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观身无厌,身无与等。】

《随念三宝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6-5-20 18:53

  是说佛身功德。

  到这里面就是利他功德圆满。

  “妙智无量,辩才难思”,佛意功德永离颠倒。《现观庄严论》上面就归纳为二十一组,二十一组无漏法,总共一百四十六条,是佛陀的智慧功德。

  第一组是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称为“三四二五、单七只八”,合起来是三十七道品。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四正勤: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善令生起。

  四如意足:欲如意足,勤如意足,心如意足,观如意足。修这个四如意足能够产生神通,所以称为四如意足,称为四神足。

  五根:信,进,念,定,慧。

  那么我们要知道佛陀的三十七道品功德,虽然名称上面与小乘的相同,但是内容上面有很大的差别,是指大乘菩萨以无相般若智慧去修证三十七道品所获得的智慧境界。

  第二组是四无量心:慈,悲,喜,舍。

  第三种是八解脱。

  第四种是九禅定:四禅八定,九次第定。

  第五种是十遍处禅:

  青遍处定,黄遍处定,红遍处定,白遍处定。修这个四定,四种禅定成就的话,就可以任运地化现各种光,各种颜色。

  地遍处定,水遍处定,火遍处定,风遍处定。修成这个四定就可以任运地化现地、水、火、风。所以佛陀,那些诸大菩萨那些大神通都是由这个十遍处禅而显现。

  空遍处定,修成以后能够隐身,或者穿墙过壁。

  识遍处定,修成以后可以知道一切众生心中所想的事情,或者改变他人的思想意识。佛陀有一个意等持神变,他如果安住在这个世俗谛之中的时候,他能够以这种意等持神变加持一切有缘众生。有什么作用?都能够知道如来心里面在想什么,也都能够知道一切众生他们每一个心里面在想什么,这样子的神变。还有一种是佛陀如果以这种意等持神变安住在真谛之中的时候,任何人都不知道佛陀他心里面在想什么,乃至于十地大菩萨,等觉位的大菩萨,也不知道佛陀他的意向,这个是称为意等持神变。

  第六种是八胜处禅。

  第七种是无烦恼禅:断除烦恼所生的禅定智慧。

  第八组是愿觉知禅:由于获得了愿如意功德,所以一切愿念,起一个念头就能够觉知一切,这样子的禅定。

  第九组是六神通。

  第十组是四无碍智:法无碍智,对万物的性能认识无碍;义无碍智;词无碍智;辩才无碍智是语自在的功德,其实要辩才无碍,真正的无碍智要到第九地菩萨才能获得。佛陀的这种四无碍智是最极圆满的。

  第十一组是四如意:四如意是断证功德,断德圆满以后,一切的障碍尽除以后的功德,也称为四净德。

  身如意,是依靠禅定力获得生死自如的能力。

  缘如意,是变化各种事物。

  心如意,是在一刹那之中进入各种无量无数的禅定境界。

  智如意,是具有不可思议的记忆和反应能力。在《大乘经庄严论·究竟品第二十二品》里面称为四种清净,这里面呢,也有些经论称为四如意。四种清净,《经庄严论》上说:

  “受住以及舍,示现及转化,

于定及智慧,获得向汝礼。”

  第一种清净是所依清净。受身随欲而住,以及时至随舍得自在,所以说“受住以及舍”是第一种清净。

 “示现及转化”是所缘清净。示现无所缘,以及转化为有。

 “于定”是心清净。于一切相中心得定。

 “及智慧”是智清净。于一切相中具智慧。

  这是四种清净。因为非常浩瀚无边,所以不能展开来讲,展开来讲就很长时间了。但是我们要知道二十一组无漏法是佛陀的智慧。

  第十二组是十自在:生命自在,意识自在,财富自在,事业自在,意想自在,转世自在,愿心自在,神通自在,智慧自在,说法自在,称为十自在。

  自在就是自己完全可以掌握和控制了。生命自在,能够掌握生死。意识自在,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意识,随时可以进入各种禅定境界。意想自在,是想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

  《大乘经庄严论·力品第八品》上面说:

  “具自在尽如彼愿,彼诸相净而示真。”

  这里面就概括十种自在。

  第一是“随自愿欲而住者”,是寿自在。那么得到这种自在以后的话,想寿命有多长就可以住世多少年,好像我们那个宝掌千岁活了一千多年,在中国也呆了几百年。

  “随所欲入三摩地等持”是心自在。

  第三是“由得虚空藏三摩地,于诸有情施无量资具宝雨者,为财自在。”财富自在。

  第四种是业自在,“转化地界、有情和受生处者,为业自在。”他可以想受生到哪里,就受生到哪里。

  第五种是“随欲住禅定中及出生于不同世间等,为生自在。”也就是转世自在。

  第六种就是意想自在,“于地信解为金而成彼等,为信解自在。”佛陀因为他有这种信解自在,所以我们看《般若经》上面说到,佛陀曾经以神变力将无量世界都转变为净土。佛陀说经典的时候,有时候他以神变力,脚趾头一按这个地,触这个地,整个地都全部变为净土。这样子是因为信解自在,信解是金,然后就整个都是黄金铺地。

  第七种是愿自在,“随所发愿而成就者”。

  第八种是神通自在,“知令所化众生所愿圆满”的方便法,如何引导众生能够圆满他的愿力,称为神通自在。

  “于四无碍智得自在者”,为智慧自在。

  于诸有情都能够满足一切有情众生的心,开示悟入,说法自在。

  那么我们要知道这个十自在都是六度波罗蜜之果。寿自在、心自在、财自在是布施度之果。

  事业自在,业自在;转世自在,也就称为生自在,是持戒度之果。

  信解自在就是意想自在,那么是修安忍度之果,忍辱度之果。

  愿自在是精进度之果。

  第八种神通自在是禅定度之果。

  第九种智慧自在和第十种法自在是修般若度之果。

  这个是第十二组,十自在。

  第十三组是十力,我们讲过了。

  第十四组是四无畏。第一是说觉智无所畏惧。第二是说染净无所畏惧。第三是说解脱道无所畏惧。第四是说障蔽无所畏惧。

  佛陀具有一切的断证功德,智慧无碍,所以对于佛陀所开示的法,没有人能够提出异议来,没有人能够提出不同意见来,所以称为四无畏,无畏之德。

  《大乘经庄严论》第二十二品就称赞四无畏:

 “自他利中智,断障出离等,

  教示他外道,不动向汝礼。”

  第一种说觉智无所畏惧,说染净无所畏惧是属于自利。比方说在自利中说“我是佛”说觉智无畏,说“我已断尽一切有漏”这是漏尽无畏,或者说染净无畏。这是自利。

  第三的说解脱道无所畏惧和说障蔽无所畏惧是利他。说“以三乘道出离轮回”是说解脱道无畏;说“诸烦恼障解脱”是说障蔽无畏。

  《中般若经》上说:“须菩提,云何如来四无畏……于轮回中发狮子吼,转大法轮;于世间中,比丘、婆罗门、天、魔、梵天,其余任谁所不能也;我当转他所不能转之法轮也。”那么能够说这个四无畏的法唯有佛陀,其他的呢,一切都不能。

  第十五组是三不自律,也称为三不护:身不自律,言不自律,心不自律。因为佛陀的身、语、意都已经远离习染过错,自然庄严,自然纯洁,不需要约束,不需要自律,所以称为三不护功德。

  《经庄严论》上面说:

  “不护不失念,众中三宽闲,

   破除二染污,摄众向汝礼。”

  称赞三念住,也称为三不护,和底下的永断习染功德,这个三组都包含在里面称赞。就是说佛陀他修证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了,所以身业不护,自然不会有任何微细的过失,乃至于语业、意业都是如此。

  第十六组是三念住。对于敬信者,能够敬信佛陀,佛陀也不会特别喜悦,对敬信者不喜;对不敬信者不怒;对信与不信兼具者不生喜怒。是佛陀对于教化对象的无量的平等心。

  第十七组是不遗忘性。也就是大慈悲,不忘失,不越时,佛陀不会遗忘众生的疾苦,时时刻刻惦记众生,救度众生。

  第十八组是永断习染功德。佛陀已经永远破除烦恼障、所知障的因和极微细的习染,获得常净的功德。

  第十九组是大慈悲心。无限的爱护怜悯众生,勇于承担救度众生的重担。《经庄严论》上说:

 “诸世间昼夜,六时各别见,

  心具大悲者,利意向彼礼。”

  能够各别地见到一切众生哪个进步了,哪个退转了,根器怎么样,以大慈悲心之门利益一切有情,就称为心具大悲之德。

  第二十组是十八不共法。佛陀的十八不共法之中其实可以分为四类:前面的每一类是六条,后面的那个两类呢,每一类是三条。

  身无失误,言无失误,心无失误,定无散乱,见无相异,事无遗误,这个是行为不共法。

  身没有任何的微细的过失;语言也没有任何微细的过失,凡夫是很容易这个语言产生失误,说错了,心里面不是那么想,口里面表达出来不相同。佛陀一丝一毫都没有失误;心也没有疏忽;定没有散乱;见无相异,是没有轮回涅槃的差异想。

  第七是不失意向;第八是不失勤奋;第九是不失观注,不失观照,不会失去观照;第十是不失禅定;第十一是不失智见,能够念念常生智慧,念念都在大智慧之中,一切种智之中;第十二是不失净慧。也有些是翻译为愿无减,精进无减,念无减,定无减,慧无减,解脱无减。这个六条是觉心不共法。

  第十三是一切身业不离智慧;十四是一切语业不离智慧;十五是一切意业不离智慧。这个是称为业不共法。

  第十六是知过去一切事无碍;第十七是知现在一切事无碍;第十八是知未来一切事无碍。这个三条是智慧不共法。

  所以其实就是行为不共法、觉心不共法、业不共法和智慧不共法。了解这个四组不共法,我们就可以了解如来的十八不共法。

  不共法是佛陀独有的,所以称为不共法。不单单是外道没有,乃至于小乘的阿罗汉,缘觉,乃至于大乘的菩萨,也没有这样子的大智慧功德,所以称为不共法。

  《大乘经庄严论》上称赞不共法说:

 “由行以及证,及以智事业,

  成声闻缘觉,上首向汝礼。”

  “由行”就是行为不共法,就是第一到第六不共法。

  “以及证”就是证不共法,就是觉心不共法,证悟所摄持的功德。

  “由行以及证,及以智事业,”智慧不共法就是第十六条到第十八条不共法。

  事业呢,事业不共法,一切身业不离智慧,一切语业不离智慧,一切意业不离智慧。这个是事业不共法,就是第十三条到第十五条。

  那么其实这个两句就把十八不共法都概括起来了,因为这样子,所以佛陀能够成为一切声闻、缘觉的“上首向汝礼”,能够成为“诸菩萨父,众圣者王”。

  这个是第二十组,十八不共法。

  第二十一组无漏法是三圣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

  所以有一些佛学辞典上面说一切智是声闻、缘觉的智慧,这个说法是不圆满的了。为什么?因为不单单是声闻、缘觉他们有一切智,佛、菩萨更有这个一切智了。

  一切智是知总相的智,知理体的智慧;道种智是知缘起差别的智慧;一切种智是知道如空如幻,空幻不二的智慧。佛陀圆满具足三圣智。

  总共二十一组,一百四十六条,是佛的智慧法身的特点。是佛陀呢,我们说“妙智无量”,妙智无量我们说他的智慧功德浩瀚无边的大海之中,不是我们凡夫能够了解的了。但是可以透过上面的一点点,一百四十六条,可以由尝滴水而窥见大海,知道如来的妙智无量。

  “辩才难思”,佛陀因为获得不可思议的智慧,所以就示现了文句无量辩才无碍,有情无量分析疑义无碍,两个方面的辩才功德。就是说由一个字如来可以说法呢,一直可以说很长时间,把一切的三藏十二部都包含在其中,也可以说下去。那么又对于有情众生他们的任何疑问,佛陀都能够毫无障碍地遣除断尽他们的疑惑,所以辩才无碍。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佛陀的神变有三种神变:

  一个是佛陀因为他有正遍知的智慧,所以可以身神变,是在一切有情众生的面前同时化现佛身。

  语神变,是这个世界所有的众生,不管他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中国人;中国人里面不管他用广东话、用湖南话、用湖北话、用四川话;乃至于不同的鸟,用它们鸟叫的声音,不同的动物,用它们动物鸣叫的声音,同时向佛提出自己的疑问,佛陀一开口说法呢,任何众生听起来都是在为自己说法,都听得明白。这样子的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个是“辩才难思”。

  底下两句是显佛的语业,“语言清净,音声和美。”

  “语言清净”,是佛语功德远离一切过失。

  第一个是远离虚诳不实的语业过失。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所以毫无过失,所以称为“语言清净”。

  远离令闻者毛骨悚然等言说过失,不会刻意地去骇人听闻。

  第三个是远离声音不美等音韵的过失。说起来这个声音非常动听,听了的话很生欢喜心,是音韵非常庄严。《妙法莲华经》上说:如来言辞柔软,悦可众心。所以佛陀的语言,无论从文句上,还是意义上都没有任何的过失,所以说“语言清净”。

  而且佛语教化能够令众生相续暂生喜悦和最终赐予究竟的利乐。《华严经》上说:

  “又放光明名妙音,此光开悟诸菩萨,

   能令三界所有声,闻者皆是如来音。”

  三界里面一切的声音都能够称为如来说法的声音,无论是鸟鸣叫也好,风吹树动也好,水流声也好,都是如来说法的法音。

  “普使世间闻佛音,是故得成此光明。”

  光和音这个是有联系的,光它有一定的频率,这个就是音,就是音波,光音波。禅定之中,他的这种智慧光明以一定的频率,然后把它记载下来,就成为佛菩萨的咒语。我们按照这个频率去持诵的时候,就能够与佛菩萨的那种咒语本身的频率产生一个共振,然后就比较容易得到加持力。所以最好是能够有传承,因为这个字都会认,但是这个频率会怎么样呢?不知道。频率相应就好像这个电视,调好那个频道一下就收到了,不然就只是一片雪花了。这是说如来的“语言清净”。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上面说:

  “尽世界中所有有情,于一时中,各以异义而见质问,佛以一刹那心相续慧而领摄已,即以一音答一切问,彼等亦各领知为答自语。于兹甚希有之德,当思念之。”

  这是我们要思念如来的语功德。

  你看我们凡夫众生说法就有障碍了,我们语言不通都要翻译。那如果说我们说中文去到说英语的国家,那就要翻译了,说英文的人来到中国那也需要翻译过来。

  如来说法就是任何人一听都知道,都明白,都在为自己说。乃至于鸟兽的声音,鸟兽它们的那种语言,以那种语言来问佛,佛陀都无余了知,都能够令他心开意解。《宝积经》里面有一品叫做《谛者品》上面说:

  “此诸有情了义语,多种一时来问难,

   心一刹那遍了知,即以一音各答覆。

   如是当知佛于世,以妙梵音而宣演,

   度出人天诸苦厄,极善转于妙法轮。”

  各别的国土,各别的方言,异类的旁生,一切的语言,听闻到佛陀开示之音都能够了解通达。

  然后第四个方面是佛陀的声音,不分远近都能听到,并且一样清晰。你看我们讲堂这么小,几百人就要用个扩音器了。如来说法呢,很大的范围听起来,你坐在佛的面前听也是这么清晰,坐到一百公里、一万公里,听起来都是一样清晰。这样子的殊胜功德。

  在《开示如来秘密不可思议经》上说到:目犍连尊者他曾经想看一看佛陀这个语言到底能够传播多远,这个距离有多远呢?他就以神通力一直往远的方向跑,去到无量诸佛世界,但是不管去到哪里,所到的地方都能够听到佛陀说法的声音,就好像在佛陀的面前听佛说法一样地清晰,一样地柔软,一样地庄严,所以最终还是无法测定佛语传播的限度。到底能够传多远呢?无量无边,浩瀚无边。最后目犍连尊者疲劳了,回来了,还是不知道佛陀这个语言,这个声音到底能够传多远,去到无量诸佛世界都还是听得到。

  “语言清净”是就离过而言。《大乘经庄严论》说:“懈怠及不解,拒清不开义,及以不断疑,断疑不坚固,厌退及有各,如是八种过,诸佛无彼体,故成无上说。”佛语没有懈怠等八种语言方面的过失,所以佛语最极清净。这个是说“语言清净”。

  “音声和美”,是讲佛语的体相和作用。佛陀的音声具有无量的妙因支分。《大宝积经》和《大乘经庄严论》归纳为六十妙音支分。妙音的作用可从两方面讲:现前的作用是众生一听到佛的妙音就能生起喜悦;最终的作用是能赐予究竟利乐之果。

  “音声和美”,佛功德一定要明白,我们要信佛,那我都不知道佛有什么功德,我怎么信啊?所以要反复反复地闻思、学习,然后真正地信解,然后基于这样子的基础之上的信心是真实的信心。

  有一些人他不了解,他那个就不是真实的信心,他那个是一个做生意的心态。我来拜一堂忏,然后我求一个什么事情就必须要成就,如果没有成就呢,就觉得这个佛菩萨不灵了。就好像做生意,我拿十块钱,我就要能够买到一样什么东西。买不到呢?就不行了。这样子的心态,就不是真正的信心。

  “音声和美”,是佛语功德圆满具足五支梵音,以及六十种音声。这个我们不展开来说了。喜欢广学的可以看一看《瑜伽师地论》,那上面讲得很详细。

  佛语听闻起来,听闻的时候能够很欢喜,很满足,这是听闻的时候。所以佛语功德闻、思、修都有利益,听闻的时候就欢喜,生满足;思考佛语,能够除烦恼;如法修持,能够成圣道。所以说普被三根,同得利益。

  三根众生听闻佛语都有利益,智者喜;中者慧,增慧;下者破翳。能令智者喜,有智慧的人听起来很欢喜,很开心,很满足,所谓智者所见略同,所以很欢喜。中等根器的人呢,能够让他增长智慧。能令智者喜,能增中者慧,能破下者翳。下等的众生呢,能够破除他的烦恼、无明。所以在《百五十赞》上面就说到,称赞佛陀说:

  “观尊面可爱,从彼所听闻,极和美言音。”

  音声和美呀,极和美的语言。

  “如月注甘露。尊语能静息,贪尘如雨云。”

  让一切众生的贪欲心,一听到佛语都停下来,好像这个灰尘,一下雨就把这个灰尘就压下去了,能够停止了。

  “拔除瞋毒蛇,等同妙翅鸟。”

  起瞋恨心的众生,起瞋恨烦恼的众生,一听佛语瞋恨心就息灭了,好像金翅鸟王把那个毒蛇抓住了。

  有些是说一超直入如来地,直了成佛的法,这是佛法;有一些说渐次的,渐次修证的法是佛弟子法,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再往下就说人天乘的法,怎么样子人道过得更好一点,这样子呢,那就这个人乘、天乘跟我们就相近,我们听得懂。

  我们很多人喜欢听佛信众法,听佛弟子法就困难一点了,要听佛法就更难了,不知道在说什么。这个没有办法,也不能老是说佛信众法。所以听不懂没关系,多听一下,渐渐的、慢慢的就容易了。如果要每一句都要展开来讲很久,那要用很多时间了。那我们这个《随念三宝经》讲一个月也讲不完了,只能够简略一点。

  这个是称赞佛语功德。

   “破痴如日光,摧慢如金刚。”

  破除众生的愚痴,好像太阳一出来黑暗就消除了,无明暗夜就消除了。傲慢心的众生,有傲慢烦恼的众生,好像金刚石一样能够摧破它。

  “见谛故无欺,无倒故随顺,

   善缀故易解,尊语具善说。

   初闻尊之语,能夺闻者意,

   次若正思惟,亦除诸贪痴。

   庆慰诸匮乏,诸放逸所归,

   令乐者厌离,尊语相称转。

   能生智者喜,能增中者慧,

   能摧下者翳,此语利众生。”

  这是佛语功德,最初一听,我们就给佛的这个法音所吸引了。所以说“能夺闻者意,次若正思惟,亦除诸贪痴。”接下来再思考,就能够消除贪、嗔、痴。你放逸的人听到佛语就精进起来。乐着于这个世间,留恋世间的人一听闻佛语就生厌离心,生出离心。所以“尊语相称转”,能够称众生的心意而说法。“能生智者喜”,有智慧的人一听就很欢喜,大菩萨听佛语很欢喜。“能增中者慧”,中等根机的众生能够增长智慧。“能摧下者翳”,下等根机的众生他的烦恼无明的翳障能够消除。

  而且我们要知道佛语功德不单单是有上述的这些无量功德,还有什么功德啊?还有佛身的功德、佛意的功德。佛语功德里面他就有身功德、意功德;佛身功德里面也有语功德、意功德;佛意功德里面也有佛身功德、佛语功德。是互用的,圆融无碍,所以佛语功德秘密甚深不可测量,不可思议。

  我们前面讲到了《中观宝鬘论》,上面说到如来三十二相,成就其余的二十九相全部的福德加起来再乘以一千倍,才能成就一个白毫相。成就白毫相的福德再乘以十万倍才能够成就如来的顶上肉髻相。成就如来顶髻相福德的一千兆倍,才能够成就佛语梵音相。所以佛语的功德,福德最殊胜,最不可思议。乃至于如来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身体的各个支分都有说法的功能,都能够宣说佛法。所以我们要体悟佛语功德。

  比较一下凡夫,佛语是功德,凡夫是语业,业啊。但是凡夫众生这个声音清澈的人,晚年的后福绵长;声音沙哑呢,如果没有转过来的话,晚年不太如意。所以懂得声明是小开悟。我们要学习佛陀,将凡夫的语业转变为佛的语功德,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

  有时候众生很容意犯口业。那如果不小心的话,不知不觉就造了让自己无量劫受苦的业,自己还不知道,所以很愚痴。所以要很谨慎,守口如瓶,防意如城,语业要很谨慎。尤其是我们是皈依三宝了,你不要求升反堕,为什么?三宝这个田力很大,你要一不小心造的业就很大。你要随便跟社会上面跟其他人交往说错了,这个力量还小一点,口业还小一点;你在三宝面前造的一个业就很重了,那就是求升反堕。

  佛经上面有记载一个蜜胜阿罗汉的故事,我们应该有些听过,朝拜印度的人应该听过了。我们朝拜印度的时候去到那个毗舍离,毗舍离有一根石柱是阿难石柱,阿育王那时候立的,纪念阿难陀的阿难石柱。然后那里有个水池叫做猕猴池,这个猕猴池是怎么来的呢?

  以前佛陀住世的时候,毗舍离城有一个大富长者叫做师质。这个师质一切都好,但是就有一个不如意,就是年过四十膝下尚虚,四十岁了还没有子嗣,没有儿子。所以夫妇两个人就到处去求子。求子心切,首先去问那个婆罗门,有些婆罗门说他算得很准,很会占卜,算得很准。他们也去求教,那婆罗门告诉他们说:“你们命里面没有儿子。”就很失望了。

  然后在归途之中就想起,哎呀,佛陀在这里,我们去问佛陀。佛陀就开示他们说:“你们会有一个儿子,而且这个儿子福德很殊胜,长大以后他还会要求出家。”

  师质听了以后很开心,马上就邀请佛和一切的诸大阿罗汉、僧众,明天到他家里面去应供。要请佛应供不容易了,那房子要很大才可以。为什么?佛陀走到哪里都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跟着走。那不是我们普通一个老百姓接待得起了,那没有地方坐,一千多人都来了。因为这个师质长者他是大富长者,所以他有这个条件。

  他请佛明天到家里去应供,然后佛陀默许了。佛陀不说话,那就表示答应了,默许了。师质就很欢喜,马上回去安排家里面的那些仆从,赶快连夜做准备,准备了很精美的食物。然后第二天中午请佛应供,佛陀也跟他们说法,很开心,然后佛陀就回来了。

  回来以后,就到了那个猕猴池边把脚洗了来打坐,弟子们也都围着。那个猕猴池旁边一片树林子,这时候,那个林子里面一只猕猴蹦蹦跳跳过来了,就跑到阿难面前,就希望借佛陀的这个钵,阿难是侍者嘛,借佛陀的钵。然后,很快这个猕猴又回来了,钵里面就装了一满钵蜜,奉献给佛陀。

  佛陀很开心接受了这个蜜。然后就吩咐阿难把这一钵蜜分给所有的法师。因为佛陀神力加持的缘故,一钵蜜分下去,还是分不完,最后全部每个人的钵都满了。阿难再回来的时候,这个钵里面还是一满钵蜜。

  这个猕猴看了就很开心啊,很欢喜,就蹦蹦跳跳礼拜佛陀,然后就跑到林子里面去。因为很开心的缘故就拉着那个树藤去荡秋千,越荡越高。但是乐极生悲,突然一下这个藤断掉了,这个猴子摔出来摔到那个池子里面淹死了。

  很奇怪哦,这个猴子在那个池子里面死了。那一边呢,这个师质长者的夫人就怀孕了,就是这个猕猴的后生了,他就托生为人,就转生到这个师质长者的家里去了。

  很奇怪了,这个小孩子出生的时候,师质长者家里面所有的器皿,不管桶子也好,碗也好,盆也好,缸也好,同时所有空的器皿通通都装满了蜜。为什么你知道吗?

  这个父母觉得很奇怪,说:“我这个儿子怎么福报这么好!命这么好啊!你看,他出生我们家里面空的东西通通装满了蜜了。”就给这个儿子取个名叫做蜜胜。

  果然蜜胜这个小孩子长大了,长到十几岁他就生起出离心来,就求父母要求要能出家,希望父母开许。父母亲就说:“儿当出家,佛早预知,吾等不阻。”你长大以后会出家,佛陀早就授记过了,早就预言了,所以我们也不敢阻止你。

  然后他就去从佛剃度。佛陀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佛陀说:善来。说:你来得很好。然后他头发就自动掉了,袈裟自动披到身上去了。然后听闻佛法以后很快就成就阿罗汉道了。

  而且还有一个特点,这个蜜胜比丘,蜜胜阿罗汉他不管到哪里,他这个蜜都是用不完。有一天他跟随很多的同学比丘到外面去游化众生,去托钵,去教化众生。走到中途,中午太阳很大,又很热,又很口渴,周围又没有水,大家都觉得很难受。

  这个蜜胜比丘呢,他说:“你们等一等,不要急。”拿一个空钵,他拿这个空钵往空中一扔,等下那个钵降下来又落到蜜胜比丘手里面。一看,钵里面装满了一满钵蜜。然后就分给大家,所有的法师们都有了,然后钵里面还有满满的一钵蜜。

  然后诸大弟子们回到精舍,又请问佛陀这个事情的本末因缘,问佛陀说:“这个蜜胜阿罗汉,他以前到底是修了什么福德?为什么不管在哪个地方,不管在什么时候,他要求蜜都有蜜,而且用之不尽呢?”

  佛陀说:“你们要知道啊,这个蜜胜阿罗汉,他的前生就是那个猕猴,在林子里面求得一满钵的蜜,那个野蜜蜂采的蜜它把它求过来,一满钵蜜来供佛及僧。所以呢,因为它于佛和诸大阿罗汉心生欢喜的缘故,很快就舍离了这个畜生道的身体,而生到师质长者的家里面来了。而且现在都受用自然,称心如意。”

  诸大弟子们又再请问了,说:“那为什么他前生会堕落到这个猴子里面呢?”弟子们就喜欢刨根问底了,说他前生是猴子,今生做阿罗汉了。那为什么他前生会堕落到去做猴子呢?是什么因缘呢?造了什么罪呢?

  佛陀就说:“彼堕猴中,已五百生。”他不是前生才做猴子,他已经连续五百世都在做猴子了。

  为什么?就因为说错了一句话。

  迦叶佛时,有少年比丘,见他比丘,跳水而过,乃戏言其状似猕猴。就说,释迦牟尼佛上一尊佛迦叶佛那个时候,有一位年纪小的比丘,看到其他一位比丘,一条沟,那个比丘跳过去。然后这个少年比丘就开玩笑说:“哎呀,你这个跳的样子啊,好像猴子一样。”

  这个跳水而过的这个比丘,他其实是已经成就圣道的了,得到漏尽通,已经是阿罗汉了。他马上就开示这个少年比丘说:“你马上忏悔!”他确实就马上忏悔了。因为这个缘故呢,他就免堕地狱。

  但是这个余报,还是要五百生之中做猴子,做猕猴。又因为这个少年比丘,他平时也还能够守戒,所以能够值遇佛陀,现在能够证得阿罗汉果。

  所以这个应该给我们一些启示,什么启示啊?

  一个启示是诸佛菩萨是众生的良福田。佛陀是福等流,是福德藏,是福藏根本,是一切众生的良福田。你看他只是以前供一钵蜜,以后出生的时候到处都是蜜。他要求蜜一直用之不尽。

  第二个启示是一定要能够善护身、语、意。身、语、意能够善用就能够迅速地解脱;不善用就会堕落三途多劫受苦。所以我们要能够善护口业,善护语业。

  希望发愿让我们将来都能够如佛陀一样“语言清净,音声和美”!

  愿我们能够得到无量的辩才,能够开示迷惑的众生,能够降伏外道,一切无畏,如狮子吼!

  愿我们能够出生种种的妙音,尽未来际赞叹三宝,令众生知所皈依!

  愿我们能够随喜一切众生的所有功德,令一切众生速成无上菩提!

  愿十方诸佛如来成佛、成无上正等正觉时,我们都能够先劝请佛陀转妙法轮,开示众生无上的涅槃之道!

  也愿十方诸佛如来将入般涅槃时,我们都能够劝请莫入涅槃,长久住世,饶益无量众生!

  愿我们能够以大悲声,令一切众生决定明悟,不恋三界,不乐余乘,唯求无上菩提!

  愿我们以平等的大慈悲力,能令谤我法者,詈我名者,速灭极重恶障,速证菩提!

  这个是语业上面我们这样子发愿就是比较合适。

  乃至于一切众生他诽谤或者骂我们,我们都愿他们能够消灭一切的恶障,速证菩提!

  愿一切诸佛,我们能够最先劝请他们转法轮,劝他们久住世间,不入涅槃!

  这样地来修持语业清净。

  然后是佛的身业。“观身无厌,身无与等。”“观身无厌”是佛身功德所依殊胜;“身无与等”是佛身功德自体殊胜。

  “观身无厌”是从众生这个层面来说的,佛陀的身,一切众生看来,越看越生欢喜,看了很久都不会生厌倦。因为怎么样?因为佛身都是无量智慧功德的凝聚体。

  “观身无厌”是所依殊胜,佛陀一一身分都殊妙端严,我们无量众生久久地瞻仰都好像最初观佛身一样地非常欢喜,称为“观身无厌”。所以我们要有智慧,要常瞻礼如来的相好庄严。不要看凡夫众生的过失,不要看凡夫的业报相,要看佛陀的功德相;不要听凡夫的是非,要听如来的妙音。这样子我们能够迅速地断烦恼,成佛道。

  在《相好赞》里面称赞佛身功德说:

  “佛身相庄严,端妙眼甘露,

   妙秋空无云,众星而严饰,

   能仁具金色,法衣以严身。”

  那么前面就是说佛身相好庄严,如来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三十二相呢,十地菩萨也有三十二相,乃至于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乃至于辟支佛都有三十二相。但是他们的那些三十二相,没有如来这个三十二相这么莹净洁白,莹净庄严,非常明朗。他们那个就是比较模糊一些,不及佛身,所以以秋空星严来作比方,“妙秋空无云,众星而严饰。”

  “能仁具金色,法衣以严身。”如来穿这个法衣,他很奇怪,如来身上披这个法衣呢,不会碰到身体,距离这个身体有四个手指这样子的,不会接触到这个佛身。但是一切众生来瞻礼佛陀的时候,又能够看到佛身相好庄严的这个轮廓,都看得很清晰。

  如来在走路的时候这个脚跟也是不会触地,也是会距离四指这样子。但是也很奇特,虽然没有着地,但是这个地上会自然地显现出千辐轮相。

  我们有一个佛足印的布,是在菩提迦耶拓下来,那样子呢,是佛陀当时的那个足印会自然地印在这个地上去,比那个盛开的莲花还要庄严。然后如果是有一些虫子,刚好在佛陀的这个脚底下,这个虫子就比较有福报了。它就会七天以内受很大的快乐,受殊胜的妙乐七天,好像禅定之中的比丘一样很快乐。然后七天以后就会脱离这个畜生道的身体,生到天道去。这个佛身功德的加持。我们那个时候可能是不是佛陀脚底下的一只虫子,还是一只蚂蚁啊?没有噢。(众笑)

  “似于金山顶,彩云而围绕。”

  这是比喻,如来这个法衣披着好像金山上面彩云围绕一样。

  “佛虽不庄饰,面轮自圆满,

   彼满月离云,亦所不能及。”

  虽然不需要怎么庄严装饰,但是自然地很庄严。佛面犹如净满月,最皎洁最圆满的满月都还比不上佛面的庄严。

  “佛口如莲花,日照而开敷。”

  佛的三十二相有一个佛口如频婆果,好像这个频婆果一样很红润;然后很庄严,好像盛开的红莲花一样。“日照而开敷”,那么佛陀开口说话呢,这个莲花就是好像一朵盛开的红莲花一样,这个蜜蜂飞过的时候以为是一朵莲花。

  “蜂见以为莲,不犹豫而住,

   佛面具金色,洁白齿端严,

   如净秋月光,照入金山隙。”

  因为佛面整个都是金色,金色的光明。牙齿很洁白。佛陀一开口露出牙齿的时候好像怎么样?好像这个金山的缝隙里面有这个月光照出来这样子的。

  “应供右手中,轮相妙严饰,

   以手作抚慰,生死所怖人。”

  他的手上面有这个轮相,指纹形成一个轮相,一个法轮之相,而且比手掌略略高一点点,然后用这个庄严宝手来安慰众生。

  “能仁游行时,双足如妙莲,

   印画于地上,真莲无此美。”

  这是说称赞如来的身功德,我们说“观身无厌”。

  《现观庄严论》是弥勒菩萨所造的,以八事七十义来归纳修证的法相次第,这个是讲俗谛,广行派。中观呢,龙树菩萨的中观六论,那个是讲法空,讲真谛。

  狮子贤论师造了一个《现观庄严论义疏》,海公上师在五台山讲过有一个《清凉记》。他那个《法身第八品》里面就有归纳这个三十二相和八十种随形好。我们略略说一下。

  《法身品》上面颂说:

  “手足轮相足掌龟腹平,

   手足指等网鬘联合生。”

  这个讲了三相了:千辐轮相、手足千辐轮相和足掌平相,手足鬘网相。

  “手足柔软细滑若童肤”,

  手足柔软相。

  “彼身七处各各得充满。”

  七处平满相。凡夫众生的这个肩胛骨这里是陷下去的;如来这些都是平满的。

  “指节纤长踵广身洪直,”

  这个是手指纤长相、足根高好相、身纵广相。

  “膝骨不突诸毛皆上靡。”

  膝盖这些骨节不会突出来,第九种相,膝骨不突相。第十相是身毛上靡相,这个微细的这些毛都会往上。

  “腨如鹿王快迅臂修圆,”

  腨如鹿王相,就是小腿好像鹿王。快迅臂修圆。

  “阴藏密赘豆蔻乳第一。

   肤色紫金细薄而无垢,”

  这个是马阴藏相,第十四种肤色紫金相,细薄无垢相。

  “毛孔一一妙润皆右旋。”

  这个讲了十六种相。

  如来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相”就表示拥有者是大丈夫,“好”就是内具功德,是内具功德的象征。我们前面讲过了如来的身功德,将这个世间的所有的众生,包括转轮圣王,包括有学位的声闻和无学位的阿罗汉,无学声闻,以及缘觉,他们所有的福德加起来也还比不上佛陀的一个毛孔的功德。这个是真实不虚的了。但是我们不单单是要了解这个相,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这个相是怎么样子成就的,因地怎么修才能成就这个相,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思惟相好的体性功德和因地怎么修才能感得这样子的功德。

  “眉间毫相庄严狮子身,

   臂腕圆实接膝顶广正。”

  这里面讲了四种相。第十七的眉间白毫相和身如狮子相,和臂腕圆实相,和手长过膝相。这个如来的手伸下来,垂下来的话会超过这个膝盖,福德最极圆满。

  “于非妙味转现上妙味,”

  你看我们睡觉醒来这个口里面的口气就很难闻。但是如来他口中的这些津液,口水都是无上的醍醐妙味,这是二十一相。

  “身相修广腱庸若水薪。”

  这是两腋平满相。

  “顶圆肉结舌相净广长,”

  这是二十三相,顶上肉髻相和广长舌相。如来这个顶上肉髻平时看起来好像只有四指这样子的高。但是其实有一位菩萨,他一直往上看,去到无量诸佛世界都没有办法了解到这个顶上肉髻这个尖,这个顶端到底在哪里,不知道。但是平时凡夫看起来就是四指高,这是凡夫眼所见的。广长舌相,如来的舌头伸出来是可以遍覆整个的面,舌头非常细,非常薄,然后他伸出来可以把整个脸全部盖起来,如果显神通可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广长舌相。你们那个舌头伸出来能够舔到哪里,看看(众笑)。

  “狮颊端严悦意净梵音。”

  这是狮颊端严,狮子颊,狮子的面颊一样庄严。然后第二十五相,佛梵音声相,“悦意净梵音”。

  “齿牙洁白齐平细密满,”

  这是二十七相,洁齿相和齿齐平相。

  “数足四十安布而完善。”

  如来的牙齿有四十颗,四十齿相,然后牙齿排列得很庄严,牙齿排列完善相。

  “目睛皎洁深碧牛王睫,”

  如来“目睛皎洁深碧”就是什么?绀目相。如来的这个眼睛是一个什么?碧色,就是绀目。蔚蓝色,眼睛这个眼球,这个睛是蔚蓝色的,好像蔚蓝的天空一样,这是三十一相。然后眼睫毛是牛王睫相。

  “敦妙严肃三十二相圆。”

  牙齿里面就有四相了:牙齿洁白相,那么因地是因为对一切士夫,对一切修行人都非常尊重;牙齿齐平相,细满相,“细密满”,这是因为因地正命清净;牙齿排列完善相,是因为谛语言辞,普皆摄合,说真实语;牙齿四十数,四十齿相是因为言辞细致,能够具足智慧,分辨明了。

  绀目相,眼睛蔚蓝色,这个因地是因为什么?因为对一切有情众生犹如一子看待。好像父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如来因地在行菩萨道就看一切众生,对众生的这种爱护心,悲悯心,胜过于父母亲对自己独生子女的关爱。牛王睫相,因地是因为没有忿怒。

  这样子是说如来的三十二相。

  然后看八十种随形好。

  “佛爪赤铜色,色泽高众指,

   广圆而纤细,脉不现无结。”

  这里面就讲了八种随形好,总共八十种随形好。随形好是什么?“相”是很明显的,“随形好”是微细的地方,都是智慧功德的凝聚体,所以称为随形好。

   “于一切有为,欲贪等能舍离”,所以感得手指若铜色,红润,“佛爪赤铜色”,这是第一种随形好。

  第二种是“色泽高众指”,色泽,就是佛的手掌色泽光润,是因地对一切有情众生都作殊胜的利益。有这个大菩提心,所以感得色泽光润的随形好。

  高众指,如来的中指是比较高长的,是因为修大乘殊胜的业所生的。

  第四是手指丰圆。非常地丰满,非常地圆润,

  第五种随形好是众指广长。是因为善根积集的缘故。

  第六是手指骨细。

  第七是脉不凸露。这个手上面,这个筋,这个脉不会凸出来,这是因为因地守护正命。

  第八种随形好是无脉结。没有脉结,那是因为烦恼结解脱。

  这个是如来的随形好。其实我们见到这些欢喜赞叹,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因地是怎么成就的,我们去修。如来的身功德是智慧功德凝聚体,我们的身是凡夫的业报相、烦恼相,如来是福德相,智慧相。所以要能够好好地去修福慧,成就如来的身功德。

  但是凡夫这个身也是全息,身体的状况在任何一个部分都能体现出来,好像手,好像耳朵这些,好像面,全身应该都可以体现出来。

  你比方说这个手指,如果这个十个手指的指甲都是白色的,那就说明这个人应该是贫血了,营养不良了。

  还有一个,如果这个手上面大拇指这个指甲面上,如果有一条黑色的纹,一条黑色的纹由这里穿过来,一直穿过来,那这个一看就应该知道这个人怎么样?如果是老人家的话,那就说明这个老人血液的粘度比较高,那么就要提醒他要小心脑动脉硬化。预先呢,你脑动脉硬化之前这个手指甲上面会显出来,有一条黑色的纹,自己看自己有没有啊?还是要说信众法,佛信众法。(众笑)这是一个信号来的。

  如果这个儿童呢,其实这个都很简单的了。佛信众法嘛,《药师经》里面最浅的法。儿童,如果小孩子很小就有这么一个黑色的纹的话,就怎么样?就说明这个小孩子记忆力不太好。

  你看佛的这个手是怎么样?是色泽光润。凡夫如果他这个手,那个手指甲这个甲面,一般的人这个手指甲有一点光泽。如果手指甲毫无光泽,干巴巴的,好像一个枯的木头一样,那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怎么样?这个人患有中期,或者晚期的恶性肿瘤。手指甲会看得到的。

  第四个方面,如果这个十个手指甲都是青黑色,有些人突然发现这个手指甲怎么青黑了,你要很小心,小心什么?你这个身体里面有淤血,所以这个手指甲会青黑色。一般来说,那个遭遇过车祸的人,或者是受过一些外伤的人,你看他的手指甲都是青黑色的。

  第五个方面是如果十个手指甲的甲面都变成蓝色了,那这个人心脏功能障碍,或者心率不齐,或者心动过速,都会出现,这个手指甲会变成蓝色,这个嘴唇也会变成一个紫色,紫蓝色,很容易知道。

  上次已经讲过了,这个大手指对应的是头部的健康,食指对应的是肺的健康,中指对应的是心的健康,无名指对应的是肝脏和脾脏的健康,小指对应的是肾脏的健康。

  那我们就知道了,如果这个食指甲甲面上面有一条没有突起来的一个黑色的一条纹,由这个底下,由这个月眉这个地方往上一条黑线,那说明是什么问题啊?慢性支气管炎。是的啦,这个是对应肺的对不对。这个是对应头的(大拇指)。还有些人如果身体病得比较久了以后,你发现他的手指甲,他这个手指甲这个甲面会翻过来,好像一个勺子一样,那说明这个人是长期患有糖尿病的。

  药师法门她能够满足众生现在的求愿和将来的解脱。所以你首先要知道你有什么病,然后药师佛再告诉你怎么治疗,怎么可以好起来。

  还有看我们的这个食指,食指看这一面,这个有三道纹对不对。一般都是有三道纹,但是有一些人只有一道纹,没有三道,有一些人有,这个很少了,但是说明这个人怎么样?反应迟钝,注意力很难集中,心很散乱。那老师讲课呢,坐三分钟都坐不住,就想动。

  还有就是这个无名指,我们要知道这个无名指的作用很大。药师法门里面称这个无名指为什么?为药指。药物的药,药指。就是说这个无名指,你给它多按摩一下,多运动一下可以缓解大脑疲劳。很疲劳了,这个无名指搓一搓,揉一揉,比较缓解一下大脑疲劳。

  还有,看这个手掌,看这个手指,如果这个小指特别特别短的话,不管男和女,如果小手指特别短,很短小,或者是个弯曲的,那就说明这个人怎么样?容易患一种病,缺乏一种能力,男的犯一种不育症,女的患一种不孕症,没有小孩子的。是不是很容易看。(众笑)

  我们看那个“佛爪赤铜色,色泽高众指”。

  好了,明天继续讲。大家一起回向。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