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3、观十二处(六内与六外入处)

《大念处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8 15:50

复次,诸比丘!比丘安住于法,随观诸法,即依六内入处与六外入处随观诸法。又诸比丘!比丘如何安住于法,依六内入处与六外入处随观诸法?

于此,诸比丘!比丘了知眼根,了知色尘,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的结。他亦了知未生之结生起之因,了知已生之结断除之因,了知已断除之结未来不生起之因。

他了知耳根,了知声尘,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的结,他亦了知未生之结生起之因,了知已生之结断除之因,了知已断除之结未来不生起之因。

他了知鼻根,了知香尘,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的结。他亦了知未生之结生起之因,了知已生之结断除之因,了知已断除之结未来不生起之因。

他了知舌根,了知味尘,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的结。他亦了知未生之结生起之因,了知已生之结断除之因,了知已断除之结未来不生起之因。

他了知身根,了知触尘,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的结。他亦了知未生之结生起之因,了知已生之结断除之因,了知已断除之结未来不生起之因。

他了知意根,了知法尘,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的结。他亦了知未生之结生起之因,了知已生之结断除之因,了知已断除之结未来不生起之因。

这一段经文,比较长的都念完了,我们把这个十二处都讲完了、都念完了。这段经文是讲十二处或者说称为十二入的禅修法,可以分为四个要点,大家有没有注意知道,你看,为什么要讲?讲了五蕴,为什么还要讲十二入?

五蕴,你看色蕴是生理现象,后面的受、想、行、识蕴都是心理现象,它就会让你能够照亮内心。但是这些现象是怎么来的?它的基础是什么?它的基础其实大部分是讲物质法,物质法的接触、物质法的关系,六根跟六尘接触,这是种种身心现象得以现起的基础。这个物质法之间的关系很重要,你一定要能够明白,不然的话,你还是难以断除执著。这个断执著不是一个理论上的闻思或者大脑思惟的思考,而是一定要证到,你一丝一毫的疑惑都要能够断除。所以它会特别侧重于物质法。你看六根:眼、耳、鼻、舌、身都是物质法。意根有一部分是物质法,有一部分是精神法,所以意根是一部分名法、一部分色法。色、声、香、味、触这个都是物质法、都是色法。法尘,法尘一部分是色法、一部分是名法,所以它只有一点点讲名法,绝大部分都是讲色法。色法与色法的接触,这个触就产生了种种的身心现象,种种身心现象就现起来了,所以这是基础,要把这个基础要搞清楚。

我们可以分四个要点来说。第一个要点法念处的修行是靠对触的觉照。触就是内六处,也是六根门,和外六处,或者我们称为内六入和外六入。外六入这个六尘境互相碰撞,互相碰撞的时候就像两个木头一直互相磨擦,就会产生热能、就会产生火花。同样的,六根和六尘互相碰撞就产生了身心的种种现象。

佛陀说法,因为他彻见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说得非常透彻明白,把这个身心现象现起的基础,说得非常明了。有触才生起种种法,生起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都现起来了。我们看首楞严二十五圣修证圆通,其实二十五圣修证圆通就足以包含一切法。二十五怎么来的呢?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再加上七大。那么事实上我们且不要学得那么高妙,我们先扎扎实实把最简朴的法先修好、先证到。证到才是最重要,光说没有用,证到才是最重要。

六根和六尘之中,唯有意根和法尘的一部分是名法所摄,其余的都是色法所含摄的。所以十二处也只是名法和色法而已,而且特别地注重辨识身心现象之所以现起的这个基础。

六根门是身心接触境界的门。比方说我们这个眼根门中,它的眼净色,它与色尘接触,与色尘接触,我们这个眼的净色根,是位于视网膜里面的这个净色,眼净色对于光、对于颜色是特别敏感的。我们要先辨识,要修四界差别观,然后能够辨识色聚,辨识色聚以后,因为你的透明体爆炸以后有无量色聚,无量色聚在生灭,你只要辨识一粒单一的色聚。然后辨识这个里面的眼净色,眼净色辨识清楚了,你就可以看到它对于光、对于这个颜色的撞击是非常敏感的,这个会同时撞击眼净色和有分心。那么眼净色它就作为眼识的依处、作为眼识的门,其余的都依此类推了。所以我们就可以明白这样子禅修,这样子地在当下的身心来起修。

第二个要点就是内六入、外六入,根尘碰撞生眼识的心理现象,是不能控制的。它是缘聚而起,缘散而灭的。我们的眼的净色根,眼净色跟外在的色尘接触的时候、碰撞的时候,眼净色和色尘不会去如此地思惟说我们和合令眼识生起来,我们不和合令眼识不能生起,不会这个样子的、不可能是这样子的。所以它其实是什么?是法尔现起的。

眼的净色根和色尘一碰撞,就生眼识,没有自性,是缘起法,缘生缘灭。生起之前,眼识无所从来;坏灭之后,眼识去无所去。唯有在生灭之间,缘和合了就现起了,现起了认知的作用,我认知到这朵花是黄色的、是红色的,认识到这个果是什么形状;所以它来无所来,去无所去,但是一碰住、一接触、一碰撞、一产生关系,马上认知的作用就现起了,所以说万法如幻唯有关系。

万法如幻,接触的时候就起作用,正如我们佛陀所教导的。要知道,其实现在的物理学,你看朱清时他也很明白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万法都是如幻的,他说的只是说关系是真实的。但是其实关系哪有什么真实,只能够说是万法如幻。这个一接触就有了关系,有了关系,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认知的作用、见闻觉知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如此而已。所以这样我们就在此地来实修,来破执著。我们刚刚讲的这个就可以明白了,根尘相接就生识,它不是我们能够自主的,那么不能控制,它只是法尔显现的,所以不要控制。

第三个要点就是内六入没有好坏之分,外六入也没有好坏之分,那为什么这个出现了种种问题?问题不是出在内六入的六根,也不是出在外六入的六尘,而是出在哪里?而是出在内六入和外六入相接触的时候,内心生起了欲染。生起欲染,这个欲染就会像绳子一样绑住了我们,就称之为十结、称之为十使。我们北传佛教,称之为五钝使、五利使,也就是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样子称之为五钝使、五利使,十使,在驱使我们,迷心逐色。在南传佛教里面,它称之为十结,欲贪结、瞋结、我慢结、见结、疑结、戒禁结、有贪结、嫉妒结、悭结、无明结,称之为结。因此其实关键是在根尘接触的时候,要以止禅的定力和观禅的智慧力,看清楚真实相,内心不起欲染,这个是禅修的关键。

禅修是为了什么?禅修是为了证得神通吗?禅修是为了身体更好吗?禅修是因为觉得,啊,打坐很快乐、很舒服,所以我都不想下座了。是为了这个吗?不是啦!禅修是为了什么?为了一个字——明!你要真正懂得,懂得《大念处经》,你就明白了,哦,原来禅修最本质的就是为了现起智慧。明,明是很重要的啊!

你看佛陀称为明恒足。明足,就是要智慧足,行足就是努力地去做种种的慈善帮助众生。然后持好戒律、修好禅定,戒、定无漏学是行足,慧无漏学是明足。所以佛陀称为明行足。

我们禅修本质上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成就“明”。也就是说,你在根和尘接触的时候,你要能够以定力和智慧力要看清楚真实相,问题不是出在内六根,也不是出在外六尘,而是出在根尘一接触,你内心就生起了欲染。所以你看清真实相,内心不起欲染了,就对了,智慧就现起来了。正如禅宗三祖僧璨大师《信心铭》所说的:“眼若不眠,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其实都是通的,所以要能够懂得这个具体的修法。

第四个要点就是我们举眼根与色尘接触为例,来说明佛教导禅修十二处的步骤,其实可以分为六个步骤了。

第一步:比丘了知眼根,要能够辨识、要能够依四界差别观来辨识眼净色等等,辨识清楚。

第二步:了知色尘,对于外色也要能够辨识清楚。那么,包括它色法生起的因缘——业、心、时、食,这个都要能够辨识清楚。

第三步:了知缘此二者而生起的结。眼根接触色尘的时候而生起的结使,生起了贪欲结、生起了瞋恚结等等,这些都要能够了知,生起的结使。

第四步:他亦了知未生之结生起之因。禅修者了知到没有生起来的结使它生起的原因,根尘接触没有觉性,没有觉性就是无明,就会被妄念带着走。

第五步:了知已生之结断除之因,已生之结断除之因。根尘接触,我们能够以强大的觉性看清楚实相,就可以断无明、就可以能够断除结使。那么,依止禅能够镇伏十结,修观禅能够暂时灭十结,证得圣果能够彻底地灭十结。

第六步:了知已断除之结未来不生起之因,就是十结会像火一样烧我们,让我们不得自在。透过如理作意、透过止禅和观禅的修习,就能够逐渐地舍离十结。我们不断地修习一直达到见道,能够证悟须陀洹道,就能够灭尽见结、疑结、戒禁取结、嫉妒结、悭结。这个五结灭尽了,就能够实证初果——须陀洹果;斯陀含道,能够灭尽粗的欲贪结和瞋恨结,能够实证二果——斯陀含果;阿那含道,能够灭尽细的欲贪结和瞋恨结,就能够实证三果——阿那含;阿罗汉道能够灭尽我慢结、有贪结、无明结这个三结,就证得阿罗汉果,就能够完全地、彻底地断尽十结。

如是他安住于法,随观内法;或安住于法,随观外法;或安住于法,随观内、外法。他安住于法,随观生法;或安住于法,随观灭法;或安住于法,随观生、灭法。或他建立起唯有法的正念,如此建立正念,只为了更高的智慧与正念。他无所依而住,不执著五取蕴世间任何事物。比丘如是安住于法,依六内入处与六外入处,随观诸法。

这段经文就是讲依十二处修观禅,观内、观外、观内外,观生、观灭、观生灭的缘起。那么十二处的修法特别强调要在内外根尘接触的当下,不要起欲染。凡夫众生有四种食,以这个四种食物来滋养身心。当然,大乘就讲得更多了,南传只讲四种食,也就是段食、触食、思食、识食。因为这个有四种食,所以就有四种颠倒,以不净为净、以苦为乐、以无我为我、以无常为常。

我们能够以观智来观身不净,就能够见色蕴为不净,就是善知断食,就能够断除以不净为净的颠倒。我们能够以观智来观受是苦,就是善知触食;你看十二处重要的就是触,六根对六尘一触就生起,一接触就生起感受;所以要观受是苦,就能够善知触食,能够断除以苦为乐的颠倒。能以观智来观法无我,就能够见想蕴、行蕴为无我,是善知思食,能够断除以无我为我的颠倒。能够以观智来观心无常,就能够见识蕴为无常,是善知识食,能够断除以无常为常的颠倒。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十二处的修法、同样地可以把它融到五蕴里面去修,同样地可以把它融到对于名法和色法的观察里面去修。事实上一切法都要把它最后辨识,就知道无非是名色法,在名色法里面进一步地深入地如理作意,进一步深入地辨识,就能够在当下的身心现象里面能够开智慧,在这个智慧的土壤里面开启见性的大智慧。

好了,我们明天继续来讲最后一讲,就是讲七觉支和四圣谛,然后《大念处经》就修学圆满了,大家福慧自在,阿弥陀佛!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