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②集谛

《大念处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8 16:01

复次,诸比丘!何谓苦集圣谛?即渴爱导致再生,且和喜与贪俱行,到处追求爱乐,即:欲爱、有爱、无有爱。

复次,诸比丘!此渴爱于何处生起与住着?凡于世间有可喜与可意者,渴爱即于此处生起与住着。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是可喜与可意者,渴爱于此处生起与住着。

这是指六根,六根处渴爱起执著。

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是可喜与可意者,渴爱于此处生起与住着。

这是第二就是六尘。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可喜与可意者,渴爱于此处生起与住着。

就是凡夫的这种贪爱、渴爱就对于六识起执著。

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是可喜与可意者,渴爱于此处生起与住着。

这是指六触。

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所生之受是可喜与可意者,渴爱于此处生起与住着。

这个是五、六处生起的受,这个时候渴爱也在此处生起。

色思、声思、香思、味思、触思、法思是可喜与可意者,渴爱于此处生起与住着。

这是第六,对六尘生起的想,这个时候起住着。

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是可喜与可意者,渴爱于此处生起与住着。

这是七,对六尘生起贪爱,在这个地方渴爱生起与住着。

色寻、声寻、香寻、味寻、触寻、法寻是可喜与可意者,渴爱于此处生起与住着。

这个是八,对六尘生起的寻。

色伺、声伺、香伺、味伺、触伺、法伺是可喜与可意者,渴爱于此处生起与住着。

这个是九,对六尘生起的伺,而渴爱在这个地方生起与住着。

诸比丘!此名为苦集圣谛。

这一段经文是佛完整地解说苦集圣谛,就是集谛。分为四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就是知苦断集。苦圣谛是世间的果,集圣谛是世间的因。

佛陀先开示众生之所以轮回受苦,是因为集烦恼。而最主要的苦因就是三种贪爱,所以佛陀一开始就说欲爱、有爱、无有爱这是让众生轮回的因。

第一是欲爱,就是感官的贪爱。凡夫众生种种的感官上的刺激,这种贪爱都是属于欲爱。六根接触六尘,见闻觉知的作用就出现了。但是其实内六根和外六尘都没有好坏之分,坏就坏在根尘接触的时候,我们不能够如理作意,我们产生了欲染、生起了欲染,所以要能够善护根律仪。根律仪很重要,你能够保持正念、如理作意,护根律仪就不会产生欲爱。

第二就是有爱。有爱就是对生存的贪爱。南传佛教说六道轮回之中受种种身,有三十一种生存的状态。我们北传佛教就说从地狱有情,一直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的天人,总共会有三界九有,或者说更细地说是三界二十五有,有二十五种生存形态、生存状态,人道是其中之一。这都是属于有爱。

欲爱在证得三果阿那含道的时候,在趋向三果阿那含道的时候断除。有爱是在证得阿罗汉道的时候才完全断除。

第三是无有爱。无有爱就是因为断灭见而生的贪爱。现在很多人都是这个样子。断灭见者就妄执说人死如灯灭,错误地认为人只是活这一生,死后就一无所有了。所以他在活着的时候,趁活着的时候他要尽情享乐、造种种恶业。这个是因为断见产生的这种无有爱,由断见而产生的贪爱。

那么预流果的道刹那就灭除了无有爱,这是第一个要点,就是佛说:众生为什么会有轮回苦?因为集烦恼。主要就是欲爱、有爱、无有爱。

第二个要点就是佛接着说这三种贪爱。在世间有可意者,有“可喜与可意者”之处就生起与住着,就是这三种贪爱它在世间一切的六根、六尘、六识之中,都会去粘著。经里面佛陀列举了要如实观察的九个方面:

一、三种贪爱在六根处生起与住着。

二、六尘处生起与住着。

三、六识处。

四、六触之处生起与住着。

五、六触所生的受,对它生起三种贪爱。

六、对六尘生起的想。

七、对六尘生起贪爱,再来起三种:欲爱、有爱、无有爱。

八、对六尘生起寻。

九、对六尘生起伺。

在这些地方都会起三种贪爱。寻就是寻求,专注于所缘的对象。伺就是对于所缘对象继续地去思惟。寻和伺,譬如说打钟的时候,最初你用心去听闻钟声是寻,然后你继续来思惟钟声的余韵就是伺。

凡夫在生活之中不断地都会陷在这种,像经典里面所描述的这种欲爱、这些贪爱之中,总会不断地去起种种的贪爱和瞋恨,所以流转生死不能出离。他一直在集烦恼、一直在集生死轮回的因。

比方说有一个人,他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得到了一位美女做女朋友。然后他心里面正在洋洋得意,突然就接到女友的一个手机短信,说我们还是分手吧。他气坏了,马上拍桌子大骂,分手也要我先提出,要飞也要我先飞你呀!大骂、拍桌子。这个时候女友又发来一条短信:对不起,发错人了。所以上一条是来不及伤心,这一回可是没办法不伤心了。凡夫众生就是这个样子,一直轮回颠倒。

第三个要点就是佛陀是至高无上的大医王。经中说大医王必须要具备四个条件:善知病,善知病源,善知病对治的方法,善知病对治已、当来更不动发。大医王一定要善于知道是什么病,然后还要知道病源、病因是什么,还要知道对治这个病最好的方法是什么。然后还要知道治了以后,是不是能够永不复发、更不复发。

佛陀说四圣谛其实也是如此,苦圣谛是诊断病情,轮回苦。集圣谛就是找出病因,集烦恼。然后开出的药方就是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是道圣谛,这是开出来的药方。将病彻底治好了,永不受轮回之苦这个就是灭圣谛。所以四圣谛它的修行是一个过程,而四圣谛的证悟是一时现观,四圣谛你要证的时候是现证的。当然这个有不同,南传就说是一刹那,你见道的时候一刹那,它没有分什么欲界,包括上面的……没有把它分开来。但是北传分得很细,分为欲界怎么修,然后色界、无色界怎么修等等。但是其实南传它这个修,它是法流一直都有现证的。北传就会说有十六刹那,一时现观。

第四个要点就是观集圣谛的过程,也就是集圣谛的四行相。南传佛教《清净道论》说集圣谛四行相就是:一是累积相;二是因缘相;三是结缚相;四是障碍相。累积,以集烦恼,累积很多烦恼业因,然后因缘相、然后结缚相,结缚就是十结,四就是障碍相。

北传佛教我们的《俱舍论》就说集圣谛四行相就是:因、集、生、缘。因,因为三种贪爱,就引导众生朝向轮回,这是因;集就是累积烦恼;生就是累积烦恼就造业,有业就有生;缘就是有生这个缘就会继续存在,一直流转下去,三世因果、十二因缘一直轮转下去了。所以这个是集圣谛的四行相。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