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二讲

《居士菩萨戒略讲-优婆塞戒经略讲》 by 大愿法师

2017-5-16 19:41

大乘菩提心,应知为最胜。

根本定勤故,应发菩提心。

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

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

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诸位菩萨,我们先共同发起无上菩提心来,为了一切如母有情速速从生死流转的苦海之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要发菩提心、受菩萨戒,要圆满成佛,才真正有大能力,能够利益帮助到一切如母有情。因此,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菩萨戒。

昨天下午我已经讲了四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是菩萨戒的种类。

第二个主题就是受持菩萨戒的殊胜功德。

第三个主题就是怎样才能获得菩萨戒的戒体。

第四个主题就是得到菩萨戒以后,应该如何持好戒。

今天我们就是继续来讲第四个主题。昨天已经讲了优婆塞菩萨戒有六条重戒,《瑜伽师地论》上面讲的瑜伽菩萨戒有四条重戒。我们要知道,受持菩萨戒的行者,根本罪的共通犯缘就是两条:第一个是邪见,第二个就是舍菩提心。如果有这两条,任其一略生即犯。所以,关键是要有智慧,要能够消除邪见,要能够不舍菩提心。

我们由昨天所讲的瑜伽菩萨戒的四根本罪可以知道菩提心的五项特征。事实上,受菩萨戒、守持菩萨戒的本质就是指大乘行者能够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能够保持不变质,这是受持菩萨戒的本质。我们由这四根本罪也可以知道菩提心的五项特征:

第一项就是觉悟。

持菩萨戒必须以觉悟为本,于念念中保持觉醒,观五欲六尘为梦幻泡影。对于贪_痴以及种种凡夫心的显现能够了了分明,不随其转。真正能够觉悟,当然就不会犯自赞毁他戒。赞己毁他戒是因为贪烦恼而引起的,如果真正能够觉悟,当然就能够断贪。

第二项特征就是无我利他。

如果能够真正彻见凡夫妄执的我是虚幻不实的,那么自他之间的鸿沟将不复存在,无我与利他能够相得益彰。通达无我才能彻底利他,而利他的修行又能够不断地瓦解我执,所以能够真正做到无我利他,当然就没有自他的鸿沟和对立,就能够持好赞己毁他戒。

第三项特征就是无限。

正如《普贤行愿品》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每一愿都是以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或者尽法界、虚空界无量众生为所缘境来修十大愿王。那就充分体现了菩提心的广大和无限。懂得菩提心的广大和无限的特征,就能够打破凡夫的局限,就能够持好悭法财戒。

为什么会对自己拥有的财产不舍得布施呢?为什么对自己懂的法不肯跟人说呢?都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有局限性。所以,如果懂得菩提心是广大和无限的,就能够打破凡夫心的这个局限。

第四项特征是平等。

菩萨的慈悲没有自他的分别,也没有好恶亲疏的差别,其实要真正做到没有好恶亲疏,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如果去读那些大成就者的传记就会猛然发现,那些大成就者其实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一切诸佛菩萨菩提心的化现。所以有自他平等的大慈悲,就能持好不忍忏谢反打辱戒。事实上这条戒与梵网菩萨戒的十重戒里面的第九重戒――_心不受悔戒,是相通的。

第五项特征就是无相和无所得。

我们前面已经学过《金刚经》,《金刚经》上面讲,应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说菩萨应离一切相,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之中,不能够有任何的住、著,不可以执著,乃至于成佛之法也不可以执著,更不能够生起有所得之心。我们能够通达菩提心无相无所得的特征,就能够照破愚痴无明的黑暗,就能够生起大智慧,当然就能受持好弃舍大乘持伪法戒。

由此可见,受持菩萨戒就是按照佛菩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就是对佛菩萨行为的模拟。通过每一时每一刻对佛菩萨那种高尚的、具足智慧、无我利他行为的模拟,我们才有可能启动生命内在与佛菩萨无二无别的高尚品质,才有可能让我们的内在灵性生命觉醒过来,苏醒过来。否则的话,我们的修行将永远落在凡夫心上。

如果我们不能够发起菩提心,不管你修什么都是落在凡夫心上。因是凡夫心,果是什么呢?果当然就是成凡夫,不管你怎么修,都只是凡夫而已,无法实现本质的超越。这样我们才能够知道菩提心的重要,真正是大乘佛法的命脉之法,精髓之法。瑜伽虚空藏菩萨戒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