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信心铭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6-7-3 10:19

  无有少法可得,那么你留什么呢?一切不可留恋,无可记忆,不见有少法可得,就名为见性。

  凡夫用大脑思惟制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虚妄世界,制造了一个记忆、观点、想法的世界。你相信这个大脑世界是真实的,因此你就被囚禁在里面了。你一旦真正地内心深处确认这个大脑思惟不是真实的,这个大脑世界不是真实的,它就开始瓦解了,所以说用大脑思惟的人是自己大脑的囚犯,而这个监狱就是你的大脑思惟制造出来的。

  在一个微细的,压抑在内的无意识的层面,你会记得你过去的痛苦和局限,这种过去心投射到未来就会使你一直在内心深处去试图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这种投射就使你离开了当下的世界,而把自己囚禁到大脑世界里面。

  而一个活在当下的人超越了时间,也超越了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所有的自我感,真正地纯然地与万事万物处于合一之中。因为他知道,只有当下时刻是生命的真相,每一刻都是新的,每一刻都被完整地体验以后又被完全地释放;因为被完整体验、完全释放,所以每一刻它都能够还归到不二本觉智慧的真如性海之中,回归到智慧海之中,所以他不会有留恋、不会留下烙印、不会被已知的知识困住。

  而凡夫每一刻都是被拉出了当下,他不能完整地体验,不能完全地释放。他的体验只是有选择地体验,他的大脑思惟、他的知识告诉他,你要选哪一部分,他就只看到那一部分,他也只能体验到那一部分,而他认为这个是完整的,因此他一直处在分裂之中,他一直不能完全释放。他有很多东西,自己把它强行压抑下来,不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痛苦之身,因此就留下了烙印,留下了记忆,累积成知识。

  可见凡夫是念念归到无明,活在当下的人是念念归入不二本觉智慧,所以三祖从他的智慧心、觉悟心之中自然流露出来的教导就是:“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虚明自照。虚明其实就是灵知,就是法融禅师所说的“灵知自照,万法归如。”修行解脱是要靠智慧力的,不是靠蛮干的,如果我们用妄心,有所求、有所得的心去勤苦修行,还是落在大脑思惟里面不能解脱。

  正如宋朝时候的大慧宗杲禅师所说的他的修行经验:“省力处即是得力处,得力处即是省力处。”功夫真正得力了,一定不是靠劳心力,不是靠去劳劳碌碌,不是靠思惟,不是去刻意地维持在某一种状态,不是要刻意地装作道貌岸然,而是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够虚明自照,灵知自然有照的功用。

  法融禅师也开示说:“生无生相,生照一同。”开悟的心生起的是自然的回应众生的智慧,所以生照一同,因此我们就能领悟三祖所教导的“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见性的智慧不可以凡夫的大脑思惟去思量、去理解,众生的识情难以测度如来的境界,所以三祖开示说:“非思量处,识情难测。”你越思量就离道越远了,你越想用意识心去猜测它、去认识它、去卜度它,就越来越迷了。我们也来看一则公案好了。

  一僧问百丈:“抱璞投师,请师一鉴。”

  师曰:“昨夜南山虎咬大虫。”

  僧:“不谬真诠,为何不垂方便?”

  师:“掩耳盗铃汉。”

  僧:“不遇郎中鉴,还同野草薪。”师便打。

  僧:“苍天苍天”。

  师:“得与么多口。”

  僧:“罕遇知音。”拂袖便行。

  师:“百丈今日输却一半。”

  这则公案是说,师父想教弟子,但是这个弟子执迷不悟,棒子也打不醒。可以分为四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就是有个僧人,他来请求百丈怀海禅师来给他印证,印证他已经开悟了。璞也就是玉石,你把它剔除外围的石质,就显出价值连城的美玉来。这个僧人就用来比喻佛性。

  “抱璞投师,请师一鉴”,意思就是说,我已经开悟了,请师父给我印证。

  百丈怀海回答说:“昨夜南山虎咬大虫。”大虫就是虎,意思是说你本来就是佛,何必再来求佛呢?你是佛还要求佛,还来求印证,那就是虎咬大虫,也就是说你头上安头。

  第二个回合就是指这个僧人还是死抱着自己的知见不放,他的大脑思惟就认定有一个可以思惟的开悟、成佛,所以他就继续不死心。

  继续来说:“不谬真诠,为什么不垂方便?”就是说我们真如本性是真实不虚的,为什么师父您不给我垂方便接引,给我印可呢?

  百丈就回答说:“掩耳盗铃汉。”就是我已经用虎咬大虫来作比喻了,其实就鉴定你所抱的璞玉了,也就是肯定了你有佛性(当然人人皆有佛性)。如果你是真的狐疑净尽,你已经到了不疑之地,你非常有自信心,其实你是真的悟了,你当然就有绝对的自信心了,你到不疑之地这就已经是印证了,你还要去垂什么方便呢?那就更加是头上安头了。

  你不能自肯,不能真正地见道,你不过是大脑思惟你认识了,你就落入到概念里面了,落入到大脑思惟里面,还要祖师来鉴定你这块璞玉,这不是自己骗自己吗?所以就呵斥他掩耳盗铃汉,自己骗自己。

  第三回合就是,这个僧人当然他是从理论上面是明白了,但是他没有实际的修行功夫,他是耳食之辈。宗门下把这个呵斥为耳食之辈,听了很多了,也会说,没有实际的修持功夫,总是落在观念里面。

  经过了祖师的两番教导,他还是死抱着这个开悟、印证这样的观念不放,其实你存在一丝一毫的观念,你都是在大脑思惟里面。

  这个僧人继续说:“不遇郎中鉴,还同野草薪。”意思就是说即使是非常名贵的中药材,如果不经过郎中的鉴定就和野外破房子外面堆的那些柴火就没有什么两样,就不值钱。意思还是说师父你要印证我,我是名贵中药材,要郎中给我鉴定一下,不然我就同野草没有差别了,我同柴火没有差别了,这个就是死执著。

  百丈禅师当然是明眼大宗师,举起棒子来就打,他打是干什么?要打掉他那个大脑思惟,打掉他大脑思惟的观念,哪里有一个什么开悟的观念可以给你去抓住不放呢?

  这个当然就是什么?我们昨天说的夺所的方法,如果你根器够,你的这个观念就被打掉了,这个所,你所执的观念就打掉了;那这个能,能所相对,你把这个所打掉,这个能就独露,独露,它的性体就显出来了,就开悟了。所以你不要看祖师的棒子,一棒子打下去就开悟了,只要你根机好,根机不好头打破也没用,所以这个举棒就打,但是可惜这个僧人不是那种根器。

  第四回合,这个僧人挨了棒打,就说:“苍天,苍天。”表面看起来,他好像是在棒下已经透彻了,为什么说苍天苍天呢?但是其实这个是他学来的,我们从后面来判断他是学来的,不是他真实的功夫。他如果是真实的功夫,他自己说出苍天苍天就对了,但是不是。他是从邓隐峰跟希迁祖师那则公案里面学来的。

  苍天苍天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说我们的真心即是法界,日月星辰等等的一切无情万物都是法性显现,都是法界庄严,所以说“苍天苍天”。

  但是因为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从公案里面偷学来的,一种是自己真正悟到的。所以百丈禅师还是不给他印可,还要再考察一下,甄验一下,甄验过,因此就故意又说:“得与么多口。”意思是说,我打你是因为你多嘴,一句“不谬真诠”,已经是够了,你还要我“再垂方便”,还要引我全身落草来教化你。

  但是这个僧人显然他还是落在二元对立里面,死抱着那么一个开悟的观念、求印证的观念不放,所以他马上马脚就露出来了。师父一试,他二元对立就冒出来了,就是说“罕遇知音”,哎呀,我开悟了,可惜遇不到知音给我印证,而拂袖便行,怒气冲冲跑掉了。

  其实是什么?觅“迷”尚不可得,哪里还有一个“悟”的观念呢?你真正悟的时候,连迷的念头都没有,觅迷尚不可得,哪里会有悟的观念呢?

  所以百丈禅师就说:百丈今日输却一半。意思是什么?这个僧人落入到大脑思惟里面不自知,打也打不醒,所以这个僧人就输了一半;但是百丈禅师善巧点拨,不惜用棒喝夺所激烈的方便,也不能奏效,所以百丈也输了一半。

  就是这样的,如果主对主,那就双得,大家都是明眼人;如果是这个弟子原来没有悟,但是师父棒喝他开悟了,这个也是双得;但是如果是师父是明眼人,弟子打也打不醒,那就是都失。

  百丈怀海的徒孙,也就是临济义玄禅师就说,参禅之人有四种情况,也就是主中主、主中宾、宾中主、宾中宾。

  也就是说,如果善知识和学人都是明眼人,那就是同得;就是主看主,也就是善知识和学人都能够随处做主,都能够不落入到二元对立里面去。

  如果善知识是明眼人,而学人执迷不悟,那就是主看宾;主看宾意思就是说,你看这则公案里面就是明显的主看宾,学人落入到二元对立里面去了,虽然经过善知识的棒打,他还是抵死不肯放,怎么打他,他都还是抓住这个开悟的观念不放。

  如果明眼学人遇到一个心地未明的导师,那就是宾看主。如果学人和导师都是心地未明,那就是宾看宾,就是形同儿戏,就是胡闹了。

  主看宾、宾看主、宾看宾都是同失,主看主是同得。为什么说这三种情况都是属于同失呢?因为主人和学人都会失去禅宗的宗旨,为什么?因为“为非器众生说甚深法,是菩萨谬”,他不是那种契入甚深佛法的根器,你出于菩萨的悲心,一定硬要为他说甚深的佛法,来说甚深的禅,说顿悟的法门,不惜浑身落草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说是菩萨谬。牛不肯吃草,你拼命按着也没有用,所以这个是菩萨谬。

  可见见性的智慧如果没有实证的功夫,你只是用凡夫的那些小聪明去猜测,是不可能契入的,所以三祖就教导说:“非思量处,识情难测。”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