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九)习诵旋礼时愿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6-6-30 16:26

  底下是第九类,习诵旋礼时愿,有十偈。

  【讽诵经时,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总持不忘。】

  诵经的时候我们如何去修呢?最初前行是要发菩提誓愿;中间是要能够保持正念,随文入观;结行是要回向,要入空观,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诵经的时候,这个第九大类其实都是指我们的修行法门。我们拜佛、诵经、绕塔、赞佛相好,这些种种都是我们大家平时所修的法门,这时候也要能够善巧用心。其他的都是在生活之中修。这个是专门把修行的法门也提出来,也是将修持融入生活。

  诵经的时候愿我们都能够“顺佛所说”,随顺佛陀所说的教法,不会违逆,能够依教奉行,不会当作耳边风,“总持不忘”!

  对一切佛法的要义都能够总持,都能够不忘失。并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每一件事之中,在每一个念头之中都能觉悟,后念觉即是佛,后念离境即是菩提,这个是“总持不忘”。

  在每一个念头之中都觉悟,就能够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在每一件事情之中都能够修慈悲与智慧,修悲智无碍行、止观双运行、妙达三观行、十度齐修行、四弘誓愿行,这个就是总持。

  在每一件事情,哪怕是我吃饭、洗手、上楼梯,这些都能够圆满具足修这个五大行,悲智无碍行、止观双运行等等。

  不忘,是不忘失正念,不忘失菩提心,念念不忘三宝。

  【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我们在礼佛的时候,瞻礼佛陀相好庄严的时候,愿一切众生都能够觉悟,都能够打开内心的智慧眼和清净的法眼,能够见到诸法的法性,见到不生不灭的真心!这样子是“见一切佛”。

  怎样子能够“见一切佛”?一切佛的体性都是与我们相同的,不生不灭的真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我们见到不生不灭的真心就是“见一切佛”,就是见法身佛。

  大乘的佛子应该是好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千手千眼,通身手眼,具有六种眼:

  第一是,能见世间色法为肉眼。

  第二是,能见众生种姓为天眼。知道众生宿世的作为。

  第三是,能见有情根机为慧眼。能够见到他的根机的利和钝,能够知道契他的根器而布施甘露法雨。

  第四是,如理见诸法故为法眼。见到诸法的法性是法眼。

  第五是,无有障垢故为无碍眼。不管见到什么色法都毫无障碍,一切色法、一切境界、一切境缘都不能障碍我们;凡所见色,即是见心”,心遍一切处而无有障碍,所以我们得无碍眼。这是说“得无碍眼”,就能够“见一切佛”。

  第六是,能见法界故为遍知眼。能够现见法界本体之眼是遍知眼,是“见一切佛”。

  【谛观佛时,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

  前面是我们见佛。然后接下来是谛观佛。

  我们拜见佛像的时候不要只是去分别佛像的大小,一定不要起凡夫的分别念,而是谛观,能够一心不乱,能够与佛的智慧相应是谛观:愿一切众生“皆如普贤”!

  普贤菩萨,普贤身量等虚空,他代表了遍一切处,无所不在。所以我们“谛观佛时”,也愿一切众生皆能够成就如普贤菩萨一样的等虚空的身量!

  其实也就是说,称性起修,全修在性。能够称法界体性而起修,不是拘泥于事相上的修持,乃至于我们献一花一果,都是能够运想缘念全体的法界去做普遍的供养,是“皆如普贤,端正严好。”

  【见佛塔时,当愿众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

  从这个偈开始,这五个偈颂是关于我们绕塔的教授。

  塔,其实佛塔就代表了佛陀的身语意功德:我们塔里面要造佛像是佛身功德,要供经书是佛语功德,塔本身就表示佛意功德,佛陀的身语意功德都圆满具足。众生能够见佛塔,就种下解脱的因,佛塔是佛意功德,所以身语意与度生事业的功德都具足圆满,所以绕塔、礼塔的功德是非常大。我们能够见佛塔是多生累劫的福报。

  愿一切众生都能够成就佛陀的身功德、语功德、意功德、利生事业功德,能够具足圆满,“受天人供”!

  【敬心观塔,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共瞻仰。】

  这里面其实就已经在开示我们实修的方法。

  我们第一念是见塔,第二念就是观塔。

  凡夫第二念他就会落入到意识的分别,就会分别这个塔大、小、高、低,塔的形象,就会去起凡夫的分别念,这样子马上就与塔不相应了。

  我们要“敬心观塔”。第一念见塔,第二念马上就起恭敬心。

  第一念的见塔是六根对殊胜的尘境,是我们的眼根对殊胜的色尘。第二念,凡夫马上会起第六意识的分别,五俱意识跟着就来了;但是我们修行人应该要马上把它转过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悟到我们见佛塔就是见佛,就是具足见佛陀的身、语、意、事业,这些功德都具足地见到了,具足地顶礼了。

  佛教中他是很注重塔,以前的寺院是以塔为中心。我们现在是以大雄宝殿为中心,以前都是一个塔在正中间,周围就是一些僧寮,大家围绕着共修。现在南传佛教好多也还是仍然是以佛塔为中心,为什么?佛塔其实是圆满地具足了佛陀的功德。

  我们不要去起凡夫的分别念。你要知道,你一起凡夫的分别念,就是世间法,还可能是染污法,不单单是功德要打折扣,还可能会产生轻慢的过失。一见到佛塔马上分别:“哎呀,这个塔太小了!”这样子的凡夫的妄念一起,恭敬心就打折扣了,轻慢心就生起来了。这是不懂得佛法。

  阿底峡尊者有一个教言。

  有一次,有个人就捧了一尊文殊像来给阿底峡尊者评鉴,说:“这尊文殊像造得怎么样啊?”

  阿底峡尊者就回答说:“文殊菩萨所有的像都是庄严的,不过这尊像做的手工有小小的欠缺。”不管示现什么像都是庄严的,都是文殊菩萨的利生事业,不过做的这个人手工欠缺一点。这样子说就是正确的。

  然后很恭敬将这尊文殊像举到头顶上去顶礼。

  我们修行人第一念见塔,第二念马上就是起恭敬心,“敬心观塔”,至诚恭敬,归自性海。虽然看起来好像很浅,其实很重要,我们往往无心中间在三宝门中种下了一些恶缘还不知道。

  你马上去评鉴:“哎呀,这个塔太小了,这个塔太难看了!”

  你只能够说,“做塔的这个工人手工可能做得差一点。”这样子说是没有问题。

  如果你说,“这个塔太难看了。”马上就种下一个轻慢的因。这个因很麻烦,将来你会有一个远离佛法的一个等流果——习气等流,非常糟糕。所以要非常如法,非常恭敬才可以。

  还有就是凡夫不要随意为自己去造塔。我就知道有一些出家人,他要过世了,弟子们不管他师父修证功德怎么样,都会给他去造一个大大的塔。这样子是很不好,因为塔其实是表示修证功德的。好像佛塔是表示佛陀的身、语、意、事业功德。如果没有什么实际的证德,后世众生都来顶礼就很糟糕。

  “顶礼于塔”。前面是“敬心观塔”,接下来这个是一环扣一环的,实修的绕塔的教授。

  【顶礼于塔,当愿众生:一切天人,无能见顶。】

  我们要知道塔表示本觉。本觉具足无量的福德、智慧、神通、三昧、辩才,所以是“无能见顶”。

  我们“顶礼于塔”的时候,就是始觉的智慧在礼敬本觉的理体,能够从这个意义上会就是正确的。我们“顶礼于塔”的时候,要知道是顶礼自己的真心,愿一切天人都能够开显本觉,是“顶礼于塔”。乃至于外相,我们身相没有顶礼,内心这样子地观修,就已经是在“顶礼于塔”了。

  我们看藏地,他很重视这个塔,乃至于条件有限,他就会垒石为塔,几块石头叠起来,这个代表一个塔。这样子都有无量殊胜功德,很容易都会有无量殊胜功德。我们做“擦擦”,做佛塔功德很大。但是做的时候,形象是小小的,但是它已经圆满地体现了、代表了佛陀的身、语、意、事业功德。

  所以经上说,于佛塔一兴供养,乃至于一礼一拜,皆得千返生于天上。这个还只是有为法之中的善报,一千次都会生到天上去享受天福。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成就无为法,能够开悟,能够解脱,都是在我们“顶礼于塔”的时候所种下的法缘。

  【右绕于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一切智。】

  这个很重要,在任何时候绕塔不要绕反的,绕塔是右绕,表示随顺于自己的真心本体,随顺于自己的本觉。

  什么是随顺呢?念念都是觉悟是随顺。念念迷失就是违逆,不是随顺。我们绕塔的时候就要启发自己:我心心念念都要觉悟,是随顺自己的本体,是“右绕于塔”。愿一切众生都能够随时保持正念,不违背真如自性是“右绕于塔”,能够“所行无逆”,不起贪瞋痴,“成一切智”。

  一切智是知万法本体的智慧,佛陀、菩萨、阿罗汉都证得了一切智,所以绕塔的功德非常殊胜。

  经上面说:以前有个老人,他八十岁了来求出家,没有人肯收他,那些阿罗汉观察他五百世之中没有什么善根,不能出家得度,不收他。

  佛陀知道马上就给他剃度了,为什么?佛陀说:“他很多劫以前做一条虫子,虫子给流水一冲,就无心地绕塔一匝。以此善根后来得人身了,转为人的时候,晚年能够得度。”

  我们绕塔的时候要知道随顺自己的真如自性,要“所行无逆”。如果所行违逆,不能随顺自己的自性,违背自己的真如自性,就会起贪瞋痴。

  岐山仁瑞寺就有一个这样子的公案。仁瑞寺后山门有一棵槐树,这棵槐树有树神。清朝末年的时候,我们寺院的祖师恒志祖师,他是个开悟的成就者。

  那时候大殿里面有一个香灯师,他修持也很精进,但是没有什么正见,很少去系统地闻思佛法。但是道心很好,很精进。白天就勤勤恳恳、默默无闻,把佛殿打扫得干干净净,擦拭得一尘不染;晚上就不睡觉,拿个蒲团坐在大殿里面,从里面把门闩起来,坐在大殿里面打坐,夜不倒单。

  久了以后,看到一个怪事,就是每到半夜的时候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不知道怎么搞的,门关起来她就能够进来。进来以后她就开始念佛、绕佛、拜佛。

  一开始香灯师还是能够如如不动,不取于相。那个女子绕她的佛,他就打他的坐,互相都不干扰。但是他因为没有空性智慧,还是有实执的缘故,没有正见的缘故,后来就妄心起了,贪瞋痴起了。

  有一次,女子在绕佛,走到他面前的时候,他突然伸出两个手来想抱住这个女子,手一伸,突然女子就不见了。

  第二天开始,香灯师就得下一个怪病:他走路走三步,就会两手一伸,好像想抱住一个人的样子,然后说,“嗨!”就这样。然后走不了几步,又两手一伸,“嗨!”这样子。

  大家说:这个法师疯了,怎么这样子?

  恒志祖师他就入定观察,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他就把香灯师叫过来,就带着他到后山门的槐树底下去做了一堂供。

  然后回来带他到禅堂里面为他开示:要观察我们的身体是无常的,分分秒秒都在变化,刹那、刹那都在生灭,都在走向死亡。所以是无常的。第二,我们这个身体不管你怎么打扮她,她都是不干净的,你打扮得再漂亮,也只是外在的漂亮的一层皮,内在是一个厕所,是染污不净的。所以是不净性。第三,我们这个身体,不管你怎样去保养她,她都不能够久住,都会要病,要衰老,要死亡。所以是苦性,是苦的。因此她也是无我的,不得自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是说你想不死她就能不死,你想不病她就能不病,不是这样子的。

  所以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无常的、不净的、苦的、无我的,有这个四种性质。所以要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以祖师加持的缘故,香灯师这个病马上就豁然而愈。

  这样子是体现了,如果修行人要起贪瞋痴的时候,就会障碍起了。

  在我们这个当代,就现在也有这样子的一个事情:仁瑞寺的千手观音殿,净心林那边,原来是一个老法师道化公,他在那边住了好长时间。

  有一年我从南华寺回到仁瑞寺的时候就跟他聊起来,他就说了一个他的经历。

  他晚年的时候是很精进修行,常坐不卧,然后就做了一个龛子,把床铺抬出去,天天在龛子里面,昼夜都在里面打坐,自己修持。

  有一天,他就比较昏沉,重的昏沉,就迷迷糊糊好像睡着了一样,突然之中,他就听到有一个人在旁边念“阿弥陀佛”!他睁开眼睛一看,一个白头发的老人家就站在他面前。

  他就想:“奇怪,我这个寮房门是关的,怎么会有一个这样子的人?”

  马上就下座想请问他的时候,老人就一笑,转头就走,这个门没有开他就出去了。

  他就把门一打开,就一直看,看他走到哪里去,就发现他走到观音殿前面的银杏树跟前,突然就不见了。银杏树距离观音殿很近,就知道应该那个是银杏树的树神。

  所以愿一切的修行人,都要能够“所行无逆”,不起贪、瞋、痴、慢、疑,能够勇猛精进不散乱、不懈怠,然后能够“成一切智”!

  【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

  我们顶礼塔、右绕塔,然后“绕塔三匝”。

  “绕塔三匝”,绕是表示随顺的意思,所以我们“绕塔三匝”就是随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绕也是表示围绕中心,“绕塔三匝”是表示我们以三宝为中心——我们以前是以自我为中心,我执很重,现在我们“绕塔三匝”就表示我们要以三宝为中心;以三种菩提心为中心,将凡夫的妄心息灭,然后来修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这个是“绕塔三匝”的义趣。

  同时“绕塔三匝”也是表示提醒我们,要愿一切众生都能够由始觉而悟本觉,成就究竟觉;由修德而显发性德,成就万德庄严的佛陀果位的圆满德。这样子是“绕塔三匝”。

  “绕塔三匝”也是表示我们要以般若为中心,由文字般若而起观照般若,而证入实相般若。

  我们现在一边默念:“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这个是文字般若,马上起观照,然后证入实相。

  这些就是“绕塔三匝”的真实意思。要能够随顺菩提心,要能够以菩提心为中心,以般若为中心,以三宝为中心,息灭凡夫的人我执、法我执、息灭凡夫的妄念是在“绕塔三匝”。所以菩提心功德甚深不可思议!

  我们绕塔的时候不要只是从表面上去分别塔的相,要知道塔的表法是本觉,表法是实相般若,表法是我们的真心,表法是佛陀的身、语、意、事业功德,表法是三宝,这样子地来观修。尤其是绕塔是表示随顺菩提心,以菩提心为中心,由愿菩提心而起行菩提心——“为利有情愿成佛”是愿菩提心,“我以所修诸资粮”是行菩提心。

  我们登地以上是初地菩萨,证入欢喜地以后,已经开悟了,已经明心见性了,到达见道位了,这样子就有了胜义菩提心。

  《中观四百论》上面有一个偈颂说:

  “若有建宝塔,高与世间等,

  调伏使发心,说福胜于彼。”

  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两个人,一个人他建一个宝塔,建一个高的佛塔。高到什么程度呢?一直高到塔的塔刹,这个顶端去到色究竟天,“高与世间等”,而且以种种的七宝璎珞而为庄严,当然这个造塔的功德是无量无边。

  但是另一个人,他乃至于度化一个人,让这个人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来(当然这个菩提心是指世俗菩提心,因为胜义菩提心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萨才会有)。所以能够乃至于一位众生生起真实无伪的世俗菩提心来。这个功德谁的大呢?是这个调伏众生,让他发菩提心,这个人的功德胜于造塔的功德。

  有个比方说:譬如有一位长者过世了,他有两位朋友,其中一位朋友就为这位长者安葬尸体;另外一个就帮这位长者去抚养遗孤,抚养他的子女。你说这两个人的福德哪个大?后面抚养子女这个人的福德最殊胜。

  同样的,佛陀入涅槃以后,我们建塔来供养佛陀的法体、舍利,就好像前面安葬长者那个人一样;后面这一个他能够教导众生发菩提心,就是令如来家族种姓不断,“绍隆佛种”——真实地发菩提心,就是生在如来的家族,就是佛的家族,将来一定会成佛,一定会继承佛位,是法王子,所以是“绍隆佛种”,令佛陀的教法流传不断,他的功德非常殊胜。所以引导他人发菩提心,他的福德胜过建塔功德。

  月称论师说:

  “以世间究竟,三宝续不断,

  为播续种子,故彼福极大。”

  那么就是说能够让世间的三宝不断,佛种不断,“绍隆佛种”,绍隆三宝,所以他的功德胜于造塔功德。

  心无懈歇”,真实地发菩提心是“心无懈歇”;心里面没有懈怠,没有停歇,不休不歇是“心无懈歇”。“勤求佛道”,绕塔的时候,愿一切众生都能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真实地发起菩提心来,而且心里面不会懈怠是“心无懈歇”;真发菩提心是“心无懈歇”。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之山,必穷其顶;如上九层之塔,必造其巅。如是发心,名之为真。”是真发菩提心。

  能够不生退怯,不生厌倦,一定要一直到圆满成佛,否则的话,决不退缩,是“心无懈歇”。

  前面是“见佛塔时”,一直到“绕塔三匝”,这五个偈子是我们绕塔的时候的教授。我们以后绕塔的时候,要这样子去作观修,就很圆满了。

  这是阿底峡尊者将这个绕塔教授传承给仲敦巴尊者,非常殊胜的修持!

  【赞佛功德,当愿众生:众德悉具,称叹无尽。】

  我们称赞佛陀功德,称叹佛陀的身功德、语功德、意功德、事业功德;尤其是意功德里面的智慧功德和慈悲功德,包括了五分法身、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十种殊胜的智力,这些都是非常殊胜的佛功德。

  我们“赞佛功德”的时候,愿一切众生都能够成就佛功德,能够“众德悉具”,都圆满具备,能够“称叹无尽”!我们一方面是称叹、赞叹、感恩佛陀的功德,而且感念佛陀对我们的恩德,就是大慈悲心的悲德,而且也愿一切众生皆能成佛,具足佛德!

  佛功德经典上面说有十种:

  第一个是,“发心普被恩”,发心圆满了,愿度一切众生。

  第二是,“难行苦行恩”,乃至于投形饿虎。法华里面讲到,佛陀在因地做菩萨示现为王子,为了救这个饿虎,就会给他吃掉。这个当然是已经登地以上的大菩萨。

  第三是,“一向为他恩”,没有一念是为自己的。

  第四是,“垂形六道恩”。 “已证灭道,应受无为寂灭之乐,而垂形六道,遍入三涂,教化众生。”这个是垂形六道。

  我们上午讲的,菩萨他会示现到种种的众生里面去,好像以前印度一个寺院造一个塔,叫大雁塔一样。

  因为印度出家人都是托钵乞食,众生供养什么他就吃什么,所以也没有素食。

  有一次,有个寺院一位比丘没有什么福报,没有得到食物,肚子比较饿,刚好看到天上有一群大雁飞过来,他就开玩笑说:“这个大雁里面如果有菩萨化现的话,一定知道我肚子现在很饿了,他要能够救度我。”果然,大雁里面有一只大雁就应声而落,落在他面前,菩萨化现。这个比丘就很惭愧,马上发动大家造一个塔来纪念菩萨化现的大雁。

  第五是,“随逐众生恩”。好像华严里面说到须弥音遍净天王(须弥音遍净天王是一位天王的名字),他得到一种解脱的法门,叫做“随诸众生永流转生死海解脱门”,随顺众生在生死海里面流转,而又能够巧妙地得到成就,得到解脱。佛陀也是如此教化众生,随顺众生。

  第六是,“大悲深重恩”,见到众生造恶的时候如割肢体。华严里面说到的善财童子对无忧德神所说的:“圣者,譬如有人唯有一子,爱念情至,忽见被人割截身体,其心痛切,不能自安 。”同样的,菩萨看一切众生造恶业堕三涂,他很心痛,很生大悲悯心,看一切众生能够修善,能够得解脱,很欣慰。

  第七是,“隐胜彰劣恩”。从本上来说,本与迹,权与实。从实上来说,佛陀的相本来是无尽地庄严,有十莲花藏尘数相——十个莲花藏世界里面的微尘,每一微尘为一妙相,这样子浩瀚无边的微妙相。但是随顺众生只是显现三十二相,隐胜彰劣相,这个是佛陀的恩德。

  第八是,“隐实施权恩”。隐实施权的恩德,本来佛陀他实际证得的,他是为了帮助众生要成佛道,但是看众生根机不具备就说浅法,“圆顿一乘隐而不说”,直接成佛的法一开始没有说,因为众生不信受;“乃以三乘”,乃至于人天法“教化众生”,先说声闻、缘觉、菩萨,这样子渐次地引导众生成佛。

  第九是,“示灭生善恩”。示现入涅槃,让众生警醒无常,不会懈怠。

  第十是,“悲念无尽恩”。佛陀化身佛住世的时候,他本来是一百岁化迹,八十岁示现入涅槃,留二十年的福德来庇护,来护佑末法时候的弟子。所以佛陀说,乃至于以后每一粒米都卖到好像珍珠那么贵,真实修行的弟子以佛陀的福德加被的缘故,绝对不会饿死。

  在《大集经》上说:

  “悲愍众生故,舍寿第三分。

  令我法海满,洗浴诸天人。

  ……

  假使毁禁戒,悉住不退地。

  若有挝打者,即为打我身。”

  佛陀对众生悲念无尽,所以我们在赞佛功德的时候,要忆念佛陀的智德、悲德、断德,种种的功德,然后生欢喜心,生随喜赞叹心,向佛学习。

  【赞佛相好,当愿众生:成就佛身,证无相法。】

  佛陀的相好是赞莫能穷。《普贤行愿品》前面很长的都是讲普贤菩萨赞叹佛陀的殊胜功德;然后后面说,以普贤菩萨智慧力都赞叹不尽佛陀的功德,乃至于十方一切诸佛,赞佛无穷无尽的功德都是赞莫能穷。

  这时候愿一切众生“成就佛身”,成就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愿一切众生都能够成就佛陀的自性身、法身、报身、化身,“证无相法”就是证入缘起性空,即是与见佛无异,是“证无相法”!

  我们能够如法地修行,能够与法性相应就是见佛,如同值遇佛陀一样:第一是,能够守持三乘的清净戒,然后来观佛身相,则与见佛无异。守持别别解脱戒、菩萨戒和三昧耶戒,观佛身相,与见佛无异。

  第二是,精进地恭敬念佛、供佛、赞佛,与见佛无异。

  第三是,虽然是心在缘外境的时候,《净行品》里面教导,处理一些事情,在生活里面修行,心是有散乱,但是马上能够在每一件事情的当下能够直观心性,观我们心性的本体。这样子与见佛无异,都是见真心,见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就是见法身佛。

  第四是,自己已经成就了,已经无烦恼了,生死自在了,完全可以安住在寂灭乐的境界之中了,但是要倒驾慈航来利益众生,“六道垂形”,是与见佛无异。

  第五是,不散漫,精进地修持善法,与见佛无异。

  第六是,以清净心,为利有情广发善愿,是与见佛无异。

  这里就把第九大类学习圆满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