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③观昏眠盖

《大念处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8 15:40

比丘内心有昏眠出现时,了知:『我内心有昏眠』;或内心无昏眠出现时,了知:『我内心无昏眠』,他亦了知未生的昏眠生起之因;他亦了知已生的昏眠断除之因;他亦了知己灭的昏眠未来不生起之因。

这段经文就讲观昏眠盖,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就是如何观察昏眠盖,可以分为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就是要如实知自心,禅修者心里面有昏眠出现,或者无昏眠出现,都要能够如实了知。昏沉,睡眠是我们禅修中,最常遇到的一个大的障碍。很想修行,但是一坐上去就昏沉了,昏沉是小睡眠,睡眠是大昏沉,所以把这两者合并起来称为昏眠盖。

第二个层面,佛说:“他亦了知未生的昏眠生起之因。”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上面就更详细地说了,昏沉为什么会生起来?昏眠生起之因“或因毁坏净尸罗等随一善行,不守根门、食不知量、不勤精进、减省睡眠、不正知住而有所作、于所修断不勤加行,随顺生起一切烦恼,身心惛昧,无堪任性。”

这样就完整地把昏眠生起之因都说了。第一个就是犯戒了,毁犯净尸罗,犯戒了的人容易昏眠,容易昏昧。善的心理行为,其实跟生理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如果我们一直持戒修善的时候,一定就不容易昏沉。为什么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一切文明都会要赞叹善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善是法界的宇宙的正能量。善,你努力去修的时候,努力去持戒的时候,自身的阳气就会旺盛起来了;阳气旺盛起来了,人就会很快乐,所以说为善最乐。否则的话,就是阴气旺起来了,如果犯戒,做恶事等等,阴气就会盛起来,所以就容易落入昏沉里面,头脑昏昧,阴也就是五阴,五盖。

第二是不守根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门护持不住,一直向外攀缘。比如说喜欢看电视、喜欢上网、看电脑,这个看多了,久了,打起坐来就容易昏沉,因为你的精神一直向外流失,不守眼根门。

第三是食不知量,吃东西贪好味道,吃多了就容易昏沉。

第四是不勤精进,心里懒惰。

第五是不正知住而有所作,不能够以正知正念来安住身心。如果真正能够做功夫的话,天天精进用功,能够保持正知的话,那么四大假合的身体把它转化过来了,业力、习气把它转化过来以后,做功夫的话就会有三句话:夜眠无梦,身轻如叶,昼夜常明。不会有什么梦,身体觉得很轻安,很轻盈,像一片树叶一样,昼夜常明。

第六是于所修断不勤加行,对于所应修的法,所应断的习气烦恼,不会去勤奋地去修加行,这样也容易导致到昏眠。因为这些原因导致的结果就是身心昏昧,无堪任性,身体沉重,不舒服,脑子昏昏沉沉的,头发胀,眼睛干涩睁不开,睁不开眼,呼吸也很沉重。这样我们都知道这就是昏沉了,重昏沉了,无堪任性,就什么都做不了,不能看书,看不进去,也不能打坐。其实人如果没有保持正念,正知的话,很多时候都是陷在昏沉状态里面。

举个例子。《千家诗》上面有一首中唐诗人李涉的诗,诗题就叫做《登山》。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尤其是最后一句“又得浮生半日闲。”很多人经常会引用来,觉得人生很忙碌,哎呀,偶然有半天可以让我喘口气。大家基本上应该都读过。

“终日昏昏醉梦间。”我心里面很郁闷,每一天都昏昏沉沉的。像我们今天刚好是立夏,春尽了。听说春天将尽,所以我的朋友拉起我来,勉强我一起去爬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他觉得很幸运,我爬山过程之中我偶然遇到一个竹院,是一个很简陋的寺院。能够遇到一个老法师,给我开示人生的哲理,我觉得郁闷解了不少,心情轻松了不少,所以多年以来都没有这么心情舒畅过,“又得浮生半日闲”。

李涉这个人,在当时中唐那个时代还是有点名气,他这个诗名远播。春天登山抒怀的一首诗,也表达了他内心的苦闷和人生的感悟。有一次他在长江坐船旅行,被一群盗贼包围了,然后就要劫夺他的财物等等。但是突然之间有人就认出他来说,这是李涉。强盗的首领听了以后就大喜过望,就跟他说了:“自闻诗名日久,但希一篇,金帛非贵也。”很早就听说你的诗名,很希望你能够写一首诗送给我,其他的金银、丝绸这些都无所谓,就不会抢你的了。李涉马上就在现场写了一首诗,送给强盗的首领,强盗首领就送了很多的重金、金玉等等送给李涉,然后走了。那么这首诗“终日昏昏醉梦间”,其实描写世间很多人都是这种状态,每一天都忙忙碌碌的、迷迷糊糊的、昏昏沉沉的,很少有清醒的日子。

然后到了元朝时候有另外一位读书人,他有一次也是到山上去玩,但是山上一个寺院里的一位出家人很攀缘。一直就拉着他讲话,絮絮叨叨的,他心里面就很烦、很讨厌。但是这位僧人一直还是不放过他,一直在跟他攀缘、搞了很久了。然后就看到一幅白墙,僧人马上以为又有攀缘的机会来了,马上让人准备好笔墨纸砚,请这位文人题一首诗。然后这位文人就把李涉的这首诗头尾就颠倒了一下。

偷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他就把头尾倒了一下,就骂人了。就是说我好不容易有半天闲,我本来以为去爬爬山心情会愉快一点,哪里知道碰到寺院的一位僧人,拉着我不停地说话,搞得我终日昏昏沉沉。他用这首诗就把头尾调了一下,就把那位僧人就骂了。这出家人不要那么攀缘了,一天到晚攀缘拉着人家说话,这样子非常不好的,非常不如理。事实上他把那首诗头尾一调,就批评那个僧人,一天到晚昏昏沉沉、糊里糊涂了。这文人有时候骂人不带脏字,把头尾一调就骂人了。

第三个层面。佛说:他亦了知已生的昏眠断除之因。禅修者了知到有六种方法,能够帮助灭除昏沉和过多的睡眠,这是断除之因。

第四个层面。佛说:他亦了知已灭的昏眠未来不生起之因。其实昏沉不容易彻底断除,只有证得阿罗汉果位,才会被彻底根除。因为阿罗汉是不断在定中,昏沉不会生起来。

第二个要点就是在《大念处经》的注释书里面,有讲了六种帮助对治昏眠盖的方法。

第一种就是饮食知量,不要吃太多,吃饱以后容易昏沉。但是吃太少也会体力不够,能量不够你也修不上去,所以饮食知量很重要。我一直推荐大家,南传要学习《清净道论》,北传要学习《瑜伽师地论》,因为实修的很具体方法都在其中。那么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里面,就告诫我们怎样才能够做到于食知量。弥勒菩萨说:“云何于食知量……以正思择,食于所食,不为倡荡。”就是吃东西不是为了表示阔气、“不为倡荡”。

“不为骄逸。”不是为了摆架子,显得自己名气很大,不是为了摆架子;“不为饰好”不是为了装饰、好看,不是为了出风头;“不为端严”不是为了吃得这个身体显得很端严。然后让一切人生恭敬心,以为你修行很好,其实都是吃很好的食物这样子把它撑起来的,不是为了这些。

“食于所食,为身安住。”为了身体能够安住,得到能量支持。

“为暂支持,为除饥渴,为摄梵行,为断故受,为令新受当不更生。”“为断故受”就是疗饥疮。然后也不能够吃得太饱,不然又会有新的苦生起来。“为当存养,力乐无罪,安稳而住,如是名为于食知量。”

第二就是光明想,如果昏沉的时候可以做一下光明想。比方说你修一下“阿”字月轮观,对治昏沉是比较有效的,光明想是对治昏眠有效的办法。你也可以修白遍禅,修十遍处禅里面的白遍禅,或者是光明遍禅,或者你就观日月,这些都可以。

事实上当代的脑神经科学也已经证明说,太阳光是治疗情绪失调的良方。大脑从视网膜上面接收信号,事实上我们的眼净色,它就在视网膜里面的,接收信号以后并且把这个信号就会送达到松果腺,松果腺会自己调节——如果有光明,它就不分泌;如果在黑暗之中,松果腺就会自动分泌这个睡眠激素“褪黑素”,“褪黑素”是能够促进我们的睡眠质量的,所以在一个光线很暗的地方,也是会比较容易昏沉的。当然,如果有更深的窍诀也可以来修。比方说大圆满法、或者说其他很多法要里面都会有借助光明的一些修法。

第三就是改变姿势。如果打坐昏沉了,可以起身走动,或者练金刚亥母拳等等。大家一定要明白,像幻轮瑜伽、金刚亥母拳其实是瑜伽的精华。很多人学佛法打坐他上不去,然后就跑去学瑜伽。哈他瑜伽呀、艾扬格瑜伽、体位瑜伽。但是其实不需要,为什么?因为真正瑜伽的精华,就在我们金刚亥母拳和幻轮瑜伽里面,有传承来修的话是非常有帮助的。还有比如说像扎龙等等,都是能够通过体位和特别的调气脉的方法,能够迅速地帮助我们破除障碍,能够开启能量。

第四个就是痛念无常。提起精神来收摄诸根,修四卫护禅里面的死随念,修行就会有紧迫感。当你修行有紧迫感的时候,当然你就不会昏眠。很多人都是这样子,抛却自家珍宝不顾。抛家散走,到处这里看看、那里看看,那里去学学一些印度教的瑜伽等等,但是它真正的精华是在金刚亥母拳里面。

第五个就是亲近善知识。不要跟那些容易昏沉的人在一起。

第六个就是要用一些有助于灭除昏沉与过多睡眠的适当言谈。其实世出世间都要消除昏眠盖,因为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事业看精神”,一个真正事业成功的人、有学问的人,他一定能够降伏昏沉,一定有超过常人的精力。修行也是如此,修行没有足够的精力、没有足够的能量,迷迷糊糊、昏昏沉沉把眼睛闭起来修行就能成就,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找到正确方法,只会越来越萎靡不振,这样是错误的。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