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三、结集三藏

《释教【三字经】讲话》 by 释南亭

2016-8-16 22:42

  “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结集”者,结合多人于一处,搜集释尊所说的经论和所制的戒律,记录下来,以便传流。所以,经文上说:

  【大迦叶,命阿难,结集经,石窟间。】

  “大迦叶”尊者,是释尊弟子群中年纪最老的一位。阿难呢?阿难是释尊的堂弟,随佛出家当侍者有二十年之久。当释迦释尊入灭以后,大迦叶尊者作如是的思惟,他以为分布舍利,起塔供养,这是在家人的事。要得佛法久住,必得要结集三藏,使我佛的言教永在人间,众生的慧命,方有所系。于是乎登须弥山顶,击大楗槌,召集已经断惑证真的大阿罗汉,满一千人——也有说是五百人的——结集三藏。结集的地方在哪儿呢?据说是在摩竭陀国耆阇崛山的毕波罗“窟”。并且请得阿阇世王,作大檀越,每日送施一千人的饮食。

  一千位大阿罗汉齐集到了毕波罗窟以后,大迦叶尊者命阿那律尊者,用他的天眼观察一千位阿罗汉当中,有没有未能断尽烦恼而冒充阿罗汉的。阿那律观察过后,报告大迦叶说:惟有“阿难”结使未尽。大迦叶牵着阿难说:老弟!你且请出去,这里都是“离欲真净大阿罗汉”,你还不够资格参加。阿难尊者悲泪涕泣,满怀羞惭的离座而去。大众中有人对大迦叶说:阿难多闻第一,他能持佛法藏,向来为释尊之所称许,结集的事业,如何少得了阿难。“诸仁有所不知,这是我的方便,欲使阿难速成正果耳!”大迦叶的用意深厚,大家这才明白。阿难去到树林间,彻夜的打坐思惟,时间久了,精疲力竭,倦而思睡,头未着枕,忽然大悟,证得阿罗汉果。于是抖擞精神,走进石窟。而大迦叶更表示特别欢迎,并且向阿难道致歉意。于是公推阿难升座,朗读如来经藏,大众证明无误,随即加以记录。这就是所谓“结集经,石窟间。”经文上又说:

  【修多罗,是经藏,毘奈耶,是律藏。阿毘昙,是论藏。】

  “修多罗”译成国语叫“契经”,契者契合,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所以叫契经。经,就是此方缝衣的线,线有贯穿的功能。文字也能贯穿佛法的真理,所以叫经。我们孔圣人的删定的《诗》、《书》、《礼》、《乐》,皆叫做经。经者,常道也。也就是这些书里,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法,永远不能变动的。倘若轻率的变动它,那么,天下就要大乱了!佛经也是如此呀!佛经里面包含(15)了善恶因果,六道轮回,以及断惑证真的理论和方法,都是安定社会,维系人心,辅助政治、法律、教育所不及,更是出世者的正道和入世利生者的常规,所以也叫做经,集合多数的“经”,便成为“藏”。而这许多的经,都是佛说的,也是阿难尊者作领导而结集的。

  “毘奈耶,是律藏”者,毘奈耶,译成国语是“灭”。律藏的“律”,相似于每一个国家的法律,而律的意思就是“法”,法,又可当条理讲。一个国家的国民,皆能守法,凡百事体,皆有条有理,就称为法治国家。佛制的戒律,是教我们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我们可以依赖它作修行的准绳,也就是“灭”恶生善。所以,学佛的人,尤其是出家人,都能遵守戒律,则佛法兴隆而众生有赖;反之,则佛法消灭,而苦海波腾。

  “阿毘昙,是论藏”者,阿毘昙译成国语是“无比法”,是论藏的总名。论,有抉择性相、教诫学徒的作用,是智慧的产品,世间书籍不能和它比拟的。但是,释尊亲自说的论,散在众经,以论为名的,大都是释尊座下的大弟子,或释尊灭度以后,大阿罗汉与菩萨们造的。

  又经、律、论都称为藏者,藏有含藏的意思。经、律、论里面,分别诠含了戒、定、慧的三无漏学。学佛的弟子们,遵行三无漏学的道理,去研求修行,可以了生脱死而证得无漏的圣果。

  这里还有两个问题必须弄明白:第一、经藏是阿难结集,这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其余的二藏,是谁结集的呢?据《佛祖统纪》四卷上说:“阿难诵出经藏,迦叶诵出论藏,优波离诵出律藏。”第二个问题是:上面的三藏,是小乘佛教的三藏,大乘佛教的三藏,是谁结集的呢?《佛祖统纪》上又引《大智度论》说:“大迦叶与阿难,在香山撰集三藏为声闻藏,文殊与阿难集《摩诃衍经》为菩萨藏。”《摩诃衍经》就是《大乘经》。大乘经藏既是文殊与阿难所结集,我们明白了。至于离开经藏而别行的论,是佛陀灭度以后的事。大乘律如《梵网菩萨戒本》等,是不是优波离结集的呢?现在却无从查考了。经文上又说:

  【正法隆,外道丧。】

  “正法”者,纯正的佛法,是我佛如其量、如其理而说,不涉及丝毫的迷信!且能指引众生,悟自本心,识自本性。正法昌“隆”,邪不胜正,“外道”的邪法,自然而然就会“丧”失信众的信仰而归于消灭。经文上又说:

  【藏分三,部十二。遇有缘,作佛事。】

  “藏分三”者,就是前面所说的经、律、论三藏。“部十二”呢?部,类也。三藏里面,就其文体或内含的不同,而分为十二部类。或者又名十二分教。我现在把它分别的解释在下面。

  一、长行。经论中是凡随其义理之长短,不限字数的文字。

  二、重颂。为了使长行中的文字,易于诵持,复用偈颂来重说一遍。天竺国以八字为一句,四句为一偈,或者又叫做颂。颂,颂扬也。我们这里是四字、五字,甚至七个字为一句,也是四句成一偈。

  三、授记。如来为诸大菩萨、声闻,授成佛之记。

  四、孤起。不与长行相应的偈颂。

  五、无问自说。如来有他心智,观察众生应以何法可以度脱,不待请问而自说。

  六、因缘。这里的因缘相当于故事,如来为诸弟子说过去世的历史,是为因缘。

  七、譬喻。如来假譬喻为弟子演说甚深的义理,都如喻心如海如空之类。

  八、本事。说诸菩萨弟子们因地所修的行业。

  九、本生。如来说佛菩萨过去受生的事迹。

  十、方广。经的内容广大,三根普被,九界咸收,所以叫方广。

  十一、未曾有。如来每每现大神变,众生从来未曾见过。

  十二、论议。问答辩论诸法的性相,这就是三藏中佛说的论藏。

  十二部经,或十二分教,大致作如是解。

  “遇有缘,作佛事”者,如来以平等大悲普度众生,而众生受化的因缘,则千差万别。如果因缘不具,即使佛陀在他的面前,他也不闻不见。佛灭度以后,三藏十二分教,流布世间,“遇”到“有缘”的众生,就可以“作”“如来”度生的“事”业。

  注释:

  (12)(13)(14)像:原书为“相”

  (15) 包含:原书为“包涵”

  第九讲

  各位听众!今天的《释教三字经》,讲到第四大段,大法东来。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