一样。所以给人家嘲笑为鼠即鸟空,是因为他不了解即事之理。理不能离事,事全体就是显理。

〔离此净土,别谈唯心净土。〕离此不可思议的极乐世界依报正报四土庄严的净土,来妄谈唯心净土,这其实是妄心,是凡夫执著于缘尘影事的妄想,以为真心。别谈唯心净土,别谈自性弥陀,都是偏理而废事,甘心堕于鼠即鸟空,被人家讥笑,实在是一件非常悲哀、非常可怜的事情。

所以修行人要能解脱的话,祖师开示说:修行要量己量法,要衡量自己的根器,要衡量这个法门跟自己对不对机,不要空腹高心,不要好高骛远。

所以此古德说:“若以外求他佛为未达,则内执己心不达尤甚也。”这就是q益大师在《要解》上后面的开示。

有些人说,你一直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直求外在的阿弥陀佛,那你是不是没有通达、没有真正地悟入妙理呢?q益大师就直接呵斥说:如果你认为外求他佛,是没有通达,那你内执己心就是更加不通达,要知道他佛即是自佛,阿弥陀佛的本体跟我的本体是无二无别的,如果忌讳言他佛,其实是你自己的他见未忘。“若讳言他佛即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

我们一定要能反省自己,现在是罪恶生死凡夫,心里多虚假的妄心,污秽不堪,口口谈空,步步行有。唯心既不彰,自性亦未明。所以不要妄谈般若,要牢记大德的教诲:“超生脱死,舍净土一门,决无捷径,横超方便。得生净土,舍念佛一法,决无万修万去工夫。”要能真正信愿持名,老实念佛。那么依报的庄严就讲圆满了。

接下来所讲正报的妙,是先说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这句名号的妙,再说主伴庄严。

(丙)二正报妙二:初征释名号、二别释主伴。(丁)初中二:初征、二释。(戊)今初。

《经》【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解》「此经的示持名妙行,故特征释名号,欲人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一心执持,无复疑贰也。」

这段最殊胜的地方就是告诉我们持名念佛的妙处,因此会特别地讲阿弥陀佛这一句万德洪名就是大愿大行之所成就,就是阿弥陀佛度化十方佛世界一切众生的无上方便,所以特别要解释这句名号有三妙:简捷妙、殊特妙、圆融妙。

第一简捷妙就是但持一句佛名,便得三界横超,这个简捷又方便,非常妙。

第二殊特妙是但要十念功成,亦得带业往生。能让业重的凡夫要临堕地狱了,依靠临终十念就能得出轮回,这是十方诸佛任何一尊佛教的法门之中都没有的最奇特、最殊胜的妙法。

第三圆顿妙,是但得往生净土,便证三种不退。所以说持名念佛叫妙行。

接着特别来解释阿弥陀。阿弥陀佛是教主,是正报。说正报的妙要先说这句名号的妙。正报有主有伴,主是教主阿弥陀佛,伴是极乐世界无量无量的众生――凡圣同居土的人民,乃至于方便土、实报庄严土等等这些都是伴。

教主世尊释迦牟尼佛为了让我们重视这句弥陀名号,就特地再一次叫着舍利弗尊者的名字说:“舍利佛,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你认为怎样呢?为什么这尊佛的名号叫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有什么妙呢?让我们能深信这句万德洪名不可思议,能一心执持。

接下来的两段分别约光明释,约寿命释,从无量光明无量寿来圆满地概括阿弥陀佛这句万德洪名的无量功德。

(戊)二释二:初约光明释、二约寿命释。

《解》「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这是讲阿弥陀佛名号的不可思议。本来阿弥陀正翻就是无量,当然具足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三昧、无量神通等等,也可以说种种的无量,但本师释迦牟尼佛就以无量光无量寿来收尽一切的无量。

〔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智慧光明横遍十方,光寿合起来就是弥陀心性。光就是寂而常照,不变之中常随缘。无量寿就是照而常寂,是随缘常不变。寂中有照,照中有寂,横竖交彻,就是一真法界的全体,也就是我们的心性理体,也就是是十法界的纲宗,也就是诸法的实相,所以说举此名号,举此无量光明无量寿作阿弥陀佛的三身四土,以此法界的全体作为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化身,作为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和常寂光净土,三身四土就是法界本体的显现,同时也举法界的本体作为成就阿弥陀佛的名号。

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本觉理性就是我们人人本具的佛性,我们的本性也是竖穷横遍。横遍所以名为无量光;竖穷三际,所以名为无量寿。

我们现在能够明白,持名就是始觉合本。执持名号,能持之心就是始觉,所持的名号就是本觉,我们持名念佛就是以始觉念本觉,就是以始觉的光明契入本觉的光明。就好像父子相会一样,始觉的光明契入、融入本觉的光明,所以说“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这是用比方来说明子光明和母光明,说明始觉和本觉,所以说始觉本觉不二。譬如摩尼珠,摩尼珠具有光明,光明还照摩尼珠的珠体。我们念阿弥陀佛,能念阿弥陀佛的心是始觉,还念阿弥陀佛就是念本觉,所以说始觉本觉不二。

〔生佛不二〕就是众生心与佛心从理体上来说都是不二的,所以说我们念佛的众生,一念心与佛号相应就是一念佛,就是当下在佛法界。念念相应念念佛,就是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

接下来从无量光这个角度解释阿弥陀的名号。

(己)今初。

《经》【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解》「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

此地讲佛光无量,是先从证悟的角度来说(下一段的《要解》是从愿力的角度来说)证的角度来说即诸佛的心性都是寂而常照,不变常随缘。寂而常照的角度就立为光明,这种智慧光明遍照法界。阿弥陀佛从因至果,复本心源,彻证心性无量之体,称体起用,所以说〔彼佛光明无量〕。

《解》「诸佛皆彻性体,皆照十方,皆可名无量光。而因中愿力不同,随因缘立别名。弥陀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今果成如愿也。」

现已成就佛果,满其愿力,这是从愿的角度来解释。若从性德来说,诸佛都是圆满成就、普照十方,所以都可以名为无量光,但阿弥陀佛的特胜是他在因地的愿力不同。

阿弥陀佛因地为法藏比丘时,在世间自在王如来面前发四十八愿,第十二愿说:“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现在他圆成佛果了,所以此愿也圆满了,他的光明能遍照十方一切佛世界。故此,可以悟到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因地愿力殊胜,现在果地也就满其所愿。

在会集本来说就是第十三光明无量愿、第十四触光安乐愿:“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从愿力的角度(前面第一段是从证的角度说明阿弥陀佛光明无量,命名为无量光),此地是特别地从阿弥陀佛特别殊胜的超胜于十方佛的愿力来说。

下一段是从三身来说。

《解》「法身光明无分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此则佛佛道同。应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唯阿弥普照,故别名无量光。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别耳。」

此段讲如果单从法身和报身的角度来说,是佛佛道同。法身的光明无有边际,法身就是本体,法身就是法界性,法身就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所以他的光明是无分际的,是遍一切时处的。而报身光明称真性,报身是以智慧为身,他是称合真性所现的,所以法报二身的光明,诸佛如来都是一样的。

但应化身佛的光明就不一样,有些佛的化身,其光是照一由旬,有些是照十由旬、百由旬、千由旬,唯有阿弥陀佛的光明不是照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而是光光普照,遍满一切法界。大智慧光遍满十方佛世界,接引十方佛世界、加持十方佛世界念佛的众生得生极乐净土。

所以讲阿弥陀佛特别的殊胜是其化身佛光明殊胜而特别立名为无量光,同时阿弥陀佛化身佛的光明是说常光如是,不是现神通。

放光者,如本师释迦牟尼佛没有开始说《妙法莲华经》时是:“先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亿佛土”。正说《首楞严》时也是:“从胸中d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如百千日,普照十方,微尘世界。”这是放光。

但阿弥陀佛化身佛的光明也遍照十方佛世界是常光,三身不一不异。法身是以理为身,报身是以智慧为身,化身是以机缘为身,应机示现,所以不可以说一;同时三身本来一体,也不可以说异,所以说法身不一不异。说一说异都是戏论,“佛身不可思议,离诸戏论”,所以说不一不异。为了让众生得到四悉檀的利益,所以展开来说三身佛的光明。

《解》「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

这是讲佛光无障碍。从佛边来说当然是佛光无碍。从众生分上说,众生与佛的缘分浅,不睹佛光,所以说明为碍。与佛的缘分深,就能看见佛光,所以说明为无碍。而佛光到处,一切世间的有缘众生无不圆见,所以说:“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一念阿弥陀佛,当下念佛人就身有四十里光明烛身。光明善导大师在临入涅之前就曾示现给大众看,他念一句佛号就有一道光明从口而出,“大众同见”。善导大师就说:“在会念佛……”看到我念一句阿弥陀佛后,出光明的人,将来都能生极乐世界。当然也有个别障重,痛切忏悔,至诚恳切念弥陀,后来也能见光明。

q益大师在《劝念豆儿佛序》上说到一个公案:在安徽桐城,当时有两个人一起外出做生意,其中一个人生暴病死了,另一个同伴马上就把他埋葬了,并把他的资财回去还给死去朋友的老婆。他老婆就怀疑这个同伴是谋财害命,他就有口难辩,很生气,马上又跑到朋友的坟上呈祭,就是祭祀他,之后就在那里大哭。

于是这个鬼就与他一起回桐城来给他做证明,这个人中途想起难过,就偶然念一句阿弥陀佛,马上那个鬼就大叫说:“何放光怖我?”你为什么突然放光让我恐怖呢?“更数念”,更加多念几句,这个鬼就很恐惧说:“汝一念佛,胸辄舒五色光十余丈,炫我心目,不能复近汝。”你一念佛胸前就有五色的光明放出来十余丈,让我眼睛都睁不开,我不能靠近你了。“归语我妇,令自来,当为汝雪冤”。那算了,我不跟你去了,你回去告诉我老婆,让她自己到我坟上来,我会给你洗清这个冤。

这个同伴就醒悟过来,知道念阿弥陀佛的无量利益,就放下世间的一切来随佛出家,后来成为高僧,这是讲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

有些人问:“佛光既然遍照十方,为什么念佛之人许多不见佛光呢?”是因为我们念佛的功浅,宿世的障深,不能见。但诸天龙鬼神却都能见,我们清净念佛就能得到天龙八部的护持,所以不能够因为自己不见佛光,就怀疑佛光不能照十方国。

譬如一个人眼睛不好,眼睛还是盲的,还没有治好,在太阳光下他也不能知道,但眼睛治好了,当然就知道。同样,我们念佛念到心空净寂,当下也现量地能知道阿弥陀佛无量光明遍照十方,无有障碍。所以我们要能够念念无间,念阿弥陀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何况是佛光呢?

一般人之所以不能见到佛光,不能体会到佛的真实功德,是由于障深,业障重。所以乾隆年间有位慈云灌顶法师就在《观经直指》中说:“世人业重,所有经忏不能消除,最后凭一句佛号能够消除。”

下面是从无量寿来解释。

(己)二约寿命释

《经》【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o劫,故名阿弥陀。】

《解》「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

佛寿无量,也是先从证量的角度来说(下一段从愿力的角度来说)。从证量的角度来说是因为诸佛的心性之体都是照而常寂,随缘常不变,所以名之为寿命,也就法身常住,阿弥陀佛也已经因行果满,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所以名为无量寿。

《解》「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应身随愿随机,延促不等。法藏愿王,有佛及人寿命皆无量之愿,今果成如愿,别名无量寿也。」

这是从愿力的角度来解释无量寿:法身寿命是无始无终,就像一条直线;报身受命是有始无终,像一条射线;化身有始有终,就是像线段。法身清净,犹若虚空,既无形相,当然就没有始终,所以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是修成,惑净智满,智德圆满了,断德究竟了,这时他成就圆满报身,圆满时就是开始,有始无终。这些都是佛佛道同,本无差别的。

应身寿命就要随佛的本愿,随他与众生的机缘示现有长短。比如释迦牟尼佛生于人寿百岁时,他说我的愿力是减寿二十年,以其无量的功德来护持这些末法修行的众生,让他们能够得成就。

佛陀说,到当来末法时期乱世的时候,哪怕是一颗米卖到像珍珠一样的价钱,修行人都不会饿死,因为佛陀的智慧福德及其功德力加持他。但化身释迦牟尼佛示现的寿命就只有八十年,十方佛世界种种的化身佛寿命都不同,有些是多少年,有些是多少劫,唯有阿弥陀佛、法藏比丘因地的愿力――第十三愿就说:“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第十五愿又说:“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弥陀佛因地的愿力之所成,所以现在圆满成佛,愿就满了,所以名为无量寿。

《解》「阿僧o,无边、无量,皆算数名,实有量之无量。然三身不一不异,应身亦可即是无量之无量矣。」

〔无量无边阿僧o劫〕这个寿命长到无量无边阿僧o劫。阿僧o其实就是印度的那种数学观念,我们读《华严经》就会知道。《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去五十三参,各行各业都有。有些人教他制香,香严童子悟真常;还参访一位叫自在主童子,自在主童子是一位数学家,他向善财童子说数学,从个、十、百、千、万开始,总共有一百五十六个单位,后面不是十进制,而是倍倍相乘。阿僧o是无数的意思,阿僧o乘以阿僧o就名之为无量,无量乘以无量就名之为无边。

第四就是无等,第五就是不可数,第六是不可称,第七是不可思,第八是不可量,第九是不可说,第十是不可说不可说,形容数目非常之浩瀚,非常大,凡夫无法思议,都是倍倍相乘。这是华严上说善财童子去参访,当时得到自在主童子教他数学,是印度数学上不可思议的大数目。

阿弥陀佛的应身当然也有示现涅的时候,不过那是有量的无量,他不同于法身、报身是无量的无量,所以化身阿弥陀佛的正法住世也是无量,而且来说没有像法和末法。

正法于上半夜灭尽时,观世音菩萨补佛位,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号名为众宝普集庄严,其佛寿命和正法住世亦复无量。正法灭后就是大势至菩萨即补佛位,号善住功德宝王如来。我们知道三身是不一不异的,是为了破有情的分别妄计来阐释,所以同样从三身(法身、报身、化身),不一不异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说是应身,也可说是无量的无量,所以q益大师的《要解》是非常融通的,是非常圆融的。

《解》「及者,并也。人民,指等觉以还。谓佛寿命并其人民寿命,皆无量等也。」

阿弥陀佛是法王,等觉以下极乐世界的那些大菩萨都称之为人民,彼佛寿命无量,所以依本愿力加持得生极乐世界的众生也都得无量寿。

《解》「当知光寿名号,皆本众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也。」

这段归纳起来总明光寿二义。当知无量光寿的佛名,其实都是本于众生现前介尔一念心,现前一念竖穷横遍的心性而建立,因为众生心与佛心本来就是同一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所以称为平等,生佛平等。能让持名念佛的人,即佛号而悟心性,悟明我们的心性就是光寿无量,同阿弥陀佛无二无别。

《解》「复次由无量光义,故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由无量寿义,故极乐人民,即是一生补处,皆定此生成佛,不至异生。」

这是给我们阐明无量光的妙处。因为众生的心性有大智慧光明,自性也是横遍十方无量光,所以生极乐世界就是生十方;见阿弥陀佛就是见十方诸佛;能自度就是普利一切。

自度就是断自性的烦恼,度自性的众生。十方一切众生与我本来同体,所以能自度,就是普利一切。

由众生的心性,有竖穷三际,常住不变之义,所以也名为无量寿,所以极乐世界的人民一得往生,都是一生补处,都是以最后身来圆证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任运进趣佛果,都能定在此生,一生成佛,不需要第二身,因为无量寿,所以就可以知道无量光寿特别殊胜的意思。

下面这段就是q益大师的称性极谈。

《解》「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特别地重复一遍就是特别地强调这段话特别重要,强调这是q益大师顺佛意而特别地告诉我们持名念佛法门特别不可思议。

归结到心性上来,阿弥陀佛用大愿大行来庄严这句万德洪名作为接引十方佛世界众生,超出轮回往生不退的无上方便。他不是一个佛世界,而是十方无量佛世界都能接引,因他本是称性起修,全修在性,而且成就了无上的方便。

〔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弥陀名号。〕我们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无上方便。从众生边来说,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横超三界最殊胜的法门,就是能彻证现前无量光寿之心,明心见性的最殊胜法门,所以说我们要能起智慧来观察,要知道即佛即心,即心即佛。

我们归纳起来说一下这句阿弥陀佛名号的体、相、用。

从体上说,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实相:“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寂而恒照名无量光;照而恒寂就名无量寿,即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真实智慧是无量光,无为法身是无量寿。光寿交融即是实相。”

弥陀佛的名号与九法界众生的一念心性是同构对应,离却众生本具的无量光寿的性德,就不会有阿弥陀佛名号的安立。而离开阿弥陀佛的名号,也难以显发我们本具的无量光寿。所以法藏菩萨以大愿大行,庄严弥陀名号广度众生,是至极悲智的结晶,是最究竟、最圆满的大智慧大慈悲,是无上方便的结晶,这是体。

从相上来说当然就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

从用上来说,第一种妙用是阿弥陀佛的名号能灭重罪,《观无量寿佛经》中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能灭种种重罪,所以又称为宝王三昧。

第二种妙用是名号能救拔地狱众生。也是《观经》上说:“有人造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无量苦。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称南无阿弥陀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便得往生安乐净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毕竟不退。”

从来没有闻过佛名,没有闻过佛法的人,有这么一个甚深殊胜的因缘,宿世有善根,临终能头脑清醒、值遇善知识教诲,能马上生信心,具足十念,令声不绝,就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犹如活命神丹,入口即活,能救拔地狱众生。

第三种妙用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开发智慧,能暗合道妙、巧证无生。阿弥陀佛的名号能破众生一切的无明,因为无量光就是般若智慧,执持名号,就是全摄阿弥陀佛的智德为自己的智慧德能,转生灭妄见为无生智,就能由有念而入无念,暗合道妙,因往生而证无生,巧入无生,所以说德用无穷。

古往今来,念佛开智慧得往生的事例不胜枚举。

如《净土圣贤录》上讲:清朝时有个人很愚痴,只知道他姓王,大家也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就叫他王痴头。他父母双亡以后,“亲亡乏食,”没有能力养活自己,“困卧蔽庐,无所为计。”穷困潦倒躺在一个破草房子里。

“或与之钱,莫辨多寡”。有人看他可怜,给点钱帮他,他连大小钱都分不清楚,愚痴到这种程度。“陈道人收之为徒,令其白天扫地拾柴,晚上念佛号数百,礼拜一炷香为度。”有个人可怜他就把他收留了,给他一口饭吃,白天让他做点杂事,扫扫地,捡点柴火,晚上就让他念几百声阿弥陀佛,拜阿弥陀佛,拜完一炷香后就去睡觉。

王痴头“诵佛不成韵,每昏沉欲睡。”他因为过去业障重,所以他念阿弥陀佛也念不清楚,“不成韵”,而且拜佛时也是昏昏沉沉想睡觉。“陈道人以长竿击之曰:‘汝愚昧若此,尚不知精进耶?”陈道人就在旁边打坐,这徒弟就在拜阿弥陀佛,陈道人看到他打瞌睡,就拿一根竹竿敲他的头,骂他说:“你那么愚痴,还不知道精进吗?”

这样经过了三年,有一天正在拜阿弥陀佛,王痴头突然就哈哈大笑,陈道人觉得好奇怪,又拿起竹竿来打他,王痴头就说:“今日打我不得矣。”师父啊,你今天不能打我了。师父奇怪了,问他为什么,他说:“师枯坐十八年,不知修法,若能如我老实礼念,早生西方见佛矣。”

“哎呀,师父,虽然世间看起来你很聪明,但你天天在这里打坐,你枯坐十八年还是不知道修法。如果你能像我这样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礼拜阿弥陀佛,早就生西方见阿弥陀佛,早就出轮回、圆证三不退了。”

“翌日”,第二天王痴头就把事情做完,跑到后山去面向西方念阿弥陀佛,“合掌而化,得舍利无数。”火化以后烧出很多舍利来。

所以你看世间人认为很愚痴的人,就能仗承阿弥陀佛的名号转极愚为上智,潇洒往生安乐净土,这是阿弥陀佛名号的体、相、用。我们一定不要自作聪明,认为自己比那些祖师还要高明,看不起净土法门,你那是极愚痴,聪明反被聪明误。那些历代开悟的祖师不比你高明吗?他都能归心念佛。文殊、普贤不比你高明吗?他们都会归心念佛求生净土。

(丁)二别释主伴二:初别释、二结示。(戊)初又二:初主、二伴。(己)今初,此亦释别序中今现在说法句。

《经》【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解》「此名极乐世界教主成就也。」

先说教主。阿弥陀佛成佛,当然果必有因,他的因地在大藏经里记载很多,《无量寿经》上说:“定光佛前,五十三佛,有佛名世自在王如来。时有国王名世饶王,闻法以后出家,号法藏比丘。对佛发四十八愿,愿行圆满。”就是现在接引众生的阿弥陀佛。这个我们是最熟悉的了。

第二种是《妙法莲华经》中说:“大通智胜如来时,有十六王子出家,净修梵行,勤求无上菩提。佛灭度后,常乐受持妙法莲华经,后悉皆成佛。”其中第九王子所成之佛就是现今接引众生的阿弥陀佛。

第三种是《大悲白莲华经》中说:“无量劫前有转轮王名为无诤念,供养宝藏如来。时王发愿,愿成佛时,国中种种清净庄严。”宝藏如来就给这个无诤念转轮圣王授记说:“过恒河沙劫之后,在西方世界作佛,国名安乐,佛名阿弥陀。”阿弥陀佛就是无诤念转轮圣王所成之佛也。

第四种是《大乘四等总持经》中说:“无垢焰称起王如来时,有净命比丘,总持诸经十四亿部,随众生愿乐,广为说法。”今阿弥陀佛就是净命比丘所成之佛。

第五种就是《贤劫经》中说:“云雷吼如来时,有王子名净福报众音。供养彼佛,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阿弥陀佛就是这王子净福报众音王子所成之佛。

第六种也是《贤劫经》中说:“金龙决光佛时,有法师名为无限宝音行,力弘经法。”今阿弥陀佛就是彼法师所成之佛。

第七种就是《观佛三昧第九经》中说:“空王佛时,有四比丘,烦恼覆心,空中教令观佛,遂得念佛三昧。”今阿弥陀佛就是第三比丘所成之佛。

第八种是《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中说:“师子游戏金光如来时,有国王名胜威尊重,供养彼佛,修禅定行。”今阿弥陀佛就是彼国王所成之佛。

阿弥陀佛因地修行多劫,当然就有无量无量这样显现的示迹,不胜枚举。

阿弥陀佛因地修种种的菩萨行,这是大藏经列举的显而易见的八种。

《解》「然法身无成无不成,不应论劫。报身因圆果满名成,应身为物示生名成,皆可论劫。又法身因修德显,亦可论成论劫。报身别无新得,应身如月印川,亦无成不成,不应论劫。」

这是双立双破,说得非常圆满,“有法皆立,无法不破。”圆满说法就是这样的。

先从〔法身无成无不成〕来说。法身是亘古如是,所以他不应说劫,因为他没有成不成,是我们的自性;而报身是因圆果满,故可以说成;应身是为了利益众生,来示现也可以说成,可以说劫。那报身是依始觉智为修因,以智断惑,见思粗惑先断以后,再从空而出假,来断尘沙惑,来修自利利他二行,再修中道观,来断无明惑。

从圆教来说就是一修一切修,一断一切断,惑净智圆,始本合一,圆成法身;能显发法身,成就自受用报身,之后现起他受用,以悲德利益众生就是他受用报身,所以都可以说成;应身,就可以示现八相成道。

另一方面,法身虽然本具,但不因修德而显,妙用即不能显发,所以因修德而显也可以说成。修德就是指般若德和解脱德,法身虽然人人本有,但如果不依靠般若的智德和解脱的断德,法身的性德就不能显发出来――犹如金矿虽然有金,但不经过提炼和开采也不能显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法身也可以说成,也可以说劫。

而报身别无新得,报身虽属修成,但他并不是新成什么,而是开显法身本有的自性功德。“譬如磨镜,垢尽明生,别无新得。但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是从外得,所以也不需要说成,也不需要说多少劫。

应身就犹如月印千江,“千江有水千江月,千月还是一月摄。”应身都是法身从本而垂迹,所以也就是不需要说他成,所以这是说得非常圆满的,从中道来说,两边不立。

〔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劫波就是时分,人寿从十岁开始过一百年就能加一岁,一直到八万四千岁;又从八万四千岁每过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到十岁;一增一减就名之为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名为一个中劫,成住坏空四个中劫就名为一个大劫。

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这十劫按照唐朝玄奘法师的译本是十大劫,种种的教化成就,极乐世界无量的菩萨,无量的海会圣众,就是化身阿弥陀佛教化成就的。那么短的时间,十大劫就教化成就了无量的圣众,一生补处的大菩萨,可以说从根本上都是一生补处,所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解》「但诸佛成道,各有本迹,本地并不可测。且约极乐示成之迹而言,即是三身一成一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而论成也。又佛寿无量,今仅十劫。则现在说法,时正未央。普劝三世众生速求往生,同佛寿命,一生成办也。又下文无数声闻菩萨及与补处,皆十劫所成就。正显十方三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

诸佛成道都有本门和迹门,本门是根本,迹门是示现。比如说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你不要认为释迦牟尼佛二千多年前在印度示现为悉达多太子,这才是成佛,这只是迹不是本,本是尘点劫以前早已成佛。这是《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中说的,释迦牟尼佛无量尘点劫以前就早已成佛,这一期为了教化我们这些众生才又示现来成佛。《梵网经》中释迦牟尼佛也说,他单单来娑婆世界示现成佛就已经有八千次了。

“累吾化身八千次,为汝说法四九年”。这是某个寺院斋堂所写的对联,是按照《梵网经》的经义来写的。从阿弥陀佛本门来说,也是无量劫前早已成就,迹门就是现在成佛已经十劫。

有些同学学《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势至菩萨是无量恒河沙劫前闻阿弥陀佛名号念阿弥陀佛。有人就会问:这个无量劫前,《弥陀经》中讲阿弥陀佛才成佛十劫,那无量劫前大势至菩萨怎么知道念阿弥陀佛呢?”你若知道那是本门,这是迹门,就能消除这个疑惑了,从本和迹的角度你就能够通达。

要知道大势至菩萨是法界净土宗的初祖,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而且《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很深,他讲依靠念阿弥陀佛能明心见性,“若人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自得心开就是开悟,就是明心见性。

华严会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娑婆世界念佛的初祖就是普贤菩萨,而东土中国初祖当然就是庐山东林慧远法师。这是从极乐世界示现成佛之迹来说,不是从本地上来说的。

我们也知道,从圆教的角度来说是一成一切成,也就是三身,非成非不成而论成,这个是非常圆满地来说。三身是一成一切成,同时也是非成非不成而来说成。另一方面,阿弥陀佛是无量寿,现在才示现成佛十大劫,正在说法。

我们现在念佛往生,在极乐世界这就是地位很高了,就是阿弥陀佛早期的弟子。现在就有无量的声闻、菩萨及与一生补处等觉位的大菩萨,十方三世一切得往生不退的已非常多,可见信愿念佛得往生非常容易。底下就是说伴:

(己)二伴

《经》【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解》「他方定性二乘,不得生彼。若先习小行,临终回向菩提,发大誓愿者,生彼国已,佛顺机说法,令断见思,故名罗汉。如别教七住断见思之类,非实声闻也。盖藏通二教,不闻他方佛名,今闻弥陀名号,信愿往生,总属别圆二教所摄机矣。」

此地讲虽说彼佛有无量无边的声闻弟子,但这些声闻不是定性声闻,是回心声闻,回小向大的阿罗汉。

《往生论》中说:“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女人,念阿弥陀佛得生极乐,马上就成为跟阿弥陀佛一样的相好庄严,所以不要误解,根缺就是哪怕我们在此地六根残缺,一念阿弥陀佛得生极乐也马上变得六根无缺,相好庄严。

二乘种,如果回心念佛,得生极乐就不是定性声闻,就是回心大阿罗汉。但为什么这里还会给他安立一个声闻弟子的名号呢?因为他一生极乐世界,此前修小乘的习气还在,他好乐小乘法,所以也还是给他先修那些,让他渐渐地成熟,渐渐地往上修,所以暂时立名为声闻弟子,暂时立名为阿罗汉。见思惑未断,让他先断见思惑;见思惑已断,让他尽断尘沙惑、无明惑,这是弥陀的甚深方便。

〔盖藏通二教,不闻他方佛名,今闻弥陀名号,信愿往生。〕是说藏教和通教,佛陀进行对比二教,他不说他方佛世界的事情,所以他只知道有释迦牟尼佛,不知道有他方佛世界。现在能听闻到佛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由此而信愿往生,他就已经不是藏通二教的根机了,而是属于别教和圆教二教所摄受的根机。

现在的南传佛教,也还是只承认释迦牟尼佛一尊佛,不承认有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他们修行最高地位也只到阿罗汉。有些同修可能去过泰国,泰国号称黄袍佛国,泰国的寺院多,佛像也很多,但所有的佛像都是释迦牟尼佛,没有第二尊佛;而且他们排斥大乘,认为大乘非佛所说,他们也不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不相信有阿弥陀佛;并且他们也不素食,而是托钵乞食。

寺院是不造饭的,人家布施什么吃什么。有些中国去的比丘跑去,他们也不承认中国的戒法,要求重新受戒,而且有些比丘过去要吃素,他们也认为吃素不对,就会呵斥说:“这是提婆达多。”因为佛陀住世时,提婆达多为了标新立异,自己搞一个教团,也是吃素,而且不吃盐,修种种苦行,所以他们还是有一些隔阂。

如果他们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能求愿往生,持名念佛,也能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佛陀也会随顺他们得往生以前在泰国所学的佛法,也会应机说法,先给他们说小乘,使其先断见思惑,作回心大阿罗汉,再尽断尘沙惑。

泰国有个小的派别,叫泰国华僧这一系,那个仁德法师是华僧大尊长,这都只是在华侨里面信仰,属于大乘佛法,主流社会是不相信大乘佛法的。可见小乘一回头,他具足信愿行就已经不是藏教和通教的根机了,若不是圆教的根性,起码也是别教的根性,所以他马上就提升。

〔诸菩萨众,亦复如是。〕不单单有那些无量无边的声闻弟子大阿罗汉,已经往生极乐世界的那些阿弥陀佛的声闻弟子,也是数量无量无边,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菩萨的数量无量无边,菩萨的功德也是无穷无尽。

《无量寿经》中用了二十三个比方赞叹西方极乐世界菩萨的功德:

一、智慧深广,犹如大海。

二、三昧不动,如须弥山。

三、慧光明净,超u日光。

四、净法满足,犹如雪山。

五、平等如地,好恶普载。犹如大地,不管善人恶人都能普载。

六、清净如水,洗诸尘垢。

七、犹如火王,烧烦恼薪。

八、如风行世,普遍无碍。

九、犹如虚空,一切无著。

十、净如莲华,无有染污。

十一、犹如大乘,广能运载。

十二、如震法雷,警觉未觉。

十三、如雨甘露,滋润众生。

十四、如金刚山,魔外不动。

十五、如梵天王,诸善最上。

十六、如大树王,普覆一切。

十七、如优昙华,希有难遇。

十八、如金翅鸟,威伏外道。

十九、如众游禽,无所藏积。

二十、犹如牛王,无能胜故。

二十一、如大象王,善调服故。

二十二、如师子王,无所畏故。

二十三、旷若虚空,大慈等故。

极乐世界那些菩萨众,不单单是数量无量无边,而且功德浩瀚,有这二十三个比方也是说明非常不可思议。

接下来又作一个归纳:

(戊)二结示

《经》【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解》「佛及声闻菩萨,并是弥陀因中愿行所成,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是则佛、菩萨、声闻,各各非自非他,自他不二,故云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前面是讲依报庄严,这里是讲成就正报、主伴的庄严,经文是一样:“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阿弥陀佛教化之主就是以光寿无量为庄严,是化主。化伴即声闻,都是回心大阿罗汉,菩萨具有无量无边的浩瀚功德,其数量都是无量无边,非是算数之所能知,以此为庄严。以这样无量功德和无量的声闻、菩萨、大众来为庄严。

佛及声闻、菩萨,若主若伴,都是阿弥陀佛因中愿行所成就、所庄严的。愿成就是《无量寿经》中法藏发愿说:“我作佛时,光明照无央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当大明。诸天人民,及以蠕,见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这是光明随愿所成。

第十三愿说:“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这是寿命无量寿,随愿所成。

大本《无量寿经》中说:“假使比丘,满亿那由他百千数量,皆同目犍连神通,欲共计算彼国初会声闻,尽其神通,百分中不能知一。”又云:我作佛时,刹中菩萨,神通、智慧、辩才、相好、威德,悉皆如佛,今已成佛,所以都能随其所愿,这是大愿力所成就。

六度万行所成:“尔时,法藏教化众生,修行六度,广行教化,无量众生,发菩提心。”现在六度万行圆满了,成佛了,所以有如此的庄严。以大愿大行为因,为能庄严;光受无量,化伴无数为果,这是所庄严;合起来称之为“彼佛国土”成就如是的能庄严、所庄严、主庄严、伴庄严,其实都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之所成就。

〔亦是果上一成一切成〕也就是由阿弥陀佛大愿大行为因,成就阿弥陀佛无障碍的果。果上的一切种智是一现一切皆现,所以叫果上一成一切成。

现成化主,教化之主光寿无量的庄严,一切种智显现;化伴,算数难知的庄严,并且由于众生的心性也与弥陀无二无别,所以也是一成一切成。

上至等觉,下至地狱众生,能信、能愿肯念佛者,阿弥陀佛都接引他们往生极乐世界,到达极乐以后都能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果上得到不可思议的成就。所以在果上说是一成一切成,一成指阿弥陀佛,一切成就是指大众。大众为什么也是一切成呢?因为仗承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是一成一切成。

〔是则佛菩萨声闻,各各非自非他。〕“自”是他心中之自,所以自即非自;“他”是自心中之他,所以说他亦非他。

〔自他不二〕就是生佛不二,声闻、菩萨是阿弥陀佛心内的众生,阿弥陀佛是声闻、菩萨心内的佛,佛心内的众生,所以说全众生即是佛;众生心内的佛,所以全佛即众生。生佛一体,自他不二,所以都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所显现,成就如是的功德庄严。

《解》「能令信愿持名者,念念亦如是成就也。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竟。」

这就把信愿行里的第一大部分,先讲依报正报的庄严来启发信心讲圆满了。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能以依正妙果作为本质境、作为增上缘,能够让信愿持名的众生念念如是信,念念如是愿,念念如是持,自然也能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乙)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二:初揭示无上因缘、二特劝。

《解》「净土殊胜,谓带业往生,横出三界;同居横具四土,开显四教法轮;众生圆净四土,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如是等胜异超绝,全在此二科点示,须谛研之。」

此地就是特别强调这一科的重要,这一科就是能发挥本经不可思议的力用。本经的力用是什么?往生不退。为什么能够往生不退?因为他信愿具足,所以特别地劝我们要求往生以发愿。

前面已经听闻了极乐世界依报和正报的殊胜庄严,已经生起了深信,要依信而发愿。并且净土法门能带业往生、可以横超三界生死,这是其他一切法门所没有的。并且在同居净土之中就能横具上三土、能开显藏通别圆四教法门,一生同居就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个是圆净四土。圆见阿弥陀佛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圆证三不退。一生补处的菩萨非常多。

这是讲这一科的殊胜及重要。先是揭示无上因缘,无上因缘其实就是往生不退、一生成佛,这个是无上因缘。

(丙)今初

《经》【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o说。】

《解》「阿@跋致,此云不退。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

佛果地的一切种智名为萨婆若。心心流入一切种智海,念念都归向无上菩提,这是念不退。

〔阿@跋致〕译为中文就是不退转。讲了三种不退,大师非常简洁地开示我们,位不退,就是不再退堕到凡夫;行不退,不再退到二乘;念不退,就是不退转无上菩提,念念归向无上菩提。

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就是预入圣人之流,不会退堕到凡夫地位,一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圣人,哪怕在此土它是一只鹦鹉、一只八哥鸟,哪怕在此土很愚痴,只要它能念佛往生就已经是圣人,这是不可思议的。

在娑婆世界修行要什么时候才可以?小乘来说要初果须陀洹果,要断见惑,预流-预入圣人之流才可以;在大乘来说要入圣人之流;在别教来说是初地菩萨;在圆教来说也是初住菩萨,这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而到极乐世界就很容易,一生他就是圣人。

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能够修大乘,能够恒常利益教化众生,不会退堕到二乘(声闻、缘觉乘),就是说哪怕他以前学小乘,后来回小向大,念弥陀得生极乐,他也已经是别教和圆教的根机了,不同于二乘。

三、念不退就是心心流入到一切种智海,不落空有二边,全归中道,流入如来果觉的智慧大海。

下一段就是约土:

《解》「若约此土藏初果,通见地,别初住,圆初信,名位不退。」

这段开示我们,如果在娑婆世界要证位不退就不容易了。接下来讲在什么程度才是行不退呢?

《解》「通菩萨,别十行,圆十信,名行不退。初别地,圆初住,名念不退。今净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

这个就是不可思议啊,这就体现净土法门是圆修圆证,而且超胜一切法门。不是自我吹嘘超出一切法门,因为有事实依据在,本经不可思议的力用就在于此。净土法门,哪怕是五逆十恶的人,只要他能回心向善,得善知识接引,临终十念往生极乐,一生都是圣人、一生就超过此界。此界你要证位不退,要超凡入圣,要做圣人,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我们先略解释五逆:出佛身血、弑阿罗汉、弑父、弑母、破和合僧。十恶:身犯杀盗、邪淫;口是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就是贪、_、痴。哪怕是造这些种种恶法的这一类业障重的众生,他要回心念佛,都能往生极乐。

《观无量寿经》下品往生章说:“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劝令念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于念念中,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于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十念成就,带业往生。虽是下品下生,但他已经能与一生补处的大菩萨俱会一处,就已经能圆证三不退,圆见阿弥陀佛法、报、化三身,一生可以圆成佛果。这种殊胜特异,唯有净土法门独有,所以特别地开示出来。

净土带业往生,很多人都有怀疑,不理解这个带业。大藏经里有一部《那先比丘经》,是当时贵霜王朝的皇帝问一位叫那先比丘的法师:“念佛带业往生这个事情难以相信。”那先比丘就打个比方:“大王啊,这块大石头,你放在水里会不会沉啊?肯定沉,如果把它放在大船上,会不会沉?不会沉。”那先比丘就告诉皇帝说:“若仗他力,自可不沉。”国王就领悟过来了,原来念佛的众生仗阿弥陀佛的本愿威神能出离苦海,往生到极乐净土。

又比方一个小孩子,一天走不了几里路,但如果他有机缘能上到转轮圣王的金轮宝,就能一昼夜之间巡游四天下,这不是他的力量,而是金轮王轮宝的力量。同样,我们具足信愿念佛,也能与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力感应道交,得生极乐。

明天再详细说带业往生,横出三界。愿大家同生极乐!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