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金刚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16 18:55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这一节是讲究竟菩提的法音遍满。分为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佛对须菩提说:不要以为如来会这样想,我要为众生说种种佛法。佛不会有这个念头,佛不会如此的。如果有人以为如来有所说法,那不但不是知佛赞佛,反而是诽谤佛;以为佛也像凡夫那样有能说所说,那么此人不能了解佛说法的密意。“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要知道,法的如实相是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的,不可以言宣。所以说,说法即无法可说,无法可说又随顺世俗假名安立而说,让众生因指而见月,所以说,是名说法。

第二个要点是,佛说法是无思普应。经典上说,没有见性的人说法他要有寻思,要有觉观。见性的人说法就不需要寻思,到了佛就是好像天鼓自鸣一样,无思普应。所以经里面常用天鼓来比喻,天人的天鼓是不需要人工或者其它的力量,它就能够自鸣,来说苦空无常,让天人觉悟。佛应机说法也是如此,像天鼓自鸣、像山谷回声一样,自然它就显现出来了,原无实法。虽然名言之中,世俗谛中释迦牟尼佛示现了三转法轮,但在实相中,转法轮者、所转的法轮、所说的妙法以及被度化的众生,都是如同虚空里面显现的彩虹一样,没有实质。

《金光明经》说:“佛无是念,我今演说十二分法利益有情。”佛陀不会起心动念来说法,而是如天鼓自鸣,自然显现。所以说,如来不可以身相见,亦不可离身相见,非身而身,是为法身。佛法不可以言说显,也不可以离言说显。无说而说,是为妙说。

过去须菩提尊者在岩洞里面宴坐,空中就散下花来,尊者就问:是谁在散花呢?空中有天神回答:我是帝释天。尊者再问:你散花做什么呢?帝释天回答说:“供养尊者,善说般若。”须菩提尊者回答说:“我于般若,未曾说一字。”帝释天就赞叹说:“如是,如是。尊者无说,我乃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般若。”

你不可以从这个表相上、从这个色身上来领会般若法,要从法身来会。你不可以用大脑思惟来领悟《金刚经》,你要用灵性生命思惟来领悟《金刚经》,你才能够真懂得《金刚经》。

又比如《维摩诘经》中,维摩诘问文殊菩萨:“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菩萨回答说:“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然后他问维摩诘居士怎么看待什么是不二法门。维摩默然。默然就已经是无说而说,是真入不二法门。维摩诘居士是金粟如来化现。《维摩诘经》是很殊胜的一部讲不二法门的见性的妙典。

宋朝的苏轼读了《维摩诘经》以后,作了一首诗来称赞维摩居士说法,无说而说。“殷勤稽首维摩诘,敢问如何是法门。弹指未终千偈了,向人还道本无言。”

第三个要点,〔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我再进一步来阐述。有些人觉得,我听了这么久《金刚经》还是没有明白,不晓得怎么修。其实很简单,你不要老是记着经本里名言相,你记那么多名词没用的,关键是要改变你的思惟模式、行为模式、语言模式,你要懂得佛的思考的方法,这才是关键。你要学活的佛法,不要死于言下。

“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我用更浅显的话来解说,就可以把这三句变为五句,那你就容易明白了。那就是:色身说法,无法可说,透过色身而法身说法,法身说法,才叫做说法。这样你就很容易明白了。我们表面看起来是释迦牟尼佛在说法,释迦牟尼佛是色身,色身说法是无法可说,色身也是缘起法。如果你从这个角度来看种种的相,你永远都听不懂。所以说,色身说法,无法可说。释迦牟尼佛在说法,这是表面。其实他是透过悉达多太子这个色身在讲他证悟的生命的真实相,宇宙的真理。释迦牟尼佛悟到的这个真理,被我们安了很多名称,如佛性、法性、真如、圆觉等等,不管你说什么,都是指释迦牟尼佛成佛,悟的那个真理,悟的那个生命的真实相。那个我们也可以称他为法身,我们人人本具,你要用法身智慧来悟入。

我们要知道,色身只是一种媒介,通过这个媒介说出来的法,其实这个法是出自于法身,法身真理要透过色身才能表达。那闻法者也要真能够体悟法身真理,就“是名说法”。所以,把它变成五句你就好理解了。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讨:

第一个方面,人的生命包含有肉身的生命、精神的生命、灵性的生命。肉身的生命是我们这个躯体,它也有生命力,但它是生灭的。精神的生命是什么?你这个意识心会考虑问题,是这个意识心。灵性生命是什么?灵性生命其实就是指在凡夫位觉悟的能力。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可成佛。这个佛性就是指他有觉悟的能力,到成佛的时候就是觉悟的品质。所以,修行就是要在生活的每一个当下开发本具的觉悟的能力,展现生命的智慧。

第二个方面,修行首先要能够提升我们的思惟模式和行为模式,要由大脑思惟提升到灵性生命思惟。我们平时总是用大脑思惟,甚至于现在坐在这里听《金刚经》,还是用大脑思惟,那个没有用啊。你再听一百遍,还是难以见性。如果你用大脑思惟来念《金刚经》,万劫不得见性,所以要用灵性生命思惟。

世间有句话叫做:科技改变一切。科技发展要依靠什么?要依靠大脑思惟,使我们人类的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发达。但是你要学佛法,要求解脱,就不可以用大脑思惟,你要用灵性生命思惟。

佛法是肯定一切,所以大家听清楚:科技改变一切。改变一切是让物质生活丰富起来,肯定一切是肯定什么?肯定生命的绝对意义。我们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如果你用大脑思惟,你只会给人生确定相对的目标,你不知道生命的绝对意义。要用灵性生命思惟,你就能够知道生命的绝对意义。所以,佛法肯定一切,就是展现人生的价值和绝对的生命意义。佛陀并不是教我们怎么来提高生产力,而是教我们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活得快乐自在,活得亮丽、芬芳,活得具足智慧和慈悲,让我们的人生深具价值和意义。那么下手的功夫就是活在当下。

有一位禅师把人生比喻作划船。一般的人他总是把最重要的忽略掉,其实划船的时候你在船上,那是你的所在之处,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一般的人往往不关心它,大部分的人只对划船感兴趣,他们将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努力的目标以及划船的能力上,完全忘记自己当下身在何处。所以,如果将注意力放在努力的目标上,放在努力的结果上,就是大脑思惟。而活在当下,能所不二,就是灵性生命思惟。能够用生命思惟,就能够真正看清自己身在何处,就能够享受生命,享受当下的安祥和快乐。看清自己当下身在何处就会发现,你跟那艘船、跟那河流、跟河岸、跟天空、跟飞鸟都是一体的。没有能所、没有判断、没有分别、没有计较,只有觉知。只是觉知它,只是欣赏它,这样是灵性生命思惟。

又比如,禅师说什么是禅呢?饥来吃饭困来眠就是禅。听了那么多我们还是不晓得怎么在吃饭的时候来用功。所以有一位禅师就批评说:“一般人在吃的时候,并不是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是以散乱心在吃。一般的人睡觉的时候,也不是真正的在睡,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迷失在梦中。”

而禅师吃饭的时候,他只是全神贯注地吃,活在当下。他在每一个刹那中,灵性生命的活力都能够展现出来,他每一个刹那都不住。念头的特性是什么?是生、住、异、灭,只有第一念,没有第二念。你这个舌根接触食物会生起感受来。生起感受来,就没有了,不会去判断它,不会说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如果你一旦有住,那就落到记忆里面去了,这个记忆累积起来就成为知识了,那你就是大脑思惟。你只有第一念,没有第二念,每一口跟每一口的味都不相同,每一口跟每一口都有刹那刹那的微细的差别,而你都能够完整无余地觉知它,这就是在吃饭里面的用功,这就是活在当下。那么,这个时候就不断不断地、刹那刹那地都有新的生命出现,那是什么?是灵性生命,我们生命的活力就展现出来了,所以就说常生智慧。六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不离方寸,即是福田。”智慧就是在这里生。

一般的人吃饭的时候,用的是大脑思惟,他有价值判断,有分别、有计较。一有计较心,心眼就变小了,灵性生命就不能显发出来;一有价值判断,你对喜欢的食物就贪著,对不喜欢的食物就排斥。那你六根就被六尘这个境界转走了,就不得自由了,你就常生颠倒,你就是凡夫了。

有一个禅宗的公案说,雪峰禅师没有开悟的时候跟随师兄一起出去外面寻师访道,行脚参访。每当他们停下来的时候,雪峰禅师就马上放下行李,开始打坐。但是他的师兄一放下行李就开始躺下来睡觉。久了以后,这个师弟就对师兄很不满了,觉得这个师兄怎么老是这么懒惰。所以,雪峰就对自己的师兄越来越看不惯。

有一天他终于忍无可忍,就威胁师兄说:“你再这样子,我就要离开了,不跟你在一起了。”师兄就问他说:“为什么呢?”雪峰禅师就回答:“我们两师兄弟,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能够出家当比丘,能够参禅修道。人的生命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善于用好每一分钟才对。但是,你却用睡觉睡掉了你的生命,所以我不想跟你在一起。”师兄就问他:“睡觉有什么不好呢?”雪峰禅师就说:“我们要努力修行,要打坐。”师兄就用永嘉玄觉禅师的《证道歌》来启发他:“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雪峰禅师还是没有开悟,他就说:“师兄,可能你已经到了连睡觉也能修行的境界,但是这个对我不管用。”师兄就问他:“为什么不管用呢?”雪峰说:“我的心还没有定下来。”师兄又启发他说:“你的心要定在哪里呢?”这下子雪峰禅师豁然大悟,他的心马上就变得清明洞澈。为什么?

因为他曾经用大脑思惟,没有懂得用灵性生命思惟。他用大脑思惟,老是执著于有一个修行相:要打坐,要让自己的心定下来,这才叫修行。其实他就被那个法相就框死了,所以他不能悟道。听他师兄说,那么你的心要定在哪里呢?马上豁然大悟:哦,原来是我的思惟模式错了。我要用灵性生命思惟,我的佛性本自具足。以前我曾经是强迫让自己的心定下来,但是我花了很多的精力,反而让自己更紧张,反而让自己的心更加疲劳、更加不能定。所以,师兄的话就让他明白了,原来自己的努力用错了地方。这样的打坐反而更加扰乱自己的心。所以,他就决定不再强迫自己了,心自然也就安定下来。

这公案比较长,他因为师兄的启发就开悟了。当然,我们不是说不打坐,只是说你不可以执著于打坐相,关键是要透脱,要超越,不能够用大脑思维。所以可见,修行是不能够用大脑思惟,要用灵性生命思惟。大脑思维追求的是相对的人生目标。而灵性生命思维是肯定绝对的生命意义。所以佛法是平等法。为什么?一切众生不分贫富贵贱,他都有觉悟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说平等平等。相对于人生目标来说,有些人一辈子就追求事业的成功、地位的提升、功成名就,或者家庭幸福,这些其实都是落在妄相和妄念里面。

世间人有句话说是“爱拼才会赢。”所以人们就向外拼命地去追逐。但是有用吗?你那个相对的人生目标往往会让你痛苦。无常一到,一下就没有了。随缘过就好,关键是开启内在本具的佛性,把生命的活力呈现出来。绝对的生命意义是一切众生都有觉悟的能力。大脑思维关注的是色身,灵性生命思维关注的是法身。所以,我们要关注的是绝对的生命意义,要重视的是法身,要开显的是觉悟的能力。在生活的每一个当下,在穿衣、吃饭、行、住、坐、卧之中都能够展现生命本具的这种大美,这种活力要能够让它呈现出来,不分贫富贵贱,都是绝对的平等,所以也称为平等大空性。

第三个方面,我们要知道怎么修呢?其实《金刚经》的要旨就是离相离念。

离相就是超越对肉体生命的执著,超越对一切境界的执著,乃至于修行相、解脱相、成佛相都不执著,这是离相。离念就是超越对精神生命的执著,超越对一切观念的执著。任何时候都不要落在观念里面,任何时候都不要用自己的观念去看人家,而只是纯粹地欣赏每一个人,欣赏每一个触境,每一个环境,每一个当下,就能够使我们的生命活力不断地涌现出来,所以我们才能够明白,哦,《金刚经》讲到这里,原来这个离相、离念是为了什么?为了让我们的法身显现出来,为了超越我们肉身的生命和精神的生命,而展现灵性的生命。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春天开的花树,还是夏天、秋天、冬天开的花的树,在开花的时候就是它的生命能量达到饱和点的时候,才会开花,因为开花以后就有结果。同样的,每个人生命的能量达到饱和点的时候,一定是满心喜悦,就像鲜花盛开一样灿烂。

我们看那些开悟的禅师,那些见性的圣者,是非常潇洒自在、快乐无忧的。为什么?因为他生命的能量达到饱和点。我们如果用大脑思维,就会很紧张,就会觉得疲劳。我们用灵性生命思维,就只是安住在觉照和欣赏之中。所以,生命的能量不断地涌现出来,任何时候都是灿烂的,像鲜花一样。这样我们就能够明白,一切开悟的禅师,一切见性的人都是如此。灵性生命灿烂地盛开,虽然在生死中,生死不能拘。虽然在六尘中,六尘不能染。内无菩提可取,外无烦恼可舍,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我们回头再来看看“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如果我们用灵性生命思维就很容易明白,也知道用功的地方。所以,我们要用灵性生命思维来悟《金刚经》,不能够用大脑思维把《金刚经》当作一种知识来学习。你听了很多名相,记了很多笔记,但是只要你用大脑思维,这个见性的佛法到了你脑袋里面都变成轮回法了。你把她当作知识了,当作学问了,那个没有用的,万劫不得见性。所以,五祖弘忍禅师开示说:“若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则名天人师、大丈夫、佛。”所以要用灵性生命思维。

这样我们归纳起来就可以明白,“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就是说,释迦牟尼佛他色身在说法,但是色身无法可说,乃是法身透过色身在说法,法身说法,才叫做说法,是名说法。

我今天就讲到此地。愿大家都能够明心见性!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