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金刚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16 18:55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一分是讲受持生福,这一分就讲受持能灭罪。修行要解脱,首先要能够忏罪积福。前面是生福,所以这里面就讲灭罪,能够灭先世重罪,然后才能够成无上菩提。这一节有四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佛陀又对须菩提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金刚经》,如果有人之前没有被人轻视和嘲笑,读诵《金刚经》以后,不但不因此受人尊敬,反而遭到别人的轻视和讥笑,这是常常容易使人生退悔心的。但是佛陀开示我们,不应该为此而疑惑、退心,这是前世或者宿世的恶业转轻了或者转尽了的一个征相。

读诵《金刚经》的人,过去所造的应堕恶道的罪业,因为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力,就能够让这个恶业先成熟,重报轻受。现生能够把未来世将要受的重报来轻受。所以,以今生受人轻视的轻微果报就不会再感受将来生三恶道的苦痛重报,而且种下了般若空性慧的种子,将来一定可以证得无上菩提。所以说,读《金刚经》反而被人轻贱,要生欢喜心。

第二个重点,有些人会误解〔先世罪业,则为消灭。〕是不是念了《金刚经》,善业就把恶业抵消了呢?这样理解当然是错误的。我们学了《地藏本愿经》就知道,善业、恶业是不可以互相抵消的,我们要懂得业果的规律。善恶业能够各个并存,但是不能够互相抵消。

然而,可以在恶业没有成熟之前,勇猛精进地积福忏罪,使善果先成熟。善的力量增强,恶的种子缺缘就萎缩了。好像禾苗很茂盛,杂草就枯萎了一样。

第三个重点,《金刚经》的殊胜是因为这部经是一切诸佛菩萨智慧的结晶。闻思修持《金刚经》,能够了达业障本空而清净业障。正如《永嘉证道歌》所说:“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需还宿债。”在《六祖坛经》里有提到这位永嘉玄觉禅师,他号称“一宿觉。”到曹溪拜见六祖就住了一个晚上,六祖大师给他印可,说他开悟了。他有个师兄弟叫玄朗,是天台宗五祖。

那么,“了即业障本来空。”我们要知道,过去不好的心态,形成业障,现在不好的心态形成烦恼障和所知障。执著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有烦恼,就是烦恼障;执著于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这四见的妄念,就是所知障。所以《金刚经》是修心的妙典,能够消三障诸烦恼。

《金刚经》是佛从大圆觉智慧海之中自在流出的,处处都是讲无上甚深的般若空慧,每一句都是传授修心的窍诀。所以离相离念,离一切相、离一切念,其实就是已经消烦恼障、消所知障。而且知道一切都是万法无自性空,都是现空无别,所以当然就没有实体的业障可得,了即业障本来空。所以可见,《金刚经》是速消三障诸烦恼的智慧宝剑。

历代的大德们经常都会引用这一句:“大菩萨受到极多的损害,是以后必定能得解脱的标志。”你看,读《金刚经》为人轻贱,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成佛。所以,如果大修行人反而受种种的不如意事,要知道这是他当来能够得解脱的标志,所以不可以只看表面。你若看表面的现象觉得他好像很多障碍,是不是他没有修行,不一定的,很有可能他是大菩萨将要解脱之前的标志。也有一些人,看起来好像一切都很顺很风光,但是也有可能他将来的去处不太好。所以,不可以从表面上来看,而是要看他的心到底有没有生起般若空慧。

第四个重点,就是读诵《金刚经》,以今世为人轻贱故。给我们一些启示:

启示一,让我们知道因果可畏。学这部性空的无上妙典,在显现之中、在世俗谛之中,还是要不虚地存在。所以说,不可以口口谈空,行在有中;不可以言清行浊。越是悟入般若空性的人,越是对于一丝一毫的善根福德都不舍弃。比方,如来不舍穿针之福。如来已经万德庄严、福慧圆满了,但是连帮人穿针这么微小的福报都不舍弃。

有一位比丘,年纪大眼睛看不见了,他缝衣服的线无法穿到针眼里去,他就大声说:“谁来帮我穿针呢?”如来说:“我来。”所以,这是我们的一个榜样。

启示二,顺境要不著相。

启示三,逆境也要不著相,要作灭罪观。

启示四,就是知道重业可转。其实从究竟义上来说,有转业之法,没有消业之法。学习般若空性妙典,乃至于极重的恶业都能转,为什么?你已经悟得性空了,哪里还有实体的罪业呢?所以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启示五,就是因果繁复。要说般若空性法,因为她是声闻、缘觉、菩萨、佛都依此而证入,所以声闻缘觉也会说般若法。但是,因果法唯佛与佛乃能究竟。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里开示我们,要正确地面对这些为人轻贱或者受种种苦害。寂天菩萨说:“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悲愍生死众,羞恶乐行善。”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面对,它必定会让我们增长德行。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o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这一节有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第五次校量功德。本经的前半部分有五次的校量功德,后面讲方便道,就校量得比较少了。因为前半部分是要信和解,要不断地校量功德,让众生真实地对金刚般若生起信心来。前面四次的校量是以外财施、内财施来校量。第五次是以供佛功德与持经功德作校量,说明持经功德非常殊胜。佛陀以自己因地经历的事实来证明。佛说:须菩提,我能回忆过去无量阿僧o劫以前,在没有遇到然灯佛以前,我曾经遇到过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佛。在这样众多的佛面前,我每一尊佛都一一承事供养,没有空过的,所得的功德真是无量无边。

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因地是遇到了然灯佛授记当来作佛,这是成就明心菩提。明心菩提以前的供佛等功德,因为还没有彻底地离相,没有彻悟,虽然也有智慧功德,但是都是取相的、有漏的、有限的。所以,在末法时代,如果有人能够受持《金刚经》,离相生清净心,那他所得的功德,当然比供养诸佛功德更超胜。

第二个要点是为什么持《金刚经》的功德如此的殊胜呢?因为经义不可思议,而果报亦不可思议。在提婆的《中观四百论》上说:“观现尚有妄,余义更不知。”一般人对世间简单的因果规律都不能够捉摸,更何况是佛经的甚深含义呢?

真正持诵证悟《金刚经》,他的功德胜过在百千万亿佛前著相的供养。供养佛当然有无量功德,但是你著相供养就还是生死根株。如果能够悟般若,能够离相离念,当然可以成就无生法忍,当下就解脱。憨山大师说:“悟般若者,一念顿生佛家,生生世世永不离开,故此功德最为殊胜。”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这一节有五个要点:

第一要点,佛说:须菩提啊,善男子善女人在未来末法时代,读诵和受持《金刚经》,所得的功德不可思议。我如果详尽地说出受持《金刚经》的功德,会有人不能接受,心意狂乱、怀疑、不相信甚至诽谤。须菩提啊,佛经的经义不可思议,受持经典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修行的功德更是不可思议。

第二个要点就是〔所得功德,我若具说。〕我若具说事实上就是指难以具说,含有两重意义:首先是说明前面五次校量功德,为什么不是一次性把它全部说完整。如果一次性说持经无量功德,一是不容易说明,而且还使那些闻法者或狂妄自负、妄谈般若,或者狐疑不信,因此分五次来校量。在他生起信心的时候来校量一次功德;在他能够初步了解般若空慧的时候,又来校量一次;而深入了解的时候,又来校量功德。如此渐次地来扩大、赞叹《金刚经》的功德。刚刚开始信受《金刚经》,是以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供佛,来跟这个信心作比较,以后信心深入,能够悟解了,就以恒河沙数的七宝来供养、来作比较,这样渐渐地来深入。其次说明前半部分五次校量功德以后,后面不再详细说了,到方便道校量功德就很少了。

第三个要点是〔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这是众生的两种病。

要么是不解般若真实义,妄谈般若,自心惑乱,并且法说非法,非法说法,惑乱众心。这是心则狂乱。或者,还有一种病是怕谈般若,他不了解般若的真实义,不能够生起决定的信心来,这是狐疑不信。

比方说,小乘执著于有一个可修的法,虽然知道我空,但是还是执著于他修的法,对法空没有彻底证悟。还有一些,乃至于他会执著于成佛之法,执著于自己修行的境界等等。所以一下子听到般若空性法,一切都是不可得,他狐疑不信,很害怕,是怕谈般若。

可见,般若是惟证方知,必须要一切不著,真实修行,久久方能相应,因此不可以狂;另一方面,功到能自知,一直持续修行,能够自己越来越心开意解,放下一切执著,所以也不必狐疑不信。

第四个要点,佛陀完全知道万法的真谛,学佛的人应该对佛语生起坚定的信心来。佛陀的金刚语肯定是真理,有甚深的密义。自己要发愿祈祷,愿我们能够早悟佛陀的密意。经常地这样来观修,以上师三宝的加持,自己心相续之中也一定能够生起殊胜的般若空慧。如果听闻《金刚经》觉得好像有一些不晓得说什么,这其实也不奇怪。因为凡夫无始以来执著于实有,无明实执很重,习气重,无始以来串习世间法,所以习惯了。但是对于佛语,他听起来就觉得比较晦涩陌生。因此,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串习,就能够证悟佛的智慧。正如前面《般若摄颂》所讲的:“不久当证佛菩提。”

如果有一些居士希望得到佛陀的加持,可以把《金刚经》印成小小的,带在身上随时加持。除了确实众业要成熟了,或者有寿命的违缘成熟了,其他的违缘都容易消除。而且法师们更需要,如果受人顶礼的话,随身带着一个般若法典《金刚经》,或者把《般若摄颂》做成小小的,随身带着。自然能够不断地得到法宝的加持力。

第五个要点,〔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这两句是教诫、对治凡夫的两种病,也就是前面狂乱或者狐疑。为什么会狂或者疑呢?因为不知道《金刚经》“经义不可思议。”本经开示我们修行要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离相才能证性,所以离名绝相,惟证方知。惟证方知,所以说经义不可思议。什么是果报不可思议呢?要知道受持《金刚经》是开悟见自本性的经典,要证实相无相无不相,要能够离一切诸相。

经义、果报都是要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离一切相才能够契入实相。如果妄执未消,岂可贡高呢?怎么可以贡高我慢,认为自己真正懂得般若空慧呢?那是错误的。妄言不著戒相,其实就堕在破戒相中;妄言不著修福相,其实就堕在众罪相中。凡夫众生分别习气很重,一听到空,就堕到顽空里面去了。所以妄执未消,不可以贡高我慢,这样狂乱之心可以顿歇。再就是虚幻相离尽以后,性净功德自然显现,所以狐疑不信之心也可以消除。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就能够对治众生闻般若法以后,或者就变成妄谈般若的狂乱,或者是变成怕谈般若的狐疑不信这两种病。所以听闻到这个般若法一定要把握。我们说一切法都是不可得,这是要破执著,破掉对相的执著,对妄念的执著。所以,说空是指性空,是破执著的。但是,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应该要展露活泼的生命力、生机。

一位禅师问另外一位禅师:“你可以抓住虚空吗?”另外一位禅师用手在虚空里抓了一下。这位禅师说:“不对。虚空不是这么抓的。”说完抓住对方的鼻子扭了一下,说:“这才是抓住虚空。”

听得懂是什么吗?抓住虚空不是空无所有这个空,这个空性慧不是空无所有。宗门底下说:“死水不藏龙。”什么意思?你证悟空性不是一潭死水那样的。证悟空性这个空,是空掉执著,空掉妄相妄念。事实上要活起来,要更活,要把我们的生命力、无量的功德、无量的智慧,完完全全地显露出来。这种潇洒自在的状态,才是真正开悟的人,所以说,每一位禅师都是气宇如王。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