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法无异法,妄自爱著。】

《信心铭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6-7-3 10:19

  智者的心是无为自在的,愚人在有为法里面念念执著,被自己的观念束缚了,所以烦恼痛苦。并没有人使我们烦恼痛苦,也没有事情能让我们烦恼痛苦,是我们的观念让我们烦恼痛苦。前念迷即是凡夫,后念悟即是佛。前念执著不生,后念智慧不灭,不生不灭就是涅槃。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法其实没有什么差别,唯是一心,法法平等,因为妄起知见而有爱憎高下,所以参禅顿悟只不过是消尽烦恼习气以后赤裸裸地显露出本来面目而已,本觉本有。

  大慧宗杲禅师在他的语录里面就特别强调,说他自己参禅得力的心得,有一句话是做功夫非常紧要的,就是“得力处即是省力处,省力处即是得力处”。

  省力处是什么?就是你不用大脑去思量、想来想去、思考来思考去,那就是省力处,你只是平心直行就好了,省力处恰恰就是得力处。

  “若起一念希望之心求悟入处,大似人在自家堂屋里坐,却向他人觅住处无异。”这个是大白话了,就是说如果你去求一个悟入之处,就好像人坐在自己家里堂屋里面还不知道,还到处找人家借房子住,这个就是你本来就在觉,这个本觉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

  禅宗的发展历史,历代祖师为了引导弟子们开悟,为了引导弟子们契入到智者无为,发展出了很多的善巧方便。可以分为六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早期,南朝的时候,梁武帝的国师宝志禅师,他作有《大乘赞》、《十二时歌》,还有傅大士作有《心王铭》,这个时候这些著作里面就已经显露出了祖师禅的端倪,这个是禅宗的早期,我们这里说的禅宗是特指祖师禅。

  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从达摩祖师西来到六祖的弟子青原行思、南岳怀让,这个期间是禅宗的发展期,这一时期禅师引导弟子是以身教为主。

  第三个时期是繁荣期。是从青原行思、南岳怀让以下,一直到五宗初步形成的时候,到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这个五宗初步建立,这一时期具有高证量的明眼宗师大量出现。这个时候,师父教弟子的方法主要是以扯脱为方便,引导弟子学会在根尘相遇之处扯脱黏着,超越相对。

  但是这个法有一个先天的缺点,就是难教难学。有一些宗派,我们看很多宗派传到后面传不下去了,为什么?因为它难教难学,不是师父不教,也不是弟子不用心学,但是弟子根器不够,你没法教,牛不吃草,你按着它也是没办法的,除非弟子根器到了,这样才能够真正用扯脱的方法。

  第四个时期是极盛期。这个时候是五家七派已经广泛地传播了,这一时期禅师是以夺所为主要的方便。为什么?因为从师父的角度来看,你如果要教会他怎么学会自己扯脱,这个好难的,但是你发现差不多了,你用夺所这个就很快,用夺所来拆开学人的二元对立,为什么?因为这个就是你突然一下让他受到一个强烈的刺激,比方说耳根,你大喝一声,突然一下把他这个所就破掉了,这个能独露,这个就容易契入,所以用夺所来拆开学人的二元对立就简单得多了。

  但是因为明师夺所而契入空性的人,还是需要长期地在师父身边来熏炼。这一时期虽然开悟的人数量上多了很多,但是真正的高证量的明眼宗师数量反而是不断地下降,而且公案到后期质量就差了很多,下降了很多。为什么?因为他已经看了很多的公案了,早期的,凡夫的心、意识心就是这样的,要让他真正地超脱挣脱二元对立是不容易的,但是学那个样子,这个意识心很快就学到了。

  所以到后期他总是以想方设法让自己不落入二元相对为主,或者是表面地不落入,所以你就很难真正看到他的心行的微细的二元对立的障碍在哪里。所以真正的高证量的人反而不断地下降了。

  第五个时期就是中兴期。宋朝的大慧宗杲禅师提倡一种全新的方便,就是参话头。这个话头参起来以后,真正地集中,起了疑情以后,把那些妄念业行种子都吸过来爆破,这样中兴了临济宗。

  另外一位天童寺的宏智正觉禅师著有《默照铭》,《默照铭》提倡默照禅。其实既懂得默照禅又懂得大圆满的人,就会知道,这个默照禅其实很多法就跟大圆满的修法是相通的。宏智正觉就中兴了曹洞宗。

  第六个时期就是衰落期了。为什么会到衰落期呢?文化饱和效应是禅宗衰落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之一,什么是文化饱和效应?就是说,某一种方法,某一种表现手段,它的空间是有限的,它的内存是有限的,你用完了你就很难再出优秀的东西了。

  比如我们说唐诗、宋词、元曲,为什么是这样呢?因为格律诗在唐朝的时候,这个非常好的表现手段已经被用掉了,所剩的余地太少了,空间太小了,因此到了宋代那些文学大家他不是不会写诗,但是宋诗的水准就比唐诗差多了,所以那些文学大家就只能够在长短句上去施展妙笔,所以宋词达到另一个高峰,宋词最辉煌。到了元代,非常好的绝妙佳词也已经很稀少了,就转到了曲。

  禅门里面也是如此,表达学人开悟的表现手段也是如此,用前人用过的,你就很难判断到底这个学人是不是真开悟,还是他从公案里面学来的,所以师父要鉴定这个学人到底开悟没有,他就要怎么样?学人自己要创新,你要创造一种前人都没有用过的表现手段来表达你没有掉入二元对立,师父才可以印可你,不然就不能够印可你,印可你那就是“萝卜印子”到处乱印了。

  我们知道百丈怀海禅师就说了一句话:“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就是说这个意思了。你见过于师,方堪传授,你要证明你超越二元对立了,你要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来,才能够得到师父的印可。

  所以这个表现手段前面已经几乎挖尽了,后面要创造新的表现手段,那是好难了,所以衰落了。但是当然这个时期还有一个元朝的高峰原妙禅师,他是彻悟的宗师,他直接影响到了明清,禅宗的法脉能够不绝如缕。

  每个宗派,像临济的这些实修的法门,一些实际用功的方法,像九十七圆相,曹洞宗的五位君臣、宝镜三昧等等这些法,能够不绝如缕地把这个心法传承下来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