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经题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6-7-6 07:44

  我们先略讲经题。

  【妙法莲华经】

  本经这个题目是法喻立题。

  “妙法”,其实是指自性之法。一切的依报法,正报法,有漏法,无漏法,森罗万象归纳起来就是心法、佛法和众生法三类。智者大师曾经九旬谈妙,我们略略地说心法妙、众生法妙和佛法妙。

  第一是心法妙。一切诸法,无论是有为法、无为法,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是我们真心的产物,我们的真心是不生不灭,不可思议,所以称之为妙法。

  彻悟禅师曾经说过:如来所说八万四千法门不出悟修二门,悟门以明心为要,修门以净心为要。可见一切的修行都是为了显发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我们学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是如此,要透过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修学观世音菩萨的法门,能够显发我们本具的不生不灭的真心。

  禅宗里面有一位马祖道一禅师,他在江西的宝峰寺度众生,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法帮助众生觉悟。

  有一次,有一个猎人追赶一头小鹿,一直就追到了宝峰寺,那个小鹿很机灵,迅速地冲到寺院里面去了。

  猎人随后赶过来,就问马祖道一禅师说:“禅师,请问你有没有看到一头小鹿。”

  禅师就问他说:“你为什么要追赶这头小鹿呢?”

  猎人就说:“我是猎人,那头小鹿是我的猎物。”

  禅师就问他说:“既然你是猎人,那你一定懂得射箭的技术,你的箭术怎么样呢?”

  猎人就洋洋得意地说:“我的箭术非常高明,一箭就能射中一头猎物。”

  禅师就说:“那么你这个箭术还不够高明,我一箭能够射一群。”

  猎人就觉得很惊讶,一位禅师,怎么能够说他一箭射一群呢?猎人就说:“都是生物,你为什么要一箭射杀一群呢?”

  马祖道一禅师就反问他说:“你一箭射一头猎物,为什么不射你自己呢?我一箭射一群是射中我的凡夫心、烦恼心、妄想心,让我能够明心见性,也帮助一切众生斩断烦恼,让他们能够明心见性,从此以后他们都能够超出生死轮回,不受后有。射中一群是说生生世世的轮回之根被斩断了,这样子是射中一群。”

  所以要了解心法妙是直接依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来起修。

  第二是众生法妙。

  虽然看起来我们现在是烦恼痛苦的在六道轮回之中的众生,但是在我们这个有生有灭的身中有不生不灭的真性、佛性。那么有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内在的根身、身体,外在的器世间,山河大地都是我们真心所产生出来的;那么能够产生的真心既然是不生不灭的,它所产生的根身器界应该同样也是不生不灭才对,为什么我们的根身器界是生灭无常的呢?

  其实我们要知道,因为本性是不生不灭,相是有生有灭,这一切的根身器界都是从缘而生的,所以从本性上来说是生即无生,从缘而灭的根身器界也是灭亦无灭,生灭无常是它的相,真性仍然是不生不灭,所以《妙法莲华经》上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为什么会说“世间相常住”呢?明明这个世间相是生灭变化的,其实是从它的性上来说不生不灭,所以称为常住。

  释迦牟尼佛正是因为悟到妙法而成佛,佛陀成佛的时候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着,则一切智、无师智、自然智乃得现前。”可见我们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虽然相上与佛陀有天壤之别,但是本性是无二无别的。众生的生灭心中,事实上他的本性,他的本体仍然还是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众生心中具有如来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所以说众生法妙。

  第三是佛法妙。

  佛法就是觉悟的方法,佛陀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所以我们透过学习甚深微妙的佛法,尤其是《妙法莲华经》,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之法,原来是权巧方便而说,到此地佛陀就说真实法;原来权巧方便接引众生,说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现在归到一佛乘,所以称性极谈、中道了义的妙法称为佛法妙。

  心法妙是正因佛性;能够了解众生法妙,我们本具如来智慧德相是了因佛性;佛法妙是作众生得度的机缘,是缘因佛性;所以《华严经》上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无差别之法即是妙法,不但诸佛已证得,一切众生也是本来具足。

  我们按照《普门品》的开示,念观世音菩萨的德号,念到一心不乱,没有思量分别就是妙。能够超凡见,不着有——凡夫众生是遍计所执性,处处有执着,所以处处有障碍——能够念观世音菩萨念到业尽情空,就能够显发本具的妙法;能够脱离二乘的声闻、缘觉乘的圣解,不着空,超情离见,就是妙法。

  人人皆有妙法,人人皆可成佛,十方三世诸佛因为证此妙法而圆成佛道;众生迷昧,错用本具的无差别的妙法而妄起分别思量,即妙为粗,成为苦恼众生。因为迷惑颠倒而造恶业,因为造恶业而招感生死轮回苦,所以众生本具妙法而不能相应,犹如在矿之金,好像金矿里面的矿石含有黄金,但是没有提炼出来;诸佛证得妙法而相应,犹如出矿之金。虽然诸佛与众生相上有千差万别,但是本性不二,所以说:“但尽妄缘,即如如佛。一念回光,便同本得。”我们修行《普门品》,念观世音菩萨,是念我们本具的佛性,本具的慈悲与智慧。

  “但尽妄缘”,首先我们要从业果如理取舍上来修,如果我们业果不能如理取舍,就不能够尽妄缘。

  有一位禅师,自己在山上搭一个茅棚修了十年。有一对母女对这位禅师非常有信心,十年都很虔诚供养他,但是禅师没有找到正确的修行方法,所以十年还没有开悟。他就想着要离开,到外面去参学,寻师访道。

  这对母女就挽留他,说:“师父啊!请您老人家迟几天再走,我们为师父做一件衲衣。”禅师就留下来。

  过了几天,这对母女就把做好的新衣服送上来供养法师,同时还供养了四锭元宝作为盘缠,然后就礼拜而退。

  当天晚上,禅师在打坐的时候,突然就出现一种境界,看到一个天童子捧着一朵大莲花,周围还有无量的天人围绕着,天乐鸣空,然后这个童子来到禅师面前说:“禅师,您的寿元已尽了,阿弥陀佛派我来接引禅师往生西方,请禅师上莲台。”

  这位禅师还是比较有定力,他就想:“我平时没有修净土,我都在参禅,怎么会有莲台来接引呢?”还是不放心。

  这个童子一直就在旁边催他:“快一点,快一点上莲台。”

  禅师被逼不过,他就顺手把自己座位旁边的一只引磬放在莲台上,这个天童子和天人就离去了,天乐也渐渐地远去。

  第二天早上,禅师正准备离开茅棚去外面参学的时候,就遇到那一对母女非常匆忙地赶上山来,顶礼禅师,然后拿出一只引磬,就问禅师:“师父,这支引磬不是您老人家平时经常用的吗?为什么会跑到我们家马肚子里面去呢?”

  原来这对母女她们家里面,昨天那个母马就生了小马驹,一生来就死掉了,她们就把死掉的小马驹剖开来,就发现小马的肚子里面放着禅师的引磬。禅师听说以后就吓出一身冷汗来,马上就说了一个偈子:

  “一袭衲衣一张皮,四个元宝四个蹄,

  不是老僧定力深,险与汝家作马骑。”

  所以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万法皆空是相,诸法的总相就是空相,是诸法空相,但是相上是因果不虚的。所以我们要精进地修行,要学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法门,此生此世能够让我们心想事成,所求如意,将来能够让我们顺利地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所以要能够“但尽妄缘,即如如佛。”

  接下来说“莲华”,以莲花来比喻妙法。

  以前有一位儒家的学者是湖南道县人,叫做周敦颐,他就作过一篇文章,叫做《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亭亭净植,香远益清。”称赞莲花。

  佛法里面以莲花来比喻妙法,有六重含义:迹门三喻,本门三喻。

  第一个是因果同时,莲花里面有莲蓬,莲蓬里面有莲子。我们看到莲花盛开的时候,也就看到莲蓬,所以比喻因地的凡夫和果地的佛陀均不离本觉妙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因为我们皆具佛性,所以修行佛法才可以成佛。

  第二个是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比喻妙法超然于空有之上。

  泥是比喻六道众生执着于有,执着于诸法是心外实有的,而其实这一切诸法都是我们真心的显现,并不是离心实有的,但是凡夫会执着于它实有;水是比喻二乘声闻、缘觉执着于空;莲花能够出污泥而不染,就比喻妙法能够超越于六道众生,超越于二乘声闻、缘觉,超越于空有之上。

  第三个,莲花的根深植在泥水之中,比喻我们的真心包含六道之有和二乘之空,所以能够广度六道三乘。

  并且莲根深植于泥水之中,就比喻“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不可以离开众生而去求成佛道,不可以离开世间而求证出世间,“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我们学佛的最初、中间和最后都离不开众生:最初我们因为众生有无量苦恼,在轮回之中受痛苦,所以发起菩提心来;中间我们广修六度万行,利益教化众生;最后圆满成佛,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所以《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上说:众生犹如树根,佛菩萨犹如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智慧花果。

  这个是迹门三喻,是从显现上来说三个比方,用莲花来比喻妙法。

  还有本门三喻,是从本体上以莲花来比喻妙法。

  第四个比喻是因为有莲子,所以能够开莲花,是比喻从本垂迹。

  一般的人,只是知道释迦牟尼佛示现为悉达多太子,十九岁出家,五年寻师访道,六年雪山苦行,然后三十岁成佛道,接下来说法四十九年。但是其实释迦牟尼佛久远劫前早已成佛,在《梵网经》上释迦佛说:“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示现成佛已经八千次了,这个八千次还只是迹门示现,示现成佛。在《妙法莲华经》之中佛陀就说,世尊在尘点劫前早已成佛。无量无量劫以前就已经成佛了,所以是古佛,现在的释迦牟尼佛是从本垂迹。

  第五个是莲花开而莲子现,就比喻开迹显本,开权显实。

  释迦牟尼佛初成佛道的时候,众生的根基没有成熟,所以佛陀只好先说权巧方便之法,先说阿含、方等、般若之法,但是是为实施权,为了令众生能够成佛,而众生根机不够,先说方便法,先让众生到达化城,让众生证得阿罗汉果,然后再让他回小向大而求成佛道。

  释迦佛成佛以后,说法四十年了,这时候观察众生时至机熟了——闻佛乘法的时机成熟了,所以才说《妙法莲华经》,法华涅槃共八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前面的说大乘、小乘,二乘,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都是方便说,其实佛陀的本怀是要帮助一切众生都成佛。这是以莲花开而莲子现比喻开迹显本。

  第六个是花落莲成,莲花凋谢了,莲子成熟了,那就比喻废迹立本。

  实外无权,妙外无粗,妙法全彰,佛陀直接就说: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众生无不是佛。这是说废迹立本。

  这是用六个比喻来形容妙法。

  “经”,梵语称为修多罗,译为契经。上契十方诸佛所证得的妙理,下契九界众生得度的根机,所以称为契经。

  “经”的意思有很多,大家都听得多了,比方说贯、摄、常、法,贯串妙理犹如花鬘,摄受众生,常是真常之道,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和规律,径是修行的径路。还有涌泉义,绳墨义等等。

  这是说经题。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