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狮子吼音、大狮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

《地藏菩萨本愿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6-5-19 17:51

  这是说出种种的微妙音。

  为什么?因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所谓的——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的根基是耳根最利。我们看经典不明白,我们听经就很容易理解了,耳根利。你看那个讲解,不太容易吸收很多,耳根利。

  诸佛国土的众生根基不同,你看香积佛国,他是味觉最利,我们这是耳根最利。所以文殊菩萨在二十五圣圆通中,他选了一个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香积佛国味觉最利,就一定以香饭为佛事,众生的舌根最利。如果是在香积佛国讲这个《地藏经》,那就不是出种种微妙音,而是出种种微妙香饭,所谓檀波罗蜜香饭、尸波罗蜜香饭、羼提波罗蜜香饭,这个样子契机。上面契理,下面就契机。

  这个微妙音就是讲的六度,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乃至于以这个功德来度众生。六度,菩萨发菩提心以后,要修六度万行,在日常生活中间待人处事,要广修福慧所必须坚守的六个原则。

  度:到彼岸。波罗蜜多:波罗是彼岸,蜜多是到,彼岸到,到彼岸。所以我们看看经典上佛的教诲,看看经典上佛菩萨的示现,这些觉悟的人他们怎么做的。回头再想想我们自己,对比一下,发现我们的过失就是觉悟。觉悟了之后,把自己的缺点和习气改正过来。这个样子地诵经才有大用处。

  如果我们每天念佛、诵经,念得很多,念得很辛苦,但是察觉不了自己的缺点,也不知道改正自己的习气,不知道如何运用佛法来对治烦恼。这样地念诵只能种下来生或者多生以后得解脱的远因种子,今生今世效果就不会很大了,所以要特别特别地注意。

  你了解地藏法门,明白这一点,知道“转读尊经”,那可以得到真实利益。否则的话就麻烦了。“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你依照这个文字表面的意思来解释,来解释佛经那就是错会佛意,那三世诸佛都会喊冤枉。

  有些人诵经他不懂,不了解,就是只会念,表面上去想去做。有些人念《普门品》:“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他就想我生气的时候,我念了观音菩萨,好像还是照样生气。我念了这么久的观世音菩萨还是愚痴。有欲望的时候,好像同样的,还是没有压制住。

  这样子是不理解啊,不是说在念的时候去压制它,而是“转读尊经”。通过念观世音菩萨,我们就知道要启发自己的慈悲心,知道众生与我是同体,这样子修慈悲心,众生缘慈、法缘慈、乃至于无缘大慈,不会起瞋恨心。众生都是我过去的父母,对我有恩德,你会对父母起欲望吗?众生是未来的诸佛,所以这个样子,念这个圣号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所包含的无量无边的表法的法义。

  念观世音菩萨我们要怎么样?要“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要“照见五蕴皆空”。一照见五蕴皆空,当下就是转五蕴成三德,这肯定就离愚痴。不是口念,而要口念心行。

  他看到那个《普门品》上面说:“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若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就能够“解脱罗刹之难”。他想什么是罗刹鬼国?

  有个故事:唐朝唐肃宗那个时候,有个宦官鱼朝恩。这个人权力很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很有权位。他有一次与不空三藏国师,还有皇帝坐在一起。他就请问国师说:“国师,请问《普门品》上面说‘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什么是‘飘堕罗刹鬼国’呢?”

  国师说:“你不配问这个问题。”

  然后不理他,回过头去跟皇帝说话去了。

  哎呀!这个鱼朝恩气死了,脸都气黑了。

  这时候国师回头跟他说:“你看看,刚才你就飘堕到罗刹鬼国去了。”

  你的心起大瞋恨的时候,你就在罗刹鬼国。你以为在外面?所以我们学经要会学,要懂她的意思。

  

  六度

  

   “所谓檀波罗蜜音”, 檀:檀那。檀波罗蜜音就是布施度。有些人说:哦,布施度好修,我捐点钱建寺院,这个我就在修布施度。是不是啊?哪有那么简单,不是这个样子的。你不能做到三轮体空,能不能成就真实的功德,这是个疑问。所以最重要的是什么?什么是修布施度?放下。放下才是真正地修布施度,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

  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生佛不二。”只是众生比佛多了一点点,多了执著、分别、妄想。执著就演变成烦恼障,无量无边的烦恼都是从执著来的。你不要去怨天尤人,都是从自己的执著来的。我们说烦恼无尽誓愿断,如何断?断执著,放下执著就是断。

  放下执著心就可以超出六道轮回,入四圣法界;放下分别就可以超出四圣法界,入一真法界。妄想演变成所知障,离开了妄想、执著、分别,当下就是“如如佛”,“但尽妄缘,即如如佛。”

  所以修布施度,就是修放下:把人我是非放下;把贪、瞋、痴、慢放下;把忧虑牵挂放下,心无挂碍;把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这个是真实地修檀波罗蜜。真能放下,当下成就。

  民国时候有一个修行人的故事,这是虚云老和尚有一次开示说的。因为虚老在鸡足山建了一座寺院,祝圣寺是他重建恢复的。他说昆明有一个圆通寺,这个圆通寺有一位法师有大成就。他怎么成就的呢?就是专门修放下,专门修檀波罗蜜,布施度。

  这个法师出家以前是个大富长者的儿子。父母亲在他比较年轻的时候就死了,很庞大的家产只有他和他的妻子两个人享用,而且也没有孩子。这人很有善根,很肯学佛,而且他也能够放下那个执著心。

  他本来是一个大富长者,富家子弟,他就天天不做什么其它事,就种菜。一边种菜一边念佛。然后菜种好以后挑到市场上去卖。

  他经常很少在家里面,所以渐渐的他妻子变心了,跟外面一个人就比较好。这个人也知道,他也不说话。

  有一次他故意就很早回来。卖菜一般平时出去比较长的时间,他这次一出去马上就回来了,刚好那个第三者正在他家里,吓得马上躲到那个床下面去了。他也知道,也不说话。他很放得下的,也没有请什么佣人,自己做饭,一回来马上到厨房里自己做饭。

  做饭的同时就吩咐他妻子摆碗筷。他妻子就摆两副碗筷,他就说她:“你摆三副。”

  他妻子就很害怕,知道他知道了。然后他就说:“你不用隐瞒我,你叫他一起出来吃饭。”

  没办法,那个人就从床底下爬出来。他也没有骂他,也没有吵,就请他喝酒,请他吃饭,而且夹好菜给他吃。

  然后说:“我一直想出家,不过讲实在话,这个眷属就没人照料,家产也没人照料。所以现在好了,我把这个全部托付给你了,我就心无挂碍,可以去修行了。”

  他就把整个庞大的家产全部送给那个人。真能够放下,放下财产、放下感情、放下执著、放下分别。然后去到寺院里面。

  出家以后还是修苦行,最苦的事情都做。现在圆通寺比较小,原来很大的,很庞大的寺院。整个寺院很多人,都靠他一个人种菜供应大众的生活。

  他一边种菜一边念佛,而且晚上不倒单。他真能放下,所以后来不倒单的时候有一个入处,悟入了,得道了。

  他原来的家里面,那个第三者本来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所以在他走了以后,更加肆无忌惮,两个人就挥霍家产。三五年时间就挥霍一空,就沦落到两个人都要出去讨饭。

  这个男的还经常一不高兴,一不顺心就提这个女的过来打一顿。这个女的想一想就很伤心,就想起她原来这个丈夫在家的时候,还是有一个习气,就是喜欢吃云南昆山的金丝鲤鱼。

  她有一次讨饭,好不容易讨到一点钱,就买了三条死鱼,昆山的金丝鲤鱼。好好地做好,拿一个破竹篮子,提到寺院里面去说:“法师,供养法师。”

  师父说:“我出家吃素不能吃这个,不过你的心意我领了。你既然拿来了,我就帮你去放生。”

  她感到很奇怪,不可能啊,就跟着他走。他提了这个菜篮子就往放生池走。

  不知道大家去过圆通寺没有,那寺院中间有个很大的池塘,池塘中心有一个圆通阁,供观音菩萨的。他就放到那个池里面去。很奇怪,煮熟的鱼放到池里面就可以游动,他成就了,示现的。

  就是我们怎么样?什么是真正的修布施度?放下。真能放下是修布施度。

   “尸波罗蜜音”尸,尸罗。尸罗就是持戒,持戒度。持戒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护正知。《入菩萨行·护正知品》,守护正知与正念,我们才能够持好戒。守护正知与正念,这个叫道共戒。你有智慧所以不会犯戒,功德非常殊胜。世亲菩萨说:“百年布施不如一日持戒。”

  如何持好戒呢?戒是戒自己,不是戒他人,不见他人过。“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要如何观想呢?

  别人的优点我学习,别人是我的法师;

  别人的缺点我不学,别人是我的戒师。

  这个样子你看一切众生都是你的师父了,是你的法师和戒师了。这世间哪有什么过?哪有什么善?哪有什么分别心?不是你的法师,就是你的戒师,这样去看。

  在日常生活中间决定不说任何人的过失。一说人的过失,好像你手里拿了一个金盘子去装粪便,自相续在一刹那中间就被染污了,自己也都变成不清净的人了。

  如何做呢?《华严经·净行品》上面讲到大乘修行人,日常生活中一百四十一种行为的发心。讲得非常详细,我希望大家,尤其是出家人把这个《净行品》每一天念一遍,提醒自己。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吃,穿衣怎么穿,走路怎么走,上楼梯怎么上,下楼梯怎么下,若见空钵怎么样,若见满钵怎么样,漱口怎么漱,洗脸怎么洗。很琐碎是不是?都是很重要的,每一个行为都能够收摄自己的心。这是真实的用功修行,是一点一滴的功夫。这是持戒度,尸波罗蜜音。

   “羼提波罗蜜音”,我们前面讲了“波罗蜜多”,彼岸到,到彼岸,也就是度的意思。“羼提”就是忍辱。最好我们能够把《入菩萨行》里面《护正知品》和《安忍品》背下来。

  龙树菩萨说:善妙地观察自己的身语意,于明觉状态下去利益自他,此即智者。什么是智者?大家都希望成为有智慧的人,什么是有智慧的人?善妙地观察自己的身语意。这是什么?护正知。于明觉状态下,明觉状态是什么?智慧状态。利益自他是菩提心,修福德。这样决定是大觉悟者、大智者。

  所以修行并不是说你整天闭关就是有修行,不是这个样子的。怎么可能呢?那这样子我们要工作的人,我们很忙的人,不是不能修行了?决定不是这样子,而是要你保持正知与正念,净化自心的烦恼染污,这是真修行。能够安忍是真正的修苦行,不是表面上我不吃饭,我就是有修行,没有那回事。当然如果你确实修行到那个地步还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勉强,不是说我不吃饭,我专门吃水果,那我好有修行,没有那回事。任何时候能够保持你的正知与正念,这个样子是真修行。

  憨山大师说:

  讲道容易体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

  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

  心中间常有世事尘劳在心中挂碍,你躲到深山里面去打坐也是徒然的,杂念不除总是闲。所以我们要这样子去修。《安忍品》上面就说:

  罪恶莫过瞋,难行莫胜忍。

  故应以众理,努力修安忍。

  罪恶莫过瞋,为什么?对凡夫起瞋,灭一百劫的功德;对菩萨起瞋,灭一千劫的功德。

  一瞋能摧毁,千劫所积聚,

  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

  一千个大劫好不容易供养佛菩萨那些功德一念瞋心就摧毁了。难行莫胜忍,真修忍辱是真正的苦行,不要去分辩。

  有个白隐禅师他修忍辱度,他平时修行很好。他有个信徒四十来岁,一个男众,也是很崇拜他,很相信他。

  这个信徒有一个女儿,十几岁就跟外面的一个男青年比较好,后面就怀孕了,生下一个小孩子。她这个男朋友就很害怕,跑到很远的地方,不敢担责任。这个父亲很生气,就抓着女儿打,然后就逼她说到底这个小孩子是谁的。

  她这个人很胆小,也不敢说出她那个朋友,她就想着父亲最相信这个师父,就讲这是师父的。

  哎呀,这个信徒气死掉了,马上一把抱起这个小孩子冲到寺院去,把那个小孩子扔在白隐禅师的禅床上面。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说:“你这个伪君子!人面兽心,你的这个逆种你自己养。”

  然后他师父说:“这样子的吗?那你放下吧。”

  他也没有解释。

  很奇怪了,这个师父他每一天做完功课,抱着这个小孩子,到人家家里面去请那些妇女给小孩子喂奶。不明真相的人就拿石头打他,他也不会生气。

  这样过了好几个月了,那个男青年醒悟过来,听到这个事情,跑过来就向他的岳父忏悔,讲清楚这个真相。

  这个信徒很后悔、很惭愧,马上跑到寺院说:“师父,对不起,我错怪你了。真的不好意思,向师父忏悔。”

  师父也没说别的:“哦,这样子的吗?你抱回去。”

  这个样子地修忍辱度。

  我们要知道这个如法地修忍辱度,羼提波罗蜜度,世间的人我是非不要管它。一个人是好的,是真正修行的,你就是再说他坏,他也不会堕地狱;一个人本来没有那么好,你说他这样好,那样好,他也不会成佛。我们要有智慧,不要给这个世间的表相所迷惑住了。

   “毗离耶波罗蜜音”,这个是指精进度。

  忍已需精进,精进证菩提,

  若无风不动,无勤福不生。

  精进证菩提:上等的精进要经历三大阿僧祗劫可以得佛果;菩萨修中等的精进要经历七大阿僧祗劫可以证佛果位;菩萨下等的精进要经历三十三大阿僧祗劫得证佛果。精进,我们总是说善根,说这个人很有善根,什么是善根?世间的善根是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出世间的善根是精进。真正的精进是在心地上用功夫。保持内心的安祥,你就拥有真正的生命。

  好了,今天讲到这里,我们回向。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