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念毗卢遮那佛顿入华严法界

《华严念佛三昧论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12 15:48

(四) 、念毗卢遮那佛顿入华严法界

四念毗卢遮那佛。顿入华严法界者。如世主妙严品。十方诸大菩萨及天龙神鬼所说诸颂。各出自证法门。以如来果地发人信解。令入念佛三昧。自是说如来现相品。以及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各有十方诸大菩萨及诸世主说偈赞佛。而十地品每历一地。必曰不离念佛念法念僧。是知诸位阶次虽殊。莫不以念佛为其本行。佛佛道同。举一毗卢摄无不尽。

这一段有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就是论典层层递进,层层深入,非常紧凑,非常完美。

前面第一讲,是讲念佛法身直指众生自性,所以这里就讲到了已经实证了、开显了自性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修行不能忘本,相上的本就是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和报身佛;心性上的本是自性、是法身。所以修行不能忘本,既不能忘相上显现的本,也不能忘心性上的本――自性法身,所以念毗卢遮那佛顿入华严法界。

这个华严法界就是一真法界。要知道,从相上来说,那是十法界,从体性上来说就是一真法界。四圣六凡十法界都是显现,都是在相上说,所以轮回界和涅界的一切现象都只是心的造作。心的本体是空性,相是明性,用是觉性,因此十法界的根源就是一真法界。

要注意,就是天台宗、法相唯识宗都会说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卢舍那佛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但是这个华严宗不同,华严宗说毗卢遮那佛,有时候说他是法身佛,有时候说他是报身佛。

我们说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文殊师利、普贤,这个时候其实毗卢遮那佛他所指的就是报身佛,所以华严宗他把毗卢遮那佛和卢舍那佛,说是一个名字。

当然了,如果详细地讲,又有广略不同,我们今天就不展开来讲了。

因此说,念毗卢遮那佛就是念本师,顿入一真法界,可见华严念佛法门是圆顿之法。

你看用了一个“顿”字,“顿”入华严法界。“顿”就是圆顿法,你真正懂得念毗卢遮那佛、念本师,马上就入一真法界,马上就见本体,所以说是“圆顿之法”。

第二个要点,就是引用《华严经・世主妙严品》中,十方诸大菩萨及天龙鬼神,他们都说出自己修证的法门,劝导大众要对佛有信心,要以如来果地的妙觉来启发尚在因地的众生,令大众生信、得解,证入念佛三昧,以佛的知见帮助因位众生,提升认知,入念佛三昧。可见华严宗和净土宗都是让大众入念佛三昧。

第三个要点,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修证的阶次虽然不同,都是以念佛作为根本的修行。古佛今佛,佛佛道同,念毗卢遮那佛就是念一切佛,所以“举一毗卢摄无不尽”。

故普贤十愿常随佛学一门云。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乃至成大菩提。入于涅。如是一切我皆随学。

这一段就引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常随佛学的一段经文。

娑婆世界,我们的本师毗卢遮那佛也就是释迦牟尼佛,从最初发菩提心开始,就精进勇猛,不退转。比如修布施度,毗卢遮那佛因地就曾经以无量的、多到不可说不可说的生命来布施给众生,来救度众生。佛本生故事里,这类布施很多。

比如说,我们读《法华经》就讲到佛因地曾经舍身饲虎。菩萨在山里面修行,这个母老虎连续生了六只小老虎,然后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实在是动不了了。这个小老虎刚刚生出来,当然一直要吃这个母老虎这个奶呀,一直在吸。这个母老虎一点出去找食物的力气都没有了,眼看这个母老虎会死掉,这个小老虎也会死掉。

那么菩萨,他那个时候示现为王子,他见到了,然后他就决定留下来,要救这个虎。他就自己躺下来,躺在这个母老虎的身体边,让这个虎咬他吃他,以他的生命来布施(菩萨他已经是初地以上的,舍弃身体就像我们到菜园里摘菜一样,没什么痛苦的了)。这个母老虎实在虚弱得连张口咬他的力气都没有了,所以菩萨就找了一根树枝,把自己的喉咙刺破流出血来,血就流到母老虎的嘴边,那母老虎舔了血才有力气把菩萨的身体吃掉。

然后他的兄弟,其他王子发现他不见了,回头来找他,才发现他已经自己把身体送给那老虎吃掉了,然后留下一堆白骨,然后就造了一座塔。那个地方就在阿富汗的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很独特的,就是那个土你不管挖下去多深,那个土都是红的,但就只是那一小块,其他地方都不红,其他地方都是正常土地的颜色。

在我们地球上,有很多释迦牟尼佛累劫修苦行、度众生的公案。

还有,比如说割肉喂鹰。也是说菩萨因地精进修行,发大菩提心,这个菩提心就动摇了天宫,天宫帝释天就让一个天人变化成一只鸽子,帝释天就变化成老鹰抓鸽子来考验他。

然后鸽子就飞到菩萨的身边,菩萨就把鸽子藏起来了。老鹰就飞过来抗议说,那个鸽子是我的食物,你怎么可以帮助它而让我饿死呢?菩萨说这个没有问题,我们量一下这个鸽子有多重,我割同等的肉给你。然后拿那个天平来称的时候,发现把身上的肉都割光了,菩萨的肉这边还翘起来,鸽子肉那边还很重,然后菩萨就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全身骨架站到那个天平上,然后这个帝释天就很赞叹,马上就舍弃老鹰这个相而现出本形来赞叹。

我们现在看,觉得这都是在说神话。其实你一定要知道,如果从能量的角度你一定会看到这个是真实的;如果从菩萨的发心,菩提心这个角度,一定可以看到他是真实的。当然我们在凡夫地位常随佛学,暂且不能够做到像菩萨这个样子以生命来布施,但是起码要做到互相友爱,互相关心。

你看前一段时间有个新闻说,南京有两个小女孩就在家里活活地饿死掉了,一个三岁,一个一岁,好多人都看到了,可见现在人相互间都很冷漠。

因为什么?这两个小孩,她们的母亲在夜总会上班,而且还是吸毒人员,被公安抓去了,公安就忘记了这女子还有两个小孩。那小孩子一直在家里面拍门拍门拍门,旁边的邻居听到了也不管。

偶然有一次,大女儿四岁了,有点懂事了,她没那么高,开不了门。不晓得什么原因,她就能够把那个门打开,然后跑出去找食物;然后就有好心人给了她点食物。然后跟随她去看,发现那个一岁的小女孩就站在马桶边上,满身都是粪便,就有人好心人给她们清洗干净,给她们吃饱了一顿,然后送回去,刚好她们的母亲也放回来了。

当她母亲在夜总会上班又一次吸毒被抓的时候,再也没人管她那两个女儿了,所以隔了好久才被发现,这两个小孩子都成了干尸了。

这个相互之间都漠不关心,没有友爱的心,非常冷漠。

有一个小故事是说,原来在耶路撒冷有一个老人,临终的时候,就把家里面的土地、财产平均分给两个儿子,他就两个儿子。然后这个弟弟就想,我独自一个人容易打发,我哥哥已经结婚了,拖家带口,不容易,所以我要把我得到的这份,再取一半出来送给哥哥才对。于是他就把自己仓库里的粮食、苹果、玉米,晚上悄悄地送到哥哥的仓库里面去。

那一头呢,哥哥坐在家里面也想,我已经成家立业了,但是弟弟还是孤身一人,还要为以后的日子做打算,所以我要把我自己的粮食这些送一半给弟弟才对;所以他也把自己仓库里的玉米、苹果、种种粮食悄悄地送到弟弟仓库里面去。

第二天早上,两兄弟都来到各自的仓库一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明明昨天晚上送了一半出去了,为什么仓库里的粮食还是满满的没有减少呢?就以为昨天晚上可能在梦游、在做梦,就决定当天晚上再送,所以当天晚上两兄弟就在互相给予的道路上面相遇了,所以两兄弟就抱在一起痛哭,决定不再分家。

这两兄弟相遇的地方,就成了耶路撒冷的圣迹之一。

你看耶路撒冷这个地方很奇特,他是很多宗教的发源地,犹太教,天主教,很多教都是从他那个地方发源。刚说的那个地方也是他们的圣迹之一,可见人们对于互相关心友爱的向往,远远大于对财富的向往。

当然在中国,这类故事就更多了。比如我们知道,香港的区花是紫荆花,这个紫荆花其实也是有来历的。

以前香港有一对姓田的兄弟,在父母亲过世以后,就打算分家。当天晚上就把财产分割成为平均的两份,清清楚楚,但是还剩下门前的一棵紫荆花树,不知道分给谁好,最终就决定,第二天早上起来把这棵树砍下来,两兄弟各分一段木头。

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兄弟俩大吃一惊,为什么?因为昨天还生机勃勃的紫荆花树,竟然在一夜之间就枯萎了。两兄弟就警醒过来了,觉得人与天地有感应,紫荆花树一夜之间就枯萎了,所以就决定不分家,很快这棵树又复活过来了。

所以我们看到紫荆花,就要提醒自己,人与人之间要亲如兄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人来到这个世间,并不是单单为了自己而活。人与人之间不要说像菩萨那样子以生命布施,起码能够互相关心友爱,才会释放能量,才会焕发生机,才会感受到付出的快乐和生活的美好。

所以,我们虽然暂时还做不到像大菩萨那样子以无量的生命布施给众生,但是起码可以从互相关心友爱开始做起,这个时候也就是唤醒我们的心,唤醒我们的心更加有善心,更加觉醒。

“闲中检点平生事,静坐思量日所为;常把一心行正道,自然天地不相亏。”

元朝时候有个读书人叫史弼,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景行录》,上面讲了很多这样提高修养的一些话。比如上面有一句话说:“以忠孝遗子孙者昌;以智术遗子孙者亡。以谦接物者强;以善自卫者良。”就是如果以忠孝传家,“遗”就是赠送,以忠孝这种修养、这种家风、这种教育遗留给子孙,子孙后代会很昌盛;如果你以种种的智术、计谋自食自力,去绞尽脑汁去想些计策,用这种家风留传给子孙者呢,亡啊。所以要从这里开始做起。

《行愿品》上说:“乃至成大菩提,入于涅,如是一切我皆随学。”菩萨修布施度,还只是菩萨行的开始,六度都要圆满才能够成大菩提,证得涅,这一切我都常随佛学。

所以从这些佛的本生故事,我们就知道我们过去无量生之中已经不知道多少次蒙受了本师毗卢遮那佛的救度;现在,此时此刻,也是正在救度我们,因此才有机缘听闻正法,才有机缘来学习《华严念佛三昧论》。因此要精进,常随佛学,报佛恩。

由我本师因地修行。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故所感报化。亦广大无边不可思议。行者诚能决定信解。知一切佛不离自性。起勇猛心。起担荷心。便与本师初发心时等无有异。

这一段可以分为两个要点。

第一,由于本师毗卢遮那佛也就是释迦佛,在因地修行时广大无边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毗卢遮那佛所感的报身佛、化身佛也是广大无边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只是无量无量化身佛之一。

第二,学修佛法的人,首先要能够提升认知,要信解一切佛不离自性,一切佛都是证得了自性的空、明、觉成佛的,不是向外去求佛而成佛的。因此我们也要这样子随学,不是向外去求佛,要知道一切诸佛都不离开我们当下一念,都不离开当下空、明、觉的心。我们常随佛学,通过念佛时时与明觉相应,一念佛号,一念与明觉相应,念念佛号都念念与明觉融合,这样子是真正的起勇猛心,起精进力。

精进是来源于自信,有自信才能够一直恒时精进,而不是外在触发;外在鼓励能够一时精进,难以恒时精进;所以精进来源于自信,而自信来源于本具,本具性德啊。

我为什么会有自信,因为我知道我的性德和佛的无二无别,所以我有自信啊,这是根本自信。自信来源于本具性德,本具空、明、觉。因此能够从初发心就精进不退,为什么?因为他的认知圆满啊。

我们为什么要反复地讲“认知提升,行为改善”?因为你认知不提升,你修行很快就会懈怠,就会退转,难以做到精进不退,因为一切佛不离自性,成佛的时候就是证得自性的空明觉,所以是因果同时。

因果同时很妙。你看今天我们大家迎请的时候拿了很多的荷花,这个荷花就是因果同时,花开的时候,莲蓬就在里面了,初发心时便成正觉。

荷花开的时候,莲蓬就在里面了,同样,念佛的时候,佛的果觉已经出现了,不是到你成佛的时候佛的果觉才出现,因果同时;你一念佛号,就是法身在这一念里面,所以,佛的果觉就已经出现了,因此能够初发心时就精进不退。

又如寂静音海夜神言。我得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已能入十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法界安立海。见彼一切法界安立海。一切佛刹所有微尘。一一尘中。有十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国土。一一佛土。皆有毗卢遮那佛坐于道场。于念念中成等正觉。现诸神变。所现神变。一一皆遍一切法界海。而开敷树华夜神入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忆念毗卢遮那往昔所修行海。悉皆明见。妙德圆满神得自在受生解脱门。入毗卢遮那无量受生海。亦见如来于一切世界一一尘中无量佛刹。示现受生。常无间断。

这一段比较长,主要还是赞叹佛功德的,分为两个要点。

第一个,先引用《华严经》里面三位神他们现量所见的佛境界来称赞毗卢遮那佛的不可思议功德,已经超出了欲界凡夫的认知水平,这功德不可思议。

第一位是寂静音海夜神,夜神其实是菩萨。很多菩萨就变化为种种的神,就像过去有个习俗,要给亡者送葬、出殡,那么前面一定要用纸扎一个大大的开路鬼,有人抬着这个开路鬼在前面走,后面才抬棺材,走孝子,那这个开路鬼其实是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其实他是观世音菩萨示现的面然大士。

这个寂静音海夜神其实也是菩萨,他成就了一个法门,这个法门叫做“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门”。

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法门,这个“喜”很重要,修行你要能够展现生命的喜悦,所谓“天地不可一日无吉神,人生不可一日无喜气”,所以修行不是那种好像修得苦兮兮的,而是内在很安详,内在自然有生命的喜悦透发出来。

这位寂静音海夜神,他曾经成就了这么一个法门,这个法门有什么作用呢?能够入这个法门,就能进入无量佛世界,无量佛刹一一微尘中都有毗卢遮那佛示现坐道场,成佛道。

所以有无量无边的佛刹,而这个佛刹里面的每一粒微尘里有十无量的世界,而一一的世界里面都有毗卢遮那佛在示现坐道场,成佛道。

微尘,过去大家以为微尘就是空气里面飘浮的那个小微粒,阳光一照就能够看得见那个小颗粒,其实不是。微尘是什么?微尘没有那么大。现在的物理学已经能够观察到,比电子还要小多少万倍的粒子,叫作中微子,那佛经里面说的微尘就是中微子,或者是比中微子更小的粒子。

华严的不可思议境界就是小小之中有无量的大,在一粒比电子还要小多少万倍的微尘里面,有十个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世界;而这些一一佛世界里面,都有毗卢遮那佛坐道场,成正觉。这正是华严事事无碍的境界,不可思议的境界。

这个是夜神说他亲眼见到的毗卢遮那佛的功德,他在这么多的无量世界里面去示现成佛,去度众生。

第二位是开敷树华夜神,他成就了一种法门叫作“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进入了这个法门,能够现量地见到毗卢遮那佛过去生中,所修的像大海一般无量深广的菩萨行,“悉皆明见”,都能够顿然地见到;过去无量无量劫所有修的菩萨行,一刹那间马上现量的都见到了,所以他所入的这个解脱门也是不可思议的。

第三位叫作妙德圆满神,他成就的一种法门叫作“自在受生解脱门”。

凡夫众生是业力受生,不得自在,除非你精进念佛超出轮回,不然你在六道里面轮转,由不得你,不是你想去哪就能去哪的;而菩萨是愿力受生,所以他自己能够做主,因此名为自在受生。

妙德圆满神他进入了这种法门,就能够现量地见到毗卢遮那佛在一切世界一切微尘中的无量佛国土里面,都能够示现自在受生,都能够以无量的化身佛去修行,去度众生,去示现成佛,利生事业,常无间断。

所以通过这三尊神,他们现量见到的境界,来称赞毗卢遮那佛不可思议的功德。

第二个要点,就是华严境界超越了欲界人类的认知能力,小中具大,无量微尘,一一微尘都有无量佛世界,这个凡夫认知水平难以真正理解。

毗卢遮那佛在一一佛世界里面都会坐道场,成正觉,说法度众生,现神变,这个就超越了以前对佛的认知。

很多人以前认为,释迦牟尼佛他就是示现迦毗卢卫国的一位王子,出家了,然后修苦行,然后在菩提树下成佛,然后说法,然后入涅。现在我们读了《大方广华严经》才知道,原来释迦牟尼佛只是本师毗卢遮那佛无量无量化身佛里面的一位,在无量微尘数佛世界里面,都有像释迦牟尼佛这样子的化现成佛。我们就可以知道,佛的伟大超过了欲界人类认知水平太多太多了,功德智慧不可思议。我们对佛的伟大这种认知,就向前跨进一大步。不是说就只是在人间,在这个地球上迦毗卢卫国示现,然后又来出家,然后成佛,这个只是极微小极微小的。事实上我们的本师,他是在无量微尘数佛世界都有示现种种的度众生成佛。

然后再看

如是念于毗卢遮那。即念是佛。即佛是念。尽十方虚空乃至针锋芥子许。无一不是毗卢法界。是名念法界佛。亦名遍念一切佛。所以善财童子初参德云。即闻念佛法门。最后普贤菩萨为说称赞如来胜功德偈教人信解。依旧不离念佛法门。法界始终。更无二谛。

这一段有两个要点。

第一,就是念毗卢遮那佛就是念法界佛。

“即念是佛”,能念之心是佛,是始觉,是观照般若,能念之心是遍满法界的;“即佛是念”,所念之佛是本觉,是法身,也是遍满法界的。

所以整个十方虚空,乃至小到像针尖那么小的地方,像芥菜子那么小的地方,都是毗卢遮那佛的法界;在针尖那么小的地方,都有无量无量的佛世界,在那些一一佛世界里面都有毗卢遮那佛示现成佛。这样子来念毗卢遮那佛,这个心量就遍满虚空了,就遍满法界了。

我们现在物理学发展,对这个小中具大比较容易理解一点了。你看像针尖那么小还有无量佛净土,那无量佛净土,一一净土都有毗卢遮那佛成佛。我们现在物理学已经研究到了什么?平行宇宙、多世界。我们就比量地来理解华严经,就容易多了。所以我们现在念佛的时候,我们念毗卢遮那佛的时候,就不仅仅是缘念在地球上、在尼泊尔蓝毗尼降生的释迦牟尼佛,我们所缘念的是法界佛,也叫作遍念一切佛。

第二个要点,就是讲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表现的就是四个字“成佛之道”。

善财童子他最初开始参学,受到文殊菩萨的启发。文殊菩萨指点他,你要去参学,“善财南询,百城烟水”。

他开始参学的时候,还是个凡夫,一直到最后,见普贤菩萨,然后导归极乐,最后是圆满成佛,所以是完整的成佛之道,而成佛之道始终不离念佛。从最初开始,使凡夫懂得修行就要念佛,到最后圆满成佛还是念佛。

最初第一参是参德云比丘,德云比丘为善财童子开示念佛法门,念法身佛,念报化身佛;最后到八十一卷,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可见法界始终,不离念佛,从最初开始修行,到最后圆满成佛,都是修念佛法门。

偈曰。或见此界妙无比。佛无量劫所严净。毗卢遮那最胜尊。于中觉悟成菩提。或有见佛无量寿。观自在等所围绕。悉已住于灌顶地。充满十方诸世界。又云。或见释迦成佛道。已经不可思议劫。或见今始为菩萨。十方利益诸众生。或见如来无量寿。与诸菩萨授尊记。而成无上大导师。次补住于安乐刹。

这段就是引用《华严经》四首偈子来称赞佛功德。

第一首说,或有人看见这个娑婆世界奇妙无比,是毗卢遮那佛无量劫来菩萨行所庄严的、所清净的,毗卢遮那佛就在其中示现觉悟成菩提。

第二首说,或者有人看见无量寿佛(看见阿弥陀佛),旁边有观世音菩萨等围绕着,这些菩萨都是已经住于灌顶地的十地大菩萨,充满于十方诸世界。灌顶地也就是十地菩萨――法云地菩萨的境界。

到了十地,证得十地菩萨果位的时候,诸方如来观察到某一个世界,某一位修行者,他已经到了菩萨的十地了,所以诸佛都放大光明,十方佛都来给他灌顶,光明灌顶以后,他马上就要成佛了。

所以,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等等无量的十地大菩萨都充满于十方诸世界,当然也就充满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所以说往生极乐是对凡夫说的,实在说极乐世界不离当处,“生者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第三首说,或者有人看见释迦牟尼佛已经在不可思议劫以前,已经成佛道了,现在的八相成道,只是示现;或者有人看到释迦牟尼佛现在还是菩萨,在十方以种种菩萨行来利益众生。

第四首说,或者有人见到阿弥陀佛给无量的大菩萨在授记,指出他们成佛时候的名号、成佛的时间,在什么世界成佛,这些大菩萨成为无上大导师,都在极乐世界成为一生补处的等觉菩萨。

是知诸佛法界。遍摄遍融。弥陀全体遮那。极乐不离华藏。随众生心。见各不同。而佛本来常不动故。故末卷即以回向极乐终之。具如后文所说。

这一段总结第四类的法了:弥陀全体是遮那,极乐不离于华藏。

诸佛的法界是遍摄遍融的,我们释迦牟尼佛的法界,阿弥陀佛的法界,都譬如电灯光,你这盏灯、那盏灯都打开,这些灯所发的光,就是你摄我,我融你。

佛国土也是如此,所以阿弥陀佛全体就是毗卢遮那佛,我们念八十八佛大忏悔文,我们会念“法界藏身阿弥陀佛”,“法界藏身”就是毗卢遮那藏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全体就是毗卢遮那佛。

极乐世界不离于华藏世界,随众生心而个个所见不同,千差万别。或者见报身佛,或者见化身佛,或者见胜应身佛,或者见劣应身佛,见佛现丈六比丘相,而佛本来恒常不动,所以《华严经》的末卷第八十一卷,就以回向极乐作为终极圆满。

到此地,第四类念毗卢遮那佛就学修圆满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