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二讲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5 14:16

悲愍娑婆苦众生,权巧示现施方便;

无上妙乘任传持,威德诸师我敬礼。

具大慈悲法中王,一切种智引导师;

福慧功德胜海深,于诸如来我敬礼。

清净远离贪欲尘,善能解脱诸恶趣;

最胜无上真实谛,寂静妙法我敬礼。

已解宣说令他解,善能住于诸学处;

具诸功德胜福田,于诸僧伽我敬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七佛!

南无药师海会佛菩萨!

让我们共同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自他一切如母有情速速地成就药师定,因此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药师七佛经》。

昨天讲到了第一尊药师佛光胜世界善名称吉祥王如来的国土名号、佛的名号,请大家看经本。

【有无量亿众不退菩萨之所围绕。安住七宝胜妙庄严师子之座,现在说法。】

这有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就是外层义,是讲善名称吉祥王如来有无量亿的菩萨作为眷属,都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毕竟不退的大菩萨。善名称吉祥王佛就安住在七宝所成的、胜妙庄严的狮子宝座上,正在为大菩萨众说法。

第二个要点就是内层义,就是讲一身具七佛的修法,也就是讲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在我们体内正在说法。所以我们看经本,每一尊药师佛都有四个字——现在说法。在药师法门,药师佛称为发生金刚,他是生生不已,表现这种生生不已的生命力,所以每一尊佛都会有“现在说法”。

我们昨天看的那张图就可以知道,善名称吉祥王如来是与我们头顶的百会穴这个部位相应的,是表达我们身体里面的这个能量中心,有一个叫梵顶穴。佛陀成佛的时候有一个顶上肉髻相,成佛的时候才会有这个肉髻相,而梵顶轮就是与善名称吉祥王如来相应,所以善名称吉祥王如来的修法,现在我们只是听一听,因为这个深层密、密中密大家是不能够接受的,因为那个是非常高的。

我们真正能够用功的是应该从第六尊药师佛用起,那是我们凡夫的色身转换的方法。当然了,都会相应,七佛药师都是息息相关的,不过有一些要用的功夫暂时还弱一点。

我们知道头顶百会穴,说浅一点的,百会是人身诸阳之首。从最浅的层次上来讲,阳气在天地宇宙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从人的生存来说,太阳是起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都有天文学的常识,知道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是不远不近,所以有着常年平均17℃的温度,就给万物生长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最有利的条件。而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金星,因为太近了,温度达到400℃,水都蒸发掉了,所以没有什么生命现象。距离太阳比较远的,好像木星、天王星、冥王星这些,它的温度就非常低,是零下100℃或者更低,所以全都是冰,因此这些星球上面就没有动植物的生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四书五经里面,比如说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首的《易经》又可以分为《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连山易》和《归藏易》在世间是没有流传的,在佛教里面有,因为她在宋朝时候就传到佛教界,教内小范围地传,最近的一代是成都昭觉寺的本光法师,他有这个传承,我们在昭觉寺住的时候也有知道这个,她里面的内容也是跟药师法门相关。而《周易》又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

《上经》的开篇是乾、坤,结尾是坎、离;《下经》的开篇是咸卦和恒卦;结尾是既济和未济卦。其实也就是说,《上经》是讲天道,《下经》是讲人道。讲天地运行的规律,这是《上经》;《下经》是讲人道的规律。所以合起来就是“推天道以明人道,天人合一。”后来的人没有懂得这里面的义趣,所以就以为那是给人家打卦、算命,其实不是这样的。根本的作用就是“推天道以明人道”。

《上经》的第一卦是乾卦,也就是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一句话其实就包含了世间事业成就的规律。首先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你的成功要持久的话,还要厚德载物。

有一些人做公司,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事情,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德行不足以承载他的荣誉、他的财富、他的地位,加上不明白这个规律,所以飘飘然,很快就失败了。乾卦所代表的天是一切万物开始的根源,所以孔子也赞叹说:“大哉乾元,万物之始。”万物的开始。

第二是坤,也就是地。地是要待天而动,天如果不发动,地是永远也发动不了。

我们说个最浅的,比如说农民如果在冬天里面播种,庄稼不会生长,为什么?因为春天还没有到来,阳气还没有发动,天时不到,种也是白种,所以二十四节气里面有一个芒种,芒种芒种,忙忙下种,错过芒种这个节气种也白种,所以阳气的发动是很重要的。要等到天的阳气发动了,到了惊蛰、到了春分我们才开始播种,秧苗就可以开始生长了,所以地是必须要待天时而后可以动,这是《上经》的开始——乾、坤。

《上经》的结尾是坎、离。倒数第二卦是坎卦,也就是水,水是一切生命都离不开的,有水的地方才有人。

我们知道孕育中华文明的是长江、黄河,孕育印度文明的是恒河和印度河,孕育两河文明的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人类的古文明都是从大江河边而起的,因为水是人生命必不可缺的。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上经》最后一卦是火而不是水呢?因为没有火,水是会凝结成冰的,是不动的。要有火才能使水运化而为一切生命所用。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肾中的那一点阳火就是起这个作用,所以肾阳虚的人手脚冰冷,因此《上经》最后一卦就是离。

第一卦是乾,是讲天的重要性;结尾之卦是离,是讲火的重要性;乾离合起来就是天火,天火才能够让大地动,万物开始生长,天火才能够使水运化然后来滋润万物。

开篇的第二卦是坤,是土,从中医的角度看就是脾土;结尾的倒数第二卦是坎,是水,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就是肾水。

肾为先天之源,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这是人体最重要的两个脏腑,但是都必须要依靠天火。所以脾土也好,肾水也好,都需要人体阳气充足才能生化。我们人体的身体健康,阳气充足是最重要的。脾主吸收,脾主免疫力,但是如果你没有阳气,都没有什么用,所以阳气不足的人脾虚,就会有五更泄,每天早上的五点左右总是泻肚子。所以从浅的养生的角度来说,阳气是最重要的基础,小孩子被称之为纯阳之体也就是因为他肾气足。

《周易》的《下经》开篇于咸卦和恒卦。咸者感也,就是感通,也就是指男女的交感,恒卦就是讲夫妻相处的规律。

而《下经》最后是既济和未济,既济是讲事物的圆满,未济是讲新的开始。为什么要把未济卦排在后?那表示生生不已。

所以《上经》讲天道,《下经》讲人道。天道始于乾坤,人道始于男女,天地是大男女,男女是小天地。你不要认为这个不重要,其实从药师法门来说,因为药师法门是从相上、从宇宙万物的规律上来让我们明心见性、让我们成佛,所以把这个规律说得很透彻、很深刻。

比如说,中国人最容易理解的是什么?阴阳。要阴平阳秘,阴阳和合,这样才会平衡,这样才会有生命力、有活力。我们也就可以知道怎么样?如果你不懂得方法,你只是眼睛闭起来打坐,这样你不会开悟的,你只会变得越来越迟钝,为什么?因为你静坐是属阴,这个止是属阴,观是属阳,如果没有平衡的话,你根本上只会越来越迟钝,为什么?因为水没有火它会结冰。

有些人学佛,为什么学了很久身体也没有更健康,事业也好像没看到什么起色,家庭也没有能够更和睦,人也并没有觉得好像更加生命力焕发出来,而只是反而变得越来越木讷、越来越迟钝,原因是什么?因为他不懂得规律性,根本上没有了解这里面的规律,自己去盲目地用功夫,这样是不可以的,甚至于说更退步,为什么?

因为他没有学佛以前,虽然不明白佛法的妙理,但是他在世间还是非常用功、非常积极向上的。学佛以后他变得说那个不重要了,所以知识他也不去学了,那就是怎么样?那就是双重失败。世间的人他是死于无明,但是他会努力去求取知识;但是如果你学佛也没有找到门路,而世间的知识你没有去学,那你是双重的失败,死于无明而且死于无知;认为我学佛就最好了,那些东西都不重要,不必学习了,其实不是,因为一切都是佛法,一切都是相通的。所以在世间也能圆满,在圆满世间的同时,又能够成就出世间,因此为什么说药师法门是在富贵之中成佛道、在快乐之中成佛道呢?原因在于此地。

所以我们要明白“推天道以明人道”就是天人相应,就是善名称吉祥王如来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中“现在说法”,教我们健康之道、解脱之道、成佛之道。

如果再说深一点,佛法的根本就是本体上的无我律和相上的因果律。佛法有什么呢?就六个字“无我律”和“因果律”。

《金刚经》是从体性上来修,不执著一切相修一切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药师经》是从相上修,药师法门就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门。

我们底下看善名称吉祥王如来的八大愿就可以看得很明显。这八大愿,第一愿和第二愿就告诉我们怎么样能够身体健康;第三愿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能够心理健康。那好了,身心都健康了,就怎么样?要面向社会,要有谋生之道,第四愿就是事业成功之道;第五愿和第六愿就是讲我们要出去做事业的话,要面对很多复杂的人事环境和恶劣的生存环境,那怎么办呢?第一尊药师佛告诉我们这个方法。

所以其实一二三愿是身心健康之道,四五六愿是世间事业成就之道,而就在其中得解脱。

第七愿就是讲生活的艺术、生活之道;第八愿就是生命的方向,生活圆满了,我们的生命往哪里发展?当然是走向成佛。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药师法门其实就是立足于我们现实人生。

药师七佛教导我们,生活即是《药师经》,《药师经》即是生活。要在现实人生的六尘境界里面来修,要见性,不能够讨厌六尘,不能离相、不能著相。事上积极做好,心上彻底放开。心中事少,口中言语少,腹中食物少,这是身心健康之道。正如懒融禅师所开示的“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正在做事和说话的时候心无所染著,动静一如,“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无心恰恰用”就是事来则应,“常用恰恰无”就是事去则不追忆、不牵挂。

正如前面所说的,天人相应,我们的身体不是孤立的,我们每一呼一吸都在跟整个宇宙天地的能量在交换,所以我们从来都不是孤立的。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很孤独、很寂寞?在这么浩瀚的宇宙中间我们好像一粒微尘一样,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们因为有了这种感觉,所以才恐惧,对不对?我觉得我拥有的东西太少,这个宇宙这么浩瀚,未来的世界这么变化,我不晓得我会怎么样,所以我内在有很深的恐惧,这个因为什么?因为你迷掉了。

我们明白《药师经》,你就明白、你就解决了什么问题?你不是孤立的个体,你是跟宇宙天地是一体的。通过一呼一吸,我们就不断不断地一直在跟宇宙天地融为一体,生生不已。生生不已就在当下,你不要以为这个好像很玄妙或者神秘莫测,不是这样的。大道至简,就在当下。

但是我们的妄心、我们的大脑思惟把跟我们跟存在的本源、生命的本源切断了,切断了联系,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本来没有边界,我们的大脑思惟设一个边界,认为这个身体才是我、我的思想才是我、我的观念才是我,错掉了。一切可以分解的东西都不是我,不可以分解的,好像虚空,尽虚空遍法界,这才是真正的我,为什么?能够分解的都是生灭的,不能分解的是不生不灭的,所以懂得听法的人知道这几句就能够恍然大悟,不是说一定要传一个手印、传一个仪轨,那个是相上的。

由此都知道了我们的身体不是孤立的,它是每一呼一吸都在从天地宇宙之中获取能量,与天地是一体的,就能够打破对小我的执著,证得无我。因为无我才能无住,因为无住才能无限,因为无限呢?那就觉悟了,进入觉悟之路,这个是真正的觉悟之路,这是真正的内在智慧的开启。

第三个要点就是药师七佛教导我们,智慧是属于真心,聪明是属于大脑。真心有不断觉察的妙用,有光明的相,我们说过了真心的体相用,体是空,相是光明,用是觉察。我们运用真心的觉察打破大脑思惟对于观念和知识的执著,就能突破思惟模式的局限性。

但是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给我们造成的制约,就是我们只接受那些所谓好的、积极的、正面的东西,而排斥那些所谓坏的、负面的、消极的东西,所以我们一直就活在挣扎之中,活在对立之中,我们努力把自己消极的负面的情绪都压抑下去,我们努力地把我们好的一面呈现出来给大家看,但是你压下去就不存在了吗?不是,它在你的身体里面形成痛苦之身,痛苦之身还是有能量的,那个能量结就阻碍了我们身体里精微能量的流动,所以我们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就变得越来越麻木,因此我们首先要能够突破这个局限性。当我们不再努力地去除不好的想法,我们就自由了。

不是说你会放纵你这个不好的想法,不是这个意思,早已经超越了那个层面了,而是你不需要刻意去“时时勤拂拭”。正如四祖道信禅师所说: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

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

你知道吗?道信禅师就说了这么六句话,牛头法融禅师就恍然大悟、明心见性了,这个是把生死的根源说出来了,也把解脱之道告诉我们了。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起于我们的妄心、起于我们的大脑思惟。因为我们大脑思惟把自己跟宇宙划一个边界,就对立了,就迷失了,然后就在外境里面去分别,这个是好的,那个是坏的,哪里有好坏啊?诸法平等平等,好丑起于妄心,妄心如果不去勉强给它安立一个名相、不去给它贴个标签,“妄情从何起”呢?贪瞋痴从哪里起呢?不会起。贪瞋痴既不起就怎么样?就“真心任遍知”,当下就是正遍知,正知遍知。所以当我们能够接受自己的一切,不想在别人面前有任何掩饰的时候,我们的心就苏醒过来了。

正如百丈怀海禅师在《坐禅仪》上所说的:“真心以灵知寂照为心,实相为相;妄心以六尘缘影为心,攀缘思虑为相。”

真心就是我们的灵性生命思惟,她发挥心的觉察的妙用,妄心就是大脑思惟。所以药师七佛的法门就是开示我们:我与天地一体,所以我并不孤立,我也并不渺小,这样我当然就无有恐惧,这就是觉悟的开始。我们要在一切六尘境界之中运用真心的智慧,不离相不著相,不要用大脑的聪明,这是破所知障的方法。

同时我们还要突破情感的局限性,慈悲是属于心的,感情是属于大脑的。爱和恨是在同一个通道,就好像一个钟摆的两头,有多少爱就会有多少恨,你摆到这边来,必然就荡到那边去,这样你永远超不出来。

而慈悲是完全的单向度的,是从觉悟的心中流露出来的,完全不求回报,好像鲜花的芬芳一样,自然地散发出来。因为内在觉悟了,这个精微能量是非常顺畅地在流动,与天地运行规律相应和合,所以这个内在的法喜非常具足,溢出来了,好像一个桶满了,水溢出来了一样,慈悲就是如此。

这种内在的喜悦不断不断地从内心之中溢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觉悟的心是无限的、无垠的,所以我们的慈悲也就会多得好像宇宙虚空一般都满溢出去,愿意和全世界来分享,这是破烦恼障的方法。因此我们要懂得运用真心觉照来开发生命的智慧和活力,建立幸福人生,积累成佛资粮。

这也就是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在我们身中“现在说法”。当然这是属于密层义了,深密层还没有到讲的时候。

【曼殊室利,彼佛国土清净严饰,纵广正等百千逾缮那,以赡部金而为其地,平正柔软,气如天香,无诸恶趣及女人名,亦无瓦砾沙石棘刺。宝树行列,华果滋繁,多有浴池,皆以金银真珠杂宝而为砌饰。】

这一节是释迦牟尼佛为文殊菩萨开示光胜世界的国土庄严、依报庄严。

从外层义来说,光胜世界清净庄严,黄金为地、宝树行列等等。

逾缮那。就是由旬,是印度计算里程的单位,一由旬等于四十里或者是八十里。这个光胜世界也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是黄金为地,还有金银珍珠等等所成的浴池,还有宝树花果,这些都是依报庄严。并且光胜世界没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没有女人,都是莲花化生,不经产道之苦。

从内层义来说,经文里讲国土庄严好像都是形容词,实际上是讲法门,都是讲实修的方法。黄金为地、宝树行列、花果滋繁,这都是讲色法,都是讲秘密禅的修法;气如天香这是讲息法、讲人体的呼吸;讲浴池就是讲心法。所以其实这里面就包含了实修的色、息、心法。

【曼殊室利,彼国菩萨,皆于七宝莲华化生,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皆当愿生彼佛国土。】

这一节是释迦佛继续讲光胜世界的正报庄严,都是菩萨从七宝莲花里面化生出来,然后佛陀就劝善男子善女人要发愿往生光胜世界。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