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破坏村等戒

《居士菩萨戒略讲-优婆塞戒经略讲》 by 大愿法师

2017-5-16 19:41

第十条破坏村等戒:

依王势力坏住处,国邑市城各他胜。

这是毁坏众生的住处。

我们把国王五定罪、大臣五定罪都已经讲说圆满了。

除了国王、大臣受菩萨戒以外,还有比丘、比丘尼等四众弟子,我们看《虚空藏菩萨经》,在《居士菩萨戒学处汇编》第58页最后一段:

复次,善男子,初发心菩萨趣向大乘,有八根本罪犯波罗夷,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亦失大乘境界之乐,久在生死离善知识。

这里面就讲到八根本罪。

继续看倒数第五行:

何等为八?谓彼菩萨宿业因缘生五浊世,有馀善根近善知识,归趣甚深大乘之法,发无上心智慧微浅。是初发心菩萨,又从他闻甚深空法读诵受持,复于少智愚痴人前读诵解说,馀人闻已惊疑怖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退没,乐声闻乘,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一根本重罪。

这是初发心菩萨第一条根本重罪,妄说空戒。如果我们对于非法器来说甚深法,这样就犯了戒。你不要说,我听了这个般若空法,我觉得我很有受用,我看到什么人都去说,那你就可能犯了这个重戒。因为有些人你去跟他说因果、要他多做善事,他还很有信心的。你要跟他说一切万法都是无自性空,平等大空性,他就觉得不好理解了,他就偏到一边去了,他就偏到顽空里面去了,那就麻烦了,所以不可以在少智愚痴人面前来说空法。

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及以大乘境界之乐,坏菩提心。是故菩萨,宜应先知众生善根及了彼心,随其所堪次第说法,如入大海渐渐至深。

就是说你要跟人说法,你要观察他的根器,渐渐地由浅到深来说。如果犯了根本罪的话,底下这一长段,都是讲怎样来烧香、怎样来向虚空藏菩萨忏罪。

我们再看《虚空藏菩萨经》,第60页第五行:

复次,善男子,初发心菩萨语馀人言:汝今不能乐于大乘,亦不能行六波罗蜜,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如早发声闻、辟支佛心,速尽生死入般涅。馀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二根本重罪。

这是初发心菩萨第二条根本重罪,退他菩提戒,就是让那些人退失大乘心,滋生小乘心。有些菩萨会跟其他人说:“你喜好修大乘法那是很难的,你不如早发声闻辟支佛心,早一点能够了生死。”这样说就犯了重罪,退他菩提戒。

复次,善男子,初发心菩萨语馀人言:汝今何用受学波罗提木叉律仪,当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受持读诵大乘经典,先所造作身口意业诸不善行,当得清净,不受未来诸恶果报。馀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三根本重罪。

这是初发心菩萨第三条根本重罪,就是谤别别解脱戒。

有些人就偏到另外一边去了,他就说:“你们都不用去学那小乘的法了,你就只是修大乘经典就好了。”等等,这样也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是小乘、大乘都是佛说,都是佛陀金口宣扬,你就算发了大乘菩提心,也应该由小乘法开始修习。要消除那自利的心,还是要从小乘的法起修。

复次,善男子,初发心菩萨语馀人言:汝今不应听受读诵声闻经典,汝当覆蔽声闻经典,声闻法中无大果报,不能断除结使烦恼。汝当听受读诵清净大乘甚深经典,又能消除诸不善业,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此说已有信受者,二人俱名犯根本罪。馀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四根本重罪。

这是初发心菩萨第四条根本重罪,诽谤声闻缘觉乘,也是不可以,所以是毁谤声闻缘觉乘戒。

复次,善男子,初发心菩萨欺妄两舌,希求名称利养恭敬,赞大乘经为他解说,而语人言:我是善解摩诃衍者。为贪利故,见他解说大乘经典得供养者,憎毁轻疾而自贡高,虚诳妄语得过人法,作此行者离安隐处犯波罗夷。于大乘中为犯最重根本罪也。善男子,譬如有人欲趣宝洲乘船入海,而于中路自坏其船没溺而死不自济命,岂能得宝?如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乘正信船入于大乘深广法海,始得入海自坏信船失智慧命,如是愚痴初发心菩萨,以嫉妒故虚诳妄语得过人法,而犯大乘重根本罪。馀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五根本重罪。

这是初发心菩萨第五条根本重罪,嫉毁妄慢过人说戒。“摩诃衍”,意译为

大乘,即菩萨的法门。

复次,善男子,未来世中,初发心菩萨语在家出家初发心菩萨言:修多罗中甚深空义,及以三昧诸陀罗尼忍辱之地种种庄严,是大明智诸菩萨等所可观行,受持读诵大乘经典,又能为他分别演说。我自解了,以慈悲故为汝等说。汝等亦当随所说行,于深妙法而得知见彼初发心菩萨不作是言我读诵思惟从他闻解,而言自得,皆是贪求利养因缘而自炫卖,违负三世诸佛菩萨及众贤圣,犯于大乘最深重罪,失人天路,尚不能得声闻、辟支佛乘,何由渐进到于大乘?善男子,譬如有人将导众人游行旷野,经过丛林极大饥渴,见彼林中有诸美果而弃舍之,取于毒果食已命终。善男子,彼人犹尚不能自济,况复兼能度于馀人?彼初发心菩萨亦复如是,人身难得今已得之,遇善知识发大乘心,而贪利养轻自炫卖,犯重根本罪。违负三世诸佛菩萨,为诸贤圣之所弃舍,堕于恶趣。是故婆罗门、刹利、毗舍、首陀罗,不应亲近此恶菩萨,若亲近者亦皆得罪。馀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六根本重罪。

这是初发心菩萨第六条根本重罪,贪利炫卖言自得戒。这就是有一些初心菩萨愚痴,他虽然发了菩提心,但是智慧力不够。他本来是按照传承来从闻深解,因为听闻了妙法、听闻了正法,而自己产生了领悟,再来为人说,但他隐瞒了听闻正法的事实,说这是自己悟出来的,没有是从他闻的。这样好像显得自己很高明,这样就很错误。

我们知道,惟有龙树菩萨确实很有智慧力,佛陀的很多密意是他以自己的大智慧力悟出来的。其他龙树菩萨以下的,所有的大乘行者,所有的菩萨、祖师都一定有接受到上师、善知识的启发,所以一定不可以贪利炫卖言自得,说这是我自己悟出来的,这样说是很错误的。复次,善男子,未来恶世,初发心菩萨造作诸杂旃陀罗行,谓刹利旃陀罗、婆罗门旃陀罗、大臣旃陀罗、大将军旃陀罗、毗舍旃陀罗、首陀罗旃陀罗。何等名为旃陀罗义?彼谓造作诸恶心业,此恶比丘自言智慧,自恃财宝行于布施,放逸x慢,_嫌憎嫉馀善比丘共相斗诤,恃王臣力,取善比丘物以奉大臣,大臣得已传以上王,佛法僧物亦复如是。善男子,王与大臣及恶比丘犯根本罪。馀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七根本重罪。

这是初发心菩萨第七条根本重罪,恃力夺取禅给诵戒。就是说,末法时代,有些人自己不好好修行,反而去干扰那些清净修行持戒的善比丘。倚仗世间国王大臣的力量,来夺取清净修行的善比丘之物来奉大臣,这样就是犯朋附搜求戒。为了去攀附那些达官显贵,而去夺三宝物,或盗取三宝物,或者强夺善比丘物去攀缘,这样是重罪。

复次,善男子,未来恶世,初发心菩萨造作诸杂旃陀罗行,谓刹利旃陀罗、婆罗门旃陀罗、大臣旃陀罗、大将军旃陀罗、毗舍旃陀罗、首陀罗旃陀罗。此恶比丘恃怙国王及大臣力,自言智慧自恃财宝行于布施,轻戏毁辱诸善比丘斗诤恼乱,法说非法,非法说法,舍正经律颠倒议论,断学般若。离慈悲心,不信如来所说经典。巧方便戒,违法立制,令诸清净善行比丘废于坐禅、读诵经典,无苦恼者生其苦恼,有苦恼者复令增长,恒怀恶心坏善威仪,行住卧坐无复时节毁坏破戒,实非沙门自言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不解经典为他解说,邀致四众供养恭敬。善男子,王与大臣及恶比丘犯根本罪。馀如上说,是名初发心菩萨犯于第八根本重罪。

这是初发心菩萨第八条根本重罪,退菩提等二十五心戒,这就是立恶制。

“旃陀罗”就是不可接触者。

有一些人自己没有清净地守持沙门行,而自称是沙门。自己没有修梵行,而自称梵行等等。这是退菩提等廿五心戒。这一条其实包含了很广泛的内容。我们就依据能海上师汇集的《菩提宗道菩萨戒集颂》来讲。

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依王势力坏住处,国邑市城各他胜。”把国王五定罪、大臣五定罪都讲圆满了。

再看《居士菩萨戒学处汇编》第154页顺数第十行:

于浅智人说甚深,离诸戏论真空理。

惊疑怖畏大菩提,心生退没乐小乘。

这是第十一条妄说空戒,说法不观察对方的根器,妄说空戒,让他们惊疑怖畏,对于大乘的无我等等的甚深空法心生退没,这样都是因为说法的人不善于观察根机的缘故。

再看底下的五句,这是第十二条退他菩提戒。

汝今不能乐大乘,行六度行成种智。

速趣解脱尽生死,闻者惊疑怖菩提,

退没声缘舍大心。

这五句是讲有一些菩萨,他智慧力不够,他说你去喜乐大乘之法,要想成就佛的一切种智,你能力做不到,你不如赶快去了生脱死,去修小乘,这就是劝人舍大取小,就是犯重罪。

再看底下的六句,就是谤别别解脱戒:

汝今何用学小乘,别解脱戒声闻律。

应当受持大乘典,发菩提心净诸业。

不受当来恶果报,令舍波罗提木叉。

这是第十三条劝舍声闻戒学戒,劝舍弃掉声闻戒学,这样也是犯了重罪。

汝勿听受声缘法,汝当覆蔽彼经论。

声缘法中无大果,不能尽除诸结使。

听受清净大乘典,消除恶业速菩提。

闻已信受舍学修,说者听者皆得罪。

这是第十四条毁谤声闻缘觉乘戒。有一些愚痴的人,他为覆蔽小乘经论,不让他流传,甚至于设法阻碍。并且还说声闻缘觉法里面没有大果,不能够成就佛果。你叫人家放弃声闻缘觉乘的法,这样也是错误的。我们要知道,大乘法是不舍声闻缘觉法,但舍自利心,只是舍掉声闻缘觉的有局限性的心,舍掉自利心。

再看底下:

名称利养恭敬贪,欺妄两舌作毁赞。

毁谤人所敬信者,毁人所毁皆谤诽。

自赞善解摩诃衍,不贪利养非同彼。

憎嫉自是作贡高,虚诳妄说得过人。

这是第十五条,就是贡高胜人,嫉毁妄慢过人说戒。有些人自己称赞自己:我善于解大乘法,我不贪利养,不同于那些人。这样其实就已经是嫉毁妄慢,已经是犯重罪了。“虚诳妄说得过人”,自己认为“我已经证果了,已经得道了,我已经胜过常人了。”这样说都是犯根本罪。

再看第十六条,炫卖盗名,就是贪利炫卖言自得戒,有八句:

称言自得自炫卖,我解经中甚深理。

三昧总持忍辱地,种种庄严胜观行。

受持演说不由他,诈现慈悲钩名利。

不言我从勤持诵,从他闻解正思修。

就是说,其实本来是依据传承来说,不是自己真正有那么高的智慧,但是故意要说是自已很聪慧,无可师者,这样就已经错了。如果自吹自擂说是“受持演说不由他”。这样就已经犯了欺世盗名之罪,犯了贪利炫卖言自得戒。

第十七条就是恃力夺取禅给诵戒。

恶劣心行旃陀罗,自称比丘有识智。

朋附王臣拘罚僧,勒取三宝众财物。

“旃陀罗”是指真实的恶行人。就是说,有一些恶的比丘,他虽然是已经受了菩萨戒,但是他会“朋附王臣拘罚僧”,他依仗那些国王大臣的力量来拘束、来惩罚那些清净修行的比丘,这样是颠倒。并且巧立名目来勒取三宝物,以三宝物、以众财物去献给王臣来攀缘。

或一二三比丘物,索取转献王大臣。

朋聚徒党广搜求,或作输税献官有。

夺取其他善比丘之物,说我要交税等等,作为朋附之资,这样都是错误的。

依附王臣增供财,净地比丘道不善。

对于那些清净的修行比丘反而去搜求其短,说他不善。

精进持戒称无用,夺彼财物给多务。

对于那些精进持戒的人说,你们那样修没有用,还把他的财物夺过来,而且分配许多的杂事给他做。这样都是犯重罪,这样叫做恃力夺取禅给诵戒。恃,依仗;力,依仗国王大臣之力。夺取禅给诵,把那些其他善比丘的财物夺过来,让他们没有办法去清净参禅、诵经,这是犯重罪。

从“恃怙国王大臣力”一直到第156页“一一各得根本罪”是第十八条退舍菩提廿五心。

恃怙国王大臣力,自言智慧达时宜。

自恃财宝为名施,轻戏毁辱善比丘。

不随世流无方便,斗诤恼乱劝王臣。

劝说沙门共官诤,更相破坏兴斗讼。

法说非法立相似,非法为法正法弃。

背弃圣言经论律,颠倒论义违法印。

不依般若胜善巧,远离慈悲随倒理。

不信如来所说经,善巧方便诸戒乘。

虚心横遘违佛制,自立制法乱僧伦。

扰乱净行善比丘,废于坐禅读经论。

不堪修行三摩地,正行正念令生忿。

心住烦恼不静寂,失正信心坏威仪。

乖违法式邪见生,懈怠正法世念寻。

不堪持戒随凡情,常思弃戒或反俗。

不复能住沙门仪,毁禁破戒无惭耻。

非实沙门称沙门,实非梵行称梵行。

不解经典为他说,邀致四众供养等。

此恶比丘王大臣,朋互恶作坏菩提。

一一各得根本罪。

依据《虚空藏菩萨经》来说这是最后的第十四根本罪,整个的依照瑜伽虚空藏菩萨戒来说是第十八条根本罪,叫退舍菩提廿五心。二十五种心行都是有错误的。这一条戒的戒相很多,我们来看,退舍菩提略分二十五相:

“恃怙国王大臣力”,这是第一相,出家人自己不清净修行,反而去攀缘,要依仗国王大臣的力量;

“自言智慧达时宜”,这是第二相,自己自吹自擂,说自己很有智慧;

“自恃财宝为名施”,这是第三相;

“轻戏毁辱善比丘”,这是第四相,对于那些守戒修行者,清净自修者,反而去轻慢他、戏弄他、毁辱他,这样都是犯重罪;

“不随世流无方便,斗诤恼乱劝王臣”,在三宝之处去设障碍,去引起斗诤恼乱,“劝说沙门共官诤,更相破坏兴斗讼”,劝出家人去跟官府诉讼,这些都是犯重,这样是第五相;

“法说非法立相似”,这是第六相,是说相似法,不说正法;

“非法为法正法弃”,这是第七相,是非法说法;

“背弃圣言经论律”,这是第八相退失菩提相;

“颠倒论义违法印”,这是第九相;

“不依般若胜善巧”,这是第十相;

“远离慈悲随倒理”,第十一相是随顺世间的四颠倒。世间人是以不净为净、以苦为乐,本来这个身体不过是个会走路的厕所,还说这身体是很干净的,等等,这都是随顺世间那些颠倒来说的;

“不信如来所说经”,这是第十二相;

“善巧方便诸戒乘”,这是第十三相;

“虚心横遘违佛制,自立制法乱僧伦”,这是第十四相,就是胡乱造业,自己去乱制定一些规定来欺世引盲,自己都没有开智慧眼,一盲引众盲。

“扰乱净行善比丘,废于坐禅读经论”,这是第十五相,就是让那些善比丘没有办法去清净地坐禅,读诵经论。

“不堪修行三摩地,正行正念令生忿,心住烦恼不静寂,失正信心坏威仪”,这是第十六相,不堪修行止观,不堪修习正定,对于三宝失望。

“乖违法式邪见生”,这是第十七相;

“懈怠正法世念寻,不堪持戒随凡情”,这是第十八相,是自己修正法很懈怠,老是起世俗的念头。比方说,失去了财产还希望再得财产,受到了侮辱还在想我怎么报复他,这样都是犯戒。

“常思弃戒或反俗”,这是第十九相,经常想着要舍弃戒法或者要返俗,这样都是退舍菩提二十五相之一相。

“不复能住沙门仪”,这是第二十相;

“毁禁破戒无惭耻”,这是第二十一相;

“非实沙门称沙门”,这是第二十二相;

“实非梵行称梵行”,这是第二十三相;

“不解经典为他说”,这是第二十四相;

“邀致四众供养等”,这是第二十五相;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没有办法详说,不然的话每一条都有很具体很细致的戒相。希望大家如法清净修行,祈祷三宝,将来我们有因缘把这些都讲得很详细,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就知道怎么做了。

“此恶比丘王大臣,朋互恶作坏菩提,一一各得根本罪”,这样的恶比丘、国王大臣共造此恶业,都是犯了根本罪。

对于这十八根本罪,我基本上讲说圆满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