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不住涅槃,住真实际。】

《随念三宝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6-5-20 18:53

  “不住涅槃”,佛陀已经证悟到轮回涅槃无二平等,所以“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以大悲故不住涅槃”,所以佛陀不住小乘的寂灭涅槃,不住小乘的那种无余依涅槃,所以称为“不住涅槃。”

  以前有个秀才叫做张拙,他去参石霜禅师。禅师就启发他,问说:“你叫什么名字?”

  他说:“我叫张拙。”

  禅师就说:“巧尚不可得,何拙之有?”

  他就言下大悟。就作了一个偈颂呈给禅师印证: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

  这个是颂我们一切众生本具的佛性,自性。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前念已灭,后念未生这个之际显现出来的灵光独耀的就是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的显现。所以说“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破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

  如果你要去想破烦恼呢,这个是不了义说,是方便说,为什么?“重增病”。从了义上来说,烦恼是随处出生,当处灭尽的。那么只要转念就好,不需要去破烦恼,那个是头上安头。

  “趋向真如亦是邪”,真如就是我们的佛性,佛性不属迷悟,法尔如是,不是说可以去趋向的,可以趋向的就不是真如了。那么实际上就是说,我们只是方便假名说,因为她本来具足,本自具足,圆满菩提,归无所得,那么假名方便安立说修证。

  “世事尘劳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那么这样子可以体会到轮回涅槃无二平等。

  “住真实际”是以无住为住,住于诸法平等法性。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住为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心而无住,无住而生心,这样子都是说以无住为住。

  凡夫的心是生心而有住,遍计所执性,见什么就执著什么。因为他执著于外境实有的缘故,所以见什么就执著于什么,见染法执著于染法;乃至于修行有清净,他就执著于这种清净,执著于这种清净相,都是普遍的计较执著。所以内被欲望驱使,外受六尘诱惑,内外交煎,苦不堪言,在三界火宅之中不得自在。

  二乘是无住而不生心。已经断尽人我执,但是他就会入无余依涅槃,没有那种大慈悲心、大菩提心。所以他无住而不生心,不愿意去利益众生。

  菩萨修行在解脱道上,没有开悟之前,他侧重于成就自利的功德,是生心而无住。那么是断执著,主要的功夫是断执著。不要压制念头,生心而无住就好了,任何不计较,不执著,能够看破放下。你要压住念头,就算是你能够压得到,得到一点清净,那种清净相并不是真实的成就,而是法尘分别影事,不是真实的证悟。

  所以《金刚经》上说五道菩提: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和究竟菩提。从发心菩提、伏心菩提,到明心菩提属于解脱道,侧重于成就自利功德,侧重于生心而无住。后面的呢,到了见道位以后,到了明心菩提以后,明心见性以后,那么悟后起修是真修。再到出到菩提,到究竟菩提是属于方便道,侧重于成就利他的功德,这样子是侧重于无住而生心。前面是侧重于生心而无住,成就自利;后面侧重于利他是悟后起修,无住而生心。利益自他,直至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圆满成就。

  那么从五道十地来说,从资粮道、加行道,到见道,这样子都属于解脱道;然后见道、修道、无学道是侧重于利他。

  这个是说“住真实际”。以无住为住,住于诸法平等法性,所以说“不住涅槃,住真实际。”

  法尊法师他把这个四句话合起来,他有另外一种解释这个四句话说:“妙智圆满;住去、来、今诸佛世尊所有妙智;不住涅槃,住真实际。”把这个四句合起来,另外作一种解释说这个四句是显佛的智德圆满,为所教化的有情众生作示范,作榜样。

  佛陀具有三智,三圣智:第一是一切种智,第二是无差别智,第三是无所住智。其实无差别智就是一切智,就是如理智;无所住智就是道种智,如量智。

  “妙智圆满”是指佛陀的一切种智,如空如幻,空幻不二;“住去、来、今诸佛世尊所有妙智”是指无差别智,是指一切智,如理智。三世诸佛,他们的寿量、身形、国土,等等的事业,虽然有无量的差别,但是诸佛如来法身常住,周遍法界,证平等性,无二无别,所以说是“住去、来、今诸佛世尊所有妙智”。这个是从无差别智来说的。

  然后不会住于二乘的无余依涅槃,以无住为住,住于诸法平等法性,所以说是“不住涅槃,住真实际。”这个两句是指诸佛如来的无所住智。

  这样子呢,四句连贯都是形容如来的智德圆满。那么他修行下手的功夫都应该是六祖慧能大师那个十二个字: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那么底下是说作用。自利断证功德圆满以后他的作用,他的利益众生、教化众生的作用就是: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