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①贪欲盖

《大念处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8 15:25

于此,诸比丘!比丘内心有贪欲出现时,了知:『我内心有贪欲』;或内心无贪欲出现时,了知:『我内心无贪欲』,他亦了知未生的贪欲生起之因:他亦了知已生的贪欲断除之因:他亦了知已灭的贪欲未来不生起之因。

这一段经文主要的就是讲五盖里面的贪欲盖,要能够觉知、要能够知道对治法。这段经文有四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就是深入止观,首先要消除障碍我们修止观的五个障碍。我们面临的修行道路上的五个障碍物,就称之为五盖。盖就是烦恼的别名,盖覆人的心性,使我们看不清身心的实相。五盖就是贪欲盖、瞋恚盖、昏眠盖、掉悔盖、疑惑盖。这五盖使我们智慧力很羸弱、很虚弱、很软弱无力、没有智慧力,当然就无法达到涅槃了。

五盖使止禅和观禅都不能成就,止禅就用五禅支来对治五盖、镇伏五盖,使五盖暂时不起作用,才能够证得禅那。一定要知道禅定是把五盖镇伏住了,但是并没有彻底地断掉它。所以如果单单有禅定力是不够的、是不能解脱的,必须要有智慧力。当我们证得初禅离生喜乐地定的时候,离生喜乐地定。离生什么?离开欲界的生命,离开欲界的生命能够感得色界天,离生喜乐地定的时候就降伏了五盖。因为初禅有五禅支,这五禅支就能够对治五盖。

初禅五支就是:寻、伺、喜、乐、心一境性。

寻、伺。一定要知道寻、伺这两个词是玄奘法师翻译的,玄奘法师之前把它翻译为觉、观,有觉有观。后来玄奘法师是一个很精密很谨慎的人,他就觉得这个觉、观翻译得不准确,然后他就选择了寻、伺这两个字,就非常精准了。寻就是将心导向和安置于似相,所以你一定要有禅相你才能修。禅相,先要有遍作相,然后有取相,然后有似相,似相就有光明了。你看我们哪怕修安般念,都会很容易生起这种禅相。要能够把心导向和安置于似相,这个叫做寻、寻禅支。伺禅支就是保持这个心,持续地注意似相,一直它能够有力量持续地来注意禅相里面的似相。

喜禅支就是喜欢似相了,乐就是体验似相的乐受,体验似相的快乐。一境性就是对似相的一心专注。其实能够成就五禅支就能够对治五盖。我们大家精进用功,如果能够成就五禅支,就一定要能够懂得辨识禅支。但是要等到比较熟练以后,没有很熟练你只是忙于辨识禅支,定力会容易退转。成就了五禅支就能够对治五盖。

寻禅支就是对治昏眠盖,能够将心导向、安置于似相的时候就不会有昏眠。伺禅支就是对治疑惑盖。喜禅支就是对治瞋恚盖。乐禅支就是对治掉悔盖。一境性禅支就是对治贪欲盖。所以虽然不能够断五盖,但是它能够降伏,能够让烦恼不现起,不能障碍、不作障碍。这是讲止禅行者。

观禅行者对治五盖的方法,就是随观五盖。如实地来观察五盖生起的时候了知其生起,坏灭时了知其坏灭。并且了知未生起的五盖生起的因、原因,已生的五盖能够断除,能够被断除的因,就是对治五盖的方法了。并且了知到已灭的五盖,它不是暂时灭了,不是暂时断除了,能够彻底断除,未来永远都不会再生起的方法,未来不再生起之因。

第二个要点就是这段经文主要就讲观,我们要能够观贪欲盖及其生起之因。就讲到了灭除贪欲盖的六种方法,以及我们证得圣果的时候彻底断除贪欲盖。我们可以把这段经文分作四个层面来读、来看。

第一个层面佛说:于此,诸比丘!比丘内心有贪欲出现时,了知:“我内心有贪欲”。或内心无贪欲出现时,了知:“我内心无贪欲。”这一个层面就是如实知自心,能够以禅定力持续不断地以觉性来观察内心的心理状态,有贪欲就觉知有贪欲,无贪欲就觉知无贪欲。

第二个层面佛说:他亦了知未生的贪欲生起之因。就是贪欲生起的原因是什么,原来没有贪欲,现在怎么生起贪欲来了。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背后的原因是有可意的所缘和不如理的作意。

有一个很好的一个对境现起来了,然后你不能够如理作意的时候,你就会生起贪欲来。比如说我们昨天提到的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他就写过一首诗:入定修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这个就是贪欲盖现起来了,妄念现起来了。你如果懂得的话,就不是把它作情歌来看,你看他的密传你就知道他所表达的密意是什么,当然这个我们不扯远了。

第三个层面就是佛说:他亦了知已生的贪欲断除之因。断除五盖可以分为暂时断除和彻底断除,暂时断除可以分为三种方法。所以禅修者要能够知道已生起的贪欲,怎样断除它。当然在我们这个层面是暂时断除,暂时断除也就是对治贪欲盖的方法是什么,都能够了知。

暂时断除可以分为三种方法,也就是以正念等善法取代了烦恼,就是说有可意的对境的时候,你能够如理作意,就能够暂时对治贪欲。然后第二种方法,就是以禅定的力量镇伏烦恼。比如说你修不净观就能够入禅那证得禅那,以禅定力量就镇伏烦恼了。

第三种就是以世间的智慧力随分地断烦恼,还没有达到出世间,以世间智慧力能够随分断烦恼。彻底断除就是指证得圣道的时候,每一圣道断除应断的烦恼证得圣果智,这时彻底断除的烦恼在未来就永远不再生起了。有六种对治贪欲的方法,我们在第二个要点里面来详说。

第四个层面佛说我们要对照经文,佛的开示每一句经文里面都是有具体的修法在其中的。

佛说:他亦了知已灭的贪欲未来不生起之因。就是说当我们证得阿罗汉果的时候,贪欲盖就被灭除,永远不会再生起了。其实贪欲盖要彻底断除不是容易的事,为什么?《圆觉经》说,一切众生流转生死,爱欲为本。所以要想彻底地超出轮回,那么证得阿罗汉圣果的时候就彻底地断贪欲盖了。

第三个要点,我们展开来说六种对治贪欲盖的方法。

第一种就是学习不净观。 内心记得十种不净,也就是有识不净相一种,然后无识不净相九种,也就是墓园九观,就可以灭除贪欲。

第二种就是修习不净观。有识不净观是观身体的三十二个部分,无识不净观就是观尸体不净,透过禅那灭除贪欲,灭除对有情众生这个身体的贪爱。

第三种就是守护诸根门。就是以正念修持自己的禅修业处,来守护六根门。当眼睛看东西的时候,马上就要能够懂得,按照你所学的马上去修眼门心路过程,你这么一辨识马上就不会起贪欲盖了。哪怕是你不能够完整地去辨识那些眼门心路过程里面一一的名法、名色法,你不能够辨识清楚,但是起码你的心不会被它绑住了,不会被外境绑住,不会起贪欲盖了,所以守护诸根门是很好的方法。你这样来修的时候,就能够不执取它的整体形象,也不会执取它的细部特征。你能够心依于法,所以修行一定要心依于法,心与法相应。像原来噶当的那些祖师们都是说,心依于法、法依于穷、穷依于死、死为沟壑。有这样的出离心,当然修行上面就能够消除障碍,能够精进得解脱。这样我们正确的方法就是守护根门,就是觉知修观禅。觉知眼门心路过程和意门心路过程,就是真正地守护六根门。

第四种就是饮食知量。在《中部阿含·一切漏经》里面,佛陀说“他如何适量地饮食?于此比丘在如理地思惟之后才饮食,不是为了玩乐,不是为了麻醉,不是为了魅力,不是为了装饰身体。而只是为了维持和延续这色身,为了去除身体的苦难,为了帮助修习清净的梵行,思惟:如此我就能去除饥饿的旧苦,并且不引发过饱的新苦。”

这是南传阿含里面很简洁明了的饮食知量,这样的实修方法。佛陀开示得非常简朴、非常朴实。

第五种就是亲近结交善知识。重要的就是要与有修持的善知识在一起。不要喜欢跟那些没有修行的人混在一起,尤其是初学者,如果与多贪欲的人经常在一起的话,就容易受其影响,生起贪欲来。应该与少欲知足有修行的善知识在一起。所以老师很重要,善知识很重要。

清朝雍正皇帝那个时期,镇守西北的大将军年羹尧,他给自己的儿子请家庭教师就很严格,但是请来以后,他对于老师十分恭敬。据说在他家的书房门口就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不敬师尊,天诛地灭”,说得很厉害很严重了;下联是:“误人子弟,男盗女娼”,这个咒骂也很厉害了。如果这个老师不称职的话,对于这个子子孙孙都说他们是男盗女娼,这个就骂得很重了。所以说教育是不可以随便的,为人师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要亲近善知识。

第六种就是适当的言谈。就是要说与解脱道相应的话,不要去说那些容易引起贪欲的话。如果散心杂话就容易生起贪欲来,要常说能够去除贪欲的,有关于解脱的话,有助于解脱的话,能够导向离欲寂静和涅槃的语言。

比如说在《中部·大空经》上面佛陀也有比丘要适当言谈的教诫。在运用这六种能灭贪欲的方法的时候,心中就能够没有贪欲。修止禅、修不净观等等达到安止定的时候,定力也能够暂时地降伏贪欲。修观禅能够如理作意,观照颜色声音等等一切的外境,一切的其他众生,你看到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等等,都要能够去马上回头来修眼门心路过程和意门心路过程,耳门心路过程和意门心路过程。当然你就能够真正地体悟到无常、苦、无我的本质,就能够生起观的智慧而灭除贪欲。有时候也要观照:观智本身也是无常、苦、无我的,观智成熟的时候,就取涅槃为目标的四道智和四果智就次第生起来了,那样你就已经走在出世间道上了。

第四个要点就是法念处中对于贪欲盖、瞋恚盖的观察。有些人的心很细,他马上就想到,这里面法念处要讲观贪欲盖、观瞋恚盖。但是我们心念处里面也讲到了,要观察我们有贪心、有瞋心。那么法念处的贪欲盖、瞋恚盖,跟心念处的观察起心动念的有贪心、有瞋心,是不是相同呢?其实相同之处,就是不论法念处、心念处,都是对心理现象做观察,了知它们生灭的真实相;但是不同之处就是修法念处更精微、更细。所以我们一直强调任何念处都要有法念处,才是解脱的法门。修法念处的时候就强调自相和共相的观察,就是每一个法的自相要从四个方面来观察,也就是特相、作用、现起和近因。

对于一切名法、色法的特性、作用、它的现起、它的近因都能够明明了了,真正能够做到的时候,你就达到了名色分别智,你就证得了见清净。

共相当然就是指一切法,它的共相是什么?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行、一切法都是苦。所以对于无常、苦、无我这个本质的观察,这样是诸法的共相。我们透过自相和共相的观察,就会对身心状况更清楚。你就真正的是如实地知道、了知,生理现象、心理现象的变化,那么观智就能够渐趋成熟。这样是我们讲贪欲盖和它的对治方法。怎样来观贪欲盖,怎样来对治贪欲盖都很清晰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