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四)法念处(法随观念处,共5种解脱方法)

《大念处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8 15:23

复次,诸比丘!比丘如何安住于法,随观诸法?

从这段经文开始,佛陀就教导四念处的最后一种就是法念处。我们要先有一个整体的了知,所以我们先说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就是法念处是什么?什么是法?

法念处如果分别地来说,可以把一切法都归纳为五蕴,色、受、想、行、识蕴。那么法念处就会特指五蕴中间除了色蕴、受蕴、识蕴之外的,也就是想蕴和行蕴。想蕴和行蕴就是法念处的“法”。为什么?因为色蕴我们在身念处里面已经讲了;而受蕴已经在受念处里面讲了;识蕴我们在心念处里面也讲了,心王法、心所法,这些都讲了;剩下来的也就是想蕴和行蕴了。所以如果从狭义的范围来说,法念处的法就是只是指想蕴和行蕴。法念处如果不分别说,广义地说就是指一切有为法、无为法都是法念处的法。所以对一切法的了知,其实都包含在法念处的修行之中。

其实法念处的修行,一定离不开心、离不开心念处。为什么?因为心和法是不可以截然分开的,就好像身体和感受不可以截然分开一样;你没有身体怎么会有感受?所以身体和感受是不可以截然分开,同样的,离开了法也就不能观察心,心和法也是无法截然分开的,事实上有法念处才能够使四念处的修行成为解脱的法门。如果法念处修行成就了,也就是解脱成就了。

第二个要点就是法念处的内容从广义上来说,是浩瀚无边的。人的心有多复杂,法念处的修行就有多复杂。法念处是四念处里面比较难以通达的部分,也是最接近佛法教理的核心的部分。法念处的内容我们在《大念处经》里面,可以把它归纳为五组,也就是五盖、五取蕴、内外六处、七觉支、四圣谛。如来说法的时候很巧妙地把所有法念处的法归在这个五组里面。

前面的三组是“四识住”的观察,也就是观察我们的心识,住于色蕴、住于受蕴、住于想蕴、住于行蕴,这四个对象上的执取现象。后面的两组是七觉支和四圣谛,是与圣道相应的法,是能够明心见性解脱的法。所以称为七觉支,或者说称为七菩提分,然后证得四圣谛,它是菩提的增长。因此法念处的内容正好就反映禅修者从染污到清净的过程。

先开始你要觉知名色,你的身心的生理现象、心理现象的变化,如实地觉知。然后也知道它,我们正是因为对这个名色法迷执,对于身心、生理现象、心理现象没有真正地了知,迷执,因为迷了所以执著了,因为执著了所以造种种业,惑业苦,招感苦果。所以要让他从这种染污状态之中出来的话,你首先要能够去修止禅,觉照它,然后修观禅,从染污到清净。经由对五盖、五取蕴、内外六处的观察来体会无常、苦,乃至于无我、无我所,进而来修七觉支、四圣谛,成就解脱。这是一开始我们需要知道的两个要点。然后再来看这五组法里面的第一组就是五盖。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