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信心铭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6-7-3 10:19

  契入真心究竟平等时才能够与无为法相合,所有的有为造作就统统止息,所以说契入平等心,一切的有为造作就所作俱息。

  正如牛头法融禅师所说的:“心性不生,何须知见。本无一法,谁论熏炼。往返无端,追寻不见。一切莫作,明寂自现。”不二本觉智慧不可以以知来知道,不可以以识来认识。真正的解脱并不是来自于想要得到解脱,在真正的解脱之中不渴求任何东西,包括不渴求成佛,不渴求解脱,不渴求任何东西;但是当然也不舍弃任何东西,不刻意去追求事物,也不逃避任何事物。

  所以三祖开示说:“契心平等,所作俱息。”但是凡夫遇有就执著有,遇空就执著空,听说所作俱息就以为是消极避世,消极逃避这个世间,这个是大错特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的人,他做事情更加有智慧,更加有慈悲,有大能量。活在当下的人他没有任何问题,有的只是需要去回应的状况,为什么?你不给它贴一个标签就不存在什么是问题了,只是有一个你需要马上生起智慧去回应的状况而已,那么你就活在平等心之中了。活在当下就能够从过去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所以你的回应总是最恰当的,不复杂并且最有效率,最恰如其分。

  我们活在当下就能够不被成见所束缚,所以就能够打破惯性思惟,就能够不断地创新,其实这个是我们根本的文化软实力。国家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实质都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质就是教育方法的竞争;教育方法的竞争实质就是在于如何打破惯性思惟,迅速地逼近真相,而不断不断地创新,而我们知道禅是创造力的源泉。

  我们用一桩公案来看好了。

  临济义玄禅师栽松次,檗曰:“深山里栽许多松作甚么?”

  师曰:“一与山门作境致,二与后人作标榜。”道了,将?jué头打地三下。

  檗曰:“虽然如是,子已吃吾三十棒了也。”

  师又打地三下,嘘一嘘。

  檗曰:“吾宗到汝,大兴于世。”

  这桩公案法战可以分为两个回合,是说临济义玄禅师和他的师父黄檗希运禅师的一个法战。当然两位都是开悟的大德,他们之所以这样去作一个示现,是为了启发我们。

  第一个回合是,临济义玄禅师正在山上,在寺院周围的山上去挖坑来种松树,他的师父黄檗希运就走过来了,表面上是问他说:“这个深山里面你种那么多松树干什么?”实际上就是问他背后隐藏的意思,因为这个语言总是落在相对法,所以他绕着圈子来说,实际上就是问他:“已经证得真如了,超越善恶的人,干嘛还做善事?”

  临济的回答也很干脆:“一为宝相庄严,二为给后人作为学习的榜样。”同时拿锄头打地三下,意思就是说性由相入,不可以离开相去说法性。黄檗说,虽然如是,你也要吃棒子。为什么?因为“落草”。

  禅门的规矩,当你被问到的时候,如果你用行为直接来表述、来回答,这个就叫做行本分事。如果你用语言来回答,语言就必然涉及到二元对立,所以就被称为“落草”,落草为寇,你的这个正念的王,转到二元世界,就变成寇了。

  第二个回合就是临济又把锄头打地三下,再嘘一嘘,这个都是什么?都是由体起用正中来,说这个本体能够显现的妙用。

  这一回黄檗希运认可了,而且高度评价,也是给他的一个授记了。“吾宗到汝,大兴于世”,事实也是如此,黄檗希运的禅法到了临济祖师手里面大行于天下,临济儿孙遍天下。

  【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如果见到本性,心中一切的疑惑就消除净尽,信仰坚定,调直就是坚固地信仰。

  法融禅师《心铭》上也说:“菩提本有,不须用守。烦恼本无,不须用除。灵知自照,万法归如。无归无受,绝观忘守……一心无妄,万缘调直,心性本齐,同居不携。”

  菩提真心就是我们最深层的存在、存在的本源,真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所以不须用守。烦恼是大脑思惟制造出来的,它是妄上加妄,是虚妄不实的,所以不用刻意去消除它,不须用除。你只要起一念想消除烦恼的心,这个还是落在大脑思惟里面。

  正如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所说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灵知指的就是存在的本源,它自照就万法归如,你活在当下就与万事万物处于合一和本然的状态之中,由于不二本觉智慧永远明照,因此对于明白自心的人来说不需要修行,所以说“绝观忘守”。

  实际上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非都只是为了破妄、破执,破除我们的执著心,息灭我们的妄念而已。因为真心本来法尔如是,亘古如是,不是你后来通过修才得到的,而是法尔如是的,不用修的。

  “一心无妄,万缘调直”。所有的身心烦恼都是妄念,开悟以后,无生法忍的智慧生起来,所以开悟的心不执著于任何事物就能够看到万事万物的真相。但是当然在这个无渐次之中又不妨次第如幻。

  禅修其实从法相上来说当然是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散乱心到集中心。我们一开始其实都是很散乱的,一直被大脑思惟控制了,所以纷纷扰扰,你通过禅修就达到一个集中心。

  第二个阶段就是由集中心到统一心。统一心有三个层面:身心统一,自我与环境统一,普遍无限的统一。

  第三个阶段就是无心。

  前两个阶段的散乱心、集中心、统一心都是虚妄的,说白了,都还是在大脑思惟里面,但是很少有人能够不经过这两个阶段直接到达无心。所以我们明白了,我们本具真心,但是我们修的时候,你一开始下手你还不可能摆脱大脑思惟。你要经过了由散乱心到集中心,由集中心到统一心,最后把这个统一心也爆破,才到达无心,这个时候你才是真正地不受大脑思惟的局限和束缚了,无心的状态。

  我们看其他的各种各样的修行方法也有,但是他们描述的那个实际上都还是只是在一个统一心的状态之中,并没有达到无心。要真正要超越统一心到无心,才可以说你没有在外道之中。否则的话,包括我们所说的天人合一,实际上还是一种统一心而已。

  或者有些人说:“我做功夫,或者我练瑜伽,或者我修禅定,我一直一直喜悦涌现出来了。”那个也不是,那还没有到家,还是在统一心之中。你的心开始凝定的时候,喜悦就会生起来,自然的喜悦它会不断地涌现,但是那个还不是,更往上到无心。

  第二个阶段由集中心到统一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身心统一,这个时候忘掉自己了,不再觉知到自己的身体和念头了;第二个层次就是自我与环境的统一,这个时候不再区分人我,不再区分心与境了,这个时候就会有极大的喜悦生起来,会觉得更喜悦,任何时候每一个细胞都是喜悦的;第三个层次是普遍的、无限的、无垠的、广阔的、尽虚空遍法界的统一,只有甚深的禅定才会达到这种无限的统一,这个时候你觉得不再有烦恼了,但是其实微细的分别依然存在。

  有一些人在这个阶段就认为自己开悟了,其实只是体验到一种深度的统一心罢了。一定要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内无身心,外遗世界,这样才会到达无心,才是真正的开悟。所以法融禅师说的一心无妄这个一心,其实是指无心,在无心之中无事可做,但是依然做事,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无住生心,生心无住”。

  “万缘调直”不是指体验到统一心的喜悦。当然我们到达统一心的时候,那种状态就是体验到万事万物都是和谐的,都是美妙的,都是喜悦的,这个是好的现象,但是还是妄心,还是没有到无心。

  诸佛是一心如实观,我们昨天讲到了禅不是唯物观,不是唯心观,而是如实观,整个佛法应该说了义的是如实观。不会加上一个“啊!这是美妙的,这是和谐的”,加上这个你还是处在一个统一心的状态之中。你只是如实地去观万法,这个是无心的状态,万物它呈现出本然的状态来,到达无心的时候就到达了三祖开示的“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所以我们读《信心铭》,不要去思惟它的义理,为什么?这个是祖师,他的觉悟心、他的开悟心、他的智慧心中自然流露出来的,那我们一直用我们的心去感知它,我们就会有或浅或深的体悟浮现出来。其实你不要去判断它浅和深,因为都是法尔如是的,有浅深就还是大脑思惟。所以你一直这样去用你的心去相应的时候,一定会得到大的受用,大的加持。那么到达了无心就到达了三祖开示的“狐疑净尽,正信调直”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