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总结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6-6-30 16:26

  接下来是一个总结。

  【佛子!】

  是文殊菩萨叫着请法的智首菩萨的名字,叫他“佛子”。

  【若诸菩萨】

  这个是指十信位的菩萨。如果一切十信位的菩萨能够这样子按照一百四十一个偈颂的开示来修,就能够乃至于圆满成佛。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一直到妙觉佛果位都能成就,善巧地来修心。

  本品的经眼什么?就是“善用其心”,所以说接下来开示是:

  【如是用心,】

  好像一百四十一个偈颂所开示的这样子来善巧用心。讲这么多,其实都是讲善巧用心,都是开示我们如何在生活之中,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世间一切事情都做得很圆满,但是又没有离开佛法,又没有迷惑颠倒;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不会偏废世法,不会舍弃世法,不会得到其他人的讥讽,世间的事情都做得好,而又能够证入佛法。这样子是善用其心,在日常生活之中修行。

  我们说“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你能够体会在哪里吗?“无上甚深微妙法”,你不要以为,哦,灌顶,什么修法才是“无上甚深微妙法”。文殊菩萨这个开示是“无上甚深微妙法”。

  为什么“无上”?因为能够乃至于圆满成佛。

  为什么“甚深”?因为是称法界体性而修,每一件事情,很微小的事情,都能够弥满法界,很巧妙地破掉我们的人我执和法我执。

  为什么是“微妙法”?因为她容易修,不需要用专门的时间,不需要好像我们平时修的法门一样,要专门抽多少时间来诵经,来打坐,你只要把《净行品》学通了,事情你照做就可以成就。

  吃饭的时候也可以修戒定慧三无漏学,也可以由吃饭而契入极乐世界,我们上午已经详细地说了吃饭的修法,其实这个是很重要的。吃饭、睡觉和呼吸,这三个法分别是色法、心法、息法,其实也就是说秘密禅、祖师禅和如来禅的修法,也可以说一切的佛法都可以含摄在其中,所以是微妙法。不需要专门修,在一切地方都可以修,一切佛法都是现成的,就可以得成就。

  这个法不要轻视她,哦,认为这个很简单,我早就念过了。但是你懂吗,你会修吗?要能够这样子地去修,去了解,是“无上甚深微妙法”。

  要知道一百四十一个偈颂就是文殊菩萨为我们开示文殊师利三摩地的修法。我们听说三摩地,“哎呀,这个很深啦!”其实你要知道,在生活里面,你的心能够不起妄念,能够与真心相应就是三摩地,就是自性定,就是文殊师利三摩地。《净行品》可以说是文殊菩萨教导我们处理日常情绪的智慧手册。

  我们容易在日常生活之中做很多不如法的事情,容易起贪瞋痴,文殊菩萨这些开示都是智慧手册,在本品之中文殊菩萨开示我们,圆满地修三种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了因佛性。遇到任何一个缘都能够修。

  随便举一个例子,我们说“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

  “从舍出时”我们能够保持正念,从房子里面走出来,这个就是一个缘,依这个缘我们都能够显发我们的佛性,是缘因佛性;愿一切众生都能够“深入佛智”,深入本觉,显发本觉,这个是正因佛性;然后我们由缘因佛性而契入正因佛性,就能够解脱,就能够了生死,是了因佛性,所以说“永出三界”,有这样子殊胜的功用。

  所以就能够将我们所遭遇到的一切都转变为帮助我们觉悟的工具——不管你遭遇到的事情是顺境还是逆境,不管你遇到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一切都不能伤害你,都反而能够帮助你走向觉悟。这样子地在生活之中来修。

  清凉澄观国师把一百四十一个偈颂归纳为十大类:

  第一是,会事同理。

  好像我们第一个偈颂,“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家,这个是事;性空是指理。能够会事而同理,由事相而悟入理体,能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这个家不单单是指我们世俗的家,也是指三界的家、烦恼的家、无明的家。

  我们一切众生在没有听闻到佛法之前,都是在三界的家里面头出头没;在三界的家里面漂泊、流浪。对于能够让我们解脱的内心的力量茫然无知,对于我们的本觉茫然无知;虽有而不起功用,迷真而逐妄,迷失了真性而去追逐虚妄的财、色、名、食、睡,所以起贪瞋痴。

  没有闻佛法的每一个凡夫,都好像一个喝醉酒的醉汉一样,跟随着贪瞋痴三毒的歌曲而疯狂地跳舞。就是这样子的,身心不能安,老是向外攀缘,快乐都是稍纵即逝,而痛苦却形影不离,总是苦多乐少。所以说这个是没有觉悟的人。

  所以说没有觉悟的人生就是好像一场恶梦一样。在生命之中没有听闻到佛法,这个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只要你认为这个梦是真实的,你执著于生死的大梦是真实的,你就还是烦恼的奴隶,还没有觉悟过来。所以文殊菩萨开示我们要“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我们其实是把一百四十一个偈颂以这个十大类,以澄观国师所归纳的十种性质来总说一遍。

  第二是,处染翻染。就是说虽然处在染污法之中,但是能够觉悟,能够转过来,能够转染成净,转迷成悟。

  比方说,“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稳。”文殊菩萨就开示我们:得到五欲之乐的时候要知道,真实永恒的快乐不是来自于物质,也不是来自于外在的环境,快乐和痛苦都是决定于心。所以我们的心如果觉悟了,不管你碰到什么问题,碰到的问题是来自于有情的众生,还是无情的物质世界,我们都不会受到伤害。所以要能够“拔除欲箭,究竟安稳。”

  第三是,相似类因。

  “若有所施,当愿众生:一切能舍,心无爱著。”

  第四是,世同出世。由世间而开示我们,以世间法来比喻出世间法。

  比方说,“上升楼阁,当愿众生:升正法楼,彻见一切。”世间法,这个上楼梯,但是以“升正法楼”来比喻,比喻“升正法楼”。我们在坐电梯的时候就观想一切众生都能够一超直入如来地,都能够“升正法楼”。所以能够悟入空性智慧,就能够“彻见一切”。

  第五是,以因同果。

  比方说,“正出家时,当愿众生:同佛出家,救护一切。”现在我们以凡夫出家这是因,将来能够如佛一样地出家成佛,所以以因同果来激励我们,来鼓励我们。

  第六是,舍伪归真。

  比方说,“著璎珞时,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戴璎珞、戴首饰、戴项链、戴耳环的时候都可以修;乃至于说男众是穿西装、打领带的时候,打领带就好像著璎珞一样,就是要能够内心里面善巧用心,这样子地来念修这个偈颂。

  愿一切众生都能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舍掉世间虚幻的庄严,以福德智慧来庄严!

  第七是,以人同法。

  比方说,“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离乖诤法。”疾病是物质的这个四大,我们的这个色法的地、水、火、风四大不调和,所以才产生的。能够去类比什么法呢?类比乖诤法。如果我们的知见不圆融,有见惑就是乖诤法。

  我们要愿一切众生都能够离身体的病苦,更加要能够治疗好生病的心!并且身心健康最佳的药物是活得安祥,无忧无恼,放下我执,这样子能够健康;乃至于要管理自己的情绪,要保持正面的力量,慈悲、觉悟,这些都是正面的力量;然后负面的那些不如意的事情,我们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也能够因祸得福,能够让我们悟入佛法。

  第八是,以境成行。外在的外境能够以境成行。

  比方说,“若见涌泉,当愿众生:方便增长,善根无尽。”

  第九是,以妄归真。

  比方说,“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婆罗门、净裔,也是可以泛指清净修行人,看到婆罗门的外相而归到真性,归到真如自性!要愿一切众生都能够成就身语意三业清净,“永持梵行,离一切恶”,要能够转化习气!

  我们不知不觉就被习气所控制了,我们自己还不知道,我们对外在世界的判断都是跟着习气在跑还不知道。

  比方说一棵树:医生看,他就只会看到这棵树的药用价值,看它是药品;商人,他就只会去计算这棵树的经济价值,能够卖多少钱;木匠,就想这棵树锯下来能够做什么木器,桌子、椅子;科学家,就只会去分析它的化学成分、光合作用;诗人,他就可能只是沉醉在这棵树的美感,美丽之中去作诗,去赞叹。每个人都是跟着自己的习气走。

  我们如果能够按照一百四十一个偈颂,就能够降伏我们的习气,转化我们的习气;能够成就,能够断人我执、法我执;能够解脱身、心、物的三种障碍习气。按照《净行品》文殊菩萨的教导去修,就能够将凡夫的身转变为佛身,就能够由生灭的身悟入不生不灭的法身,就能够将凡夫生灭的妄心转变为般若智慧;有般若智慧就能够圆融无碍,就一切外境不能伤害我们,我们不会起贪瞋痴,就能够将外境转变为佛陀的净土。

  第十是,以近同远。以近因来类比远因。

  比方说,“受和尚教,当愿众生:入无生智,到无依处。”我们接受亲教师的教导:愿一切众生都能够证入无生法忍,乃至于如佛一样成为无依道人,彻底究竟地显发真心!

  我们要知道文殊菩萨的开示都是让我们圆满地显发缘因佛性;透过缘因佛性去显发本具的正因佛性;然后得解脱,能够开智慧是了因佛性。能够遇到任何的外境都能够觉悟是始觉,然后觉到我们的本体是本觉,能够圆满成就是究竟觉。能够由观照般若而来照本觉的理体,而证悟实相般若。

  这样子是“如是用心”。

  【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能够获得一切的胜妙功德。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