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④道谛

《大念处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8 16:03

复次,诸比丘!何谓导致苦灭之道圣谛?即八支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复次,诸比丘!何谓正见?诸比丘!如实知苦,知苦之集,知苦之灭,知导致苦灭之道。诸比丘!此等名为正见。

复次,诸比丘!何谓正思惟?出离之思惟、无瞋之思惟、无害之思惟。诸比丘!此等名为正思惟。

复次,诸比丘!何谓正语?远离妄语、远离两舌、远离恶口、远离绮语。诸比丘!此等名为正语。

复次,诸比丘!何谓正业?远离杀生、远离偷盗、远离邪淫。诸比丘!此等名为正业。

复次,诸比丘!何谓正命?诸比丘!圣弟子舍邪命,依正命而生活。诸比丘!此名为正命。

复次,诸比丘!何谓正精进?在此,诸比丘!比丘发愿、精进、勤奋、策励其心、避免未生的邪恶、不善法生起;发愿、精进、勤奋、策励其心,舍断已生起的邪恶、不善法;发愿、精进、勤奋、策励其心、促使尚未生起的善法生起;发愿、精进、勤奋、策励其心、促使已经生起的善法安住、不衰退、增长、广大、圆满成就。

其实这个就是四正勤了。

诸比丘!此名为正精进。

复次,诸比丘,何谓正念?于此,诸比丘!比丘安住于身,随观身体,热忱、正知、正念,舍离对世间的贪欲与忧恼。他安住于受,随观感受,热忱、正知、正念,舍离对世间的贪欲与忧恼。他安住于心,随观心识,热忱、正知、正念,舍离对世间的贪欲与忧恼。他安住于法,随观诸法,热忱、正知、正念,舍离对世间的贪欲与忧恼。诸比丘!此名为正念。

复次,诸比丘,何谓正定?于此,诸比丘!比丘远离欲乐,远离恶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具足初禅而住。寻伺止息,内心等净,心一境性,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具足二禅而住。离喜与寻伺,他住于舍,正念正知,身心受乐,体验圣者所说『以舍与念而住于乐』,具足三禅而住。离乐与苦,他断先前一切喜与忧,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具足四禅而住。

这个其实就是指四禅。

诸比丘!此名为正定。

诸比丘!此名为导致苦灭之道圣谛。

如是,他安住于法,随观内法;或安住于法,随观外法;或安住于法,随观内、外法。他安住于法,随观生法;或安住于法,随观灭法;或安住于法,随观生、灭法。或他建立起『唯有法』的正念,如此建立正念,只为了更高的智慧与正念。他无所依而住,不执着五取蕴世间任何事物。

比丘如是安住于法,依四圣谛随观诸法。

这一段经文佛陀开示道圣谛以及最后总结四圣谛。可以分为四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佛开示说:何谓导致苦灭之道圣谛呢?也就是八支圣道。真正能够灭苦的方法,趋向涅槃的方法就是道圣谛。然后就一一地来解说八圣道分的每一支分,八圣道分其实也可以把它归纳为戒定慧三无漏圣学。正见、正思惟是慧无漏学。经里面非常明确地讲到了,第一个正见就是体证四圣谛,就是正见。没有见道以前五蕴身心是心的所缘,见道以后对出世间法而言,涅槃是心的所缘。

第二就是正思惟,就包括了出离思惟、无瞋思惟、无害思惟。正思惟在修四念处的时候、在实修的时候很重要,可以帮助正念正知正确地运作,思惟其实就是寻,我们说寻伺,思惟其实就是寻。你修止禅的时候你要能够取修禅定的、修定的业处,在四十个业处里面你来选择你适合的业处作为所缘。你修观禅的时候要取色业处、名业处作为所缘,才能够修观禅。所以你要能够正思惟了、你要能够懂法,你不懂法你都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修,都是盲修瞎练了。

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圣谛这些是智慧成长的大地,昨天我们也特别强调了。其实你看智慧就是在这些大地里面才能够生长起来、成长起来。智慧就是指有能力能够辨识色法,也就是物质现象、生理现象;有能力辨识名法,也就是辨识心理现象它的心路过程。

蕴,五蕴也就是身心存在的,我们这个相存在的构成因素。十二处就是身心现象现起的基础。

所以说万法如幻,但是万法一接触,它的见闻觉知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所以基础是什么?六根、六尘是它的身心现象显现的基础。不是六根、六尘有问题,而是你在它们一接触的时候,你的欲染有问题,才导致了生死轮回。因此你要能够在这个中间,能够觉察、能够辨识,辨识这个身心现象现起的基础,就是十二处。包括说地水火风四界,这个是因素;包括说四圣谛,这是真理;包括说缘起,这个缘起其实就是指关系。相互依存关系它的规律,名法、色法这个现象,现象它显现出来它背后的运行规律,并且你能够有能力一直直观到一切存在它的共相都是无常、苦、无我,都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个三法印,这样你就是真正的智慧现起来了。那么这个是指慧无漏学。接下来的第三正语、第四正业、第五正命这个都是属于戒无漏学。

正语、正业、正命,很多人都会说八圣道,又会讲错。说哎呀,为佛弟子从皈依开始你就要能够遵守八正道的行为规范,这话一说就错了。八圣道分是行为规范吗?八圣道分是要你去证到的,是圣人之道。你把它说得太浅了,这个佛法流传久远了,很多基本的大家都搞错掉了,都是望文生义。

打个比方,有一次电视台报道一个消息,说某某地方两个歹徒打死打伤一百一十位警察逃跑了。大家一听,哇,吓死了,两个人能够打死打伤一百一十名警察,这两个人不是鲁智深就是武松。然后就再来查那个电视报道的原稿是什么,原来是打死打伤110警察。很多人就是这个样子的,他学佛法以后闹这个笑话,他自以为是。什么是八圣道分?一定要明白八圣道分不是在世俗层面的行为规范,而是什么?而是圣道,而是圣人的行为。

为什么说得这么浅?正语、正业、正命。你一定要知道。你想想前面他已经有了出世的正见了,对不对?他已经有了出世的正思惟了。当然他自然就会有出世心的律仪、出世心的戒律。他有出世的智慧,当然他绝对不可能再出现不正语、不正业、不正命,因此这个称为正断律仪。他是因为有智慧了、有见性的智慧了,所以根本上就不会犯。正断律仪。

那么出世心在第一次见道的时候,就能够产生力量、就能够完全地正断烦恼,就是正断律仪。所以要从这个层面去领悟戒无漏学,他是在无漏智慧的层面上面自然成就的道共戒,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浅层的行为规范。

这个是指我们戒无漏学,正命。佛开示说:圣弟子舍邪命,依正命而活。一直能够保持正念是依正命而活,一直能够在止禅、观禅之中是正命而活。接下来就是定无漏学,也就是第六正精进、第七就是正念、第八就是正定。那么正精进有两种,一种是世间的正精进,就是四正勤,出世间的正精进就是、它的所缘就是灭谛。

出世间的正精进它是直接缘灭谛、缘涅槃的。因此它就有力量正断心中的所有烦恼,这是出世间的正精进。那正念当然就是指四念处了。正定,这里面如来明确地讲了,离生喜乐地定、定生喜乐地定、离喜妙乐地定、舍念清净地定,以及它们要生起的禅支,五禅支。然后禅的五种自在,三禅支等等,这些都详细地解说了。

第二个要点,就是修持道圣谛正断烦恼的过程,就是三遍知的过程。所以这个表大家一定要有,一定要带着就是这个原因,因为随时会讲到、你修也随时要修上去,就随时要用到的。三遍知就是知遍知、审察遍知、断遍知。

道谛怎么样子来修道?能够让我们证得涅槃,这个很重要了。所有的法的窍诀其实就在里面了。我们修持道圣谛,正断烦恼的过程就是三遍知的过程。唯有以三遍知透彻地了解五蕴等名色法,才能够断除对名法、色法的贪爱而息灭苦,这是道圣谛的精髓。

第一个就是知遍知。就是你以智慧来缘苦圣谛,遍知一切法都不过是名法和色法而已,这个时候你就证得名色分别智。然后你就以智慧来缘集谛,遍知到一切名法、色法它背后的运行规律都是缘起,不由你控制、没有自主。你就能够证得缘摄受智。你真正的能够了解了苦圣谛、集圣谛就是知遍知。

我们能够达到知遍知吗?没有啦。所以我们说的苦圣谛不是那么回事。真正的你要到了知遍知,你才是真正的了解了苦谛和集谛。

第二就是审察遍知。审察遍知就是已经了解了名法、色法以及它们的缘起。进一步就会产生智慧,能够不断地去检查刹那、刹那的生灭,这个就更深入了。

然后你观五蕴、观十二处、观十八界、观缘起的道理,你观它们的刹那生灭,这样子就是审察遍知。用审察遍知就能够用世间智(世间的智慧),能够现量地看到刹那生灭,这个时候就确定道谛,也就是成就了思惟智和生灭随观智。

第三就是断遍知。这个就是断烦恼、证涅槃的过程。由第五坏灭随观智一直到第十一行舍智,都是用世间智慧来观察身心。行舍智要断身见、要见道就能够进入到出世间了。这个见道很微妙,因为前面你其实到行舍智,前面其实都还是在世间,还是世间的智慧。到行舍智以后你怎么样摆渡到出世间智去?

《清净道论》上面就打了个比方,这个比方我认为非常恰当,它说什么呢?说原来这个航海技术很落后,大家都是用那个大的帆船,然后到海里面一漂,就漂上几十天看不到方向,不晓得哪里有陆地,那怎么办呢?水手就想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出发之前就抓几只乌鸦,带到船上去。然后起航以后到海中,如果辨不清方向,就把乌鸦放出来。然后好好地养着这只乌鸦,这乌鸦很厉害,它飞起来,它很厉害的。它如果看到有陆地它就飞过去了,飞过去以后如果真正找到陆地了,它就不再回来了,如果找不到它还再回来。所以水手就一直观察、等待。这只乌鸦如果不再飞回来了,等了好几天了、等了两三天都不再回来,那就表示我们距离陆地很近了。那么往着乌鸦飞走的方向走过去的话,一定能够顺利地找到岸、找到彼岸、找到陆地。

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当你修到行舍智的时候,这是第十一智。然后你怎么样去摆渡到出世间,能够见道呢?你的心就一直依行舍智,一直地来像乌鸦一样一直绕、一直在周围看,在某一个因缘契合你就能够豁然契入,某一个刹那你马上内在的这种体悟。因为这个法是活的,不是知识,你在这个心相续之中,这个法的证量就现起来了,道心就起了,这个时候就是见道。而一旦你见道以后,你就像乌鸦飞走了不再回来一样。一旦你见道了你就不再回到这个轮回染污的世间,你真正在出世间,除非你是菩萨以愿力来回来度众生。我们的心也会一直绕、一直绕,一直依行舍智继续地去观无常、观无常的逼迫。然后直到看到出世的所缘、见道,然后心就不再回来,不再回来世间了,除非是以大菩提心愿力度众生。

圣人和凡夫的差别是什么?凡夫也能够证得四禅八定。但是圣人他怎么样?凡夫有禅定,但是凡夫没有果定;圣人会有果定,他有道果定。他能够入道果定,能够定在那个涅槃里面,也跟禅定、跟那个高的禅定一样,能够想定多久可以定多久。这样子他可以入果定。

第七就是智见清净,就是确定灭谛了。我们看审察遍知的时候就确定道谛,后面一直都是确定道谛以后就开始行道,行道智见清净,到最后第七就是智见清净,就确定灭谛,就证得涅槃了。这个是讲第二个要点。

第三个要点就是道谛的四相。在北传佛教说道谛的四相,就是道、如、行、出四相,四行相。南传佛教就是说道圣谛它的四行相,就是出、因、见、增上。出就是能够领导我们出离烦恼、朝向解脱;因就是道,道圣谛,道的修持是解脱的因,是不死的因;见就是道,能够让我们直接见到灭谛;增上就是道具有增上的力量。四圣谛在胜义谛上来说是空性,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说你懂得四圣谛,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第四个要点就是体证四圣谛的般若智慧。我们能够体证苦的智慧,就可以破除妄执身心是常的颠倒妄想,能够体证集的智慧,就可以破除妄执。我们是由高层次的力量所创造,而不是因缘而生的这种邪见。有一些宗教认为说众生是由上帝六天造出来的,然后第七天休息。这其实是一种邪见,事实上因缘而生的,哪有什么更高的力量来创造呢?你要真正的证得了缘摄受智,你才能够把这个邪见破掉。

然后体证道谛的智慧,就可以破除妄执定境为涅槃的谬见。如果你懂得道的智慧了,你才不会以为某一种定,你就以为是涅槃了,你陷在有分心里面你就以为你涅槃了,不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如果不明理去修的话很可怕,往往就以为有分心那个境界就是涅槃,这样子就错掉了,就卡在里面了。体证道的智慧可以消除对错误修法的执著,而显示真正的灭苦之道。

我们看最后一段话,“成就保证”这四个字是多出来的。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