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本愿】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14 20:09

“本愿”,有两重意思:第一,菩萨因地所发的根本的誓愿。第二,与真如本性相应的誓愿。

药师佛的“本愿”是十二大愿,愿之所在,法门之所在,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就是药师法门的精髓。我们修学佛法要以发愿为先,愿力是成佛的根本,是成佛的动力。

愿又分为通愿和别愿。一切诸佛如来的通愿是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东密里面还有一句,第五句――

福智无边誓愿集。

而“福智无边誓愿集”也可以归到四句里面去。

别愿,比方说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药师佛十二大愿,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这些都称为别愿。愿是我们菩提心的具体实践方向,是修行人趋证佛果的动力。世间的凡夫以名利为动力,修行人以愿力为动力。药师佛因地所发的十二大愿,我们称为药师佛的本愿,也就是药师如来之所以能够成为药师如来的因地种子。

世间法里面,做人的根本是要立志,要有志向才能够有成就。出世间的佛法,修行人的根本是在发愿,要有愿力才能成佛道。誓愿立下来以后,虽然经过了千难万险都能够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够有达成目标,圆成佛果之一日。好像江河的水一样,虽然经过了千岩万壑,山川的阻隔,终于能够汇归到大海之中来。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这是唐宣宗的两句诗。晚唐时候,唐宣宗的经历是很坎坷的。他在继承皇帝位之前,曾出家为僧,在禅宗的寺院里面出家。有一天,他跟另外一位禅师去游历山水,那位禅师看到一条大河,一直就入山,就发现源头是一条小溪,他就作了一首诗:

千岩万壑不辞劳,入山方知出处高。

唐宣宗应声就续了两句诗: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这两句诗说明唐宣宗没有继位之前有很远大的志向,透过他的诗就可以看出来。

修行人更加要有菩提誓愿。有药师佛的十二大愿,才能够庄严成就琉璃光世界,心大世界大,心净佛土净,愿真成就真。所以我们要把凡夫的欲望转变为圣者的愿力。

愿和欲,本体其实都是一个,但是用则各异,它的差别相各个不同。凡夫因为欲望而造恶业、流转生死;修行人因为愿力而能够超出轮回,圆成佛道。所以我们要转欲成愿。

欲与愿的不同:

a、有我则欲,无我则愿。有我执,这个就是欲望,不是愿力。

b、迷者是欲,觉者是愿。心迷是欲望,心觉悟是愿力。

c、用识是欲,用智是愿。用六识去分别,执著于外境实有,这个是欲,欲望。用大智慧是愿力。

d、三业是欲,三密是愿。我们造身、语、意三业,不管你善业、恶业都是欲,欲望。身、语、意三密相应是无我利他的愿力。

所以我们要知道这四种差别,就能够转欲成愿。清净行欲,欲即是愿;贪_行愿,愿亦成欲。所以我们修学药师法门,一定要先立药师佛的大愿,修药师佛的大定,无我为人,净心行愿,就能够以色身透法界,以法界透色身,现证药师本尊,成就琉璃光身。

这是说“本愿”。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