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欲成就如来功德门

《华严念佛三昧论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12 15:48

(五)、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再看第五类。

五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圆满普贤大愿者。普贤行愿品云。欲成就如来功德门。当修十种广大行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于此愿王受持读诵。临命终时。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普贤十大愿王,大家都很熟悉,因为做早课天天要念,但是念归念,你不知道怎么去修,真不是容易修,因为这个是最究竟圆满的修法,等觉大菩萨的修法,称法界性,遍法界身,修法界菩萨行,这个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但是,我们要意乐,要皈投,然后要以念阿弥陀佛也能够达到这样子的殊胜的菩萨行,就能够全包含在这一句佛名里面了。

就好像一个幼儿园的小孩子,他本来不可能和博士后并驾齐驱,但是他得到一个很殊胜的方法,博士后也是学这个,幼儿园的小孩也可以学这个,最极方便最殊胜的,所以一修,大家都能做同学伴侣。同样的,虽然我们是博地凡夫,但是只要真正地通透了,认知提升了,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字,就能够使法身显露,就能够包含无量的报身佛、化身佛的无量功德。所以能够真正地信得过,真正地认知提升悟得透,当下就能够与等觉大菩萨做同学伴侣了。

这一段经分为两个要点。

第一,就是前面的第三类讲过了,要学法身智慧,要包含所有的无边报身化身佛的功德,最殊胜的方便是什么?就是念佛名字。

“方”是方法,“便”是便利,最便利的方法叫作“方便”,最殊胜的“方便”就是念佛名字。

那么念什么佛名字呢?这个第五类就告诉我们,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名字。

这个论典的结构很紧凑,它层层递进,很完美。

为什么是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名字?因为普贤菩萨不可思议的行愿法门,可以通过念阿弥陀佛的名字来圆满,十大愿王以到极乐为归宿,普贤行愿以念阿弥陀佛名号为总持。

普贤菩萨这种称法界性、遍法界身、遍法界无量菩萨行,这种不可思议的修行法门,就以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可以做为总持,就可以含摄无余,

第二个要点,接下来就引用了普贤行愿品的经文,就是十大愿王,最后说“于此愿王受持读诵。临命终时。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多年以前,我们在南岳方广寺已经讲过《普贤行愿品》,共有九讲,因此这里就不重复了,节省时间。

需要强调的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法门讲认知提升,知见圆满了,在一切境界里面就没有障碍了,就能够念念不迷,心心无所,每一个念头都与明觉融合。所以如果你在任何境界里面,无论在工作中,生活中,修行中,遇到障碍的时候,不要到外面找原因,一定要从知见上找原因,一定要在认知提升上想办法。认知提升了,你已经能够遍满法界了,哪里还会有障碍,一切境界都没有障碍,才是真正的念念不迷,心心无所。

而普贤菩萨的法门呢,讲行为改善,行为改善到极处就是什么?就是称法界性,遍满法界身,修法界菩萨行。

首先是称性德,称整个法界性来修,不是以你现在欲界人类这么渺小的身形来修,而是遍满法界身,你拜了遍满法界佛,修遍满法界的菩萨行。不是说你现在在龙泉崇仁寺念佛,你只有在一个地方这个点上念佛,你懂得普贤法门你就能够怎么样?遍满整个法界有无量的身都是你,都在念佛,你看这个功德是不是浩瀚无边不可思议啊?所以这个是行为改善到极处,你有无量的功德,才能够现起这么不可思议的修行事业。

这个不是你妄想就能够想得出来的,你一定要实践,你一定要累劫修菩萨行,然后这种功德力就能够让你成就这么不可思议的修行方法。那从哪里起?都是从我们当下一念心起。

所以也不要说我现在是凡夫我做不到,你要信得过,要悟得透,要努力去做,然后一直坚持做。只有当你走上觉醒的路,你就会一直觉醒,怕就怕你现在还没有真正走上觉醒的路,路对了,后面就好办了,所以方向对了,就一切都对了。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你努力地去修行,但是你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你以为一天只要念三万声佛就好了,只要拜三千拜就好了,这个就是修行。你不符合我们前面说过的三个条件,你那个是修行的相,不是真修行,你的方向错了。方向错了,你越修越糊涂;当你走上觉醒的路,那就对了。所以不要一味图快,一定要看清楚。

什么人可以做领导?是不是做事反应很快的、很麻利的人就可以做领导?未必。如果他方向错了,大家都跟着他死了。

打个比方,有人爬梯子爬得很快,他能不能够做领导呢?你升他做领导,好了,在爬一个高墙的时候,他快速地把梯子放上墙,然后带头爬,快速地爬,等大家都爬上去的时候,梯子搭错了,不应该搭到这个墙上,而要搭到那个墙上,大家都白费了,所以方向更重要,对不对?认知提升更重要,认知不能提升,你的修行难以成就。

所以不管世间做事也好,还是出世间修行也好,一定要先看清楚方向,一定要认知提升。

佛法是实践之学,唯证方知,特别重视实践,所以华严会上普贤为长子。

你认知提升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你行为改善,为了你去实践。

很多人会错误地或者片面地理解佛法的实践。很多人认为,修行的实践就是对佛教法门的修行、实修。当然这个很重要,但是佛法的实践更是指在日常生活之中遇事不迷,历事炼心,展现活泼泼的智慧和慈悲。

你学了佛法,你在生活之中不能展现你的智慧和慈悲,你在生活之中还到处遇到瓶颈,遇到障碍,那么你不是真正地懂佛法。你可能会念很多经,也会讲,但是你认知没有提升,这个不是真正懂佛法。

我们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所参访的那些,都是和光同尘,在社会各行各业之中扮演各种角色的善知识。他参访的善知识不是都跑到寺院里去,拜见这个长老,拜见那个高僧,不单单是这个,这个当然也有,但是他在全社会到处都有善知识。有一些善知识,他示现做国王;有一些善知识,他示现做长者;有一个善知识,是示现做音乐老师,就是那个教华严字母的众艺童子。

我们这个文化节的时候,应该有机会会邀请法师们唱华严字母,大家可以欣赏一下,我们前面也放过,其实如法地唱是很庄严的,而且如果有传承的话,更可以知道这个华严字母就是修行的法门。

你看,唱唱歌就可以解脱了,这法门好(哈哈哈哈……);甚至于还有什么?甚至于参访的善知识还有妓女,婆须蜜多女她也是菩萨,但是她示现在凡夫认为那个很不好的行业里面,照样是善知识。

可见,要在现实生活之中,要在各种时空因缘下,要在各种环境里面去实践佛法,才是真正地懂佛法,通过佛法智慧的开启,使得我们人格成熟、稳健。

很多人虽然听闻过很多佛法,但还是不会运用,人格都没能成熟,心理上还是有缺陷,并不稳健。

前段时间,青岛海尔集团的CEO张瑞敏,在一次演讲之中就讲到了人不成熟的五个特征。我们可以比照一下,看我们有没有,尤其是年轻人。社会上有很多成年人,还是没有脱离幼稚的行为,这个是由于虽然他们生理上成熟了,但是心理还不成熟,所以他总是和人家关系处不好,总是生烦恼,总是遇到瓶颈,工作也觉得到处有障碍,原因一定跟这个有关系。

人不成熟的第一个特征,就是立即要回报。

很多人的心态就是这个样子,他立刻就想得到回报,做一件事情马上要得到好处,他才愿意去做,总想一夜之间暴富。

你跟他说,要做任何事业,他第一个问题就是问:挣不挣钱?然后你回答:挣钱。他马上就问第二个问题:容易不容易?然后你回答:容易。然后他马上就会问第三个问题:快不快?然后你回答:快。他说:好,那我做。

你看这个是什么心态?就是这么幼稚。

你想想,假如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又挣钱又容易来得又快的生意,也轮不到我们啊。

所以不成熟的人,他往往就会容易被骗,容易上当受骗,然后有一些人就跑到我这里来:哎呀,师父啊,我一不小心给人家骗了几十万,几百万,怎么办哪?我说:哎呀,怎么说你好呢?

人不成熟的第二个特征就是不自律,不自省,不知道反省自己,不知道向内照亮自己。

这个人不自律不自省,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死死地抓住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头脑很僵化,而且还洋洋自得:你看我很有个性,我就是这个样子,不能改变。你看这是不是很幼稚、不成熟啊?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其实要知道,无论世出世间,要成功要成就,首先就是要认知提升,行为改善,你思维方式不超越、不提升,这个就是局限,就限死你了。

第二点就是喜欢背后议论别人。不成熟的人,不自律不反醒的人,他就喜欢去议论人家。人家怎么样关你什么事?

第三点就是消极、抱怨,在任何团体任何环境之中,都喜欢抱怨,很难和别人长期合作。成功者永不抱怨,抱怨者永不成功。

这就是第二个特征,不自律,不自省。

人不成熟的第三个特征,就是心态不平衡,经常被情绪左右,经常晴转多云,然后转暴雨,这种其实就是不成熟。

在生活之中要养成“三不”、“三多”的心态,就会成为社会大众欢迎的人。

“三不”是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你不要批评任何人,除非你是他的父母或者你是他的师父,那你有责任,不然的话,你就不要批评人家。不批评,不抱怨,不指责。

“三多”就是多鼓励,多赞叹,多随喜。随喜功德,做任何事情你都鼓励他,都随喜他。

有些人说:哎呀,我怎么知道他那个是赞叹不是拍马屁呢?

赞叹是有四个特点的:第一个是真诚的;第二个是发自内心的;第三个是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第四个更重要,就是无私的。

如果带有强烈的目的去赞美别人,这个就是拍马屁了,广东话说“擦鞋”。

所以每一天都要问一问自己:我今天赞叹了几个人呀?我看到人家的长处了吗?赞叹人家了吗?这个就是修行。

人不成熟的第四个特征,就是不愿意学习,自以为是,没有归零心态。

要时时归零,时时清空,不要执著。要有归零的心态,时时刻刻都能够学习。不要听到师父说,佛法不是知识层面,在智慧层面,然后就不看书了,说,我看到的都是知识。不是知识不好,是对知识的执著不好,所以,还是要时时刻刻地学习,但是你不要执著于你所学的知识,要开启内在的智慧。所以说,男人不学习,会被时代淘汰;女人不学习,会被别人替代。

人不成熟的第五个特征,就是做事不靠信念,被人言左右,被别人的话所左右。

有些人做事是盲目的,他没有方向,没有信念,他听到大家说这个好,他就在后面跟风,像跟屁虫一样,一窝蜂地跟去做了,被别人的言语所左右,往往就容易被套牢。

人生何处不套牢!你知道你为什么会被套牢吗?就是因为你跟在别人后面,你自己没有信念没有方向。大家说炒股好,你也赶紧把钱投进去,然后发现被套住了,人家已经赚到盆满钵满跑出来了,你的钱被套在里面;有些是听说炒期货很好,然后也没有方向,也没有信念,他也跟着去炒期货,就发现几百万被套进去,套牢了。

所以,做事情自己要有信念。这个信念虽然是无形的,但是很重要,你有信念不管人家怎么说,你坚持去做,你一定会取得大成功。所以自己内心要有智慧,有了智慧就有了方向,就有了信念,就不被别人的言语所左右。

推荐大家读一本书,是澳州马克・罗德所写的,书名叫作《大动量:什么控制了我们的世界》。这本书2013年3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今年就再版了一次。这个作者看得很细,他分析我们现在是社会进步了,科技发达了,很多人不是变得更有智慧了,而是变得更愚蠢了,变得更盲从了,更容易被控制了,更容易被忽悠了,更容易被套牢了。为什么?因为他自己没有信念,他自己没有觉醒。说得很透彻。

作者分析,现在是一个什么时代,是一个什么社会呢?现在是一个崇尚速度和效率高于一切的社会,现在是一个只喜欢前进而不问方向的时代。

你看不清方向,你不晓得路往哪个方向走;你只喜欢前进,以为快速地往前冲就好,但是你会冲到哪里去不知道。

所以,他就广泛地从金融危机分析到伊拉克战争,从石油价格分析到气候变化,从媒体网络科技飞跃分析到流行文化的潮流的裹挟,作者都非常冷静地分析,提醒我们,它形成了一种力量,就是“大动量”――有各种动量,然后把整个世界的人,都裹在里面。如果你不觉醒,如果你自己没有信念,就可能被套牢了;提醒我们要保持冷静和觉醒,不要被控制。

事实上,我们看了不成熟人的五个特征,第一个是被物质财富控制;第二个是被固有的、僵化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控制;第三个是被情绪控制;第四个是被知识的局限控制,他的知识结构不全面,不优化;我们要时时优化我们的知识结构,让它更全面,更完整,然后才有更多的好工具来面对这个世界,来利益众生;第五个是被别人的言语控制。

你看,什么是不成熟?什么是不成熟的人的五个特征?归结到一句话,就是“到处都不能作主,到处都被控制”,这个样子就是不成熟的人。

我们学习华严法门,重要的,你只要学到八个字,就已经值得了,就是“认知提升,行为改善”。

“认知提升”,要落实到每一个念头,每一个念头都与明觉相融,都是觉醒的。那当然,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念南无阿弥陀佛,内在有智慧,然后与这句佛号相应。

“行为改善”,要落实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一个行为都是利他的,都是快乐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念阿弥陀佛。

所以,认知提升,其实就是法身显;行为改善,其实就是全面地包含了报身和化身功德。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可以全部归结到一部经,就是《华严经》;而《华严经》这么浩瀚,可以归结到一品,就是普贤行愿品;而普贤行愿品,可以归结为三个字“华严禅”。

“华严禅”的核心理念就是“健康、幸福、觉醒”。

器世间,无量的法门,就可以用健康来概括;有情世间,无量的法门,就可以用幸福来概括;智正觉世间,无量无量的法门,就可以用觉醒来概括。

当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先要运用佛法的智慧,达到人格完善、成熟稳健。

梁漱溟有过一句精辟的话:儒学是人生实践之学;佛学是人生解脱之学。

你在现实生活中要实践,你可以利用儒学的智慧,把般若智慧灌进去就对了。

普贤十大愿王是不可思议的法门,你要真正做到是不容易的。在人生的实践之中,可以借鉴儒家的思想,把般若智慧融合进去,就是解脱之法。在用这些儒家的智慧的时候,你让它与心的明觉相应,当下,它也就是解脱法,就是佛法。

梁漱溟这个人活得很久,他很有骨气。

讲个例子,将要发生文革的时候,梁漱溟是全国政协常委,因为他很小(23岁的时候)就到北大做教授,所以很有名气。将近文革了,这个气候变掉了,大家都不敢说话。但是梁漱溟有一次开政协会,他就敢于站起来反对毛泽东的意见,他说完之后还故意说:我就是要看润之先生有没有容人之量。他这一句话就让毛泽东哭笑不得,也不敢免掉他这个全国政协常委,后来一直到改革开放都还在。

有一次,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召开一个座谈会,请了各界名人来座谈,梁漱溟那时候九十多岁了,拄着拐杖来了,然后开始座谈的时候,他就跟赵朴初说我前生是个和尚,刚刚说完这话就开会了,后来赵朴初也没跟着问下去了。他有《人生三论》等等那些书,都是非常精辟的。

我们讲儒家的思想,可以用在人生的实践之中,把般若智慧融进去。

我们举个例子好了,比如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路向老师请教,如何才能让人生完满,并且保持完满而不倾覆呢?孔子就说,记住四句话:“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这都是很好的人生实践哲学。

你看聪明睿智,但你不会执著于你很聪明、很睿智,而是一个空杯心态,所以,守之以愚;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并不会因为很有财富,很有位置,就洋洋自得,而是非常谦逊;所以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我们在人生实践之中,普贤菩萨那样子高妙的法门,我们观修就可以,实践我们还没有这个能力,但是我们可以观修,可以念佛来含摄,同时,我们要把这些智慧、这些善巧要融到人生实践中来。

是经专显毗卢境界。云何必以极乐为归。盖阿弥陀一名无量光。而毗卢遮那此翻光明遍照。同一体故。非去来故。于一体中。要亦不碍去来故。

这一段就设了一个问答。

问:既然华严经如此的不可思议,是彰显毗卢遮那佛不可思议的佛境界,那么为什么最后要以往生极乐作为归宿呢?

回答:三个理由,华严的法海以往生极乐为归宿。

第一个理由,就是毗卢遮那佛和阿弥陀佛是同一体。

阿弥陀佛翻译为无量光佛、无量寿佛;毗卢遮那佛翻译为光明遍照佛,都是指真心的明性、觉性,智慧光明遍满全体法界,可以称之为光明遍照佛。

照就是觉性,光明就是明性,所以光明遍照佛这个名号本来就把明、觉都包含在里面来了。我们自性的智慧光明遍满全体法界,也可以称为无量光佛,所以两尊佛是同一体,所以以导归极乐作为究竟,这个是正因佛性,人人本具如来智慧德相。

第二个理由,既然是“同一体性”,就没有去来了,“非去来故”,这个是了因佛性,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法界藏身阿弥陀佛,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是毗卢遮那藏身。毗卢遮那藏身就是如来藏身,就是人人本具如来藏,他已经开显了如来藏的功德,那么阿弥陀佛是毗卢遮那藏身,所以,阿弥陀佛他的佛身是遍满法界的。因为他是毗卢遮那藏身,他是法界藏身,极乐世界是法界藏土,遍满法界,所以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没有去来。

这个是从理体上悟入了,所以才会有这样子殊胜的、不可思议的、能够上品上生的殊胜功德。

念阿弥陀佛就是遍满法界,就是念毗卢遮那佛,念一切佛,所以说“非去来故”,这是了因佛性。

第三个理由,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性德非去来,但是并不妨碍去来,这个是缘因佛性。

以阿弥陀佛的本愿力作为殊胜的增上缘,以阿弥陀佛果地上所证得的五分法身香和智慧光明,和称法界性的智慧光明,作为我们因地众生修行的殊胜的增上缘。这个是最殊胜的增上缘、最善巧的增上缘,让我们顿出轮回,巧证无生的增上缘。所以,因为有了这样的缘因佛性,就是虽然你有正因佛性,但是你还需要有缘因佛性去触发。

我们现在用的缘因佛性是最殊胜的缘因佛性――就是以阿弥陀佛的果觉作为我们的因心,以阿弥陀佛所证的五分法身香和般若智慧光,和称法界的智慧光,来作为最殊胜的增上缘,来触发我们的正因佛性,来开显我们的正因佛性。所以行者就能够真正地深信净土,具足信、愿、行,就一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往生而证无生,暗合道妙,巧证无生。

所以,藕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上面说:“浅位人便可决志专求,深位人亦不必舍西方而别求华藏。”

就是你学得很浅的人,你还没办法领悟那么深的法的人,但是你只要有信心就好了。你现在虽然还不能够真正明白真心的空、明、觉,但是你深信有净土,有阿弥陀佛,就可以“决志专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浅位人。而学得深的人,知道阿弥陀佛就是毗卢遮那藏身,就是法界藏身;知道阿弥陀佛,他念一句佛名就是显法身,就是包含一切报化身;你已经真的领悟了,知道生极乐就是生华藏世界,就不必要舍西方而另求生华藏世界,所以说“深位之人亦不必舍西方而别求华藏”。

因此古德说:“若人已悟法界理,方肯炽然求往生;法界非往非不往,顺悉檀故名为往。法界非生非不生,顺悉檀故名为生;如是往生即向上,圆顿了义无伦匹。”

这个偈子写得很究竟了,法理悟得很深入了,就是你先真正通达了法界缘起的妙理,不是业感缘起,不是阿赖耶缘起,而是法界缘起。你已经通达了法界缘起的妙理,而又肯求往生,这样子的往生,一定是上品上生,这样子的往生,就是法身向上一着。

我们说禅门三关:先是法身边;然后安住于法身;然后是法身向上,这个就是最后的透牢关。法身向上一着,圆顿了义,无可比拟。

这个是讲缘因佛性。

我们到这里,就是用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三方面圆满地回答了华藏世界华严的法海,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为终极归宿,作为圆满的、最殊胜、最善巧的方法。

好了,我们明天最后一讲,就可以把这个论文学圆满了。

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够得遇明师,得闻正法,早成佛道。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