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三讲

《随念三宝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6-5-20 18:53

  

  如来正法贤圣僧,明净坚严希无上。

  佛如良医法妙药,将护病者说名僧。

  佛谓自觉法者正,自性离染清净僧。

  有情皆自具三宝,譬如木中本火性。

  须藉钻等胜势力,所谓佛种从缘生。

  佛即是法法即僧,名义有三性不异。

  三宝常住同真际,亦第一义亦法身。

  于一佛宝中,有诸身等别,

  于一大藏中,教理行果分。

  依佛教修行,三贤及十圣,

  四果四向等,菩萨声闻僧。

  诸位善知识,首先请大家发菩提心,为帮助一切如母有情众生迅速地从生死流转的苦海之中解脱出来,皈依三宝,修学心要,早成佛道,所以我们来学习《随念三宝经》。

  前天我们已经讲到了,我们要有迫切的皈依之心,那么首先是要知道暇满难得,然后难得的人身要让她求取心要;而人身又容易失去,非常脆弱,所以要修念死无常。

  第三种能够令我们迫切地生起皈依之心的是念三恶道苦。那我们人身难得又易失,如果人身失去的时候我们会到哪里去呢?我与一切的如母有情众生辗转在六道里面轮回,为什么到现在都难以解脱呢?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就是因为对于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的痛苦没有生起怖畏。

  我们这个身体不会久住在这个世间,受业力的支配,命终以后大多数如果没有精进修学的话,很多都会重新堕到三恶道中间去。为什么呢?

  一个是如果从时间上来看,我们一天之中所起的善念比较少,恶念比较多,随时都在贪、嗔、痴三毒的包围之中。

  从意乐上来说的话,我们造恶业的时候,因为宿世的那种习气等流,所以会很猛烈,而修善法的时候就很容易懈怠。

  第三个我们从对治这个方法来说,有时候我们造了恶行还不知道,也不会去忏悔;偶然地萌发起善念来,也很难坚持,很快就退转了。

  第四个是从对境来说,在父母、上师三宝面前,因为经常会亲近的原故,有时候也会造一些口触心恼之事,也会生烦恼。

  然后这些父母是恩田,三宝是敬田,种微小的因都有极大的果。因为境很大的原故,造的恶也大,所以恶业的力量非常强,往往都会堕到恶道之中去。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说,哦,我受了皈依了,我学了什么什么法门,那我一定不会堕到三恶道中间去。如果你只是拿一个皈依证,口上念,心没有真正地转动,很难说。

  我们看法本的第七页。第七页上面说观六道苦,我们先看底下的那个三恶道苦——

“或修罗畜生,似天而速坏,

  畜弱肉强食,困饥渴猎等。

  耕负任打杀,但念水草淫,

  饿鬼业由贪,内外自体障。

  人间月为日,寿命五百年,

  地狱中轻苦,胜刺三百槊,

  寒热等无间,寿命同天量。”

  修罗道他们虽然也有福报,跟天人差不多,但是他嗔恨心非常重,然后容易生嫉妒心,“修罗多嫉妒”。

  在畜生道来说呢,他的痛苦一个是“弱肉强食”,再一个“耕负任打杀”。

  饿鬼道的众生,他是因为造贪业而堕落的,因为悭贪不舍的恶业所招感的,有外障和内障。“人间月为日”,人间一个月在鬼道中间等于一天,所以我们初一、十五去供祖先的时候,如果祖先在鬼道之中没有解脱的话呢,那刚好就赶上他们的什么?刚好赶上他们的中午饭和晚饭。那我们人间的一个月才等于他们鬼道中间的一天,以鬼道的一天来计算的话呢,寿命是五百年。

  地狱中痛苦就更大了,而且受苦的时间又非常长。

  其他的——

  “诸天战争时,断支殒命等,

   劣天被驱摈,死住不自在。”

  诸天他会有一个痛苦是要跟阿修罗战斗。但是天人他有福报的原故,所以他如果跟阿修罗战斗的时候,这个手脚被砍断了的话,在天上的那个水池中间用甘露一洗,又会恢复过来。但是头斩断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

  然后还有种痛苦是“劣天被驱摈,死住不自在”,有五衰相现就快要堕落了。四天王天和忉利天称为地居天,是修十善业所感得的。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这个不单单是有修十善业,还要修禅定。

  欲界的这个六层天都有男女的情欲,所以称为欲界天。但是越往上越轻,《俱舍论》上说,执手视笑淫,越往上越轻。有一些是握握手就好了,有一些是互相看着笑一笑就好了,乃至于互相看一眼就好了,这样子越往上越轻。

  然后时间,四天王天一天等于人间五十年,忉利天一天等于人间一百年,夜摩天一天等于人间两百年,兜率天一天等于人间四百年,化乐天一天等于人间八百年,他化自在天一天等于人间一千六百年。越往上天人的寿命越长。

  再往上是色界,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再往上是无色界的四禅天。

  虽然说天人有福报,但是仍然还是有五衰相现等等痛苦,还是没有超出生死轮回。

  而修罗道——

  “修罗多嫉妒,热恼而兴斗,

   截支或断命,虽智不见谛。”

  虽然有一点智慧,但是因为他嗔恨心、嫉妒心很重的原故,不能够见到苦、集、灭、道四圣谛,很难修学佛法。

  “人苦谓生等,苦逼如鬼狱,

   或修罗畜生,似天而速坏。”

  人道的苦,生、老、病、死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而且底下的这个三句是说种种的人不同,人间就有六道。有一些人他虽然形体上是人,但是他生存的那种环境是很痛苦,好像“苦逼如鬼狱”。有一些是被囚禁,内心很痛苦,所以说不要以为六道,不要以为那些地狱、饿鬼距离我们很远,其实内心的这种痛苦,如果不能出离,不能转变就是自己的地狱。

  也有一些福报不够,饥饿,好像饿鬼一样。

  “或修罗畜生”:有一些人嫉妒心、嗔恨心很重;也有一些是比较愚痴,或者被压迫很辛苦,好像牛马一样。

  有一些人他虽然生活得比较优裕,条件比较好,“似天”,好像天人一样,但是迅速地就坏掉了,乃至于三恶道之苦。所以要能够知道这些恶道苦。

  那么佛陀为什么要在很多经论里面反复地说到三恶道的痛苦呢?不是为了让我们去好像只是生一个恐惧心,然后让我们的人生增加更多的沉重。而是为了唤醒我们世间人的迷梦,告诫我们,告诫那些在火宅之中还以苦为乐的众生,让他能够从沉沦之中觉悟过来,迅速地设法出离。

  并且我们为佛弟子,应该看清楚三恶道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一息之遥。一口气不来,我们如果没有修持,没有修证的话很难说有把握保证自己不堕落。怎么可以知道呢?看我们当下能不能够转念,如果当下我们自己的念头都转不过来,无力把握自己的心念,不能够念念生善,不能够念念觉悟,现在身体很健康,头脑很清醒都没有把握的话,到临命终时又怎么能够把握呢?又怎么能够面对种种业力,乃至种种违缘痛苦的考验呢?人临命终时的那种痛苦好像乌龟要从那个壳里面挣脱出来那样子的苦,在那种苦境之中还会保持正念知道念佛吗?还会知道求解脱吗?

  如果现在不用功的话,将来在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中阴身境界之中,我们平时自己的心没有训练好,那面对那些业境就好像一个站在悬崖边上的盲人,稍微一不谨慎就会失足掉到深渊里面去,在恶道之中长劫受苦了。

  那么怎样子才能够避免三恶道之苦,拯救自他一切有情众生,超出生死轮回呢?唯有皈依三宝、如法修行才能究竟解脱。

  所以说经常地忆念恶道之苦,是生起猛烈的迫切的皈依之心重要的动力,也是让我们修行有一个紧迫感的重要因缘。

  那么因为这个三种因素呢,我们生起迫切的求皈依之心。

  然后我们皈依的对象是什么呢?有什么样子的条件呢?我们要深信唯有三宝能够救度我们超出生死轮回。这个世间每一个人都会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安身立命,总会要想抓住一些什么,然后才觉得踏实,才觉得安全。

  有一些是依赖财富,所以不顾一切拼命地去多赚点钱,以为说我年纪大了,反正有钱财作保障就好了。所以祖师说,凡夫众生就是前三十年牺牲健康换取钱财,后三十年牺牲金钱换取健康。

  有一些是依赖地位,将地位当作自己的靠山。有一些是依赖家庭,将亲人作为港湾。或者最注重的是感情。

  所以有种种、种种的,世间人他有种种的皈依,感觉什么最可靠、最可信赖,他就会去皈依什么。或者皈依金钱,或者皈依感情,或者皈依地位。但是要知道这些都是不究竟的啦。为什么?因为感情难免出现变化,家庭难免出现变故,地位也无法永久地保有,金钱随时也会更换主人。所以这些都是非常无常的。不管你怎么样子去拼命去抓住它,等你抓到手的时候,就好像一个人在洪水里面挣扎,他拼命地抓住一根稻草,那有什么用呢?抓住一根稻草也只是抓住一个幻觉一样,马上还是会要破灭,还是会要沉没了。

  所以这些外在的一切都处在无常变幻之中,本身就非常不稳定,根本不可能为我们提供坚实的保障。就好像在洪水之中挣扎的众生拼命去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抓在手中那一刻呢,也就不过是抓住一个即将破灭的幻觉。

  所以现阶段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物质享受比古人更丰富,但是为什么我们内心深处仍然还是觉得很惶恐、很迷惑、很空虚,没有真正的安全,还是心不安。因为我们知道这世间的一切都无法作为真正的皈依处,无法解决生命的终极归宿。

  所以可皈依的对象,能够作我们终极的依靠,皈投的对象,那么应该是有四个条件。在《菩提道次第略论》上面就说:

  第一个是自离怖畏,自己已经毕竟解脱,超出轮回,远离怖畏之苦了。

  第二是能令他离怖畏,具足方便善巧。

  第三是以大悲对一切有情,无冤亲憎爱,好像佛对提婆达多和罗睺罗,能够平等地看待一样。如果没有大悲心,心里面还有偏爱,有偏党的话,就不能够使一切众生平等地离怖畏。惟有佛能够成就这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毫无过失。

  第四是不重财供,惟重法供。

  有这样子的四种功德可以成为我们究竟的皈依处,只有佛四种圆满具足,所以说佛是唯一的救护者。然后对于佛所说的一切经教,法宝也应该成为我们的皈依处。僧宝是修行的助伴,也是皈依处。所以唯有三宝可以作为究竟的皈依处。

  唯有三宝可以作为究竟的皈依处,我们可以从实、德、能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真实。佛陀是真实的人天导师,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不是一个好像传说中的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而是真实地在历史上示现。两千多年以前佛陀出生在蓝毗尼园,然后成佛以后教化众生,留下许多至今都为人瞻礼的圣迹。我们去朝拜印度的时候都礼拜过佛陀的十二大圣迹。佛陀所传授的教证二法,能够引导一切众生断除无明妄想,成就慈悲与智慧。并且千百年以来无数的祖师大德都依佛法而得到解脱,这个也是真实不虚的。所以我们对于这个真,深信不疑。

  然后德,德行圆满。佛陀圆满具足断德、智德、悲德,断除一切的烦恼,不再有任何缺陷,不会起丝毫的贪、嗔。不会像有一些宗教所说的,上帝他会怒降洪水,佛陀永远不会有这样子的嗔心。

  智德是成就一切的智慧,一个是证得宇宙人生真相的智慧,是如所有智;一个是了知缘起显现差别的智慧,为尽所有智。

  然后成就悲德,在《百五十颂》上面称赞佛陀的悲德说:

  “谁于一切恶,从本悉皆无,

   谁于一切中,住一切功德。

   设若有心者,于彼应皈依,

   赞彼恭敬彼,住彼教应理。”

“设若有心者”,就是有智慧的人。一个真正有智慧,能够辨别善恶、分辨邪正的有智慧的人,就能够了知佛陀惑净德圆,断证功德圆满,断悟的功德和证悟的功德具足圆满,堪为皈依处,所以真实地生起毫无谄诳的皈依。

  第三是能,佛陀具有度化众生的大能力,值得我们信赖。因为成就断德圆满故,所以能够指导众生息灭烦恼、断除妄想;因为智德圆满故,所以能够按照众生的种种根机施设教化,能够普遍地观察一切众生的根机,然后现种种身去教化一切众生;因为悲德圆满故,所以能够没有亲疏分别地平等救度。

  所以实、德、能三个方面是我们选择信仰对象作为皈依处的判断标准。而且更重要的皈依不单单是一个外在的形式,是我们希望透过皈依能够转变自身的心行。

  首先要有一个迫切的皈依之心,奠定坚实稳固的修行基础。

  要了解暇满难得,所以求取心要,让我们的生命的每一分钟都过得最有价值,最有意义。

  要念死无常,今生今世不能久住,随时会死亡。死亡以后呢,会随业流转,不能自在,所以修行要有一个紧迫感。

  我们知道平时自己是白业的力量很弱,黑业的力量很强,所以死后往往会堕入到三恶道中间去长劫受苦。惟有三宝能够救度,所以要生起一个非常紧迫的迫切的皈依之心。

  以畏恶趣苦信三宝,相信三宝的实、德、能,能够救度我们不堕三恶道而行皈依,这是共下士道的皈依。乃至于共中士道和上士道的皈依。所以要能够有智慧选择正确的皈依对象。

  有一些人一辈子就会贪著金钱,但是平生苦恨聚无多,及至多时眼闭了,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如果还因此而造恶业那就更加愚痴了。

  有一些是注重于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但是大限来时各自飞,也仍然是毫无益处。所以世间的一切其实都是毫无益处的。

  然后有一些人他会去皈依那个鬼神,觉得鬼神有神通,能够帮助他。但是鬼神自己也仍然没有超出轮回之苦,并且有贪、嗔,有贪嗔也就不能够成为我们究竟的皈依处。

  帕绷喀大师曾经讲过一个公案。说,西藏有一个人,这个脖子上面长了一个大瘤子。然后治疗了很久,任何医生都治不好。他有一天在外出的时候,回来的时候很晚了没有地方睡,没有到家,就路过一个小的土地庙,就进去睡一个晚上。到半夜的时候一群鬼就跑过来,然后在那个土地庙里面分那个尸体作为食物。

  然后分下去以后发现少了一块。刚好有个鬼就看见这个人躺在土地庙那个旁边。然后他说:“哎,这里面有。”

  然后那个鬼就把他脖子上这个瘤子一把就摘下来,分给那个缺少一份的那个鬼了。第二天,天一亮鬼就跑了,他开始很怕,一看,摸摸脖子好了,这个瘤子不见了。回去以后到处宣传,说这个还是好,然后那个土地庙就香火兴旺了。

  另外一个人也是有这个毛病,脖子上面生了一个肿瘤很大。他也就很虔诚跑到那个土地庙去烧香,然后也说求那些鬼神帮他把脖子上这个瘤子去掉。晚上就在那里睡一晚,到半夜的时候那群鬼又来了。来了以后,又是在分那个食物,一分呢,然后结果多出来一块,不是少了。所以那个鬼看到有个人躺在那里,把那个多出来的一块顺便就往他脖子上一扔。第二天早上醒来,原来那个瘤子没有好,旁边又生多一个了。

  所以这些其实是不能够成为究竟的皈依处,唯有佛陀具足实、德、能,能够成为我们究竟的依怙。

  然后我们有没有考量,有没有考虑,有没有思考,我们有没有得到真正的皈依体?我们谁比较有把握说自己得到真实的皈依体?这是最基本的。有一些说我皈依证拿了十多年了,二十年了,那有没有把握说自己得到皈依体了?

  皈依体,我们说要有畏惧心和信心,大乘上士道的皈依体要有大悲心,悲心和信心,才能得到皈依体。

  皈依体,皈依,我们说正确的皈依之因有外因和内因。

  外因是什么?外因是三宝的功德,三宝的功德实、德、能,这个是圆满的、真实的、无漏的,这个是外因。三宝的功德最圆满,如果我们的内因没有具足的话,也是在生死流转之中难以出离。

  内因是什么?内因是我们修行人,佛弟子能够真实地认识到佛、法、僧三宝的功德,然后有真切的信仰的心力。内因如果不具足,外因虽长在目前,仍不免于流转。就是说外因虽然很圆满,佛菩萨的功德虽然很广大,但是我们内在呢?没有真正地了解三宝功德,没有真心的信仰,我们对佛的信心不够,然后我们还是难以超出生死轮回。

  所以在《菩提道次第略论》上说,“虽外因无缺,然以内因至诚皈依之心不生”,没有至诚地生起皈依之心,“则唯是其苦矣。”就是说我们仍然还是在六道里面轮回受苦,难以超出。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真实地生起至诚皈依之心。

  所以信很重要,五根、五力里面,信、进、念、定、慧,首先要信要生根,信根才能真正地精进。然后才能保持正念,念生根,念根生定根、慧根,久了就有力量,就有五力。所以我们要能够深入地学习三宝的功德,从内心深处生起真实的皈依之心。

  否则的话呢,即使我们去参加一个皈依的仪式,那也只是表面的,也很难对生命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作用。

  好了,这个就把我们前天所讲的“信解欢喜”讲说圆满了。我们讲到了《大乘经庄严论》上面所说的二十七种信,二十七种信解;然后信解的十种功德;然后我们讲到最根本的信解是要信解三宝的实、德、能,生起迫切的求皈依之心和有正确的皈依之因。这样子是最根本的信解。

  然后是“慧无能胜”。我们看经本的第二页。上次讲到了“信解欢喜”,那么今天讲“慧无能胜,力无能屈”。

  “慧无能胜”,如来智德广大,智慧最极无上,称为“慧无能胜”。

  在《抛石经》上打了一个比方,说,假设有一个深达八万由旬的大海(一由旬是四十里),全部都把它变为墨汁,然后四大部洲通通拿来作为纸张,地上的森林全部作为笔,所有的众生都成为写字的人,一直写到墨干笔枯。写这么多呢,连长老舍利弗尊者的一点一滴的智慧都难以描述。这个还只是阿罗汉弟子里面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的智慧了。假设这个世间与长老舍利弗尊者一样有智慧的人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他们的智慧总量也不能够与佛陀的智慧相媲美,难及如来智慧的百千万分之一,算数比喻所不能及。

  所以《道次略论》上说,

  “佛意功德者,有智德、悲德二种。智德者,于一切所知境,如所有性尽所有性,如观掌中庵摩罗果,悉能了知,无碍而转。一切所知,佛智能遍,除佛而外,余者则所知宽广,智狭而莫能遍也。”

  也就是说如来的智慧才是遍知,正遍知,能知的智慧内涵和所知的外境的外延完全相等,完全遍知。而其他呢,所知的对境宽广,而能知的智慧狭窄,所以不能遍知。佛陀的智慧是遍一切境,是正遍知,这个是智德。

  佛陀出现于世间是为了帮助一切众生,让他们都能够得到解脱,是悲德。

  智德里面的“如所有性”是真谛,“尽所有性”是俗谛。打了一个比方,如来他的智德的如所有性和尽所有性,其实如所有性是从本体上说,尽所有性是从相,外相上来说。如来好像观掌中庵摩罗果。庵摩罗果中国没有,所以是翻译这个音,庵摩罗果,这个果实它是透明的,拿在手里面的话,里面的那些有多少条脉,里面的那个内在的那个核都看得见,很清晰,内外明徹,无所隐遁。是比喻如来的智慧最极广大。

  从真谛上来说,乃至于十地菩萨他所证得的空性与佛陀也有差别。好像观对岸景物,只是看河对岸的景物,虽然是悉在目前,在面前,但是不能够好像佛陀看手掌里面的庵摩罗果,一切的纹路都看得很清晰,不能看得那么清。

  从俗谛上来说,微细的业果、因果之间的一切交互情形,十地菩萨如观水流,丝毫不紊乱。但是不能够好像佛陀看得那样子的最微细、极微细的业果都看得非常分明。

  第三是十地菩萨了达真谛时,不能同时了达俗谛。好像人看到前面,不回头就看不到后面。那十地菩萨呢,他住在那种空性的三摩地之中的时候,内心与真谛相应的时候,心与空无别,所以他知真谛就不能知俗谛,要从空定起来以后才能观俗谛。而佛陀是常在真空等持之中,所以真俗二谛,于一时间真俗并现,一切众生的业染习气都能够具足知道。好像圆明大镜,佛陀有大圆镜智,所以一切好像一个大镜子,一切山河大地都显现在其中。除了佛以外,乃至于十地的大菩萨他都是所知境大,能知的智慧小,不能遍知。所以佛陀是“慧无能胜”,智慧最极广大。

  我们那个《皈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第一个偈颂就是称赞佛宝,就说

  “诸一切种诸冥灭,大悲三智十力身。”

  这个是称赞佛陀的功德。

  “诸一切种诸冥灭”,“诸”是指诸佛。“一切种诸冥灭”这六个字它包含四层意思:

  第一个是“一切种冥”,这个是讲凡夫的世智辩聪,凡夫的小聪明是一切种冥。对一切事理不能明了,不能悟解,凡夫的思想暗昧,没有智慧,没有什么大智慧的光明,是凡夫的世智辩聪,称为一切种冥。

   “诸冥”是指贪、嗔、痴的烦恼,以贪、嗔、痴烦恼为体,烦恼它能够扰乱人的身心,使他触事昏迷,所以称为诸冥。

  第三重意思是说“一切种冥灭”是指佛陀的智德圆满。佛陀的无上智慧圆满成就,永灭凡夫知见。“一切种冥灭”其实就是说佛陀智慧是正遍知,一切外境都能无余了解。

   “诸冥灭”是指佛的断德圆满。永灭一切烦恼习气,离诸垢染。

  “大悲三智十力身”,“大悲”,好像凡夫有情被烦恼所系缚,没有自在,佛陀为大悲所系缚,这是佛陀的悲德。亦无自在,为什么?见到众生有苦恼了,大悲无间相续而生,“有一众生未得度,我佛终宵有泪痕”,所以大悲心具足。

  “三智”,佛陀世尊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三智究竟圆满,称赞佛陀的智德。

  “十力”,十力其实是指佛陀的智慧力。

  第一个是是处非处智力,知道众生的因缘果报,作善得乐报,作恶得苦报,这个名为是处,是处非处智力,极微细都能知道。外道所宣扬的那种作善得苦报,作恶得乐报呢,是称为非处,因为决无事实,绝对没有这种事情。这个是是处非处智力。其实也就是知道何种业会生在何种地方,生在哪一道,这种智力。

  十力都是指佛陀广大圆满的智慧所产生的,用之于度生事业的智慧神力。

  第二个是业智力,知道众生的无量的业因。知道因为什么业因才感得现在这个果报,这样子的智力,知业报智力。

  第三是定智力,知诸三昧禅定。知道种种禅定,它的染、净、出、入,这样子的智力。

  第四种是根智力,知道根器优劣的智力。知道根器之胜劣的智慧力。

  第五种是欲智力,知道众生的种种愿望、乐欲。知道什么人他想什么,知道种种的胜解智力。

  第六种是界智力,知道一切众生他种种的界分。知道众生生理心理的差别的智力。

  第七种是至处智力,知道正邪与众生趋向的智力。

  第八种是知宿命智力,宿命明。知道众生千万生中,乃至无量生中他的姓名、他的苦乐夭寿、他的遭遇。

  第九种是知死生智力,天眼明。见一切众生死此生彼,业海升沉,六道轮转,知道众生什么时候死亡,然后转生到何界,哪一界去,这样子的智力。

  第十种是知漏尽智力,是漏尽明。知道自他有漏永尽,不受后有的智力。

  在弥勒菩萨的《大乘经庄严论》第二十二品《究竟品》里面说到,称赞十力:

  “方便护清净,出离大乘中,

   极欺诳有情,破魔向汝礼。”

  这是称赞佛陀的功德,十力。“方便”是讲佛的十力里面的第一种;然后“护”;第三是“清净”;“出离大乘中”是讲第四到第十种力。那么其实都是佛陀的智慧,能够用之于度化众生。

  所以“方便护清净”,这个都是指佛陀用十力功德来破除外道的邪见。

  有一些外道他教人,说:“你要杀生,去供天神。”然后就跟他说:“你能够杀生去供天神呢,虽然你杀生这个是恶业。但是你供天神,所以天神他能够帮助你,能够让你生善道。这是你生到人天善道的方便。”这个其实是欺诳方便之魔。所以佛陀以知处非处智力来教导众生,善趣的所依是善法,绝对不是以杀生作供施,以这种智力来破除外道的邪见。

  第二种是有一些外道教人,要皈依大自在天,虽然你造了不善业,造了恶业,但是如果你能够皈依大自在天呢,大自在天他能生欢喜心,就会让你不堕三恶道。好像有一些宗教说你只要相信他们的这个上帝,或者真主,哪怕你造了恶业将来都会生天堂。

  佛陀会用这种业智力来破除这种邪见,佛陀知道业报智力,所以教导众生,唯有自己作善恶业就会去领受善恶的果报,自在天等,一切天龙鬼神不能救护,不能主宰,而是自己的业力招感。

  第三是有一些外道他教人去修世间禅定,然后就说你修习世间禅定,你就会解脱,这个是依欺诳清净魔。

  佛陀以知诸种种的三昧禅定的智力,知定的智力教导众生,单单修世间禅定不能根除烦恼种子。所以佛在经典上说,佛陀会注重于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和舍念清净地。尤其是第四种舍念清净地,在这个里面去成就受想灭尽定。然后往上的那种空无边处地定、识无边处地定、无所有处地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地定,那个是不太注重的。因为那种是在那种无记状态之中,所以那个世间的禅定不能够真正地让我们解脱。

  所以说知处非处智力、业智力、定智力,这些都是破外道邪见的。

  后面的那个七种,第四种的根智力一直到欲智力、界智力、至处智力,然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这些都是帮助众生能够修习大乘佛法,早成佛道。外道他会依欺诳出离大乘魔,让那些有大乘种性的众生舍大乘而去退堕。所以佛陀以这个种种的智慧力来帮助他们信解大乘,然后修习行菩萨道。

  以知种种解智力了知有情众生的根性差别,让他安置在大乘道之中。以知宿命随念智力,了知被调伏的有情众生过往生中的一切宿命、遭遇。以知死生的智力(天眼明),了知他未来生。以知漏尽智力,来了知涅槃差别。

  以这个十力之门,安置一切大乘种性者,置于大乘修行菩提道中,称为佛陀的十力功德。

  我们法本的第十三页有解释十力。翻到第十三页。我们略说一下好了,展开来讲就要用很长时间了。

 “三世因果名为处,我等自性为非处,

  能悉了知真实义,第一处非处智力。

  过去未来现在世,所有一切善恶业,

  能悉了知无不尽,第二三世业报智。

  诸禅解脱及三昧,杂染清净无量种,

  能悉了知入住出,第三诸禅解脱智。

  随诸众生根利钝,如是种种精进力,

  能悉了达分别知,第四诸根胜劣智。

  一切众生种种解,心所好乐各差别,

  如是无量能悉知,第五种种解智力。”

  这是置于大乘的信解之中。

  第六是:

 “众生诸界各差别,一切世间无有量,

  能悉了知其体性,第六种种界智力。

  一切有为诸行道,一一皆有所至处,

  悉能了知其性实,第七至处道智力。

  一切世界诸众生,随业漂流无暂息,

  能得天眼皆明见,第八天眼无碍智。”

  我们知道这个天眼明是知未来的,宿命明是知过去的。

  “过去世中曾所有,如是体性如是相,

能悉了知其宿住,第九宿命无碍智。”

  这个第八和第九有一点调转过来,说法不同。

  第十:

  “一切众生诸结惑,相续现起及习气,

   能悉了知究竟尽,第十永断习气智。”

  就是漏尽明,这是佛陀的十力的智慧。

   “大悲三智十力身”,那么“身”是表佛宝的三身功德,或者说四身功德。

  法身是以空为体,遍一切处。报身是以智慧为体,庄严无比,教化十地诸大菩萨。化身是以悲愿为体,随类化现,拔苦与乐,普度众生。

  有一些会说四身,把法身分为两种:法身和法性身。

  法身是以空为体,遍一切处。法性身以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为体。

  有一些,另一种是把报身开为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自受用报身,自受法乐。他受用报身,教化十地菩萨。

  其实三身是表示佛陀的体、相、用。佛陀的体大是法身;相大报身;用大呢,随类化现是化身。

  这个我们说“慧无能胜”,就略说这些。佛陀的智慧非常浩瀚广大,要生起信解来。有一些时候佛陀所说的跟我们的理解好像有偏差,或者我们觉得难以理解,我们没有证德,只能仰信,要深信佛语真实不虚,以凡夫的智慧莫能了知。

  佛陀有一次回国弘法,那么刚好释迦族有一个人,他的亲族了,叫做难达嘎。这个难达嘎过世了,他家里面的人信自然外道。这个自然外道很厉害,帮他做那个超度法事,他就把那个死者,过世这个人召到面前来,然后施予饮食,把饮食布施给他们,然后超度了。那个难达嘎的那些亲戚就亲眼所见,看到难达嘎在面前,在做超度法事的时候,好像我们放焰口,把那个死者召到面前来,然后把饮食给他。周围的人都看得见,然后这个难达嘎的亲戚都信以为真,很高兴。

  但是其中有一个还是有一点疑惑,等到超度做完以后,他就跑去请问世尊。听说佛陀回来了,去拜见佛陀,说:“佛陀,我们昨天晚上做了一个超度,那个自然外道把我们过世的这个亲人超度了,我们也看到难达嘎回来了,是不是真的啊?是不是真的超度啦?”

  佛陀说:“没有。”然后这个人不相信,他说:“不会吧,我们亲眼所见呐。”

  佛陀说:“那个不是真实的难达嘎。那是什么?那是那个乾达婆和药叉,那些鬼神变化成死者的样子来领受饮食。”

  那这个人不相信,也不相信佛陀所说,说:“佛陀,不可能吧。”

  然后佛陀就说:“佛陀的智慧是无余了知一切。你不相信的话可以试验一下。”

  然后那个人他就真的试一下,到释迦族的每一家每一户,去拿一个小布袋子去讨一点点米。拿布袋子装起来编一个号,写一个小纸条,编一个号自己就知道这个是哪一家的米。然后每一家一点点,因为释迦族很大,人很多,虽然都是一点点一点点,最后很多很多的姓名条子和米,把那个条子折起来放在那个米里面,然后一小袋一小袋扎起来,收集起来非常多,拿不动。

  就由一头大象驮到佛陀住的地方来。这个袋子不打开,然后让佛陀说这个袋子是谁家的,这个袋子是谁的,佛陀全部都知道,一点都没有错误。

  这样子是无余了知,遍知智慧。所以这个难达嘎的亲属和释迦族的人由衷地生信心。

  前面的“信解欢喜”是对于信者的利益,“慧无能胜、力无能屈”是对辩论者的度化。

  另一方面我们要明白这个三句话其实也是表示大悲、大智、大雄力。“信解欢喜”是大悲,“慧无能胜”是大智,“力无能屈”是大雄力。

  大雄力,“力无能屈”,佛陀他的身力、神通力、慧力、慈悲力都是无与伦比的,所以说“力无能屈”。

  第一个是身力,佛陀他本身,他自己这个身体的力量就很大。

  有一次,圣草城的那些大力士,他们请佛去应供,然后在佛陀必经之路上有一个很大的石头。然后这些大力士们就开会,说:“我们把这个石头移开,一个请佛应供方便一点,再一个也显得我们力气很大。”

  然后很多大力士集中起来移动那个大石头,但是二十九天之中用尽了方法,有一些是用凿子去凿它,有一些是放一些那个药物去炸它,有一些是念咒希望让它破碎、粉碎,但是二十九天之内想尽一切办法,都没有办法去移动分毫。

  然后二十九天以后佛陀来了,一看到那些大力士们在围着那个石头忙忙碌碌就问他们,说:“你们是不是想把这个石头移走?”

  大力士们说:“是啊,但是我们没有办法。”

  佛陀就用右脚的这个脚趾头,把这个石头挑起来放在右手掌心上面,然后抛出去,一下子就抛到那个色界天去了。那个呼啸的声音很大声,往天上冲,然后这个空中自然的这个呼啸之声都变成法音,在说什么?在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样子说三法印的美妙法音。

  不久,那个巨石又从色界天掉下来,崇高必堕落。掉下来以后又落在佛陀的手掌之中。佛陀吹一口气,巨石都化为粉末随风飘散在各个地方去了。佛陀以他的大智慧知道,这些大力士们不高兴,我们忙了这么久,全部都化为粉末了。然后,佛陀方便让他们生欢喜的缘故,又以神通力量将那些所有的粉末聚合起来,又成为原来的那个一模一样的大石头,然后轻轻地放在那个远离大路的地方。整个圣草城的大力士们都惊叹不已。

  佛陀不单单是为了调伏教化众生显示身力功德巨大无比,而且以无量的神变之力让众生叹为稀有。神通力,我们知道佛陀阿罗汉弟子里面神通力第一的是目犍连尊者。

  有一年印度出现了饥荒,比丘们托钵乞食就很困难。目连尊者就祈请佛陀说:“大地之下有无量的妙味饮食,我以我的神通力能够易如反掌地把那些妙味饮食取出来布施给众生。”目犍连尊者说,“你看,以我的神通力,用我的左手把一切大地的所有众生都可以捧起来。”

  阿罗汉就有这个力量:用他的左手掌就可以把大地的一切众生都捧起来;然后用右手一刹那之中可以把大地底下的那些妙味饮食都拿出来;然后手掌轻轻一翻就能够把所有的妙味饮食布施给一切众生。那么请求佛陀开许让他把这个妙味饮食取出来,解除众生这个饥荒之苦。

  佛陀没有开许,说:“虽然你有这样子的神通力,但是众生呐,他素来就很贪著于美味饮食。如果你要把这个妙味饮食取出来了,虽然是暂时解决了他们的这个饥荒之苦,但是让众生的贪欲心、愚痴啊,更猛烈,更加地慧浅福薄。并且因为众生他福德不够的缘故,这个妙味饮食你就算取出来,他们也无法得到,很快就会灭尽。”

  好像我们看《盂兰盆经》上面所讲的:目连尊者以神通力把那个食物送给他母亲,他母亲自己有障碍,这个钵里面的饭在目连尊者手里面就是饭,一到他母亲手里面就变成火炭,猛火了。没有办法吃,业力蒙蔽,业力障碍。

  所以释迦牟尼佛没有开许。

  你看,阿罗汉就有这样子的大神通力。那么经上说,假设与目犍连尊者神通一样广大的人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他们的一切神通力的总和也不及释迦牟尼佛神通力的百千万分之一。

  好像那个莲花生大师,他在吐蕃,在西藏住了54年,他成就了虹光身,是前弘期的主要的大德了。并且住了54年以后,这个时期的要得度的人道的众生差不多度尽了,未来的众生机缘没有成熟,所以莲花生大师就遍南阎浮提埋藏了很多的伏藏。有一些是法藏,有一些是财宝藏,都埋藏起来。并且授记以后会出现很多的伏藏师。然后他就去到西南方的妙拂洲去度化有缘的罗刹众生。那么临行以前吐蕃的国王赞普和一切僧俗大众都来送行。莲花生大师就为他们说了最后的开示,结集为书就是《莲花遗训》。然后莲师他就骑着这个太阳光,骑着这个太阳光好像骑着马一样的,好像凡夫骑着骏马一样的就去到铜色吉祥山的无量殿,无量宫。然后每一个月的初十还会来探视和加持人间的佛弟子,成就了不死虹身。这个是神通力。

  但是我们其实要知道有相的神通不是究竟的。佛陀最大的神通是什么?智慧力。佛陀最大的神通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个才是最大的神通,能够让凡夫开示悟入,能够见性成佛,直指凡夫的本具的不生不灭的真心。

  凡夫呢,虽然是凡夫身,但是能够知道如来藏,能够见自本性,直了成佛。《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上说:

  “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何以故?”

  这个开示非常直接了。我们要知道,自心,念念有佛成正觉,成佛。为什么呢?

  “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

  诸佛如来都是依不生不灭的真心来成正觉。我们现前这一念,他的本体就是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

  “如自心,一切众生心亦如是,悉有如来成等正觉,广大周遍,无处不有,不离不断,无有休息”。

  “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所以这个开示非常直截了当。这个是佛陀的大神通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我们念法身佛,念自己的自性。

  那个彭际清居士作了一个《华严念佛三昧论》上说:“诸佛别无所证,全证众生自性。”

  这个也就和《观无量寿经》里面讲的净土宗的根本理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一样,整个净土宗的理论就是这个八个字。是心是佛是本觉,是心作佛是始觉;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能念的心是始觉,所念的佛是本觉;能念的心是观照般若,所念的佛是实相般若。所以说:念念弥陀念念觉,声声唤醒本来人。

  解放前夕,江西有一个比丘尼,她圆寂火化以后,就这个头顶顶盖骨没有烧坏。上面有四个字:“心作心是”。这个是很殊胜,她是比较有成就。

  《华严念佛三昧论》上说,“云何离于妄想?”你看,我们本来,我们的自性与佛无二无别。但是,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那云何离于妄想呢?这个就是最根本的法了,无论你修什么都要知道。如何去离于妄想呢?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个是最重要的。

  底下的这些内容,如果你真正明白的话,那可以说你就是得到一个大圆满灌顶。怎么样子离妄想呢?不管你修净土宗,修禅宗,修密宗,都是最重要的、最殊胜的、最透彻的、最登峰造极的方法。是什么?

  “须知一切众生颠倒执著,全是诸佛法身。”

  非常直截了当,非常痛快。就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颠倒执著,全是诸佛法身。

  “何以故?颠倒执著常自寂灭故。于此信入,诸佛法身,无处不现。”

  颠倒执著是什么?这个就讲得很透彻了,颠倒执著你不要怕它,颠倒执著是什么?就是诸佛的法身。为什么?以前你没有知道这一点,你不了解这一点,你这个颠倒执著就把你妨碍了,就把你障碍了,你就不能证得佛陀的智慧。你真实地认识到这一点,知道一切众生颠倒执著全是诸佛法身,你就能够悟后起修,那么你成佛只是时间问题。为什么颠倒执著就是佛的法身呢?“颠倒执著常自寂灭故。”常自寂灭,“随处出生,随处灭尽。”

  《首楞严经》上面也讲得很透彻,都是这个意思。我们想想我们这一念的颠倒妄想从哪里来呀?从我们心里面来对不对。那你的心在哪里啊?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无所从来。所以说这个颠倒执著常自寂灭。为什么?因为它无所从来。然后这一念的妄想过去了,它去哪里了?亦无所去。所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就是法身如来。所以如果真正的开悟见性的人,他就真的能够理解,起一个妄念,也是一尊佛出现。为什么?因为其实都是本体的作用,本体不生不灭。

  也就跟《首楞严经》上面所说的那个义理是相通的,“首楞严”的意思就是一切事究竟坚固,随处出生,当处灭尽。“究竟坚固”的意思就是不生不灭了,“一切事究竟坚固”就是在生灭法的当体就悟到不生不灭,知道生灭法的当体就是不生不灭。

  我们禅宗的方法呢,要参话头,要起疑情。参话头怎么参呢?怎么起疑情呢?禅宗里面,老是看一个红纸条贴着“念佛是谁”,有些人就会念:“哦,念佛是谁,念佛是谁……”这个不是参话头,这是念话头。参话头一定要能够起疑情,不然的话,不能够得个入处,没有入处,好像蚊子叮铁牛一样,没有下嘴的地方,一定要能够起疑情。那如何去参呢?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最基本的一个方法就是参“念佛是谁”。能念佛的是谁呀?能念佛的是我的心。那我睡着了我的心也在,为什么不知道念佛呢?那好了,再说能念佛的是我的身,那我死了我的身体也在,为什么不知道念佛呢?这样子的一直追问下去起疑情。

  其实我们任何经典都可以起疑情。比方说,我们说佛法的精要可以包含在六百卷的《大般若经》之中,《大般若经》浓缩就是《金刚经》,《金刚经》浓缩就是《心经》,《心经》再浓缩就是一句话:“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这句话再浓缩就是一个字:“照”。所照的无非是色法,能照的都是心法,那我们能照、所照无自性,因为都是因为妄念而立。那么这个妄念呢,它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全依真性,全依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本体。但是我们根据那个因果要同性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既然真性,真性她不是起妄的因,那么什么因让我们起这一念妄念呢?何因起妄呢?在这个里面起疑情。

  不知有没有听明白,在这个里面起疑情就是说,你看,我们这个照,能照、所照,所照的是色法,能照的心法,那能照、所照其实都是无自性的,都是依据我们现前的一念念头来起的。那么这个念头它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它的本体是不生不灭的真心。那么我们这个真心她不能够成为这个起妄念的因。所以有些同修学佛久了他会问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会成为众生啊?是因为无始无明一念不觉。那无始无明从哪里来呢?这是同一个性质的问题。无始无明从哪里来?那因果不同性质,不可能的事情。你种瓜去得个豆,怎么可能呢?一定是因果相同才对呀,那么到底是什么因来起妄呢?这样子地去起疑情,去参究。然后能够得个入处。

  真的起疑情以后,就能够念兹在兹;就能够终日吃饭不曾咬着一粒米,终日穿衣不曾穿着一缕纱。这样子的不忘不助,一直起疑情,一直参下去,因缘时节到的时候,忽然开悟,就能够知道身心世界都是翳眼空花。我们这个眼睛有病,它看着空中有花,这个花你不要去管它,为什么?它是虚幻的。只要把眼病治好就好了,为什么?空花它是本来不生,不复更灭。但是这个悟呢,仍然还可以分为浅深邪正。

  有一些人是邪悟,是恶取空,有一些人他了解了以后,悟了以后,他就会产生一个邪见,一空永空,无复修证,不需要去修证了,既然众生都是佛,那还需要修什么?这样子是称为恶取空,邪悟,所以这一点是不可以的。

  所以祖师大德都会恳切地说,宁可着有如须弥,不可着空如芥子。没有开悟之前,宁愿你在有为法上,在有相功德上去做,千万不要去耍一个口头禅,口头的机锋。

  第二种是浅悟,是乾慧,《首楞严经》上所说的乾慧。有些人他知道了身心世界都是梦幻泡影,所以他以这个去破自己的执著,执著渐渐地轻,修行渐渐地进步,这个是称为乾慧。

  第三种是正悟,正确的悟解。有些人知道了身心世界虽然都如梦幻泡影,唯有真心不生不灭,为一切生灭所依,所以就会去广修六度万行来庄严真心,来自利利他。这个是中道的正信。

  第四种是深悟。深悟我们要知道,非常深入的悟解,这个其实就是佛之知见。有些人他知道了,了妄无生,全是性起。这个妄念都是真性本体而起,真性不生不灭,所以一切法当下都是不生不灭,任何一法当下都是不生不灭。真性具一切法,造一切法,所以一一法都可以说具一切法,造一切法。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能生万法。这也就是具一切法,造一切法。然后能够了解每一个法都是具一切法,造一切法。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一切众生颠倒执著,就是诸佛法身。为什么?因为颠倒执著这个妄念,这个也是一法。它一法它仍然还是具一切法,造一切法。所以法法圆融,法法互遍互入,周遍圆融,无所不在。然后呢,无所不在又无所在,虽然无所在,而又能够无穷无尽,法法宛然。能够有这样子的知见称为具缚凡夫,能知如来秘密之藏,虽是肉眼,即名佛眼。能够从始至终以这样子的佛知佛见来修行,一直到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中间永无诸委屈相。

  能够真正地通达这个佛之知见,就可以明白“照”。我们说所有的三藏十二部都可以融到“照”这个字之中来。

  但是如果这个第四重不知道的话,起码我们有一个第三重正悟就好了。蕅益大师在《念佛即禅观论》上面说,

  “现前一念心性,虽昏迷倒惑,灵知终不可灭,虽流转纷扰,本体终未尝动,究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参禅。”

  能够参究这一念心性,这个是参禅,是顿悟之法。

  “达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止观。”

  这是教下的渐修。

  “持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念佛。”

  念念弥陀念念觉,声声唤醒本来人。我们念,能念、所念,能念的心是始觉,所念的佛是本觉,都是在念现前一念心性,这样子称为念佛,念法身佛。所以说,

  “念者始觉之智,佛者本觉之理。”

  这样子是佛陀的大神通力,究竟的神通力。让凡夫众生能够一超直入如来地,所以这是神通力。

  慧力,佛陀的智慧力呢,其实智慧力,神通力,最大的神通力就是智慧力,佛陀的智慧浩瀚无比。乃至于整个四大部洲都是乌云密布,大雨滂沱,流入大海之中,然后佛陀的智慧无余了知,每一滴水,它是哪个城市,哪一棵树,哪一片叶子上面滴下来的,佛陀都了了分明。

  然后是佛陀的大慈悲力。《广大游舞经》上说:

  “菩提树下金刚座,猛力魔军魔眷属,

   大慈之力予调伏,获证菩提寂灭果。”

  这是大慈悲力。这个是我们略说“信解欢喜,慧无能胜,力无能屈。”佛陀一切身力、神通力、慧力、大慈力都是以普光明智为体,称法界量,无边无尽,所以是“力无能屈”。

  底下是堪任有情导师。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