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欲取一乘,勿恶六尘。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信心铭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6-7-3 10:19

  如果你想取证最上一乘法的佛乘,就不要厌恶六尘,不要对于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生起喜欢或者讨厌这样的分别心,生活是最好的禅堂。

  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没有好与坏,好与坏是大脑思维给它贴上去的标签,是加上去的妄尘。所以说念头不是问题,对念头的分别执著才使念头变成问题,所以你不要去排遣念头。

  六尘也不是问题,但是智慧不够,对于六尘妄生取舍之心才是问题。所以运用禅的智慧不受六尘的扰乱,就会有正确的觉受。

  在生活之中参禅,脱俗而不避俗,不逃避现实,随缘而不染缘,随顺因缘而不起染污的念头,不起贪恋心,不起排斥心,这是不染缘,就能够同于开悟的祖师,当下契入到清净平等正觉之中。对于一个见地透彻,信心具足,敢于直下承当的人,生活中处处都是回家的解脱之路。

  我们来看那些禅的公案、那些《灯录》,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之中悟道的人,远远比在佛殿禅堂里面悟道的人要多得多,为什么?因为生活就是最好的禅堂。

  禅师也是在生活之中来考验弟子是否已经超越了二元相对的状态。我们也来看一则沩山灵佑禅师与仰山慧寂禅师的公案好了。

  沩问:“什么处来?”

  仰曰:“田中来”。

  沩问:“田中多少人?”仰插锹叉手。

  沩曰:“今日南山大有人刈(yì)茅。”仰拔锹便行。

  沩仰宗是禅门五宗里面最早建立的宗派,所以他很少用隐语(隐语就是绕一个圈子来暗指真如本体,他很少用隐语),而是用行为直接来表现超越二元对立的无我,来表现能动,来表现本觉。这一则公案里面仰山就用行为直接显示了超越一与多的相对,能与所的相对。这个法战可以分为两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就是,沩山灵佑禅师问刚刚回来的仰山慧寂禅师。就问说“从哪里来”,就说“从田中来”,就是从田里面劳作来。

  再问他“田中多少人”,这多少人是考验弟子的语言陷阱,就看你有没有时时刻刻都能够不掉到二元对立里面去。如果你回答有多少人,你就陷入到了一与多的相对。仰山把锹插在地上,手叉着腰,这么一叉手就是回答了,怎么回答?就是就体起用,这个动作是本体的妙用,所以就体起用,正心直用。

  第二个回合就是沩山师父并没有放过弟子,还要继续挖一个坑来考验他,就故意又说“今天南山有很多人在那里砍茅草”,就是把二元对立强行塞过去,这里面就有人与茅草的相对。仰山还是就体起用,拔起锹来回头就走,就彻底否定了人砍茅草的能所相对,所以这个法战里面弟子一直都没有落入到二元相对里面去。

  禅门里面五宗的公案最容易看的就是沩仰宗,如果你说沩仰宗的公案你看不懂,你看得懂其他宗的公案,那是骗人的,你肯定是大脑思维。因为你有一个入处,他的行为你一看就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要这么表露出行为。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