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15、十界

《释教【三字经】讲话》 by 释南亭

2016-8-16 22:42

  十界,就是十法界。华严宗,有所谓四法界,在二十九讲里已经讲过。十法界的法,是指四法界中的理法界而言。界者与因果的因字相同,也就是界者“因”义。

  《大乘起信论》上说:“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那么!这里的理法界,就是指的一切众生的心体。由于此一心体,生起不同的作用,作用的性质,又有有漏、无漏的分别。有漏之中,又有善恶的两途。因此,就形成了十法界依正二报的千差万别。所以,《起信论》上说:“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因为十法界中的四圣法界,是无漏的出世间法;六凡法界是有漏的世间法。同时,无漏不是有漏,凡夫更不是圣人,彼此各有界限。所以,法界的界,又可当分别的“分”字讲,也就是界者“分义”。《三字经》上说:

  【有情界,说六凡,三途苦,须先论。】

  “有情”之情,一般的讲法,是爱情、亲情、友情,这里都用不着。有情者,有执情也。具有贪、瞋、痴、爱等等的烦恼,名叫有情。界,是范围的意思。有情的范围,包括了“六凡”法界,而六凡法界中,以“三途”的有情为最“苦”,所以,必“须”优“先”的讲“论”到他。那么,什么是三途呢?《三字经》上说:

  【曰地狱,曰饿鬼,曰畜生,苦无比。】

  三途者,就是三条道路。由于众生们,具有贪、瞋、痴、爱的执情,以贪、瞋、痴、爱为出发点,造出了上、中、下三品的十种恶业,上品十恶堕“地狱”。中品十恶堕“饿鬼”。下品十恶堕“畜生”。十恶是因,地狱、饿鬼、畜生是果。既然造了三品轻重的恶因,就得分别的走上这三条道路,而去接受苦的果报。所以,《圣大解脱经》(62)上说:三途者,一、火途,因为地狱道里众生,常受猛火之所烧煮。二、刀途,饿鬼道里众生,常被刀杖之所驱逼。三、血途,畜生道里众生,互相吞啖,血肉淋漓,使人不忍卒睹。而且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也象征着人世间斗争不已的惨状,所以,人道和畜生道最相接近。

  地狱者,地下之牢狱也。《地藏经》上载有:八寒、八热之十六大地狱,八百小地狱。以铁为城,其中多是铁驴、铁狗、烊铜、沸铁,皆是地狱里众生受苦之具。所以,唯识宗音译地狱为“奈落迦”,中国话曰“苦具”。

  现在,科学昌明,依地质学家研究所得,地球外部之固形体,它的厚度,达地球半径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而地质中都是土壤岩石之类,无地狱之可言。但是,地心的温度却很厉害,假如,我们由地面凿向地心至二十里时,它的热度高达摄氏一千五百度以上。而佛教中《地藏经》上就有:流火、火象、火狗、火马、火牛、火山、火石、火床、火梁、火鹰、火狼等等的地狱;况南北两极,积冰成山,靠近南极的南冰洋,终年冰结,这又与八寒地狱中的“寒冰地狱”不谋而合。

  根据唯识学来说:唯识学上认为“一切唯有识”。那么!地狱里众生的苦具,都是他们带有罪恶的业识心之所变现,不然的话,地狱里那些负管理责任的狱卒,同样在地狱之中,他们犯的什么罪呢?譬如做梦,梦中见到已亡的眷属,或者狮子、虎狼,或者相亲相爱的人,我们都把他(它)们当真的。悲哀、畏惧、欢笑的感情,马上因梦的不同而表达出来,及至一觉醒来,才知道是梦。那么!地狱里的苦具也是这样。所以,没有什么真的地狱和天堂,一切皆因众生业感而有,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罢了。

  我以为应当两存其说。何以言之?都如,我们遇到了难为情的事,我们会脸红,尤其是青年男女,感觉最锐敏,反应最快。这充分说明了唯识所变,也是心能转物的一个证据。假如没有难为情的事实发生,无故而脸怎么会红得起来呢?所以,唯识,理也;难为情的事实,事也。理因事显,事因理成,事理双融,比较更说得通。然而,我们假定南北极的冰山之中,为寒冰地狱,地心高度的热力,为火坑地狱,想不会离题太远。

  同时,十法界,皆有依正二报,假如地狱只是有罪恶的众生,心识所现,那么!地狱里的众生,就无依报之可言。我的拙见如此,还希望听众和读者诸君的指正。

  饿鬼的鬼,一般的解释,曰:归也。谓人死为鬼,鬼为人们的归宿处。这种解释,很是浅薄,不能尽鬼的意义。

  佛学上解释是:鬼:畏也,言其虚弱而多怯。又威也,鬼有威力能令人生畏。又有一说:希求为鬼,终日无事,惟有搜求饮食,以延长他的鬼命。

  这三种说法,都可以采纳。因为鬼类的复杂和人类一样,有多财鬼,有无财鬼。无财鬼等于我们骂人穷鬼一样的穷鬼。

  况鬼道里还该摄了神仙。如东狱大帝、城隍、土地、山、川等神,皆有威德神通,有宫殿,有眷属或主持人间的因果报应,或者掌握人道、畜生道的死生寿命。这就是鬼者威也的一类。

  有一类的鬼,既没有生天的大福,也没有堕地狱的大罪,人世间的生缘,又没有具足,沉滞在鬼趣。但是,他的子孙,按时祭祀,冥镪(音强)亦多,他就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等待转生,这就是多财鬼,或是少财鬼。

  又有一类的鬼,生前悭贪,不肯施舍,既无大恶而堕地狱,也没有福德庇阴他的子孙,因而缺乏祭祀,终年难得一食。而且,鬼有形而无质,即害怕巨响如雷声、炮声之类,也怕大风大雨,更怕太阳,又怕人身的热度熏灼,所以,多躲藏阴黑之处,而逃避与人接触。所以说:鬼者,畏也,谓虚怯而多畏。

  又有一类的鬼,罪报虽不至地狱,而负有特别的罪愆,或身大如瓮,或头巨如人间盛稻谷的篾箩。或身体臭烂,常流脓血,或身如破车,走起路来咯咯有声。长时不得一食,即使碰到清凉池水,待他掬饮的时候,马上化成猛火,或者脓血。这是道道地地的饿鬼。三恶道中的鬼道,以饿为名,就是在鬼道中,择其尤甚者而立之的意思。

  儒书上曾经说过:“唯圣人能通鬼神之情”,所以,有“敬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的训诫。至于做了皇帝,必立七庙,郊祀天地。公、侯、将、相,乃至到庶民,都有专祠、宗祠、家祠的设立,乡村僻壤的小民,都必须写立三代的本(63)主,按时祭祀。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圣人之用心,可谓良苦。

  清乾隆朝,《四库全书》编辑总裁纪晓岚,在《阅薇草堂笔记》里说:扬州罗两峰,目能视鬼。叙说鬼的动态,惟妙惟肖。我说的太多了,姑且从略。

  至于畜生的畜,为人类之所蓄(64)养,而供人躯使、玩弄、食啖,所以叫畜生。

  又名傍生。乃依傍人类而生也。因为大地山河,乃至江海、虚空,是人类的依报。畜生道的众生名目、形体、生活状态之不同,没有人能知道它的确数,然皆寄生于人的世界里,所以叫傍生。又有一说:人类是圆颅方趾,顶天立地,畜生呢?畜生多因贪、瞋、杀戮,或负债不还,或诈欺虚矫,因为心理、行为皆不顺天理,所以堕落而为背天傍行的畜生。

  佛经上有大身众生如五百由旬长的大蟒,食量大到无比,又不容易获得食料,而麟甲之内,多有小虫,唼(shà)食他的血肉,痛苦非常。所以《三字经》上说:“苦无比”。

  清朝人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上说:海禁初开,西洋人用大轮船探测海洋的航线,忽然有大蛇在舟后,三日三夜,追逐不舍,舟人吓得要死,揣测它大概是为了要吃。因而投羊喂它,一直投到三十六只羊,还是不去,又投了三头牛,才填满了它的肚皮,而放弃了追逐。足见五百由旬长的大蟒,不是虚构。

  注释:

  (62)《圣大解脱经》:原书为“四解脱经”

  (63)本:原书为“木”

  (64)蓄:原书为“畜”

  第五十七讲

  各位听众!《释教三字经》,现在讲到六凡法界中的三善道,和四圣法界中的声闻乘。《三字经》上说:

  【曰天道、曰人道、曰修罗,乐事少。】

  我们有时候喊美丽的女人,或者相貌瑰岸的男子为“天人”,那是错误的。因为天是天,人是人,天、人的依正二报,各别不同,安可混为一谈?

  “天”者,自在或自然义。“天道”的众生,宫殿随身,衣、食自然,不由娘胎而自然化生,身高、寿长,都非我们可以想象得及的。一个环境好的人,我们喊他为“天之娇子”,就是这样来的。

  佛教在地理上,将我们脚下的地球,列为南瞻部洲,南洲而外,还有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四洲之中,有须弥山,高四万二千由旬。须弥山高度之半的四面,为护世四王天的住处。须弥山之顶,是忉利天,为帝释天。帝释,就是旧时候的玉皇大帝,在古人的笔记中,往往把玉帝看着对读书人的功名、寿命,有进退增减的权力。“忉利”,译成国语为“三十三”,须弥山的顶部好像是一大片平原,四方各有八天,帝释居中为天主,所以叫三十三天。这两重天,名叫地居天。忉利天向上则为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四个空居天。合空居、地居之六天,统名欲界,以其皆有男女的情欲,只是比人间轻微,或握手、或相视而笑,就算欲事已成。

  再向上说:就是色界四禅天,四禅天中的初禅有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有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有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则有九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无色界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合共三界二十八天,欲界诸天,因天上环境太好,耽着逸乐。忉利天主帝释,往往在善法堂说法,警诫他们,使他们知道苦、空、无常、无我。色界天众,在下界,必须修行四无量心和四种禅定的梵行,才能往生。所以,色界又称十八梵天。同时,第四禅天中无想天,是外道天,他们修无想定,仅仅乎灭去六识中的想心,定力消失,还是要堕落的。无烦天以上的五重天,合名五净居天。因为修小乘行门的圣者,断尽欲界思惑,证三果阿那含,既不再来欲界受生,又未能如阿罗汉而超越三界,所以,这五重天,似乎是专为三果圣人寄居而设的。

  至于无色界四天的天众,必须修四重空定。的确,穷空不归,近于消极自了,然而,他们又自以为得大般涅槃,实际上还是要堕落的。所以,佛说:“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以非非想天的寿命,有八万大劫。

  “曰人道”。人道的“人”,依佛学上的解释是:忍也。因为人类有三苦、八苦,种种意想不到的苦恼,而我们却安之若素,不求出离。人们的品类、思想,极复杂而不可名状。忠贞清白,专家学者们,固然是史不绝书,但毕竟居全人类的少数;而奸巧欺诈,波谲(jué)云诡,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人与人斗,国与国争,二十世纪的现在,强盛的国家,无时不在作武器竞赛,非到全人类毁灭了几分之几,决不会罢休。所谓“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路加福音》第十二章上,耶稣说:“你们以为我来是教地上太平吗?我告诉你们,不是,乃是叫人分争。从今以后,一家五个人将要分争:三个人和两个人相争;两个人和三个人相争;父亲和儿子相争;儿子和父亲相争;母亲和女儿相争;女儿和母亲相争;婆婆和媳妇相争;媳妇和婆婆相争。”今日铁幕里的世界就是如此。耶稣先生的愿望实现了,反正人类是一辈子能忍受下去的。

  “曰修罗”。完整的名字叫“阿修罗”,奘法师译为“阿素落”,然而,皆是音译。中国话则为“非天”,或者“无德”。因为修罗道众生在修因的时候,多带嗔恚而行布施,所以,果报上有如天之福,而无天众的德行,而且爱与帝释天斗争。所以帝释天主,每每见到下界人,斗争好杀,就感到阿修罗的增加,天众减少的杞忧。

  还有,佛经上往往将六道众生缩为五道,那便是:将阿修罗道,归并到地狱以外的四道里去了。都如,《首楞严经》上说:“从卵而生,鬼趣所摄;从胎而出,人趣所摄;因变化有,天趣所摄;因湿气有,畜生所摄。”此中,道与趣的两个字,是同一意义。只是“道”者,区划(65)也;就善恶两途的众生,以上中下三品为标准,划分为六道,乃是就众生的生处而言,是名词。“趣”,读娶,有一定的方向,而赶快趋赴的意思。众生,此道五阴已了,为善恶业力之所迫使,趋生他道,时刻不容许停留,是动词。

  “乐事少”者,佛经上形容佛菩萨境界的庄严,常常以“有如梵天”来表达,那么!天上的环境之优美,藻饰之绮丽,天众们生活之美满,加上身有光明,不须日月,有神境通,可以飞行自在,而且,色界天众,宫殿可以随身,他们的愉快,不是我们这五浊恶世的苦恼子可以想象得到,而人间任何人工的建筑物和自然界的风景区,无法与天上相媲美。

  但是,《经律异相》卷二上说:“有一忉利天众,寿命将尽的时候,有七种坏的征兆发生了。哪七种呢?第一、头顶上的光没有了。第二、华冠上的鲜花萎谢了。第三、面孔上的光泽减退了。第四、天衣上忽然有了尘垢。第五、两腋下忽然汗出。第六、整个天身都变了。第七、性情变得烦躁而不安于本座。这一位天子,自惭形秽之余,运用他的宿命通,观察自己,知道天寿已终,天福将尽,行将堕落鸠夷那国,患着满身疥癞的母猪胎中而为猪。糟糕!这怎么办呢?慞惶怕怖,愁忧不乐而无法可想。另外有一位天子告诉他说:释迦牟尼世尊,迩来正在天宫,为母夫人说法,世尊大慈,你何不去求救呢?将死的天子依其言而跑到世尊的所在,乞求哀愍,世尊说:一切的一切,莫不皆有无常,生死轮回,在因果律上,是必然的现象,你何苦愁忧乃而!世尊啊!弟子行将堕落而为畜生道中的猪,弟子别无奢望!只求世尊大慈怜悯,赐免我这猪胎的苦恼!那么!你可以日行“三自皈”好了。那天众依教,随时合掌,至心称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如此者,经七昼夜的称念而天寿命终,生维耶离国作长者子。一出胞胎,即知跪而合掌,称念三自皈,父母亲属,莫不惊为奇怪。七岁的长者子,路遇沙门,激发了他的宿命通,马上劝请父母,办上妙的供食肴,请佛世尊以及众僧来到他家里接受供养。

  依据这一桩公案看来,天上的寿命虽然很长,但终有完结的时候,彼时循业发现,仍然难免堕落。那么!天上如此,修罗道尤其是人道,更不堪比拟了。人们在这短短的数十寒暑之中,为了名、利、财、色的占有,英雄主义的领袖欲所支配,熙熙攘攘,争来夺去,甚至以群众的身命财产,不惜造地狱大罪作自己的孤注一掷。无怪佛世尊说:“是最可怜愍者。”更无怪作者杨仁老说:“乐事少”了!《三字经》上又说:

  【曰声闻、曰缘觉,取灭度,为独乐。】

  自此以下,说到四圣法界了。四圣之中,又先说小乘圣者。小乘,又名二乘。二乘,就是“声闻”和“缘觉”。声闻,因闻佛音声而悟道的。声闻有四果之别,名为四圣。四果之前,又有七方便位,又名七贤位。方便者,这七个位次,是进入四圣位的桥梁,又是邻近于四圣,所以名贤。

  那么!七方便位是些什么呢?那便是:五停心、别相念、总相念,暖、顶、忍、世第一。前面三位又名三资粮;后面的四位,又名四加行。五停心者,凡夫用心,多半是在“声、色、货、利、人、我、是、非的贪著和争斗,佛陀的说法,是对病下药,因而,为贪欲心深重的众生说“不净观”,观察男女身体的构造,无非是骨肉筋血,五脏六腑,肮脏龌龊,难看极了。然而,有些男女,只看到对方的五官端正,骨肉匀称,唇红齿白,就认为是美丽或者英武,而互相爱著,人间多少的惨案,都从此发生;生死流转,也因之而不得休息。所以,以修不净观,断去贪欲,为第一步的功夫(66)。如此,依次而修四念处(总别相念,包含在内),观身、受、心、法,不净、苦、无常、无我。再进观四谛。依观力的浅深,分暖、顶、忍、世第一为四加行位。然后,以八忍八智,断欲界八十八使见惑,入见道位,证初果须陀洹,名为入流,谓初入圣人之流,或名逆流,谓逆生死之流也。进入初果以后,其所修仍为四谛,进断欲界九品思惑中之前六品,入修道位,证二果斯陀含。证二果以后,进断欲界思惑中的后三品而证三果,名阿那含。阿那含者,译为不来,谓不来欲界受生,而寄居五不还天,又名五净居天。三果阿那含,仍是观察四谛,进断上二界七十二品思惑,而证四果阿罗汉。阿罗汉者,译为无生、杀贼、应供的三义。具足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之三明,加天耳、他心、神足之三通,名为六通,还有十八神变,好神气啊!初、二、三、四果名为四圣、而阿罗汉又名证道位。

  至于,文中的见思二惑,是粗细的不同。而杀贼者,乃杀烦恼之贼,杀烦恼之贼,则不来三界受生,应受天上人间之供养,故名无生与应供。

  注释:

  (65)区划:原书为“区画”

  (66)功夫:原书为“工夫”

  第五十八讲

  各位听众,《释教三字经》,在上一讲,讲的是四圣法界中的声闻法界,今天讲到“缘觉”法界。

  “缘觉”的缘,指十二因缘而言。有十二种法,互相为因,互相为缘,辗转生起,使我们的生死永远没有了期。那么,哪十二因缘呢?这在前面已有十二因缘的一章,很详细的讲过了,现在不便再赘。缘觉根性的众生,遇到我佛出世,听闻佛说十二因缘的教法,因而静下来作甚深的观察,对于宇宙、人生的生灭变化,的的确确的如佛所说,从因缘而觉,所以名缘觉。在声闻、缘觉之下,《三字经》上说:

  “取灭度,为独乐”者,这是对声闻、缘觉两种圣者们的评语。灭度的“灭”,是灭去烦恼,“度”,是度过了生死苦海,而达了不生不灭涅槃的彼岸。生死、烦恼,就自性清净心上来说,如空华、如水月,等于遮掩太阳、月亮的乌云,日月自日月,乌云自乌云,本来是两回事。而日月是永恒的,乌云是短暂的,乌云虽然有遮掩日月光明的污恶势力,但一阵风吹来,马上烟消云散,日月依旧放着无比的光芒。不但此也,在科学进步的现在,我们坐在飞机上,假如是个阴雨天,而飞机升到几万尺的高空,白天我们会看到太阳,夜晚可以看到月亮或星星,何处有烟云的存在。我们因阴雨而看不到日月者,是我们的目力不能透过云层以上,所以,才有阴晴的差别幻相。自性清净心,和生死烦恼的关系,也是如此。然而,二乘圣者们却“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取着于涅槃,所以呵斥他们是“取灭度”。二乘圣者们超越三界而了脱生死了,没有大悲普济之心,所以,又讥刺之曰:“为独乐”。《法华经》上将他们比喻为羊车、鹿车,所谓,器小易盈;而《维摩经》上更呵斥他们为高原陆地,不生莲花,也就无怪其然了!《三字经》上又说:

  【曰菩萨、曰如来,抚众生,如婴孩。】

  第一句,是四圣中的菩萨法界。梵语“菩提萨埵”,中国人的文字爱简单,所以简去“提埵”二字而称菩萨,译成国语叫“觉有情”。觉有情者,有三种意思:一、能觉悟之有情,是为自觉。二、觉悟于有情,菩萨们有大悲心,和一切众生有风雨同舟,誓不独济的勇气,其所以不同于二乘的就在这一点上,是为觉他。第三呢?菩萨们坚持他们的大悲愿力,不计时间,不避艰苦,生生世世,履行六度万行,经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十多个位次,渐渐除人我、法我的两种执障。在《维摩经》上的“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就是菩萨们应做的工作。

  “曰如来”者,乘如实道,来化众生也。《金刚经》上说:“如来者,一切诸法如义。”“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这是宇宙万有,人人物物,所共依的性体,是体也,先天地而不生,后天地而不灭,不变不异,所以名“一切诸法如义”。“如”的本体,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既然“无所从来,亦复无有所至”,而如来也就是亲证此理,拿它作为资本,来教化众生。这是十法界中的“佛法界”。

  佛的完整名字,应该是“佛陀”。佛陀,译成国语曰“觉者”。他是人类中彻头彻尾觉悟到宇宙万有真象的一个人。觉的成份,分析之亦有三义:自觉、觉他,这和前面的菩萨,并没有什么两样。所不同者,第三义的“觉行圆满”。前面讲菩萨,讲到等觉为止,等觉,已经邻近于佛,所以叫等觉。等觉菩萨还有一分无明未断,因缘时节一到,以最后身的菩萨出现人间,用喻如金刚的大定力,断去最后一品无明,才圆成佛果,所以叫觉行圆满。

  那么,佛与如来有什么不同呢?诸佛皆有十种通用的称呼,所谓“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里有十一种,因为我将“善逝、世间解”分开来了,以前面十个为别,后面一个为总。如果合起来,正好是十个。而佛与如来,都是十种通号之一。依照习惯,佛经上有“诸佛如来”的称呼,有些人,指佛像统称之曰“如来佛”,那是外行话。因为,这样的称呼,如来,变成别名,佛仍是通称,等于八十八佛中的“普光佛、普明佛”。合法不合法,一比较就知道了。

  “抚众生,如婴孩”者,菩萨和如来,皆等视众生如赤子,一言以蔽之,如地藏菩萨,“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我们就很容易知道诸佛和菩萨的伟大了。

  【此四圣,并六凡,为十界,一性含。】

  圣者,正也。圣人的言语、行动,都是合乎中道正理的。由声闻、缘觉,到菩萨、诸佛,这是“四圣”法界,就是说,他们都是标准的圣人。凡者,轻微也。《孟子》上说:“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质言之,一些普普通能不足轻重的人罢了。这里面包含了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天道的众生,具有五通,受变化身,衣食自然,寿命长久,飞行自在。地狱、畜生二道的众生,固然和天道不能相提并论,就是人道中的众生如我们,也与天道距离太远。可是,拿天道和四圣比较起来,他们和修罗道以下的五道,同样是具有烦恼的凡夫,所以说“并六凡”。合四圣六凡而“为十”重法“界”。然而,凡圣之间,虽然有天渊的距离,但都在“一”真法界法“性”中包“含”。因为,四圣者分证或圆证此性,六凡则迷昧此性而已!

  各位听众,向下讲到第七大段中第十六小段,器世间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