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解妨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6-6-30 16:26

  第四重玄谈就是解妨,妨碍,回答两个疑问。

  第一个疑问,是“文中但辨一百余愿,何有行耶?”也就是说,有人问,“《净行品》里面文殊菩萨教导我们逢缘对境的时候发一百四十一种愿,只是教我们发愿,哪里有行呢?怎么会称为《净行品》呢?”

  澄观国师的回答就说:“本品一百四十一愿,信、愿、行具足。”

  在每一愿中有五种行:悲智无碍行、止观双运行、妙达三观行、十度齐修行和四弘誓愿行。

  第一个是悲智无碍行。“触境不迷,善达事理”是智行。遇到任何境界能够不迷惑、不颠倒,能够善达事理,能够透过事相见到理体,透过生灭的相见到不生不灭的真心本体,这个是智行。

  “以愿导智”,不唯求自利,是大悲行。遇到每一法都能够“当愿众生……”这个是大悲行。自利利他,大智大悲,二而不二,是悲智无碍行。所以我们要知道每一法都具足悲智无碍行。

  第二是止观双运行。“遇违顺境,心不驰散是止行;智不沉没是观行。”所以是止观双运行。能够按照《净行品》的教导,遇到任何顺境和逆境都能够心如如不动,善巧发愿,所以是止观双运行。

  第三是妙达三观行。对于事理,对于一切境界都能够善巧地了知邪正,当愿众生得解脱,这个是假观。从空出假去度众生,建水月道场、做空花佛事、度如幻众生、降镜里魔军,这个都是终日度生而实无众生可度,不会执著于度众生之相,这个是假观。知身空寂,心无染著,是空观。见如实理是中观。一念顿具三观,所以称为妙达三观行。

  第四种是十度齐修行。施、戒、忍、进、禅,慧、方、愿、力、智,一一地发愿都具足十度,所以称为十度齐修行。一切都布施给众生,并且安忍顺逆两境,这个是施、戒、忍;或增上品,心不异缘,这是精进和禅定;妙达性空,这是慧;方、愿、力、智,这是十度齐修之行。

  第五种是四弘誓愿行。一切的发愿都是发菩提心,愿度众生,“见恶必令其断,见善必令其具”,“皆成佛德”,这个就是四弘誓愿都在其中了。每一愿里面都是愿度众生、愿断烦恼、愿学法门、愿成佛道。

  所以说“智首总标诸德,以求其因”,智首菩萨提问110问,就询问如何透过成就清净的身语意来成就佛德?“文殊令善用其心,顿获众果。”这是回答第一个问题。就告诉我们每一愿里面都信愿行具足,告诉我们实修的方法。

  第二个问题,是“妙行者,统唯无念。今见善见恶,愿离愿成,疲役身心,岂当为道?”

  有人提问说:“妙行一定是无念的。那现在又见善见恶,愿离愿成,这样子怎么可以称为是妙行呢?”

  其实是这个提问的人没有了解无念的意思,他以为无念就是什么念头都没有,其实不是。

  “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这个是无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样子称为无念。如果离念去求于无念呢?就不是真无念,那个就是“内守幽闲,犹是法尘分别影事”。

  我们学的这个《净行品》的翻译者是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唐朝时候由于阗国来的一位精通经、律、论三藏的大德——实叉难陀法师,这个八十华严是武则天时候请这位法师所翻译的。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