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金刚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16 18:55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我们要知道这一分是讲圆证法身功德的第三――身相具足。这一节有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佛说:须菩提啊,你意下如何呢?你认为怎么样呢?见到佛身相好是否就是见如来呢?须菩提回答说:世尊,不能够以见佛的色身得见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说具足身相,是缘起假名而毕竟无自性的,是世俗谛中假名安立的,所以才说是名具足色身。这是解释这节经文。

第二个要点,在世俗谛中因果规律说,福德资粮成就佛的色身,智慧资粮成就佛的法身,它们有特殊的因缘关系。龙树菩萨在《六十正理论》中说:“以此诸善根,回向诸众生。积福慧资粮,愿众得二身。”我们平时会说三身四智,三身即法身、报身、化身,龙树菩萨是说二身即法身、色身。以般若道成就佛陀的智慧心,以方便道成就佛陀的殊胜的色身。所以说,积福慧资粮,愿众得二身。在胜义谛中,色身和福德都是远离戏论。这二者既不是分离独立个别的法,也不是因缘聚合能生所生的关系。虽然我们在世俗谛说,修福德将来成就佛的殊胜的色身,修智慧将来成就佛的智慧心,成就法身。但是,如果以胜义谛来观察,它们并没有说是有那种能生所生的关系。但是,它也不是个别独立之法。在我们之前学过《入中论》有过讲述及种种的辨析。

《涅经》说:“色实无常,应灭实色,获得解脱,常住无色。”意思就是说,色法是无常的本性,应该要灭尽对色法的执著,获得解脱,经常住于没有任何色相执著的平等大空性之中。

第三个要点就是答疑。有些人学到这里会产生一些疑问,我们要能够破除这些疑惑。

疑问一:前面的经文已经说过:“不可以身相见如来。”又说:“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此处又再说:“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这部《金刚经》我们看不懂,老是觉得她翻来覆去都是说现话。是不是重复呢?当然不是重复。为什么?因为前面讲不可以身相见如来、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都是说化身佛。到这里是指报身佛,因为这里讲到的是究竟菩提,是圆证法身功德,所以就成就了自受用报身。成就了无量光明、无量相好的报身。

疑问二:这里讲到了“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下面又讲“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那么色身和诸相有什么差别呢?我们要知道,色身是报身佛的总相,底下的具足诸相,诸相是报身佛的别相。报身佛卢舍那佛,意译为净满,就是惑净智满。一切的三惑断尽,智慧圆满了。先得根本智,成自受用报身,次得后得智,成他受用报身。

疑问三:为什么须菩提会回答说如来不应以色身见呢?因为对报身有执著,住于报身相,就不能见法身。报化非真佛,报身、化身都非真佛。真佛是指什么?是指真理,是指万法的理体,是指性德。所以说即非具足色身。同时,法身不离色身,不即色身。不是离开色身而别有,也不即色身,所以说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不应以具足诸相见如来。这一节可以分为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佛说:须菩提啊,你意下如何呢?能否以见如来所具足的种种的妙好相,而认为就是见到如来呢?须菩提回答说:世尊,如来不能够以见到具足妙相的外相而得见,因为执著于形相就见不到真正的如来。就算是报身的微妙相也不可以执著。在我们彻悟心的本来面目而开悟时,就是见到了真正的佛。可见,要见性不能够住著于相――不单是不可以住著于世间的轮回相,也不可以住著于化身佛的三十二相,亦不可以住著于报身的无量相好庄严相,总之,一切都不可以住著。

第二个要点,《华严经・相海品》上说:“略云如来有九十八种大人相,广明有十华藏世界海,微尘数大人相,一一身分,众宝妙相,以为庄严。”对这些妙相不住、不执著,就能够当下见性。在《六祖坛经》中有六祖惠能大师教化方辩禅师的公案。

有次六祖大师在南华寺的后山卓锡泉洗袈裟。这件袈裟是他从五祖处得来的,当然是达摩祖师从印度带过来,祖祖相传的,非常珍贵。那么有一天他就想洗浣(清洗)一下这个袈裟,走到后山拿锡杖往地上一插,当然就有清泉冒出来,就在卓锡泉来洗浣袈裟……这个时候,方辩禅师来礼拜,说自己是西蜀(四川)人,昨天在南天竺国见到了达摩祖师,达摩祖师让他赶快来东土大唐,向六祖学习。

我们看这个事很殊胜了,你看有哪些殊胜呢?一个是方辩禅师有神通,他昨天还在南印度见达摩祖师,今天就到了南华寺来见六祖大师了。而且还有个殊胜是,达摩祖师在中国示现入涅的时候已经160多岁了。达摩祖师是法身大士,当然是示现。事实上他又回到印度度众生。你看,到了六祖大师的那个时候,又过了100多年,这个时候达摩祖师已经是300岁开外了,他开示方辩过来向六祖求法,方辩希望能够顶礼到这个祖师的袈裟。

六祖惠能大师就满了方辩的愿,把袈裟展开来让他礼拜。就问他:“上人擅长什么法门呢?”就是说法师你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特长呢?方辩禅师就说:“弟子很会塑佛像,塑什么像都能够塑得非常逼真。”六祖大师就启发他说:“那么,你试着给我塑个像看看。”其实祖师的意思就是说:你能认识本来面目吗?你能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才是真正地见到六祖,才是真正地给六祖大师塑像。

但是方辩法师还是不明白,还是在相上转,还是色见声求。所以他就忙活了几天把六祖像就塑好了。《坛经》上面描述他塑的像说“高可七寸,曲尽其妙,栩栩如生。”大概七寸高,非常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然后就请六祖来看。

六祖看了就笑,说:“你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只见幻化色身,不见本来面目。”就是说,你只懂得塑性,但是你没有真正地见自本性。“但尽管你没有见性,仍不失为清净比丘。”六祖大师就为方辩法师摩顶加持,说:“永为人天福田。”还另外赐了一件袈裟给他。

方辩法师就把六祖大师赐的这件袈裟分作三份,一份披在他塑的六祖身上,还有一份自己留作纪念,第三份他就埋在地下,就发愿说:“我当来世要来重建殿宇,住持伽蓝,将来发现此衣者,就是方辩后身。”

这样一直过了差不多四百年,到了宋朝嘉佑八年,那个时候南华寺因为缺乏大德住持已经衰落了。有一位惟先禅师就过来复兴南华寺,建设祖庭。他在修殿的时候,挖地得到那块袈裟。而且经过了将近四百年,袈裟竟然光鲜如新,好像昨天刚埋下去的一样。可见,这位惟先禅师就是方辩禅师的后身。

此公案的启示:就算是你有神通,你不能见性,还是不能解脱。而且来说,就算你见了很多大德,你不能够悟入般若法,也是难以成就。你看,他既见了达摩祖师,又见了六祖禅师,都还没开悟。还有一个当然就是说明在世俗谛愿力不可思议,他埋下这个袈裟发愿,果然就愿力成就。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