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持名无畏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6-7-6 07:44

  第十四种是持名无畏

  【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无尽意言:“甚多,世尊。”】

  这里面是较量功德,来彰显念观音菩萨的名号一句功德都无量无边, 等同于念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菩萨的名号还要超胜。

  佛陀叫着无尽意菩萨的德号来提一个问题,当然提这个问题是为了后面的说法,为了启发众生的智慧。释迦佛叫着无尽意菩萨的名号说:“无尽意,假如有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能够发广大心,能够受持六十二亿,六十二亿倍恒河沙菩萨的名号。”恒河里面的沙,每一粒沙代表一尊菩萨,你看这一条恒河有多少沙?不是一条恒河,而是六十二亿条恒河,这样子浩瀚无边的恒河沙,每一粒沙都代表一尊菩萨,这样子多的菩萨。

  你看一个人,他发广大心来受持这么多菩萨的德号,并且尽形寿来供养他们的“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四事供养,一辈子都向这么多的菩萨做周到的、圆满的四事供养。你认为他的功德多吗?这个功德不可思议,太多了。你看,“六十二亿恒河沙”,这个数目我们都不敢想像,能够念他们的名号,并且还能够四事供养,而且还是尽形寿,一辈子都去供养,这个福德当然很多了。

  无尽意菩萨就回答说:“甚多,世尊。”很多。回答佛陀说:“佛陀,您刚刚说的这个有大智慧的人,能够这样子去修行,他的福德是非常非常大”。

  为什么非常大呢?因为他有四种广大:

  第一个是数量广大。就是说所供的福田广大,四大功德。你看,这个菩萨的数量有多少啊?六十二亿条恒河里面的沙,每一粒沙代表一尊菩萨。供养这么多的菩萨,念他们的名号,这个福田很广大了。我们到五台山去供千僧斋,应供也只有三千多位法师,而且你还只是供他们吃一顿饭。你看这个人,他能够供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菩萨,比我们供千僧斋超过多少倍啊?不可想像,所以福田很大。并且所供的都是菩萨,不是凡夫,福田广大。

  第二个是称名广大。他称的名号也非常多。

  第三个广大是时间长久。尽形寿,一辈子都在献供养,没有间断。

  第四个是供养广大。能够以四事,四件事情,“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四事来献供养,所以这样子当然他得到的功德是非常非常多,浩瀚无边的。

  佛陀接下来又做一个比较了。

  【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

  这样子就显出观世音菩萨这个持名也好,供养也好,功德不可思议。假如另外又有一个人,不需要受持好像六十二亿条恒河沙数这样子多的菩萨的名号。我们凡夫哪里受持得了?根本上这个数目我们都想不清楚,不要说受持名号了。他只要念一尊菩萨,就是念观音菩萨的名号,并且也不用一辈子去四事供养,他只要时间很少地对观世音菩萨礼拜供养,感得的福德有多少?跟前面那个人的福德一模一样,“正等无异”。

  你看这个人他做的就是怎么样?前面是四种广大功德,有四种都很大,这边呢,他这个四种都是很少,他的福田很少,只有一尊观音菩萨;第二个,他持名也持得很少,他就念一尊菩萨的名号;第三个,他的时间也很少,只是“一时”,短短的时间;第四个是供养也很少,一时供养,肯定少了。这个四种少,但是因为对境不同,因为他对的是观世音菩萨,哪怕时间很短,供养很少,他都能够感得的福德与前面那个做广大浩瀚的供养的那个人功德、福德是一模一样,“正等无异”。所以另外一个人只是在短时间之内受持观世音菩萨,一尊菩萨的名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一尊菩萨而已,并且所做的时间很短,但是他所得到的福报、福德,与前面的那个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菩萨,礼念称名,得到的福报一样多,多到什么程度呢?看底下:

  【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多到无法计算。那么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短时间的礼拜观世音菩萨所感得的福德,等同于长时间的四事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菩萨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就可以明白了: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观世音菩萨他是十方诸佛大慈悲心的化现,十方诸佛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化现就是观世音菩萨。我们说三怙主:慈悲化现观世音,智慧化现文殊师利,力量化现金刚手。所以礼拜他的功德就等于是礼拜十方诸佛。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观世音菩萨他称为普门大士,能够称法界性而利益众生,能够遍法界而去普遍地寻声救苦,并且三轮体空。他能够遍法界,所以他一定是三轮体空才能遍法界,观音菩萨内不见有能够施无畏的我,外不见有受施的众生,于其中间不见有十四种无畏功德力,三轮体空,回向法界,所以无所得中无尽得,一切都得了,因为真空妙有,所以能够令称名者感得福报无穷无尽。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念观世音菩萨开显的是从自性之中本具的无穷无尽的福德宝藏,因为观世音菩萨他所成就的是耳根圆通。

  耳根圆通怎么修啊?是依娑婆世界众生最利的耳根来起修,并且是依耳根之中的闻性不生不灭的妙理起反闻闻自性的妙智,以妙智来悟妙理,由始觉而显本觉,所以就能够“解六结而越三空”。解声尘的动结、静结,解根结,解觉结,空结,灭结,“解六结而越三空”,越人空,法空,空空。“破五蕴而超五浊”,所以能够超五浊恶世,能够照见五蕴皆空,所以“生灭灭已,寂灭现前”,“获二殊胜”。所以能够为法界众生作依怙,能够加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的众生“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直接从自性里面去修,把自性里面本具的无穷无尽的福德宝藏开发出来,他直接开显的是自性里面的福德,当然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念观世音菩萨短时间就能够感得无穷无尽的福德。

  第四种原因是因为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菩萨他们的所修,所证,所传授的法门是各各不同的。

  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每一位他都要跟他说:“我只懂得这个法门,其他法门我不懂,你要去另外请教一位善知识。”这些菩萨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法门,但是其他法门他不一定很圆融。但是观世音菩萨的法门是称法界性而起修的,称本觉理而起修的,所以是总持法门,是抓住根本。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他们的法门是枝末法门,观世音菩萨的法门是根本法门,所以观世音菩萨的法门是总持法门,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所以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菩萨好像一颗一颗的珍珠一样,而观世音菩萨好像一颗摩尼宝珠一样,但是只有一颗摩尼宝珠就能够胜过千万亿颗珍珠的价值,所以要这样子地来对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功德生起信心,来持名无畏。

  以前有一个姓高的秀才,他很聪明,十四岁就考中秀才了。然后他父母亲就希望他早点成就,早点安心,十六岁就给他娶亲,娶了一个妻子叫做樊氏。但是娶过来以后,这个女子貌美而性恶,相貌是很漂亮,但是脾气很暴躁,河东狮吼,夫妇两个就经常吵架。

  但是高秀才的岳母还是很好,很贤惠,觉得,“哎呀,我这个女儿对夫婿这么不好,还是不行。”就很忧愁,她也没其它办法,就只好一心一意念观世音菩萨,祈祷观世音菩萨,就感得观世音菩萨托一个梦,告诉她说:“你知道你女儿和你女婿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矛盾,结婚以后没多久就天天吵架吗?其实你女儿前生是某某寺院的一只老鼠,你女婿前生也是一个书生,就在那个寺院里面读书。老鼠就跑到书生的房子里面去,专门趁他读书,就跑出来捣乱,趁他一不注意,把他的书就咬烂了。书生开始还能够忍受,后来它咬烂好多书,就很生气,无明火起,一块石头扔过去就把老鼠打死了。要知道他们因缘没有尽,现在又做夫妻,所以现在恶业成熟,因缘会遇了,要来索命,所以他们吵架。”而且高秀才的妻子很奇怪,他一拿起书,就要找理由来跟他吵架,不拿起书就没事,反正就让他不能读书。

  然后观世音菩萨梦中间跟他的岳母说:“现在因缘会遇时了,所以要来索命。并且前生是障碍他读书,现在还是只要你女婿一拿起书来,她就会要找借口跟他吵架,一直要把秀才气死方休。如果你能够虔诚地诵《普门品》,或者会有挽救的希望”。

  岳母醒了以后,就把这个梦告诉秀才的父母,然后说我们一起来念《普门品》好了。很奇怪,就从念那一天开始,他们就不吵架了,连续两三个月都没有吵架,很平静。岳母就认为还是很有感应,就跟这个秀才讲,叫他也念观世音菩萨。

  后来他们那个地方上来了一位法师,年纪比较大了,深明因果,很多人就跑去请那位法师指教。樊氏也很好奇,她也跑过去请那位法师给她指点指点,那法师拿起桌上一杯水,照着樊氏的脸就泼过去了。周围的人吓死掉了,因为知道樊氏的脾气很暴躁,你不惹她,她都要骂人的,你这个一杯水泼过去,她肯定会骂的。但是很奇怪,那位法师就说了几句话,樊氏很平静,也没有骂人,也没有吵,而且礼拜那位法师,就退出来了。

  后来大家觉得好奇怪,问那位法师说:“到底你说什么,说得她不敢发脾气?”

  法师就说:“我给她念了一个偈子,‘莫要嗔,莫要嗔’,不要发脾气,‘前生亦非假,今生亦非真,鼠子缩头去,勿使猫儿寻’”。

  那么他这么一说,其实樊氏顿然醒悟过来了。以后她的脾气都完全改过来,成为一个很贤良、并且很孝顺的儿媳妇,整个县的人听说,都了解这个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后,都持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佛顶首楞严经》上面开示说持名无畏:“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

  释迦牟尼佛他所教化的这个娑婆世界里面,有示现于六道里面随类化身的法王子菩萨,有六十二亿恒河沙数之多,所以我们这个世界有很多的菩萨来化现,你看,有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这样子多的法王子菩萨,能够继承法王之位的这些大菩萨叫法王子菩萨。他们所修的法门各各不相同,《首楞严经》上面所讲的二十五圣修证圆通,什么是二十五圣修证圆通?十八界加上七大,就是二十五圣修证圆通,这个二十五类就可以概括八万四千法门,概括无量法门。这个六十二亿恒河沙数菩萨他们各各法门不同,他们的智慧不同,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也各各不同。

  “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

  “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这个两句是最重要了。含容是心妙,菩萨心妙,所以能够含容十方无量众生。“周遍法界”是身妙,因为身妙,所以能够普遍地示现十法界四圣六凡之身,能够三十二应身,十九类说法来教化众生。

  “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因为我是得真圆通,我是由依这个闻性的不生不灭的妙理,由耳根的能闻的闻性不生不灭的妙理来起反闻闻自性的妙智慧,所以下手的方便就是菩提涅槃之本,当然是真圆通,当然是总持法门,因为一切的法门其实都是由自性而起,都是为了开显我们的自性,无修而修是真修。

  “礼拜供养”,这里面讲到乃至于“一时礼拜供养”观音菩萨都有无量的福德。我们要把这个“礼拜供养”分四个方面来略解说一下——第一个方面,我们怎么去礼拜观音菩萨才是正确的呢?一边打妄想一边礼拜,当然不正确。散乱心、傲慢心去礼拜,当然不正确。其实我们要以什么方式来礼拜?要知道,以菩萨心中的众生来顶礼众生心中的菩萨,这样子来礼拜就对了,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然就能够感应道交。我们是众生,但是我们在观世音菩萨的心里面,我们顶礼的菩萨在哪里?也是在我们真如妙心里面的观世音菩萨,所以以菩萨心中的众生来顶礼众生心中的菩萨,这样子就能够感应道交。

  第二个方面,要有空性智慧,要观“能礼所礼性空寂”,要“了不可得”,才是真心礼拜供养,才有不可思议的感应。所以我们礼佛的时候都要念一个偈子,“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好像帝释天的因陀罗网宝珠一样,“如帝珠”。“观音菩萨影现中,我身影现观音前,头面接足皈命礼。”这样子的顶礼是有空性智慧的顶礼,是比较正确的。当然如果你有学金刚乘,你能够作观修,按照皈依境或者资粮田的观修方法,按照普贤菩萨的方法去化微尘数身礼微尘数佛,当然更加是不可思议。

  第三个方面我们讲供养,要知道诸佛如来,乃至于观世音菩萨,他们都已经是远离了我执,已经是断尽了一切贪毒烦恼,完全不需要这些虚幻不实的供养。其实我们向诸佛菩萨、向观世音菩萨献供养,完全是为了让我们有积累福德智慧资粮的机会,不是说佛菩萨需要我们这个供养,这样子要明白。

  第四个方面,我们要知道,诸佛如来是菩提心已经圆满成就了,所以无论如何他也不会放弃利益众生,不会因为你不供养就不加持你,只要你有虔诚心,乃至于你献上一捧沙都能够感应道交。在诸佛如来、观世音菩萨了知一切的大智慧中,众生任何的起心动念都能够无余地了知,乃至于你起微小的对观世音菩萨一丝一毫的信心,观世音菩萨都能够无余了知,都能够让这个善根增长,让我们福德增长,智慧成熟,所以向诸佛菩萨祈祷,向观世音菩萨祈祷,一定能够蒙感应,一定能够得加被。所以我们要知道,对观世音菩萨献供养,实际上是一种断除我执的法门,断除对于财物的贪执,然后进一步断除对自己身体的贪执,这样子来与观世音菩萨,与诸佛如来相应的修法。

  有些人他不懂,他来拜佛,拿一点水果来供佛,供三宝,是抱着一种交换的心态,抱着一种做生意的心态。这个就完全错了,所以你千万不要抱着一种做生意的心态,一种交换的心态来供佛,来供观音菩萨。愚痴的凡夫他往往都是很愚蠢地认为:“我向佛菩萨献上了供养,向观世音菩萨献上了供养,佛菩萨、观音菩萨一定要保佑我满愿,不然就是佛不灵”。

  这个是很愚痴,你自己试问一下,佛陀要你这个供养干什么?佛陀福德智慧两足尊。并且佛陀他是已经断尽了贪烦恼,已经断尽了我执,佛陀要你这个供养干什么?佛陀万德庄严,是一切众生福德的源泉,我们福报的源泉是在三宝那里,在佛菩萨那里。所以我们要知道,供佛是为了表达我们的至诚心,并且是善巧方便断我们对自身财物的贪执,从这个断对财物的贪执开始,渐渐地断掉对身体的贪执,然后更进一步来断人我执,断法我执,以这个方便来让我们断执着。

  如果没有一个至诚心,只是以一个贪心,希望能够以小博大,做生意一样,一本万利,我供上一个苹果,然后我出去就发财了。以这样子的贪嗔痴三毒的心,怎么可能与佛菩萨感应道交呢?怎么可能得到感应呢?

  所以要从这四个方面来理解“礼拜供养”,这样子才是正确的,要扭转愚痴的凡夫那种错误的知见。

  你看看,乃至于供养一尊辟支佛都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何况是供菩萨呢?供养一位比菩萨地位还要低的缘觉,感得的福德都是无量无边的。

  佛陀有一位堂弟,后来也出家了,叫做阿(少/兔)楼驮,《弥陀经》上面有这位阿(少/兔)楼驮。他九十一个大劫之前做农夫种田,有一天中午,他带了饭下地劳动,刚好就撞到一位独觉,没有佛陀出世的时候,有些人根机好,在山顶上看花开花落,他就悟道了,悟到无常,然后成圣果,有这样子一位独觉下山来托钵。

  这位独觉有一个习惯,七天才下一次山,等于就七天才吃一顿饭。并且他下山以后也只走七家,如果走了七家都没有得到食物供养,他马上拿着空钵又上山去,又要过七天再下来。也就是说这个七天如果没有得到食物,可能又要再饿七天,要十四天才能吃一顿。

  农夫当然知道这位独觉的习惯,看到独觉他就很欢喜,但是他又很穷,他吃的米饭有一些稗子,就是田里面的那个杂草,掺杂稗子的那些杂粮是他带下地的中午饭。他说:“哎呀,我饿一顿没关系,如果这一顿独觉圣者他得不到食物,还要饿十四天。”所以他就以欢喜心把这一钵饭献给独觉。

  这位独觉马上就为他说法,给他作回向,就是我们现在每天吃完饭要念的:

  “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

  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

  要知道,九十一个大劫之前,那位辟支佛就已经为阿(少/兔)楼驮无量的前生作这样子的祝愿,作这样子的回向,我们现在也还是天天这样子来回向给十方大众。

  供了以后马上就有现报,就有很好的果报。农夫虽然是饿了一顿饭,但是他下地劳动,正在挖地的时候,很奇怪,突然间一只兔子跑过来,就撞在他的锄头上,一下就撞死了。农夫拿起兔子来一看,兔子到他手里面变成金兔子了,他就很欢喜,把金兔子拿回家。很奇怪,把金兔子的腿扯下来,它又生一个腿出来了,反正这一辈子都用不尽了,也不用怎么劳作了。这个是他今生的花报。果报是生生世世、九十一个大劫之中都是富贵的,都没有受过贫穷之苦。乃至于到了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这一世他都示现做王子,示现为王族,是悉达多太子的堂弟。后来悉达多太子成佛以后,他又来随佛出家,成就阿罗汉的果位。

  你看看,就是供养一位独觉,而且就供他一顿饭,这个饭还是很粗劣的,都能够感得这样子无边的福报,何况是供养菩萨呢?更何况是供养早已成佛,倒驾慈航,果后行因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大士呢?所以当然感得的福德是无量无边的。

  所以我们看底下的经文:

  【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佛陀再叫着当机请法者的名号说:“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能够得到如是无量无边的福德之利。”浩瀚无边,赞莫能穷的福报、道德,有这样子殊胜的功德利益。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长行文其实就分为两段问答,前一段就讲“观世音”,后一段就讲“普门”,很简单,名字里面就已经包含了,有智慧的人一听到念这个名字,他就懂得这个经讲什么了,“观世音菩萨普门”,就讲这几个字。

  第一段是无尽意问佛,为什么这尊菩萨他的德号名为观世音。

  佛陀就答:“这尊菩萨利他能够寻声救苦,能够以十四种无畏功德力来救苦救难,能够救八难解三毒,满二求,持名无畏,十四种无畏,所以名为观世音。”这是从利他的寻声救苦上面来安立他的德号为观世音菩萨。《首楞严经》是从自利,耳根圆通这个角度来安立名为观世音。

  第二段就是无尽意菩萨再问佛陀,观世音菩萨他来游历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怎么样子为众生说法呢?

  佛陀回答说:“观世音菩萨是以普门示现为三十二应身,十九类示现为众生说法,所以号为普门示现,普门大士。”

  明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二段的问答,大家一起回向。

  第六讲

  法身清净若虚空,应现随机各不同。

  稽首大悲观自在,反闻闻性证圆通。

  愿共诸众生,永断生死苦,同生极乐国,圆满无上觉。

  诸位善知识,首先请大家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了自他一切众生早成佛道,所以今天下午我们进入到《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六次的学习。

  前面我们已经把第一番问答,“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德号名为观世音?”讲说圆满了。今天我们讲第二番问答,“为什么名为普门?”是因为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二应身,十九类说法,所以名为普门示现。

  大家翻到经文的第十页。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当机请法者无尽意菩萨再一次站起来向佛请法,说:“世尊啊,弟子已经明白了为什么菩萨的德号叫做观世音,那么需要继续请问的是,观世音菩萨不是在西方极乐世界辅佐阿弥陀佛度众生吗?《观音授记经》上面就有说到,观世音菩萨协助阿弥陀佛度化众生,经过无量劫以后,阿弥陀佛示现涅槃,观世音菩萨补其佛位,号为普光功德山王如来。菩萨既然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那么他有什么样子的因缘来游此娑婆世界呢?他来到我们娑婆世界,又怎样来为各种根机的众生说法呢?他有怎样的善巧方便之力,菩萨度化众生有哪一些事迹呢?”这样子来向佛陀提问。

  “娑婆世界”,我们知道是释迦牟尼佛教化的国土,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娑婆”译为中文是堪忍的意思,一方面是因为此土的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能够忍受一切痛苦,并且他不以为苦,认为很正常,甚至于还认为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第二是说能够在这个娑婆世界教化众生的佛菩萨,他们是特别地悲愿深切,知道众生刚强,难调难伏,但是诸佛如来悲心非常深切,非常广大,观众生难度,不生疲厌,所以此土名为娑婆世界。

  在《大悲白莲华经》上面有解释说:“云何名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能够忍受三苦,八苦,无量诸苦,在这个苦之中还醉生梦死,不以为苦,甚至以苦为乐,不想超出生死轮回,所以名为娑婆世界。欲界的众生偏重于苦苦,色界的众生偏重于坏苦,无色界众生偏重于行苦,有这样子的乃至于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等等无量诸苦,众生不觉得苦,习以为常,不想超出生死轮回,所以名为娑婆世界。

  观世音菩萨他由什么样子的因缘来到我们娑婆世界,来到这个苦世界呢?他来以后又怎样子来为众生开示妙法呢?

  其实我们要知道,观世音菩萨来娑婆世界是不来而来,极乐世界的观世音菩萨实际上未曾有动,好像天上的月亮一样,我们娑婆世界的观世音菩萨犹如千江有水千江月,犹如千江里面的水月一样。观世音菩萨的法身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我们刚刚所念的“法身清净若虚空”,法身以空性为体,报身以智慧为体,化身以悲愿为体,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种种的苦难,观世音菩萨就化现为无量身来寻声救苦,所以这个化身就好像水中的月亮一样,是应众生的机感而显现出来的。

  所以说菩萨不动本际而游历娑婆,是以不可思议的身功德来教化众生。菩萨为众生说大、小、权、实、偏、圆、顿、渐,种种的法门,但是又是无说而说的,是以不可思议的语功德来利益教化众生。菩萨能够寻声救苦,应病与药,随机说法,能够一意鉴群机,一意鉴无量众生的根机,随求普应,众生的根性乐欲种种不同,菩萨都能够应机说法,是观世音菩萨以不可思议的意功德来利益教化众生。

  身语意在众生为三业,造善业,造恶业。在诸佛菩萨能够以此来度众生,称为三密,或者说三轮。所以释迦如来就回答无尽意菩萨【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普门品》上面讲到了十九类说法,在《首楞严经》里面就细分为三十二应身。第一类是观世音菩萨来我们娑婆世界显现佛身来度众生,以佛身说法。或者现佛身,或者现辟支佛身,或者现声闻身,乃至于现大梵天王身,现帝释天身,现他化自在天身,现色究竟天王身,现天大将军身,等等的天人身来利益众生,或者现人身,现人间的国王、宰官、居士等等,现无量的身来我们这个娑婆苦世界教化无量的众生,犹如大圆镜一样,物来物现,随众生心而普门示现,众生心里面欢喜接受哪一种身的教化,观世音菩萨就能显现哪一种身。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